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岩岸岛蜥
释义

体背颜色以黑色为主,上部有许多橄榄绿色的细斑点,腹部为淡黄色。嘴端尖且突出,下眼睑有一处没有鳞片的透明区域,此为睑窗。躯干长可达10公分,尾长可达躯干长的1.5倍。岩岸岛蜥,为石龙子科岛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马来半岛、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台湾岛等地,多栖息于海岸边潮间地有礁石的地区。

基本资料

英名 Costal skink; Mangrove skink学名 Emoia atrocostata

俗名 都蜥蜴、沿岸岛蜥

拉丁目名: SQUAMATA

中文目名: 有鳞目 (Order SQUAMATA)

拉丁亚目: LACERTILIA

中文亚目: 蜥蜴亚目

中文科名: 石龙子科 (Family Scincidae)

拉丁科名: Scincidae

中文属名: 岛蜥属

拉丁属名: Emoia拉丁种名: atrocostata

定名人: Lesson

年代: 1830年

模式产地: Qualan, Caroline Archipelago, 太平洋群岛

生境: 喜栖于海岸边潮间地有礁石的地区

国内分布: 台湾(恒春, 猫鼻头海岸边, 宜兰大里海岸边, 兰屿)

国外分布: 马来半岛, 菲律宾(圣克鲁斯), 日本(琉球半岛), 印度尼西亚至巴布亚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

生活习性

食:岩岸岛蜥的食性包括蝉、蚂蚁、螃蟹和一些海边珊瑚礁无脊椎动物等。因为它们常在珊瑚礁区活动,

也会吃腐烂的鱼或虾类屍体。

衣:它们属典型的热带蜥蝪,黑色身体,背面并杂有小白点,眼皮处有一块透明的眼窗。身体细长适合在珊瑚礁洞攀爬。它们亦不冬眠,全年可见;大太阳下并不活动,早上或黄昏时活动较强。

住:岩岸岛蜥的分布栖地以靠近海边的珊瑚礁为主,因此全岛靠近海边的珊瑚礁皆可见。但居住处以涨潮海水淹不到的珊瑚礁为主。

行:岩岸岛蜥的运动力亦强,尤其能在锋利的珊瑚礁岩上活动而不受伤害。

育:岩岸岛蜥的生殖季从每年 3-8 月止,每次约可生 2-3 颗蛋,但以 2 颗蛋为主,一年至少可生两次。岩岸岛蜥的蛋因产在珊瑚礁洞内,所以不会被长尾南蜥或赤背松柏根吞食,而长尾南蜥或赤背松柏根也不在此活动。它们的脂肪体能量主要供生殖用;它们亦在生殖过後会大量觅食储存能量以供来年生殖使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