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亚裔美国人 |
释义 | 亚裔美国人是指具有亚洲血统的美国公民,包括了华裔美国人、菲律宾裔美国人、印巴裔美国人、越裔美人、韩裔美人、日裔美人或其他血缘来自于亚洲的美国人。 简介根据牛津辞典,“亚洲人”这个词汇在美国通常被视为仅有东亚血缘的人而已。 故“亚洲人”﹝或“亚裔”﹞便通指据有东亚﹝包含越南﹞血统或任何有内眦赘皮特征的人。然而这样的说法已不附合近来美国政府的定义,目前在美国常常会将来自东亚、南亚、东南亚不管有无内眦赘皮特征的人都认作亚洲人。在美国的人口普查中,起缘于远东、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的民众都被介定为亚裔族群。 总体来说,亚裔美国人在美国所有族群中拥有最低的贫穷比率、最高高等教育接受率、中等的家户所得及个人所得。 以往,美国人大多以“东方人”﹝Oriental﹞称呼亚裔美国人。然而在1960年代起,开始有人反对这样的称呼,认为其带有贬义及殖民主义的思想。但直到1970年代时学术界开始使用“亚裔美国人”﹝Asian American﹞做为替代的正式称呼。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即为历史学家Yuji Ichioka,人们多将此一名称的转变归功于他的推广上。今日,“亚裔美国人”这个名词已广为接受,多数的正式场合包括政府或学术机构都使用此名词。在一般场合中,我们也常将其只省略成“亚裔”﹝Asian﹞。 不像其他族群在很久以前就有许多相关的名称出现,美国人称呼亚裔美国人的方式其转变也与其他族群一样显著。最明显的改变是在1965年当新的移民法“1965年移民法”通过后,废除了原为了限制亚洲移民而设立的各国移民输出限制 ,而改成以家庭因素、及专业技术为考量的新移民政策。这样的决定大大提升了来自亚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使亚裔美人的人口数有显著的增长。由于人数的增加,大众对亚裔美人有了更多的认识,定义范围也不如以往的局限。来自亚洲的新移民在教育、经济及其他多个面向上也与廿世纪的上辈移民有明显不同,开始在美国从事不同的工作、居住于不同的环境中。 泛亚裔族群意识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亚裔各族虽具体处境有所不同,但文化选择趋向与华裔大体一致,基本上是义无反顾地认同美国。但到了六七十年代,情况发生了逆转,即亚裔中的大多数,通过审视自己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属性,进而主张放弃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追求,确立亚裔美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的真正地位。这种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它反映了美国泛亚裔族群意识的深度觉醒,是所有亚裔美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段取得的丰硕精神成果。 社会历史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力量发生了重大改组,一大批新独立的国家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中分离出来,进而形成了“第三世界”。这种新的组合,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嚣张气焰,还使种族平等成为一项国际公认的准则,从而在世界历史上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国际上这一新的现象,极大地鼓舞了具有批判现实传统的美国知识分子,在国内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新左派运动”,“反传统文化运动”以及黑人民权运动,矛头直指美国的内外政策和社会问题。其中倍受关注的两大主题,一是要求种族平等,一是反对越战。这些运动所形成的强劲的社会思潮,给美国现行体制以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激烈的社会动荡中,美国学术界的研究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少数族裔,这个一度受到忽视或被“边缘化”了的社会群体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黑人史,亚裔史,土著美国人史,西班牙裔史,妇女史,同性恋史等领域呈现十分繁盛的景象。” 由此,少数族裔在美国历史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强调。在此期间,美国政府颁布实施新的《移民法》(1965年),废除旧有的民族来源制,实行限额条件下的优先原则。