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阎云翔
释义

个人简介教

男,1954年生。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本科、硕士就读北大中文系,后留学美国,曾师从张光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系该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2007年受聘于该校社会学系紫江讲座教授。主要讲授“文化人类学”课程。主要著作有《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亲密关系和家庭变迁(1949-1999)》(该书获得2005年度“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等等。

从自身开始的研究之路

无论从职业身份还是生活环境来说,阎云翔都跟农民沾不上边。但是,作为人类学家,他的研究却和农村紧密相连。2003年,其英文著作《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1月推出中文版,龚小夏译,后文简称《变革》)获得2005年度“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该奖是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为纪念中国近代史研究巨擘约瑟夫·R·列文森所设,旨在奖励在美国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极大贡献的杰出学术著作,每年只颁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话题就从这这本著名的学术著作开始。

下岬村,位于黑龙江省距哈尔滨市50公里的双城市内。在1971年,当它收留了一个从外奔赴而来的青年人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在三十几年以后,这个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小阎”的年轻人将把这个村庄从一个地理名词变成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变革》中描写的这个村庄,就是阎云翔从17岁到24岁生活了7年的村庄。他在这里“养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自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现在还是一个农民”。这种强烈的感情因素即使是在如今平静的谈话之中,也可以被清晰地感知,但是,研究有时会残酷地拨开人和地域之间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跟踪调查了15年之后,阎云翔的结论是,“跟我们原先的预设完全不同,我们的结论是,新崛起的个人是一种无公德的个人。”在开始研究之前,阎云翔的预设是在经过了社会的急速发展之后,中国将会出现一种五四时代所说的“新的个人”,变得更加开放,更加独立。为了使这种所谓无公德的个人的指向更加清晰,阎云翔给出了一个城市人更加熟悉的名词———啃老族,“他们在经济上不追求独立,但是在消费和生活上却追求完全的独立”,在阎云翔看来,权责的不对称是无公德的个人的最重要的特点。同样,在下岬村,这样的现象也同样存在。阎云翔曾经举过另外一个例子,说的就是那里的关于彩礼用途的变化所折射出的同样的问题。“以前彩礼都给父母,现在有的直接给女孩,更多的‘干折’成现金,女孩拿去一般做生意,或者存起来,因为结婚后马上就要分家成立小家庭。彩礼内容有延续也有更新,但最大的变化是年轻人通过高额彩礼向父母索取更多的钱财,为的是实现他们自己小家庭的现代化。彩礼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的变迁。”在这个研究结束之后,阎云翔现在仍然会每年回到那个村子,这种探访没有太多的功利性的目的。但是,“我每次回去基本上都会是一种很沮丧的状态,因为发现我们当初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从一个村庄到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实践

在2003年完成了《变革》一书之后,阎云翔一直在寻找新的研究对象,而他所透露的最新的研究计划,听起来十分宏大,“我正准备和复旦大学的张乐天教授合作,主题是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实践。”人类学所研究的对象总是从细小的案例出发,这个题目出现在阎云翔的话语中,实在出人意料。但是,很快,人类学家的本色就显露出来。“在结束了下岬村的研究之后,我曾经走了一段弯路,试图从理论上去研究‘个人主义’”。但是很明显,对于活生生的社会事件,他的触觉更为灵敏。

“我曾经在一个人的博客里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他说他在一次深夜回家的途中,看到路边有一个老人躺着,旁边没有任何人,那个老人明显是得了重病快要死了。但是,他害怕救了人之后被讹诈,就走了。第二天,他再经过同样的地点,发现那个老人身边围了一大群人,老人死了。这个人在十年后在博客中仍然用丰富的细节描写了这件事,这说明这始终是他道德上的一个困扰。”

阎云翔进行的对于“做好事被讹”和“碰瓷”(北京话中指人蓄意制造摩擦骗钱)的比较显出一贯的犀利,“前者的伤害更大,因为它显出的是一种对人类本能的恻隐之心的破坏。”而在目前的这个社会中,这种破坏表现在了每个人的观念中,限制了本能的善和同情。

“我觉得我们所做的课题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实践。”阎云翔的计划显出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没有经费,也没有申请什么课题,甚至要求记者不用做任何报道,“因为这处在一个开始的阶段。”整个计划的开始是先在复旦的学生中征求志愿者,“我跟他们说的也都是理念和想法,他们完全是自愿地加入”。而这些学生所需要做的,是在暑假里收集身边的有道德争议的具体事件。学生的收集工作,也是无功利地对于老师理念的赞同。“我们希望能够开一个网站,把所有人收集的案例都放上去。这是一个开始,至少这些学生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慢慢扩大影响范围,用案例来警醒世人。如果说课题是宏大的,那么操作的方式则显出了细致和切实。

观点摘录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不同,在于不天真

作为一个对中国和美国的学界都有充分了解的学者,阎云翔对于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区别,吐出简单的两个字———天真。“我的美国学生跟我讲,他们所接触的中国学生担心的事情特别多,他们一上大学就担心以后的工作。而美国的学生,在大学阶段完全是凭借自己真正的兴趣选择科目。就像我们这次新开的这门‘全球化’课程,其实我们教授也就是觉得这个概念很重要,在以后找工作时,它完全不能起任何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就是认了教授的这个观点,他们就来了。他们说,中国学生太聪明了。但是,我却觉得,中国学生正是少了这种天真。”

上海,还有全中国,给我的印象都是一个字“忙”

阎云翔的夫人是上海人,但是对于上海的印象,他的表述却极其简单,一个字“忙”。“不只是上海,全国都是。大家都觉得美国人的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但是告诉你,没有中国人现在这么快。”忙只是一种表象,是什么驱使着大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驱使着大家将时间完全花在了对于事业或者未来的追求上,阎云翔认为这个幕后的推手就是钱。“中国人传统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完全成了一种被批判的生活方式。”但是,在阎云翔的眼里,这却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在美国,我们生活在洛杉矶,好莱坞明星们动辄举行几百万元的婚礼,但是他们也不断离婚、闹绯闻,你说他们是幸福的么?”

贵族不在于生活方式,而在于为国家奉献的多少

生活在美国,阎云翔对于国内的了解有一部分来自于网络。他主动提起了天涯论坛上曾经轰轰烈烈的对于贵族的讨论,来表示对于国内所谓精英文化的异议。“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个德国的同事,他也是个教授,出生在世袭的贵族之家。我问他认为什么是贵族,他指了指自己手腕上戴着的一只很旧的手表,说这是他父亲的。而他们的家族在二战前每次战争都有人为国捐躯,在二战以后,因为政见不同,所以没有人参战了。”阎云翔的观点和同事的说法相吻合,真正的精英和贵族一是保持传统,二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7: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