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岩前镇 |
释义 | 岩前镇为地名,我国同名乡镇主要有: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该镇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南端的低山丘陵盆地,东经116˙08‵,北纬24˙55‵,全镇总面积184.98平方公里,人口3.8万;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位于三元区西部,距市区32千米。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总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2万。 乡镇概况岩前镇位于福建省武平县南端的低山丘陵盆地,东经116˙08‵,北纬24˙55‵。与广东省梅州市毗邻,是闽西连接粤东的交通枢纽,素有闽西"南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184.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3万亩,林地面积19.95万亩,辖16个行政村,人口3.8万。205国道贯穿镇境南北,距梅州72公里。是经省政府批准享受沿海开放政策的工业卫星镇,也是闽西的边贸重镇,享有闽西“南大门”之称。 行政区划辖16个行政村:灵岩村 大布村 将军村 东峰村 迳田村 上墩村 伏虎村 三河村 宁洋村 和安村 洋坑村 龙井村 双坊村 丰贵村 杨梅村 澄邦村,226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灵岩。 辖区代码350824102:~201灵岩村 ~202大布村 ~203将军村 ~204东峰村 ~205迳田村 ~206上墩村 ~207伏虎村 ~208三河村 ~209宁洋村 ~210和安村 ~211洋坑村 ~212龙井村 ~213双坊村 ~214丰贵村 ~215杨梅村 ~216澄邦村 历史沿革岩前,原称“岩前城”。宋时属禾平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岩前里。民国初设岩前区,民国24年(1935年)改为第四区,民国29年设岩前镇。苏维埃时期属岩前区,有4个乡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建国后先后划为第五区、岩前区、岩象区、岩前乡、红星公社、岩前公社。1958年设岩前公社,1984年10月,撤销岩前公社,设立岩前镇。 人口数据人口:3.8万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地理气候海拔高度:320M,无霜期290天左右,年降雨量1700毫米。 全镇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3万亩,森林面积21.2万亩。 自然资源岩前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已探明石灰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其品位居福建之冠,CaO含量达54.18%以上。煤炭、瓷土矿、粘土矿、白云石、大理石和锰矿资源亦相当丰富。林木蓄积量40多万立方米,境内溪流密布,水力资源丰富,地下水充沛,自来水厂日供水量6000吨。目前已开发形成年产100万吨525#、425#和425#白水泥及水泥熟料生产线;煤炭储量7000多万吨,白云石储量5000多万吨。 经济发展岩前镇是省府批准的18个工业卫星镇之一。全镇辖16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185平方公里,1994年末总人口36621人,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6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1.19亿元,镇级财政收入5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9元。拥有各种成份的企业4600余家。岩前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区内水、电、路和征地工作正有序推进;其中镁合金集中区(即为岩前工业集中区西区),已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入园企业福建鑫利华年产5000吨镁合金屑粒生产线项目等已建成试产。 岩前镇依托资源、交通区位和工业基础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文优势,出台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打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行政环境、信用环境、投资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实行领导挂钩服务制,积极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征地拆迁、土地供应、施工材料组织等问题,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促进项目生成落地。该镇建材、煤炭、机械、铸造、化工、水电、食品、竹木加工、食用菌、家俱、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发展优势。 该镇还积极拓展新的项目源,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项目推介、咨询和跟踪服务。