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亚马逊丛林 |
释义 | 地理位置: 亚马逊盆地位于南美洲北部,包括巴西等六个国家的广大地区。 面积: 270万平方英里 人口: 2千万 语言: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当地土著语 气候: 全年闷热潮湿,多暴雨,日间气温约摄氏33度,夜间气温约摄氏23度。 概况雨林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其面积比欧洲还要大,有700万平方千米。它从安第斯山脉低坡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亚马逊雨林对于全世界以及生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树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大量存在使地球变暖,危害气候,以至极地冰盖融化,引起洪水泛滥。树木也产生氧气,它是人类及所有动物的生命所必需的。有些雨林的树木长得极高,达60米以上。它们的叶子形成“篷”,像一把雨伞,将光线挡住。因此树下几乎不生长什么低矮的植物。 亚马逊河横贯南美洲,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长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长6,695公里的尼罗河。水量充沛,每秒钟把116,000立方米的淡水注入大西洋,占全球入海河水总流量的5分之一。支流中,七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最长的是马代拉河,约3200公里。 地理概况亚马逊流域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许多大树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涝地森林则情况迥异。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 自然资源葛藤、兰花、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水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则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貘、水豚、犰狳等。还有2500种鱼,1600多种鸟。 动物资源亚马逊平原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繁多,而且数量丰富。19世纪末,根据一位英国自然学者的统计,共有14712种动物,其中8000多种尚未为人所知,现在已知的动物和鸟类超出了10万种,还有至少27种甲虫。可能另外还有几百万种正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主要动物有貘、鹿、后、熊、野猪、食蚁兽、水獭、鳄鱼、犰狳、水豚等。此外,还有蛙类等两栖动物约380种、蛇类爬行纲动物2500种、鸟类500余种。昆虫中仅各种蝴蝶就有700多种、甲虫600余种、蚂蚁和蜘蛛各有400余种。 亚马孙森林中的许多动物颇有特色,有世界上体长最小仅10厘米的猴子狨,颈侧披有若雄狮长鬃的狮头猴,倒挂在树上几小时不动的三趾树獭,稀有的哺乳动物水豚,浑身披有小骨片"盔甲",遇敌便蜷成球形的犰狳,长达十余米的巨蚺,色彩绚丽、体型美观的热带鱼等。 亚马孙河河网密布,交错纵横,它养育着品种众多的鱼类。自然科学家认为,在亚马孙河流域有3000多种鱼,其中比拉如库鱼、汤巴圭鱼和食人鱼是当地所特有的。 亚马逊平原的土著人居住在这里已有几个世纪。但大约500年前欧洲人来到这里后,许多土著人便沦为奴隶、死于疾病或被迫放弃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这里的雨林现正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因为人们为了开辟土地来种庄稼,或饲养牲畜来供应美国的肉类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对它滥伐滥砍。 特色1) 钓食人鱼、吃食人鱼 亚马逊河上最刺激的活动。 2) 观赏黑白水交会: 亚马逊盆地的河流主要有3种水的类型。白水,富含泥沙,从西部流入。黑水,由土壤的酸性物质着色,从圭亚那山脉一直流向北部,还有从南部河流流出的清水。水流交会后并不会立刻融合,而形成了两色并行延绵数哩,故称为黑白水。 3) 粉红色海豚 亚马逊河里有全世界独有的粉红色海豚,在河中航行要看运气才看的到。 