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阎崇年说清史 |
释义 | “正说”就是按照历史原貌,向广大受众中正地、真实地讲述历史。“正说”是针对“戏说”而言。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达20年间,中国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清朝历史、清朝皇帝和清朝宫廷,情有独钟,戏说成风。既引发了民众对清史关注,又使得人们对之疑惑不解。 基本信息书 名: 阎崇年说清史(彩图珍藏版) 作 者: 阎崇年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1-1 字 数: 710000 版 次: 1 页 数: 共三册 印刷时间: 2009/01/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01065077 包 装: 盒装 内容简介人类历史演变,主要靠文字、文物、口述和音像去传承,其中文字是文明史传承的主要手段。历史如果没有文字记载,今人怎么会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文字传承历史,贵在一个“正”字。《汉书·艺文志》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记言记事,中正求真。许慎《说文解字》日:“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又日:“又,手也,象形。”“史”,就是用刀笔,记言载事,持中公正。因此,“中正真实”是历史学的基本特征。 人们普遍期待正说清史,如同“久旱望甘雨”。“正说”讲的是历史,“戏说”编的是故事。小说家、影视家对清史、清帝、清官进行戏说,塑造人物,编创故事,那是艺术家们的事。对受众来说,看“戏说”时应知道这是“戏”,瞧的是热闹,不可以当真。史学家对清史、清帝、清官进行正说,传承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是史学家们的事。对受众来说,看“正说”时应知道这是“史”,了解的是“真实”,不必图热闹。人们对“正说”与“戏说”都需要,既不能要求史学家去“戏说”,也不必苛求影视家去“正说”。然而,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广大观众和读者,正面讲述真实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历史故事。 目录康熙大帝序 引言 第一讲 伟大时代 第二讲 生于忧患 第三讲 少年天子 第四讲 智擒鳌拜 第五讲 御门听政 第六讲 削平三藩 第七讲 收揽士心 第八讲 统一台湾 第九讲 抗俄签约 第十讲 北疆长城 第十一讲 进兵安藏 第十二讲 以农为本 第十三讲 治理黄河 第十四讲 六下江南 第十五讲 御史弹相 第十六讲 康熙字典 第十七讲 爱好西学 第十八讲 样式雷家 第十九讲 文字之狱 第二十讲 读书之道 第二十一讲 养生之道 第二十二讲 后宫生活 第二十三讲 立废太子 第二十四讲 悲苦而死 第二十五讲 康熙盛世 第二十六讲 千年一帝 附录一 康熙后妃表 附录二 康熙皇子表 附录三 康熙皇女表 附录四 参考书目 附录五 阎崇年与二月河的对话(访谈) 正说清朝十二帝天命汗努尔哈赤 崇德帝皇太极 顺治帝福临 康熙帝玄烨 雍正帝胤禛 乾隆帝弘历 嘉庆帝颙琰 道光帝旻宁 咸丰帝奕詝 同治帝载淳 光绪帝载湉 宣统帝溥仪 清朝十二帝总说 明亡清兴六十年序 第一讲 崇焕之死 第二讲 万历怠政 第三讲 朝政危机 第四讲 成梁守辽 第五讲 满洲嵋兴 第六讲 辽事初起 第七讲 四路丧师 第八讲 开铁失守 第九讲 明宫三案 第十讲 沈阳失陷 第十一讲 辽阳陷落 第十二讲 广宁迎降 第十三讲 传首九边 第十四讲 英雄家世 第十五讲 单骑阅塞 第十六讲 营筑宁远 第十七讲 帝师督辽 第十八讲 宁远大捷 第十九讲 觉华兵败 第二十讲 巡抚辽东 第二十一讲 宁锦大捷(上) 第二十二讲 宁锦大捷(下) 第二十三讲 阉党专权 第二十四讲 遭讦辞职 第二十五讲 崇祯登极 第二十六讲 平台奏对 第二十七讲 天聪新政 第二十八讲 宁远兵变 第二十九讲 督师蓟辽 第三十讲 斩毛文龙 第三十一讲 北京危机 第三十二讲 保卫京师 第三十三讲 平台落狱 第三十四讲 阉孽翻案 第三十五讲 崇焕死因 第三十六讲 崇焕精神 第三十七讲 大寿降清 第三十八讲 林丹大汗 第三十九讲 建立大清 第四十讲 松锦大战 第四十一讲 总督降清 第四十二讲 中原悲歌 第四十三讲 睿王摄政 第四十四讲 闯王进京 第四十五讲 三桂降清 第四十六讲 山海关大战 第四十七讲 顺治迁都 第四十八讲 兴亡之鉴 附录 对话阎崇年(访谈) 跋 感谢辞 书摘插图康熙大帝 第一讲 伟大时代 一,西方崛起 康熙帝所生活的时代,正逢西方列强崛起,又处在两个发展高峰之间,而周边四邻还处于弱势。国际环境给康熙帝提供了挑战与机遇: 第一,中国和世界开始连接。 人类对世界的了解是逐步发展的。生活在地球上几块大陆上的人们,开始是封闭的,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大陆之外的世界。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葡萄牙人的船队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明弘治五年)10月12 H,西班牙支持的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两个事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此,欧洲大陆和亚洲大陆、美洲大陆开始互通声气。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世界一体化,正是从五百多年前这两个历史事件发端的。康熙帝正生活在东西方世界由彼此孤立到互相连接的进程当中。 第二,西方崛起的两个高峰之间。 西方列强崛起,自公元1492年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以来,先后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崛起,主要在17世纪;第二次高潮是英国、美国、法国的崛起,主要在18世纪;第三次高潮是俄国、日本、德国的崛起,主要在19世纪。 ’ 第一次高潮:15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国明朝的中期),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的葡萄牙率先崛起。王子恩里克终生不娶,主持艰苦航海事业。他的继承者,于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从此,其势力到达美洲巴西、亚洲印度。葡萄牙殖民者1511年(明正德六年)强占马六甲,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强行租占澳门。到康熙时期,葡萄牙仍占据着澳门。因澳门离京师遥远,对中原影响不大,没有引起清朝当权者应有的重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