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马逊森蚺
释义

亚马逊森蚺简称森蚺(学名:Eunectes murinus),是一种体型巨大的蛇,栖息于南美洲,为蚺科最大的成员。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有时甚至吞吃长达2.5米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中文名称:亚马逊森蚺

别称:森蚺

二名法:Eunectes barbouri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虫纲

目:有鳞目

亚目:蛇亚目

科:蚺科

属:水蚺属

种:森蚺

分布区域:分布于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拉丁文名称:Eunectes murinus

命名时间:Linnaeus, 1758

简介

亚马逊森蚺(sēn rán)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蛇和蚺科动物,最长可达8米,重达二百二十五公斤以上,比成年男子的躯干还粗;但一般森蚺长度在四到五米左右。 仅生活于南美洲,喜水。位于南美洲食物链的最高端,无天敌。有杀死并吞食过鳄鱼、美洲虎等战斗力相当强的食肉动物的记录。

生活习性

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栖息在泥岸或者浅水中,捕食水鸟、龟、水豚、貘等,也喜食野猪等大型哺乳动物。有时甚至吞吃长达两公尺半的凯门鳄。森蚺会把凯门鳄紧紧缠绕,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后整条吞下去,以后几个星期,不用进食。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毫米。幼蚺是卵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吃掉。幸存的长大后,就反过来吞食凯门鳄。

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会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生殖

卵胎生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在体内受精、体内发育的一种生殖形式。受精卵虽在母体内发育成新个体,但胚体与母体在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关系并不密切。胚胎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吸收卵自身的卵黄,胚体也可与母体输卵管进行一些物质交换。这是动物对不良环境的长期适应形成的繁殖方式,实际母体对胚胎主要起保护和孵化作用。

森蚺奇境

在委内瑞拉荒野的中心地带,水土交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地形,孕育了许多传奇的生物。对冒险深入这片蛮荒之地的早期探险家来说,最骇人听闻的莫过于南美洲巨蛇——森蚺。好几个世纪以来,猎手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这种食人成性的百尺长怪物,而后者则隐没在种种传说的背后,与沼泽和密林纠结缠绕。今天,生物学家冒险走进沼泽深处,他们的任务就是从传说与惊恐中揭开秘密,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地球上体型最大巨蛇的隐秘一生。

森林沼泽在清晨的第一道霞光中苏醒,众鸟回应着初升太阳的呼唤。沼泽占整个委内瑞拉面积的1/3,雨季来临时滂沱大雨连绵不断,水漫荒原大地,广袤、湿润的沼泽俨然成为动物的天堂。但随着旱季的降临,眼看这片繁茂的草原在转瞬间将变成一片焦土,沼泽地里的生物把握机会尽情地吃喝。

这安详、丰盛的田园诗即将被打断——一条4米多长的饥饿大蛇蜷曲盘踞在风信子丛中。那是一条巨大的雌森蚺,它已经数月粒米未进。眼光昏暗但舌尖锐利的森蚺从空气中嗅到了啮齿动物的气味,无眼睑的蛇眼盯上了“大餐”——一只逐水而居的水豚。然而,水豚家族丝毫没有察觉森蚺正在逼近,仍旧欢乐嬉戏。交配季节已到,雌森蚺急需填饱饥肠才能顺利繁殖,而且怀孕后雌蛇会立即断食,直到7个月后小蛇出世为止,因此现在它非饱餐一顿不可。森蚺猛然出击,一只水豚来不及躲避被巨蛇俘获。森蚺从来都是以力杀戮,而不是以毒致死。大蛇盘绕紧缩,越缠越紧,挤得水豚的血液无法循环,最终窒息了。这时雌蛇张开伸缩自如的大口,开始缓慢进食:从猎物的头部开始慢慢吞咽。然而,这条雌蛇也为这顿“大餐”付出了代价:身上布满了水豚垂死挣扎时咬伤的痕迹。

世界上也许还有其他种类的蛇与森蚺一样长,但体积却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在没有吞食水豚之前这条森蚺已经身粗30多厘米。6小时之后,当水豚被森蚺完全吞食后,巨蛇的身材比例让人不寒而栗。

科学家探索

生物学家哈里森正步履蹒跚地穿越这片沼泽地。他从1992年就开始研究森蚺,并且一直深入委内瑞拉沼泽做实地考察。在此之前,人们对这种敏感且危险的生物几乎完全不了解。1996年,哈里森的妻子、野生动物学家欧瑞妮也加入了追逐这种巨蛇的行列。这对夫妻搭档捕捉记录了将近800条森蚺,并且给其中大部分都起了名字。在他们看来,森蚺天生就是这片沼泽地的霸主,没有什么生物能够在这里与它们进行抗争。令哈里森和欧瑞妮最感兴趣的是森蚺的繁殖,因此他们必须在森蚺交配季节到来之前,尽可能多地将无线电发射器放入所能找到的森蚺体内。强迫这些巨蛇吞下这些无线电装置似乎有些不人道,但它们只不过会感到一点点不舒服而已,毕竟它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吞下身材稍矮的人类。

