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盐湖 |
释义 | 盐湖是咸水湖的一种,干旱地区含盐度(以氯化物为主)很高的湖泊[/淡水湖的克/升,咸水湖矿化度为1~35克/升,矿化度大于35克/升的则是盐湖。盐湖是湖泊发展到老年期的产物,它富集着多种盐类,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类型划分盐湖湖水蒸发量大于或至少等于降水量及地面地下水对湖泊的补给量,湖中的Cl-、SO42-、HCO3-、CO32、K+、M+,含盐量‰。我国柴达木盆地蒸发量达2400—2600mm,为年降水量的30—50倍,形成很多盐湖,如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等。析出的盐类按成因和形态可分为新沉积盐、旧沉积盐和固成盐。固成盐构成盐矿区,是重要的矿物资源,吉尔泰盐池即我国享有盛名的盐湖之一。形成条件盐湖之形成,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两点: (1)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在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湖泊的蒸发量往往超过湖泊的补给量,湖水不断浓缩,含盐量日渐增加,使水中各种元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状态,在湖滨和湖底形成了各种不同盐类的沉积矿床。例如海拔2600~3200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四周为绵延的山脉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之下,水汽的输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气干燥,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位于盆地东北缘的茶卡盐池,年降水量约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尔汗盐湖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这里的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盐湖的形成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在盆地内部分布了众多的盐湖。气候如极度干燥,终年无雨,或者降水稀少,亦是不利于盐湖的形成。例如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部,沙丘绵亘,地表无径流产生,盐类呈分散状态,这些地区就难以形成盐湖。 (2)封闭的地形和一定的盐分与水量的补给。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盐湖。 在盐湖地区,常常可以看到环湖有一圈圈银白色的盐带,宛若戴在盐湖上的美丽项圈。这种自然现象,是盐类物质自流域向盐湖迁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因为溶解于水体中的各种盐类从流域向盐湖的迁移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浓度不断增大,一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就会产生沉淀作用。但是由于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一定的沉淀顺序,从物质来源的上游到盐湖之间,各种盐类沉积物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规律。例如在昆仑山北麓的一些盐湖地区,靠近山区的地段为硼盐带,近湖地段为芒硝带,湖内则沉积有食盐和光卤石。 盐湖不仅可以形成于大陆,也可由海湾演变而成。浩瀚无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盐量为35克。如果海湾因沿岸带沙坝的逐渐发展、扩大而与海洋隔离,成为封闭状态,兼之气候干燥炎热,水体在强烈地蒸发作用下,盐度将不断增高,最后也会形成盐湖,产生各种盐类沉积。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盐湖,称为海成盐湖。中国近代的盐湖,均属于大陆盐湖。分布规律[/titl盐湖以看出,盐湖是具有性分布 界上家的分中陆区[林[起,向[u、宁夏、甘肃、新疆[/[urlrl],直至西藏,在全国约1/2的辽阔土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数以千计的盐湖。其中,被称为“盐湖之家”的青藏高原,就有数百个盐湖,被誉为盐的世界。 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国的盐湖大致处于北纬30~50°之间,属于世界著名的亚、非、欧大陆盐湖带的最东缘,称之为中国盐湖带。盐湖比较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山间盆地或高原闭流洼地之中,西藏的扎布耶茶卡海拔4400米,多格错仁(茶卡错仁)海拔4814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盐湖;新疆的艾丁湖位于海平面以下154米,是中国海拔最低的盐湖,位置之低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为数众多的盐湖,由于它们所处的地质、地理环境的不同,其所经历的发展、演化阶段皆有着一定的差异。有的盐湖的上层湖水盐分浓度很大,而湖水很浅。这种湖水是饱和状态的盐类溶液,矿化度一般在300克/升左右,比重在1.2上下,水深多在0.2~0.3米,超过1米的较为罕见。盐湖水色碧绿,清澈晶莹,令人心旷神怡。在盐湖表层水的下面,则是五彩缤纷的各种结晶盐类。