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健全奖惩措施,认真落实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廉政“五同步”,重抓已签约项目的履约工作,健全跟踪推进和协调服务机制,在全镇形成了“敢抓项目是胆识,善抓项目是能力,能抓项目是本事”的氛围,把项目推进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握紧拳头攻产业,集中精力抓项目,坚持定位招商与定点招商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主体招商与以商招商相结合、产业招商与园区招商相结合,做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批企业,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个基地。 据统计,2006年该镇引进项目22项(含技改、扩建项目),其中投资在500万元的项目有香江矿粉制品有限公司、恒鑫矿业有限公司、武平县强友建材厂等12项,完成投资8532万元,引进县外资金6439万元。 旅游资源狮岩是武平岩前的重点风景名胜,有着优美的天然景观和神奇传说,工艺精湛的古代建筑而名闻遐迩,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现有何仙姑宫、大雄宝殿、均庆寺等景点。登狮岩,入主洞口,便是古佛殿,正中供奉三尊定先古佛。前一尊是台湾淡水镇鄞山寺送来的。岩壁上刻有北宋丞相李纲所题的"灵洞水清仙可仿、南安木古佛洞居",洞两旁立着护法神。洞右侧供的是一丈多高的如来佛,洞左侧供的是"水德参天"和妈祖。 古佛殿后有一曲径,经过"通天第一洞",阵阵凉风袭人,洞内有许多大自然造化的石狮、石象、石猴、石龟等,岩顶上刻有"人世篷壶"四字,相传是乾隆皇帝所题。出了岩洞,左可通观音宫、何仙姑宫、七圣宫,右可通财神宫、药王菩萨宫、天上圣母宫。山麓为均天寺。狮岩山顶,古树参天。狮岩前有一天然泉水湖,称"蛟湖",清彻如镜,有"蛟潭涌月"之称。狮岩与天然蛟湖相映成趣,游入香客络铎不绝,且有不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慕名前来观光,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1984年县人民政府把狮岩和均庆寺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岩的传说 狮岩因形似狮,故名。岩有一洞,可容数十人,洞内涌道纵横、石柱笔立、钟乳悬垂,泉露滴敞。北宋乾德2年(公元964年)泉州僧人郑自严(号卓锡)曾在此设道场,宋真宗时曾封为均庆院。南宋时又名定义院。 据传是个有仙有龙的地方。仙,便是古代道家八仙之一的何仙姑;龙,则在何仙姑出生和修炼的岩前狮岩,旧称南安石洞。据《福建通志》记载:“仙姑世居武平南岩”,生于后晋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据《何氏族谱》记载,仙姑生时性质异凡,幼性清净,不饮酒,不食荤牲,长年隐居狮岩之中,一生矢不适人.她在南岩修真养性,传说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当时的善男信女不知其名,通称之为"仙姑"。仙姑天生性善,喜为老百姓解除病痛,颇识草药治病,方圆数十里内,谁家大人小孩患病,她便抓草药等,给来者带回家治病。患者服之,疾病除。因此。仙姑颇受远近百姓的敬仰。 客家围龙屋在岩前镇大布村林屋自然村就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客家土围楼,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其宏伟、壮观的建筑风貌依然清晰可见。 林屋土围楼地处岩前镇大布村,与广东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仅1公里,离县城42公里,远远望去,呈扇形半圆状分布,以当地林家祠堂为中心,以扇形向外扩散,里外共四层。与祠堂前面的围墙合拢,正好围成一个圆圈。 奇特的外形和巧妙的结构让人叹为观止,走进围屋,更让人感受到它的奇特。在当地土楼居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宽3米左右的过道前行,穿堂过巷,映入眼帘的是建筑的古朴、厚实与结构的巧妙,其中通道四通八达,如同迷宫;建筑用料古朴纯真、简易耐用。围楼全部为土木结构,大约有200个房间,居民有20多户100多人。与一般的民房相比,相对独立的每一圈围屋都是连片而立,集中了战时御敌、日常生产生活和消防等多种功能。据当地居民介绍,为表示对祖先的敬仰,每一圈围屋都不超过两层,第一层为2.2米,第二层为2.4米,沿坡建房,随着地势,上一间房比下一间房都是高2寸。 据当地林氏族谱--《济南堂大布林氏世系传谱》记载,林氏祠堂"为土木结构,约建造于公元1700年前后……祠堂门前有宽广的石灰坪,一口大池塘,其半弧筑有围墙……"作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之一,记者眼前的这座围龙屋可称得上是客家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300多年来,居民相安无事,不吵不闹;围龙屋几经风雨,依然显示出其宏伟的建筑风貌。 福建三明市三元岩前镇乡镇概况岩前镇位于三元区西部,距市区32千米。辖1个居委会、12个行政村。省道荆谢公路横贯镇境。 邮编365005 行政区划350403101:~001阳岩居委会 ~201岩前村 ~202吉口村 ~203乌龙村 ~204下寨村 ~205星桥村 ~206欧坑村 ~207增坊村 ~208白叶坑村 ~209眉山村 ~210富源村 ~211忠山村 ~212横坑村 历史沿革1958年建岩前公社,1984年改街道,1987年改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岩前、吉口、乌龙、下寨、星桥、眉山、富源、欧杭、增坊、白叶坑、忠山、横杭12个村委会和阳岩居委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