要想抓住森蚺,必须使出各种手段,它们非常滑溜,常常会让人觉得使不上劲,没地方可下手。所以哈里森和欧瑞妮往往会骑在巨蛇的身上,用身体压住它们,唯有这样才能把它们固定在一个定点。这项工作既冒险又刺激,不过一旦成功捕获一条森蚺,他们就离这些巨蛇神秘的情爱世界更近一步。

大片的沼泽就是这对夫妇的天然实验室。不过,需要搜寻的面积如此广大,哈里森唯有依靠卫星从空中追踪那些装有无线电发射器的森蚺。起初那条吞下水豚的雌性森蚺,哈里森称它为迪雅歌。温暖的阳光加速了迪雅歌消化的过程,它全身肿胀,体内充满气体,整个身子漂浮在水面。哈里森密切监视着迪雅歌的动向,静等它恢复了窈窕身段时再实施抓捕。森蚺饱餐一顿后,就会静止不动等待消化。沼泽地似乎又回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迪雅歌消化大餐两周之后,哈里森夫妇的抓捕计划开始实施了。幸好这次迪雅歌因为大饱口福后有些倦怠,只想逃走而不愿意攻击,所以哈里森没有费太大的周折就将它捕获,而欧瑞妮则用袜子套住它的头,然后将它带回了住地。对哈里森夫妇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与蛇相处,他们给捕获的每一条蛇编号,并画下蛇尾图案作为森蚺的指纹标记。这项工作比在荒野中与蛇缠斗轻松了许多,但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这种庞然大物所发出的腥臭。森蚺的身上有一种汗腺,其散发的气味相当于放置了5天的动物腐尸的恶臭。 最多的时候,哈里森夫妇的住地圈养了几十条巨蛇,真可谓臭气熏天。

迪雅歌身长超过4米,它的确是一条大蛇,但绝对不是最长的。没人知道森蚺究竟能够长到多长。巴西有报道提到过近50米长的巨蛇,但没有任何生物学证据的支持。不过哈里森最保守的估计还是让人头皮发麻——这种巨蛇最长可能达到10米,体重超过550千克,比一头野牛或者一头母牛都重。

登记在案、放置好发射器后,迪雅歌被放回沼泽。哈里森夫妇与它暂时告别,希望它能够顺利繁殖。此时旱季已经来临,沼泽里热气蒸腾。残留的水道上,动物们几乎挤破了头。午后黄昏中,到处都有森蚺趁着气温凉爽追逐日渐消退的水塘。而那些凉爽潮湿的洞穴可供森蚺熬过旱季的最后几周。

蚺科

介绍

蚺科Boidae是原蛇总科下的一科,属于蛇类中较为原始的一支。其中包含沙蟒亚科(Erycinae)蚺亚科(Boidae,共有17属约75个种。这个科中的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蛇,他们全部无毒,使用缠绕窒息的方式来杀死他们的猎物。

蚺科(Boidae)蚺亚科(Boinae)爬虫类,有10馀属,60馀种。东西半球皆有分布,主要见于温暖地区。长20公分(8吋)至7.6公尺(25呎)。体粗壮,尾短。多为陆栖或半水栖,有些种为树栖。体褐色、绿色或淡黄色,并有散在的斑纹和菱形花纹。多为卵胎生。捕食方法是先咬住猎物,然后收缩身体将其缢死。许多种具热敏性的唇窝,用以发现热血动物。事实与民间传说相反,蚺不危害人类。

特征

蚺科蛇类的躯体一般很长,呈圆柱形。一些居住在树上的蚺科蛇的躯体也有扁的,其脊椎很明显。它们的尾部相对而言比较短,尾部从肛门开始。雄性的尾部里有一对半阴茎,雌性则有产生气味的腺。蚺科的内脏,尤其是胃,能够非常强烈的伸缩。头部各种各不相同。有些种类的头部和颈部之间没有明显的分解,有些则非常明显。上下颚没有通过关键固定相连,他们之间仅仅通过能够伸缩的筋包裹的骨头相连。因此他们的颚能够脱离。一些种拥有能够感受热的器官。眼没有眼皮,瞳孔一般是长的。蚺科的蛇能够通过舌感受味道,其咽里有两个小坑,那里的神经直接与脑相连。这个器官被称为犁鼻器。蚺科蛇没有听觉,但是能通过下颚感受震动。

蚺科的蛇还有两篇肺,大多数其他蛇类的左肺叶已经严重退化,而右肺叶则伸长,这些蛇的肺后部被用来贮藏空气,在勒死猎物的时候使用这部分的空气呼吸。蚺科蛇这个部分还没有进化完全,因此只能贮藏少量的空气。

在肛门边还有退化的后肢可见,除此之外蚺科蛇还有退化的髋。

大小和体重

蚺科包括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蛇,一般可以长到3米到5米长,但是蚺科中也有比较小的蛇。一些沙蟒亚科的蛇成年后仅有数克的重量,而大的蚺科蛇类成年可能超过160公斤。