例如柴达木盆地内的达布逊盐湖,湖水面积21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仅0.56米,最大深度也只有0.96米。 有的盐湖是业已干涸的干盐湖,亦称为固体盐湖,湖水(卤水)赋存于盐类沉积物的晶隙中。整个湖面为白色的结晶盐类所覆盖,尤如银装素裹,耀眼夺目。而有的盐湖表面受长期风沙侵蚀的影响,盐类和泥沙混杂,凝结成褐色盐盖,其下才是雪白晶莹的盐粒。由盐类沉积所形成的巨大盐盖,坚硬异常,顽若岩石。经力学试验,每平方厘米可以承受14公斤以上的压力。因此,在盐盖上可以建工厂、筑铁路、修机场,均无陷落之虑,更不用说行人了。著名的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例,青藏铁路由北而南建设在它的盐盖之上,奇迹般地铺砌了32公里长的盐湖铁路。与铁路相平行的,还有一条50年代修成的横跨盐湖的公路,被人们赞颂为“万丈盐桥”,路面平坦光滑,与柏油路面并无两样。在万里晴空的夏季,人们乘车行驶在“万丈盐桥”上,眺望远处,那“茫茫大海,层层楼阁”的海市蜃楼幻景,引人入胜。 外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潘帕斯草原北部。 开发利用中国对盐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开采的盐类来说,以食盐为主,其次是天然碱。 解池位于山西省中条山北侧的运城盆地,是一个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湖泊,长约18公里,宽为1.5公里,面积近27.3平方公里,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盐湖。该湖系地堑式的构造湖,周围山体因断层作用而抬升,盆地则相对凹陷,在低洼处积水成湖。成湖之初湖泊本为淡水湖,后来在盆地干燥气候的影响下,经过第四纪历史时期的沧桑变迁,而演化成盐湖。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时,生息在滨湖地区的劳动人民就已开始利用湖水(卤水)晒盐,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到风向、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与产盐的多寡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总结出“解池盐产必资南风,南风不时,盐即失利”的科学论断。解池南依中条山,当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形成了焚风,在下沉过程中有增温减湿的作用,使空气干燥,加速了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4000多年前中国劳动人民对盐湖的自然面貌能有如此科学的认识,真令人赞叹不已。 内蒙古的吉兰泰盐池是中国开发历史悠久的另一个食盐湖,《汉书·地理志》中对此已有记载。唐代吉兰泰盐池又名温池,蒙语称察汗布鲁克池,面积120平方公里,所产盐质味佳,因表层混有淡红色尘砂,俗称红盐,亦名吉盐。清代以前,盐池所产之盐除供当地需要外,尚畅销于陕、甘及晋北一带。乾隆初年,红盐开始运销内地,因销路广开,陆运供不应求,到乾隆末又开黄河水运。吉盐以旧磴口为发运地,并设盐吏专管,最盛之时运盐船只络绎不绝,多达500余只,可见旧时吉兰泰盐池的开采已具相当的规模。 此外,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吉林等省区,也都有一些开发较早的食盐湖,如扎布耶茶卡、茶卡盐池、雅布赖盐池等。 历史时期除开采食盐外,对天然碱、硼砂也有开采。如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白彦淖、哈马台、察汗淖等,就是有名的天然碱产地。西藏盐湖中的硼砂,早在公元6世纪时就已开采利用,直到公元1563年,其开采方法方传到欧洲,比中国晚1000年左右。 中国虽然盐湖数量多,矿种丰富,储量又大,然而在历史时期从事开采的盐湖却寥寥无几,且生产单调,主要是开采食盐和天然碱,采盐规模小、效率低,工人靠铁钻、铁铣、铁构和铁耙“四大件”从事生产,生产水平极低,原盐的外运亦主要靠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后,盐湖事业获得了新生。吉兰泰和茶卡等盐池,通过企业的改造和技术革新,扩大了生产规模,改善了生产条件,盐矿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1976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盐场在吉兰泰盐池建成,从原盐的开采到分离、脱水、堆坨和加工除钙等主要生产工序,均实现了机械化。原盐的日产量已超过解放前的全年产量,湖盐的外运由汽车和火车等承担。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日益发展,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与吉林等省区又相继开发了一些新的盐湖矿床,并在盐湖地区建立起一批化工企业。1958年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地区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以开采光卤石(钾、镁盐类),生产氯化钾和钾肥为主的化工厂。经过20多年的建设,化工厂的规模日益扩大,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钾肥原料供应基地。 各地盐湖青海的盐湖青海的盐湖,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这里有察尔汉、茶卡、达布逊、大柴旦、小柴旦等30多个盐湖,湖中含有近万种矿物和40余种化学成份的卤水,是我国无机盐工业的重要宝库。盐类形状十分奇特,有的象璀灿夺目的珍珠,有的象盛开的花朵,有的象水晶,有的角宝石,因此才有珍珠盐、玻璃盐、钟乳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蘑菇盐等许多美丽动人的名称。 