随着法案的实施,亚洲移民数量激增,使得美国亚裔队伍不断扩充;移民素质有较大提高,使得亚裔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加强;移民中女性明显增多,使得亚裔的性别比例更趋平衡。这对美国亚裔反对种族歧视,争取社会平等权利,无疑是一个有利的时机。在上述背景下,作为曾经被主流社会“消音”的美国亚裔,尽管步子迈得迟缓一点,但仍以积极的姿态和独特的方式,加入到这场质疑美国社会,文化和根本价值观的运动中。 逐步形成反越战运动美国侵略越南的行径,引起了全美各族人民的广泛愤怒。许多亚裔人认为,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美国对亚洲人进行的种族歧视与种族侵略。而且,“纵观种族主义者在世界范围内悠意横行的历史,当前白人殖民掠夺性的战争和亚洲人民的流血事件不会很快停止,它将会无止境地拖延下去。”鉴于美军在越南的暴行,越来越多的美国亚裔大学生及高中生震惊地意识到:“美国士兵瞄准和射杀的敌人是和他们长着一样面孔的亚洲人。”所以,当他们群情激奋,走上街头的时候,并不像白人抗议者那样高喊“我们要和平”或“把军队撤回来”等口号,而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高举“停止屠杀亚洲兄弟姐妹”,“拒绝种族战争”等标语牌,齐声高喊同样的口号参加反战游行。显然,他们把这场战争与自己遭受种族压迫联系起来,并开始相信,无论自己做何种努力,主流社会把亚裔视为亚洲人,外来者这一事实,不会有任何改变。这样一种全新的认识,有利于泛亚裔族群意识的形成。 黑人民权运动美国亚裔之所以积极投身于黑人争取民权的运动,就是因为他们切实感到自己的身份,地位与黑人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个运动,“给我们带来了种族自豪感和种族自尊;同时领悟到:“政治斗争和一个全新的认同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对于作为亚裔美国人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争取获得经济,政治和文化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与争取自主权的美国少数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与美国国内少数民族要求平等权利的斗争是并行不悖的。”另外,黑豹党关于黑人自卫,重建平等的宗旨,对亚裔学生也有很大影响。因此,民权运动对于泛亚裔族群意识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校园运动6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亚裔学生还在校园内开展了争取自己平等权利的运动。事情源于校方对亚裔学生有关改革历史课设置的正当要求不加理睬,因而导致亚裔学生集体罢课。在美国的高等学校中,一般都实行以欧美为中心的教育体制,根本不考虑少数民族社区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种族歧视。在这种体制下,许多亚裔学生对自己族裔历史了解甚微,甚至作为华裔,连他们怎样被迫生活在唐人街的事实都不清楚。亚裔学生急切盼望历史课程得到改革。在受到校方冷落之后,学生们开始怀疑学校教育的真实目的。 当关于成立“第三世界学院”的要求再遭搁置时,亚裔学生终于被激怒了,纷纷加入了激进的“第三世界解放阵线”,与学校当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68年秋旧金山州立大学学生的罢课示威活动(The San Francisco State Strike),把亚裔学生校园运动推向高潮。经过五个多月罢课,1969年春,旧金山州立大学创立全美第一个亚裔美国学系;不久,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也设立了少数民族研究课程;到70年代初,加州的巧所大学以及东海岸的一些大学,也相继开设有关亚裔历史,社会与文化方面的课程。 以校园运动为核心的亚裔学潮,是泛亚裔族群意识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美国社会和亚裔集团的影响不可低估。首先,它改变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亚裔的态度,使亚裔研究和少数民族研究在美国大学教育体系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亚裔研究这一新的学科成为体面的,受尊重的领域,并对美国种族研究起到了提高,创新和繁荣的作用。其次,亚裔学潮改变了舆论环境,使亚裔由原来的被消音(silenced),灭迹(erased),到60年代后期被主流社会听到(heard)和看到(emerged)。尽管仍处于社会边缘,但是跨种族的联合使他们的力量壮大,社会舆论不能再无视他们的存在,政府决策部门对亚裔美国人的了解与关注也有了相对的改进。再次,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亚裔美国文化,历史,文学的第一代亚裔美国学者与作家的摇篮。 