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岩浆熔离矿床 |
释义 | 岩浆熔离矿床是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而生成的矿床。比如产在基性岩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熔离矿床形成作用: 研究资料表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如1500℃),在基性、超基性岩浆中可以溶解一定量的硫化物熔体达6-7%。当玄武岩浆的温度从1100℃→1200℃时,硫的溶解度即增加5倍。 在地下25~30Km深处的橄榄岩岩浆中,硫的最大溶解度是在近地表处的2-5倍,即可达到0.3~0.8%。因此,反过来,当岩浆的温度下降,或者岩浆上升,其内压力降低,以及当岩浆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时(如因同化作用引起SiO2、CaO、Al2O3 的增加…),都可以使硫化物达到饱和,从硅酸盐熔浆中熔离出来,即形成硅酸盐和富含硫化物的两种互不混熔的熔浆。 岩浆熔离矿床形成过程: 硅酸盐熔浆中的硫化物熔浆的分离原理是比较复杂的,但其大致过程及其成矿意义可简述为: 在熔离作用的初期,硫化物呈小珠滴状(或呈乳浊状态),分散悬浮于硅酸盐熔浆中。随后,这些小珠滴逐渐汇集变大。 由于比重较大,就在尚未冷凝的岩浆渊中逐渐下沉,至岩浆渊底部,形成岩体底部的似层状、条状矿体; 或者因为岩体较小,或处地表浅处,岩体冷凝迅速,硫化物熔浆来不及下沉至底部便全部结晶,形成“上悬式矿体”; 或经后期构造应力挤压,经过“压滤”作用,被挤入到先期结晶的母岩岩体裂隙中,或附近的地层中,形成“贯入式矿体” 。 在岩浆熔离矿床中,由于硅酸盐矿物的结晶温度较高,故大都先行结晶析出,而金属硫化物多在500~600℃时才结晶析出,有些甚至到200℃时才结晶,因此金属硫化物常等到母岩岩体完全结晶以后再结晶,二者分离较为充分、彻底,这样,往往可形成较富的矿床。 从这点上看,岩浆熔离矿床的特点与前述岩浆分结矿床中晚期岩浆矿床在许多方面极为相似,最主要的区别是二者的成矿作用,物质组成等不同。因此二者可以联系对比。 岩浆熔离矿床的主要特点有: ① 有用组分: 为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最为典型者产于辉长岩-苏长岩和橄榄辉长岩等基性岩中的Cu-Ni硫化物矿床。有用组分为重要的Cu、Ni、Pt、Co、钯… ②矿体形状 主要产于岩体内部,常沿着分异良好的岩体下部边缘,或靠近下部成不连续状分布,尤其多分布于岩浆岩底盘中有凹陷的部位。矿体多呈似层状,透视状,巢状或瘤状。矿体与母岩的界线或不清楚。或者为贯入式矿体时,则二者界线截然清楚。未经压滤作用的矿体多产于岩体底部及边部特定的岩相带中,可见上悬矿体。 矿体多呈似层状、层状、凸镜状,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可伴有蚀变。矿石多见海绵陨铁结构,浸染状、稠密浸染状、豆状等构造,块状者少。 深部熔离形成的底部矿体也呈层状及似层状,但常可形成块状构造的矿石。 ③矿石构造多呈浸染状,亦有块状者,并常见有特有的珠滴状、豆状构造。 ④工业意义:许多大型熔离矿床,规模巨大,尤其提供了Cu-Ni等金属。有较大的工业意义。 有代表性的矿床实例有:四川力马河Cu-Ni硫化物矿床;甘肃金川Cu-Ni硫化物矿床;加拿大肖德贝里Cu-Ni硫化物矿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