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岩后村 |
释义 | 1、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河东乡岩后村乡村概况该村隶属福建省河东乡,位于松溪县城东郊,地处松溪河谷平原中部。距县城6公里。东与大布村毗邻,南接横垅村,西与花桥乡官后村交界,北跟旧县乡洋前村接壤,西倚海拔千米长龙岗,北临省重点自然保护区白马山。 据相关网站统计,该村辖有五个村民小组,共有154户,人口618人,是河东乡最小的行政村,也是全县重点贫困村之一,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7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全村土地面积11311.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028亩,耕地面积701亩。 建置沿革该村于1975年由原城关公社大布大队第四生产队(后称作岩后村民小组)及横垅大队的前洋,直垅,峰山,外新厝生产队合并成立岩后农场。1981年岩后农场经县政府:松政(81)综17号文批准,改为岩后大队,原岩后农场管辖权属未变,1984年恢复乡建制,岩后大队更改为岩后行政村,原管辖范围和山地权属未作变动和调整。 社会建设该村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村分布散落,原先只有岩后自然村靠公路沿线,其余四个自然村的村庄及耕地均分布在同海拔的丘陵山地间,居住条件极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脊,兽害严重,耕作十分不利,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中诸多的不便,1978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队班子共同努力下,前洋自然村全村搬迁到松新沿线居住,更名为新洋,同时峰山,外新厝两个自然村也先后搬迁到岩后自然村与之合并。居住条件至使大部分耕地抛荒,至2006年全村共有抛荒耕地200多亩,这些荒地有待开发利用。 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有了转移就业的机会,岩后人民敢于外出闯世界,创新业,外出经商,务工,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搞第二、三产为,他们披荆斩棘,艰苦奋斗,取得了前人千百年来难以实现的成就,至2006年全村外出人员有200多人,主要从事做豆芽菜,经商等行业。为岩后人民由穷变富开拓了新路。是松溪人外出做豆芽菜人口比例最多的村。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村两委、党员干部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大好形势下,振奋精神,狠抓落实。以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准绳,大拳脚,为岩后椟办好事,办实事。首先,狠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原修建的前洋水库、岩后水库的基础上把堤坝加固、加高,修复了长约5800米的灌溉水渠,为该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用水和500多亩耕地农业生产灌溉。其次是村村通公路,投入18万元直垅道路的拓宽,村部1.5公里的道路硬化。2005年在村两委的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吸引外资,于2006年在松溪河岩后村土名为雷打裂地段,兴建松源二级加华水力发电站壹座,该电站建成后,能够有效地缓解松溪县企业用电,为该村发展工业创办企业用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该村在抓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同时也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级致富技能,定期组织开展学习科技知识,党员考核评比活动,通过培训学习,党员干部各方面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党员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种植能手,养殖大王,还有外出经商大户,该村党支部于2000—2003年及2003—2006年连续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济建设该村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待开发利用,其中距松新线3公里土名为寨顶一座石头山,山顶平坦,方圆有一个平方公里,中间呈火山口状,整座山四周堆满铁灰色矿石,表面不长植被,解放前该山顶是个贼寨,土匪巢,因此改名寨顶,该矿石因矿物质含量偏低,至今尚未得到开发利用,据有关部门质量鉴定,该矿石为玄武石,可用于高速公路作铺设材料。 该村有着极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发旅游,休闲项目,有前洋水库清澈见底的水源,有历史悠久的寨顶自然生态风光,还有与省重点自然保护区白马山遥呼相应海拔为1003米的长龙岗(长龙岗是原松溪广播电视台遗址,建于1973年,后停止使用,但房屋及办公场所仍保持良好,还有原高压输电线路),山涧有离溪谷,青山绿水,村中有珍贵树种,稀有的植被,是个清静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胜地。 该村人民祖祖辈辈勤劳勇敢,艰苦朴素,除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在家留守村民,利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脚踏实地的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摸索出一条致富道路,打造出自己发展致富的拳头产业,开荒造林,改良土壤,山上种毛竹,山腰种茶果,田间种药材,绿化苗木等经济作物,房前屋后搞养殖发展庭院经济。 为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重大决策,该村在岩后加华电站下游规划出80亩溪坪,150多亩原岩后果园作为该村发展工业和生态园区的建设。规划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投资者最佳选择。 全村共有山林面积8028亩,其中县林业投资公司林1200亩,生态公益林3026亩。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护好山,管好水是该村的又一举措,随着政府对森林体制改革的落实,为增强村民的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于2000年把3000多亩山林均山到户承包到个人,生态公益林由专人看管,守护,保护水土资源,维持生态平衡,造福子孙后代。 2、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落水镇岩后村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落水镇海子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落水镇东北边,距离村委会3.5 公里,距离落水镇16公里。国土面积1.9平方公里,海拔2380米,年平均气温12.6 ℃,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90.45亩(其中:旱地590.45亩),人均耕地1.9亩,主要种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1400亩;荒山荒地345亩,其他面积514.55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78户通自来水。有7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9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4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3辆。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5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3.68万元,占总收入的29.9%;畜牧业收入37.56万元,占总收入的33.4%(其中,2008年内出栏肉猪1015头,肉羊18头);林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1.16%;第二、三产业收入38.56万元,占总收入的34%;工资性收36.65万元,占总收入的33%。农民人均纯收入2544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6.6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9人(占劳动力的22.3%),在省内务工35人,到省外务工4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78户,乡村人口287人,其中男性146人,女性141人。其中农业人口285人,劳动力17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6人,参合率97.28%;享受低保9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6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岩后小学,中学生就读到落水镇二中。该村距离小学校3.5公里,距离中学16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5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7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