词条 | 沿河红军渡纪念碑 |
释义 | 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镇乌江东岸观音岩脚街道边,碑高1.4米,宽1.2米,四边雕有扁草五星花纹图案,碑正中棣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渡江和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简介。1934年5月中旬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红三军第七、九师进入沿河境,5月31日占领县城乌江西岸后山的粽子顶,县城守军蒋丕绪师彭镇朴团仓皇逃据县城乌江东岸。红三军占领县城乌江西岸后,于6月1日在贺龙指挥下由沿河司渡(后又改名惠民渡)强渡乌江,攻克东岸,占领全城,守军弃城逃遁。红三军占领沿河县城后,在50天内先后挥师东进、南征、北上,行程250余千米,开辟纵横100千米的势力范围,为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1979年6月1日县革命委员会在纪念红三军渡江和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45周年之际,为缅怀红军光辉业绩,将县城乌江惠民渡改为红军渡,在渡口东岸观音岩脚建竖红军渡纪念碑。1982年县政府将红军渡纪念碑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因修建河东防洪堤时被埋于地下。2008年10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在县城西岸修建红军渡广场,塑红军雕像,便重刻“红军渡”纪念碑文。原“红军渡”碑文 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等同志率领下,于五月十日由彭水西渡乌江。三十一日攻占沿河西岸,击溃了贵州军阀蒋丕绪师之傅衡中旅所属彭镇朴团。六月一日,在此渡口横渡乌江。浩荡大军用木船二十余只过江一整天。当时支援红军的船工有四十多人。河东人民在东岸放鞭炮欢迎红军。六月十九日在枫香溪召开了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七月二十一、二十二两日在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以白石溪、土地湾、铅厂坝、谯家铺为中心,包括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县部分地区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创建了我省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广大人民群众为纪念红三军进入黔东第一个沿河乌江渡口,故将此渡口命名为“红军渡”。特此铭碑,永远纪念。 沿河县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九年六月一日 现“红军渡”碑文 一九三四年五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红二军团)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下,由彭水入黔攻占沿河县城东岸。六月一日,县城四十余名船工用二十余只木船帮助红军强渡乌江,六月十九日在枫香溪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决定开辟黔东革命根据地。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在沿河铅厂坝张家祠堂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了云贵高云上第一个红色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土地湾为中心的黔东革命根据地,包括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县,建立了十七个区革命委员会和一百多个乡苏维埃政府,组建了五个独立团以及各区乡游击大队,收编“神兵”并发展为黔东独立师,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红三军在沿河活动长达半年之久,三千沿河儿女参加红军,壮大了红军队伍,为红二、六军团会师创造了条件,有力地策应了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为纪念红三军在此渡江,永远铭记其光辉业绩,特立雕塑世代传颂。 中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委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十月十八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