六七十年代的地位五十年代罗丝·李提出的“融合论”,在当时条件下,对广大亚裔确实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并致使他们像着魔一样,疯狂地追求并实践着自己的美国梦。但是在美国化的进程中,尽管亚裔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语言,习俗,历史和文化价值观等,以适应白人的文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被主流社会所接纳,受歧视的状态依然如故。联盟创始人Yuji Ichioka说得更为透彻:尽管亚裔扮作白人的模样,模仿他们的行动,说话,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力求同他们一样,但“这只是一种自我欺骗般的梦想,反而加重了自己的认同危机。” 经过这样的反思,广大亚裔深刻意识到:白人的意识和文化,对于自己可望而不可及;必须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美国认同,而应确立一个更加适合自己的特点的新方向。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是泛亚裔族群意识形成的关键。其次,彻底否定了“东方人”等带有竣视韵味的蔑称,表明广大亚裔种族平等意识的空前增强。 自亚洲人第一次登上北美大陆起,就有了“东方人”的“雅号”。以后世代相传,并愈发带有歧视意味。这个称谓,几乎使亚裔生活在充满偏见和限制的“囚笼”中,对他们在美国立足和发展造成巨大障碍。1965年以后,尽管亚洲移民数量不断增大,素质得到提高,经济有所改善,但主流社会对其排斥与歧视却丝毫不减。据1970年调查结果显示:曾被赞誉为“模范少数族裔”的华裔,有25%的大学毕业生在饭馆,礼品店或食杂店工作,另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成为典型的“不完全就业者”;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男性中,个人收入达到1万美元的只有13.39%,而在同等学历的白人男性中,个人收入达到1万美元的竟占27.7%。至于华裔女性,不完全就业是个普遍现象;即使能够就业,大多也从事文职工作,诸如会计,收银员,秘书,打字员,档案管理员等。据统计,超过40%的华裔女秘书具有大学学历,而大多数从事这种职业的白人女性,往往只有高中学历。在加利福尼亚,华裔女性雇员中的36%从事文书或打字员的职业。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亚裔对“东方人”的称谓深恶痛绝。但长期以来,一直苦于没有解决办法,只能忍气吞声。“亚裔美国人”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强调“亚裔也是美国人”这个主流社会也不得不承认的理念,进而否定了“东方人”等一系列带有明显贬损之意的称谓。围绕称谓问题展开的这场斗争,实质在于对现存种族歧视的维护或反对,反映了广大亚裔种族平等意识的新觉醒。再次,将亚裔不同种族视为一个整体,且有“美国本土第三世界”的认知,是对单一族裔意识的超越。 长期以来,亚裔各族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反歧视斗争总是单兵作战。60年代末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观。纵观联盟的诸多言论,无论作者来自哪个特定裔族,其基本立场都是一致的,即都把自己看作亚裔族群的一员,并从此点出发讨论问题。1970年出版的论文集《根:美国亚裔读本》 (Roots: An Asian American Reader),由联盟核心人物富兰克林·沃多,玛莉·Uyematsu,肯·汉纳达,佩琦·李以及玛丽亚·程合作撰写,而他们则分别来自日本,印度,中国等不同裔族。书中表达出他们共同的心声:“我们以艰苦的劳动和缴纳的税款,终饱了美国富人的私囊,得到的回报却是没有平等权利,受尽限制与歧视的生活。如同殖民地人民一样,这种生活竟被认为是合理的,不存异议的,可以一成不变的。问题很明显,美国对待亚洲人与其对待境内的亚裔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困扰第三世界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美国本土的第三世界。”可以说,相同的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争取亚裔人平等权利的共同追求,将泛亚裔族群意识推上了亚裔美国史的舞台。“亚裔美国人”这一称谓将所有亚裔美国人跨民族联合在一起,为他们的身份与属性贴上“独特”的标签,使他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界定自己,探寻作为一个亚裔美国人的真正意义。