察尔汉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距格尔木市60多公里,青藏公路横穿此湖的32公里路面全用盐铺成,被称为“万丈盐铺”。 茶卡盐湖,面积105平方公里,储盐量达4亿4千多万吨,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游客在此即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通向湖心区的小火车是深受游客欢迎的乘载工具。茶卡距西宁300公里,可乘坐去茶卡、鸟兰、德令哈等各个班次的长途汽车前往,茶卡盐厂可为游客的食宿提供方便。 内蒙古盐湖内蒙古是我国盐湖分布最多地区,共有375个盐湖,盐湖面积1441km2。内蒙古高原盐湖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阿拉善高原,虽然其面积仅占内蒙古的1/2,盐湖数量却占全区总数目的80%。尤其是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拉尔盆地、锡林郭勒高原的二连盆地和玛塔拉丘间洼地、鄂尔多斯高原的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以及阿拉善高原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盐湖成群成组出现。但内蒙古盐湖面积都比较小,绝大多数盐湖面积均在100km2>以下,基本上是小盐湖群集的高原盐湖分布区。面积超过100km2的大盐湖只有两个:西居延海(嘎顺诺尔)和吉兰泰盐湖。此外,面积较大的盐湖还有哈登贺少湖、鸡龙同古湖、古乃尔湖、查哈诺尔、查干诺尔(查干里门诺尔)、湖洞察汗淖、额吉淖尔等。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内蒙古高原盐湖分布区与湖泊分区基本一致,分为呼伦贝尔高原盐湖区、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盐湖区、鄂尔多斯高原盐湖区、阿拉善高原盐湖区。 呼伦贝尔高原盐湖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包括大兴安岭山脉以西,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和中(国)蒙(古)边界以北,额尔古纳河、中蒙边界以东的海拉尔盆地和呼伦湖西南部的河谷平原、丘陵山地。在自然地理条件上,属于干旱的荒漠、草原和沼泽地带。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短促而温凉,1月份平均气温-29—-22℃,7月份平均气温18—21℃。 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盐湖区,大致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大兴安岭山脉以西,阴山山脉以北,中国-蒙古边界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锡林郭勒高原和乌兰察布高原;其二是该盐湖区的东北部分,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南部的丘陵山地及其毗邻的松辽平原西缘。该盐湖区是内蒙古高原最大的盐湖分布区,也是盐湖分布数量最多的盐湖区。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海拔多在900—1100m,边缘丘陵山地为1500—2000m,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 鄂尔多斯高原盐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东、北、西三面为黄河环绕,南面与陕北黄土高原相毗邻。为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区,气候特点是风沙大,降水少。该区内的盐湖盆地,主要是风蚀作用或河流冲刷作用而形成的风蚀洼地或河谷低地,地表水系虽不发育,但浅层潜水或泉水则为盐碱湖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水源。该区有别其他盐湖区的重要特点的碱湖多,基本上是个以天然碱湖为主的盐湖分布区。 阿拉善高原盐湖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地处贺兰山以西,马鬃山以东,南至河西走廊,北到中蒙边界。属于高平原荒漠地貌区,边缘为低山丘陵,高原荒漠沙丘广布,地势由南向北倾斜。该区内1km2以上的盐湖有52个,占内蒙古高原统计盐湖总个数的13.76%,盐湖面积679.02km2,占内蒙古高原盐湖总面积的11.09%,其中以石盐湖、芒硝湖最多,天然碱湖占次要地位。 依据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地貌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可划分为三个略呈北东——南西走向的盐湖成盐带,自东而西依次为:碳酸盐——硫酸盐型盐湖成盐带、硫酸盐型盐湖成盐带和硫酸盐——碳酸盐型盐湖成盐带。 内蒙古盐湖区的主要盐湖类型为碳酸盐和硫酸盐型,且多数为碳酸盐型盐湖,没有氯化物型盐湖。内蒙古盐湖卤水分为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两大类型,以晶间卤水为主,盐湖卤水中以Na、Cl、SO4和CO3含量占优势。内蒙古盐湖盐类沉积矿物共有3大类型计23种,其中,碳酸盐类11种,硫酸盐类10种和氯化物盐类2种。 山西的盐湖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南,中条山下,浇水河畔。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是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盐池所出产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杂质少,并含有多种钠钙物质。