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延河 |
释义 | 延河,革命圣地延安境内主要河流,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经延安市志丹县、安塞县,流贯延安市区,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全长286.9km,延安境内河长248.5km,流域面积7725 平方公里。延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流、泥沙、地形条件复杂。《延河》杂志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在文学火热的20世纪80年代曾超过13万册的月发行量,在共和国文学的奠基时期有过非凡的表现。黑龙江哈尔滨延寿县所辖一镇名。 延河历史的变迁平静安宁的延河在历史上曾多次易名,战国时期曾把他称为“区水”,在南北朝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曾把她叫做清水河,据说那时河的两岸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苍松翠柏环绕河的两岸,水土流失并不严重,河水宽阔,清澈见底。后来几经战火和人们对两岸树木的滥砍滥伐,给两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失衡,养育水系的山体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清水河日见浑浊干涸,当地的人们希望自己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永远绵延流淌,又把它取名为延河。从今天留下的宽敞河道上,人们依然可以遥想清水河当年的波澜与壮阔。 萧萧洒洒延河从起源到流入黄河,全长不过280公里。与我国源源流长的其他河流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然而这短短280公里,却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许多重大事件,与延安宝塔山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的标志。 河流介绍延河属为延安境内第二大河。黄河右岸、中游区上段的河口镇至龙门段的一级支流,位于东经108°45′—110°28′,北纬36°23′—37°17′之间。 发源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经志丹,安塞镰刀湾乡,南下入延安,流贯延安城,转向东流入延长县,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平均比降为3.3‰。 延河的主要支流有杏子河、平桥川、西川河、南川河、蟠龙川等,全河集水面积772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7725 平方公里,平均坡度为4.3‰,河网密度约为4.7km/ 平方公里。 根据河谷发育形态将延河化分为:河源至化子坪为上游段,河谷狭窄多呈V形,河床最窄处宽度近10m,最宽处不过80m,河道平均比降 6.7‰。 河道弯曲度较大,大沟村至镰刀湾村13.5km长的河道,就有弯道72处,平均每公里有弯道5.4个,化子坪至甘谷驿为中游段,长 114.8km, 集水面积 4490平方公里,为延河的主要河段,河谷明显展宽,平均宽度达到600m。甘谷驿至河口为下游段,长110.4km,流域面积1520平方公里,甘谷驿至火焰山河谷平均宽度1500m左右,河道平均比降在3.0‰以下,但在火焰山至河口的20km内,河谷陡然狭窄,宽仅30~100m,形成典型的陡壁峡谷河段。 地理气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5.6mm,年平均气温9℃,主要灾害类型为旱灾、霜冻、冰雹及暴雨。流域内黄土丘陵沟壑面积占全流域的90%,其中延长以上为黄土梁峁状丘陵沟谷区,安塞至延长之间沿河一带为河阶地,延长以下为黄土宽梁残塬沟谷区,流域出口处为黄土覆盖石质丘陵沟谷区。 著名典故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中三次提到延河: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台词:“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啊——革命的圣地延安。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祁念曾提到过延河” 《延河》杂志期刊介绍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延河》杂志,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光荣历史,在共和国文学的奠基时期有过非凡的表现,号称“小《人民文学》”,在文学火热的20世纪80年代曾超过13万册的月发行量。她的漫长时期的品牌积累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深刻的历史记忆,至今深入人心。今天30岁以上的中国文化人无一不知《延河》。新版《延河》将以200个页码的超大容量,立足时代,围绕“文化的文学”、“人文的文学”这一核心理念,把文学放在文化、人文的维度上衡量,重估本时代文学的内在特性,将通过“第一视界”、“新诗经”、“小说榜”、“延河讲坛”、“我的精神地理”、“零度写作”等特色栏目,全力以赴参与当代华语文学的转型性重建,以期打开文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局面。 基本信息周期: 月刊 开本: 16开 曾用刊名:延河文学月刊、陕西文艺 创刊时间:1956 顾问:陈忠实 社长:雷涛 主编:贾平凹 执行主编:阎安 常务副主编:张艳茜 副主编:姚逸仙 编辑:刘羿群 刘全德 宋小云 李江华 何超锋 邹前进 苑湖 胡晓海 黄海 徐华 装帧设计:易木先生 社址: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83号 邮编:710001 国内征订代号:52-6 定价:15元 ISSN: 1001-6104 黑龙江省延寿县延河镇简介延河镇位于黑龙江省延寿县城西17.5公里蚂蜒河北岸。东至八里桥与延寿镇相连,南靠蚂蜒河与延安、平安隔河相望,西至八里岗与尚志为邻,北与青川乡接壤。镇政府驻地柳河屯,东经128°08′,北纬45°23′。全镇总面积133.47平方公里,辖17个村、79个自然屯,5,922户,人口2.5万,其中朝鲜族1 548人、满族448人、黎族1人,余为汉族。 历史沿革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屯,叫常家油坊,因一姓常的开油坊得名。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因靠近柳树河改名柳河屯,是年设柳河乡。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为柳河甲,属平安保管辖。伪满康德5年(1938年)为柳河村,下辖6个区。1946年3月改为柳河区。1949年9月与平安合并为第九区。1955年8月又改为柳河区。1956年1月又并入平安区。1958年3月成立柳河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木兰县柳河公社重名而改为延河公社。1984年改为延河镇,2001年区划调整后,原平安乡合并到延河镇。 镇级领导党委书记:寇伟 镇长:狄昌治 副书记:李宁 副镇长:谢世义 王泰琪 崔宝君 人大常务副主席:黄海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