分类

蚺科属于爬行动物纲中物种最多的目:有鳞目,属于鳞目中的蛇亚目原蛇总科。它有三个亚科,蟒亚科(蟒亚科是否属于蚺科的亚科,还是独立一科在学术上有争议)、沙蟒亚科和蚺亚科。关于他们类的数目有不同观点,大多数文献说19个属75种。

以下是一些较为熟悉的蚺蛇种类:

种名 学名 体型 地理分布

亚马逊森蚺  Eunectes murinus Linnaeus,1758  4米  亚马逊、巴西、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以北之南美洲各国

黄水蚺 Eunectes notaeus Cope,1862 305~366公分 亚马逊、玻利维亚、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

红尾蚺 Boa constrictor,Linmaeus,1758 近4米 墨西哥北部、南美洲、中美洲一带

翡翠树蚺 Corallus caninus,1872 180CM 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北部及巴西,并由委内瑞拉至苏里南及圭亚那

沙蟒 Boidge Eryx miliaeis 45CM 肯尼亚至北非东北部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中国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虹蚺 Epicrates monensis Zenneck,1898 1~1.5米 哥斯达黎加至阿根廷一带

橡皮蚺 Calabaria reinhardtii 70~100公分 利比里亚

彩虹蚺 Epicrates cenchria Linnaeus,1758 2米 中美洲包括哥斯达黎加及巴拿马;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苏里南、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及阿根廷北部等

玫瑰蚺 Lichanura trivirgata 90公分 加利福利亚南部、亚利桑那至墨西哥一带

杜氏蚺 Boa dumerili,Jan in Jan&Sordelli,1860 180CM 马达加斯加及留尼旺

马达加斯加地蚺 Boa madagascariensis,Dumeril&Bibron,1844 180CM~240CM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树蚺 Boa manditra,Kluge,1991 122CM~152CM 马达加斯加

古巴蚺 Epicrates angulifer Bibron,1840 60CM 古巴及附近岛屿

硬鳞蚺 Rachyboa peters,1860 30~60CM 巴拿马、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

巴西水蚺 Eunectes deschauenseei,Dunn&Conant,1936 
 巴西东北部、法属盖亚那

班尼水蚺 Eunectes beniensis,dirksen 
 玻利维亚

新几内亚地蟒 Candoia aspera 75CM 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东部、所罗门群岛

蛇、蟒、蚺的区别

蛇——是一类爬行动物的总称,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 爬行纲 REPTILIA → 有鳞目 SQUAMATA → 蛇亚目 SERPENTES 。 蚺蛇

蟒——是一类体型较大的蛇,蛇亚目 SERPENTES → 原蛇下目 Henophidia → 蟒科 Pythonidae

蚺——是一类体型巨大的蛇,蚺科(Boidae)蚺亚科(Boinae) 蚺蛇

蛇永远也长不到蚺和蟒那么大,而蚺和蟒的区别在于,蚺是胎生,蟒是卵生。他们同属于蛇类,但是不是同一个科。

吃人事件

虽然森蚺吃人的事件从未被证实过,但在沼泽中失踪的人们常被认为是葬身蛇腹。即使就像哈里森夫妇这样经验老道的专家也曾遭巨蛇尾随偷袭。森蚺的牙齿向后弯曲,一旦被森蚺缠住,你根本不可能指望用手能把它解开。如果你的手或脚被这些大家伙咬住,你必须克制住想从巨蛇口中把自己的手和脚硬拉出来的本能,否则受伤会更加严重。

体型

尽管成年森蚺是极可怕的猎食动物,但是幼蚺出生时,长不过七百六十毫米。幼蚺是胎生的,有时一胎达七十条左右。许多幼蚺被凯门鳄(Caiman)吃掉。他们被认为是世界最重的蛇。喜欢生活在沼泽、浅溪和静止的河川中,是亲水性最大的巨蛇。森蚺大部份在夜间活动,但也常在大白天看到它在晒太阳。

森蚺的嘴巴上下可张到180度左右,4排牙齿可以独立活动,没有下巴,上腭中间的2排牙齿可以上下游动,有利于吞噬猎物,它的蛇皮可以拉伸,因此可以吞下比自己体型还大的猎物。森蚺的舌头是化学物探测器,鳞片可以感知猎物是否有动,眼睛是热能感应器,它们的气管在喉咙处,在吞噬猎物时,它们的气管是在外面的,所以不必担心气管堵塞。

力量

森蚺自古即以无声杀手的恶名著称于南美洲的河流和森林地带,数以百计穿凿附会之说,将其超自然神力渲染无遗,其完全成长者,体型可长达五米,其最强的武器,不是利牙毒液,而是无人能及的力气。它只要蜷曲身体,就可将猎物压个粉身碎骨,连全世界最大的啮齿类动物南美水豚,也不能幸免。就外形而言,在新大陆上难逢敌手。

图片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