运城盐池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 运城盐池是由于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中条山北麓造成断裂,出现了一个狭长的凹陷地带,逐渐形成湖泊,天长日久,水中的钾盐、石灰石、镁盐、硫酸盐以及食盐慢慢与早期淤积层结合,经过长期自然蒸发作用,盐类沉淀,结成了很厚的矿石层,才形成了盐湖。它的开发约有四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 班戈错盐湖班戈错,也叫班戈湖、硼砂湖,由班戈Ⅰ湖、班戈Ⅱ湖和班戈Ⅲ湖组成;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班戈县多巴区境内。戈错盐湖资源主要是固体盐类资源和盐湖卤水资源。盐湖卤水资源分为湖表卤水和晶间卤水两大类型,为高矿化度卤水,水化学类型为碳酸盐型。湖表卤水分布在班戈Ⅰ湖和班戈Ⅲ湖,晶间卤水分布班戈Ⅱ湖和班戈Ⅲ湖。 班戈错盐湖的固体盐类沉积资源,达到工业开采要求的矿种有芒硝、硼酸盐(硼砂)和水菱镁矿,尤其是以盛产硼砂而闻名于世。其中芒硝矿以芒硝为主,表层硝分布在班戈Ⅲ湖西部,底层硝埋藏在班戈Ⅱ湖底部;菱镁矿(包括水菱镁矿),分布在湖与湖中间或环湖形成的湖堤(阶地),局部含锂(Li2O);硼酸盐矿主要是硼砂,分表层硼砂和底层硼砂两种类型,属于大型硼酸盐矿床,分布在班戈Ⅱ湖。 海原县的盐湖固原盐湖,在海原县城西部偏北,四面为群山环抱,海原——靖远公路横穿东西。盐湖为唐代十八盐池之一——河地,西夏人称之为碱隈川,盐湖东南缘有北宋定戒堡(今名东堡子)和明代于盐池城(今名老城),现属海原县盐池乡盐池村。 盐湖位于盐池盆地中心,海拔1980米,总土地面积950调。其四周为西华山和甘肃省靖远县黄家洼山所环抱,山中泉涧,溪流尽入湖中,天降雨雪之水汇集盐池,虽经百代而不枯竭。盐湖四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芒硝、氯化钠等矿物质,极易溶于水,并向洼地中心运移富积。其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地下水排汇于地表,形成内陆湖泊--盐湖。 1920年冬,海原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致使盐湖以西的唐家坡一带的石块垒田埂出现严重错位,错位距离有1.5米,方向为北西50度;干盐池盐湖也因地震而地势被抬高,并向北移动了1000多米。 新疆盐湖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干旱一半干旱盐湖分布区,包括卤水湖和干盐湖共112个盐湖,面积10789km2。其中,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阿尔金山次一级山间盆地,有盐湖81个,为主要盐湖分布区,但山间盆地盐湖平均面积32.83km2,为小盐湖居多的盐湖分布区;准噶尔和塔里木两个巨大的一级内陆盆地,仅有盐湖31个,为次要盐湖分布区,但这两个内陆盆地盐湖平均面积262.24km2,为大盐湖居多的盐湖分布区。 根据地形地势和盐湖的分布位置,可以把新疆划分为五个盐湖分布区:准噶尔界山-阿尔泰山山间盆地盐湖区,准噶尔盆地盐湖区,天山山间盆地盐湖区,塔里木盆地盐湖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间盆地盐湖区。 准噶尔界山-阿尔泰山山间盆地盐湖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北部山区,包括准噶尔界山(塔尔巴哈台山)和阿尔泰山一带,分布有众多的盐湖或盐湖低地。地理位置东经82°30′—96°20′,北纬43°00′—49°00′。比较大的盐湖有苛苛苏盐湖、淖毛湖(Ⅰ、Ⅱ)、牛圈湖等。 准噶尔盆地盐湖区,北界阿尔泰山脉,南界天山山脉,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分布区,多属固定或半固定沙丘。主要盐湖有玛纳斯盐湖、达巴松诺尔、小盐湖、北沙窝盐湖、灯塔盐湖、艾比湖等。 天山山间盆地盐湖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属于东西向展布的天山山脉分布地带。西起乌恰县的克孜河谷,东至哈密市的星星峡,东西长达1700km,南北宽100—200km,分布面积2.5×105km2。主要盐湖有巴里坤湖、七角井东盐湖(东、西湖)、伊吾盐湖、石英滩盐湖(南、北湖)、达坂城盐湖(东、西湖)、艾丁湖、乌尊布拉克湖等。 塔里木盆地盐湖区,介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封闭型内陆山间盆地,东西长1400km,南北宽520km,面积5×105km2。盆地内部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降水量100—50mm,而年蒸发力却高达2000—3000mm。盆地内主要盐湖有罗布泊、台特马湖、曲曲克苏湖等。 昆仑山——阿尔金山山间盆地盐湖区,包括中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及阿尔金山中的山间盆地或洼地,最低海拔3000-4000m。西起乌孜别里山口,东止于当金山口,全长1900km,宽150-350km。这一区域气候干寒,年平均气温-1.1—11.5℃,年降水量17.4—61.1mm。主要盐湖有阿牙克库木湖、阿其克库勒湖、库木库里湖、鲸鱼湖等。 新疆盐湖区的盐湖多数处于干盐湖发展阶段。有湖表卤水的盐湖只有17个,主要分布于库木库勒盆地,如阿牙克库木湖、阿其克库勒湖和鲸鱼湖等,都是水量大、湖水深的盐湖;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表卤水面积562.5km2,湖水最大深度2.95m。而其余84%的盐湖都是干盐湖,如著名的罗布泊,成盐面积m2,干盐湖;还有七角井盐湖、乌尊布拉克盐湖、艾丁湖和,新疆盐湖区基本上是干盐湖分布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