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批优秀的亚裔作家开始涌现,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在探讨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种族身份和文化认同问题。华裔美国作家赵健秀(Frank Chin),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经过历史的和文化的过滤,比较精确地概括“亚裔美国人”文化内涵:“亚裔美国人并不是一个族裔,而是由华裔,日裔和菲律宾裔等几个族裔群体组成。华裔和日裔已经同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社会文化以及历史诸方面各自分离了七代和四代。他们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已经演化出了十分独特的文化与情感,它们既不同于中国和日本的特点,也有别于美国白人的特点。就连目前在美国仍然由亚裔族群使用的亚洲各种族的语言,也已经被调整和发展成为表达他们全新经历体验的独特语言。” “亚裔美国人”这一称谓,把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亚洲后裔集结在这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命名之下,以空前广泛的亚裔族群集体意识将分散的美国亚裔个体凝聚在一起。它犹如一枚荣誉徽章,一个精美的战利品一样挂在了所有美国出生的亚裔人胸前。 亚裔的地位示例美国亚裔在大选中的地位 亚裔在美国只属少数,却是不可忽视的票源和捐款来源。因为,亚裔不但是多元社会的美国经济能力较强的群体(据前不久发表的“亚太美籍人士现状”指出,在全美年收入7万5000美元以上的阶层中,亚裔所占比例最高,且略超过白人),也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群体,资料表明,自1970年以来亚裔人口已经增加一倍,预估到2020年将增至2000万人,占全美人口的6%。 前车之鉴,参与争夺提名的各路人马都知道亚裔选票的重要。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戈尔和小布什都在极力拉拢亚裔社群,其中小布什更获得加州财政厅长邝杰灵的支持,令其在加州亚裔中的地位大为巩固。戈尔作为民主党大热门和克林顿时代的副总统,一贯地强调要争取亚裔支持,只是政治献金风波至今还未平息,民主党的长期筹款人夏铃更在日前被判有罪。为免瓜田李下,戈尔在争取支持的同时不得不小心翼翼。 值得一提的是,亚裔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例如由美国最重要的华人组织之一的“百人会”发起的80/20运动,即呼吁华人选民集中手中选票以便发挥更大的效力。这是因为亚裔的处境确实存在不少问题。总部设在洛杉矶的“亚太地区族裔领袖教育”研究机构,最近公布的关于美国全境1100万亚裔人士处境的研究报告表明,亚裔在美国社会的教育和经济成就超越多数白人,成功地挣脱了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所持的成见,但因长期以来自成一统、保守刻板,且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约占全美人口4%的亚裔始终被视为外国人。 换句话说,亚裔在教育和工作方面固然享有令人赞叹的成就,但在其他领域所受的待遇仍未能称得上公平。至于原因,则有:一、多数亚裔并不清楚少数民族在美国社会争取民权的历史事迹,对自身权益漠不关心;二、他们在美国社会中的定位仍被归类为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意味着可以被忽视;三、在政治上表现冷感,通常被美国社会认定为神秘难解,其爱国情操普受美国社会质疑。所幸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式”,因为亚裔选民已意识需要通过选票来彰显自身的力量,通过选票来伸张自己的诉求。 美片亚裔形象多负面 随着荷李活拍的历史片成为年轻人的“真历史”,荷李活眼中的中国人或非白种族裔形象亦会成为“全球标准”。监察荷李活和美国传媒的亚裔形象的“亚裔美国人媒体行动网络”早前发了一封公开信,列出多种被传媒不断重覆的“指定亚裔形象”: (1)在美国,亚裔永远是外国人,不能融入社会:电影中亚裔人讲英语时多带口音,而白人亦会以此为笑柄,令人以为亚裔人没办法溶入美国。 (2)亚裔美国人的职业千篇一律:在电影和剧集中,总是南韩人卖杂货、日本人做生意、印度人开的士讲新闻,其他定型职业包括餐厅侍应、武术教练、信仰治疗师、洗衣店工人、黑社会、妓女。这种手法扭曲了亚裔人在美国从事多种行业的事实。 (3)亚裔是白人的配角:亚裔人绝少当主角领导白人。就算是以亚洲为题材的电影,主角也大多是白人。 (4)亚裔男人不是性无能便是没性欲:虽然亚裔女性常常在电影中成为白种男人的伴侣,亚裔男人却几乎没可能搭上白种女子,更遑论做爱,似乎亚洲男人都在性生活上有问题。(有论者说,若周润发在《安娜与国王》中与朱莉亚罗拔斯做爱,白人观众肯定会倒胃)。 (5)亚裔女性被定型:亚裔女性在银幕上有两个极端:充满异国情调、顺服、勤劳和容易讨好的“中国娃娃”;或者是随时反咬人一口的“龙女”。 (6)白人耍中国功夫,棒!而在电视片集上,耍功夫的中国人是坏的,而懂工夫的白人则是英雄,令人觉得只有在白人的手上,亚洲技艺才可有正面用途(这种情况在成龙的电影中正好相反,凡是耍工夫的白人都是坏的)。 “亚裔美国人媒体行动网络”认为,塑造这些“指定亚裔形象”的电影工作者对亚裔的认识表面,同时亦忽视矮化亚裔对亚裔美国人社群的影响。 亚裔的工作与消费示例亚裔成全美最富有的消费族群 中新网2007年5月8日电据美国《明报》综合报道,日前的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指出,亚裔已经成为美国最富有的消费族群,他们的购买力高达4340亿美元,占全美消费者购买力的4.7%。这份报告还预测,美国亚裔的购买力2010年将达到6110亿美元,而华裔是亚裔中最大的消费族群。 据统计,亚裔家庭的平均收入在美国各族裔家庭中是最高的,中位数是56200美元,比拉美裔家庭高56%,比白人家庭高15%,比全美国平均水平高26%。同时,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亚裔家庭大约有28%,这在全美各族裔家庭中也是最高的。美国亚裔的人均收入是25800美元,超过了全美人均收入的24000美元。而在亚裔中,华裔人均收入为28000美元,位居第三。 专家指出,亚裔美国人收入多,但对消费比较谨慎,要买最划算的商品。他们在家庭用品﹑名牌产品﹑科技﹑网上购物以及保健等方面舍得花钱,也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推销广告,所以成为厂家心目中理想的目标市场。专家表示,尽管亚裔美国人的消费能力巨大,但目前美国的消费广告对亚裔族群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该报指出,美国的亚裔人口将近1300万,其中华裔有大约300万,占美国人口的1%,是全美最大的亚裔族群。另外,预计到2010年,美国的亚裔人口将增至1460万,累计增长率为14%。 在美国,大部分亚裔居住在城市,大约40%的亚裔住在洛杉矶﹑旧金山和纽约等大都会地区。大约540万亚裔住在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其中住在加州的就有大约420万。 高科技公司最适合“亚裔”工作 即将出版的最新一期《财富》周刊评选出了全美“最适合少数族裔工作的50家公司”。虽然所评选出的企业同样不能逃脱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噩运,但这些企业依然没有放弃平等对待各个种族优秀人才的念头。 从总体而言,少数族裔在美国公司中的处境和地位在不断改善。调查显示,今年前50名的企业管理层人员中少数族裔占24%,2001年的比例是23%,而1998年只有17%。在公司董事会中少数族裔占到了19%,去年只有11%。这次调查中,《财富》杂志向美国200多家大公司发放了问卷,问卷将少数族裔分为亚裔、非洲裔、拉美裔以及美国本土土著。考量企业排名的主要因素有: -员工中少数族裔人员的数量。但数量与企业排名没有必然关系。以思科公司和Intel为例,两家公司的少数族裔人员的数量分别在40%和30%以上,处于前50名的中上游,但他们的综合排名都在30名以后。 -少数族裔人员的位置。这是比数量更重要的因素。他们是否进入了管理层,在整个管理层中的比例。有多少名董事是黑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或美国土著人。 -少数族裔的薪酬。同样的地位是否会得到同等的分红,公司中薪金最高的前50人中有色人种占多少。 问卷还询问了这些公司是如何分配资金,是否从少数族裔经营的公司中进货,他们是否会为少数族裔的公司担保。在综合各种数据后,《财富》为每一家公司制订了等级。 今年的大赢家是美国房屋信贷服务的巨人联邦国民抵押协会,它是首次登上排行榜的第一名,这主要归功于其强有力的由少数族裔组成的管理队伍:在18位董事会成员中占了5个,而公司CEO弗兰克本人是黑人。麦当劳公司排名第五,它的少数族裔员工也是最多的,达到了55%,白人反而成了少数。 此外《财富》还依据各族裔比例分别列出了最适合亚裔、非洲裔、拉美裔和美国土著的前十大公司。 有意思的是最适合亚裔的前六名全是高科技公司,包括INTEL、太阳微系统?Sun 等耳熟能详的行业领导者。第一名是应用材料公司(它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供应商,INTEL、三星生产CPU、内存条的设备从它这里订购)。它也是连续五年打进排行榜。此前一份报告指出,目前硅谷科研人员的一半是华人或华裔,还有1/3是印度移民。一方面说明亚裔人群在科技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也与美国的移民政策导向有关。 与亚裔相反,黑人在美国服务行业如鱼得水,最适合非洲裔的前10名中有7家是服务型公司,包括麦当劳、联邦快递、可口可乐等大型跨国公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