旅游这个词,视目的地不同,有一千种含义,有的地方超然世外,有的地方温馨浪漫,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摩登现代……关于亚马逊的说法,是九死一生,说的是丛林和水流间潜伏着九种危险:鳄鱼、毒蛇、毒虫、食人鱼、传染病、毒贩子、游击队和劫机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其实如果你能摈去心头的恐惧,静下心来欣赏,亚马逊那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景象着实让人心跳。 沿着望不到头的亚马逊河一路深入,二三百米宽的水面,两岸是密不透风的热带丛林。水是浑浊的,像黄河;天是湛蓝的,一阵狂风暴雨后,立刻就是阳光明媚,云彩千变万幻,河上静悄悄的,只有划水时木桨的吱吱声和水波荡漾的声音。从岸边森林不时冲来能把船撞沉的大树,让这一段水路也无法安生。 在这个植物王国里,成千上万种植物用几千种深浅不一的绿色冲击着你的视觉空间,树叶的形状千姿百态,合着复杂的纹理构造,哪怕列出“温带植物学”中所有的名词,也无法一一描述得全。地上匍匐着各种藤叶枝蔓,从树干根部的阴影里顺着巨大的树干向上攀爬,在头顶上织出密密的窗帘,把整个丛林填充得密不透风。这个茂密的大森林里很难发现花朵的踪影,仿佛所有的树木在抽枝散叶出一派繁盛的刹那被永远地定了格。正午的阳光洒下来,空气中有潮湿的腐叶味道,周围很安静,只听得见自己呼吸的声音。间或从森林深处传出一两声鸟叫,但是循着声音望去,却看不到任何鸟儿的身影。 时间和空间在亚马逊似乎在某个环节上错了位。人可以在里面走上几个小时,周围的景色仍然是让人不安的似曾相识,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绿色轮回,走多久都是在原地踏步,而头顶迅速西移的太阳又在真真切切地提醒你时间的无情流逝。偏偏亚马逊河的日落举世无双,远近不是水就是林,满天晚霞,云彩透明,心里再惶恐也无法视而不见。 夜色中的原始森林一片漆黑,寂静的夜一点也不安宁,森林中鸟叫虫鸣,此起彼落,穿插著猴子、野猪,还有不知名动物不同调子的叫声,彷似一曲丛林交响乐。在大自然的声音里,仿佛被催眠了似的,心自然会跟着慢慢宁静下来。 食人族食人族,就是吃人肉的人,确实存在。长久以来,语言中的故事和道听途说,都被证实是事实,证据来自于哥伦布第二次穿越太平洋的探险中,所有船员的亲眼所见。随船医生在家书中提到了一些阿拉瓦克俘虏,叙述了在一个小岛上发生的食人故事,这个小岛就是今天的瓜得鲁普。 当地居民中的一些妇女曾经做过岛民的俘虏,我们向他们询问,那些岛民是怎样的人,他们回答“加勒比人。”他们一听说我们憎恶这种人吃人的罪恶行为,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告诉我们,加勒比人对待他们的残忍程度,使人难以置信;加勒比人吃掉他们的孩子,只抚养自己的女人所生的孩子。凡是活着的男性俘虏都被带回去吃掉,那些在战斗中被打死的敌人,就在战斗结束后被吃掉。他们声称人肉如此美味,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这些都是真的,因为我们在房子里发现了人的骨头,所有能吃的部分都被吃掉了,只剩下实在太硬,无法食用的部分。在其中一间房屋里,我们发现锅里正炖着一个人的脖颈……加勒比人抓走战俘时,将其中的男孩摘除了生殖器官,以便使男孩长胖一些,但他们想大吃一顿时,就杀死并吃掉男孩,因为他们认为女人和儿童的肉不好吃。当我们去那里的时候,有三个被残害的男孩跟我们一起逃走。3 在哥伦布上一次旅行中,错将阿拉瓦克语中的“Cariba”听成“Caniba”,因此,“cannibal”和“Caribbean”源于同一个词。 此后,类似的描述还有很多,当欧洲人的探险活动开始蔓延,关于食人族的报道大量增加。奥德修斯所遇到的食人族,或者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斯屈波、普林尼所记载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为食人论增加了可信度。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探索”运动中,也有食人族的记载。维斯普西《旅程》的最早版本中,也用木版画演示了食人族吃人肉的场景。曾经有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观察者,通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关于人吃人的第一手资料。阿芝台克人从市场上购买奴隶,把他们养胖,“这样可以使奴隶的肉更有滋味。”4 其其麦加山谷是“人肉的埋葬之敌”。5 据说南美的图皮南巴族会将他们的敌人“吃到最后一片指甲”。6 汉斯?斯塔登的畅销小说中,描写了在1550年前后他被食人族所捕获,由于食人族的盛宴祭祀仪式被一再拖后,使小说的情节变得令人窒息、毛骨悚然。他对食人仪式的描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难者必须忍受女人们的嘲弄,要自己点燃篝火,而他将在火上被烧煮。人们重击他的头,脑浆喷溅在地。然后女人们 彻底剥掉他的皮,把他的身体弄得很白,并用木块抵住他的肛门,这样就不会遗失任何东西了。然后一个男人……将他的胳膊和膝盖以上的部分砍下来。四个女人将切好的部分抬走,围着茅屋奔跑、狂欢……内脏部分由女人们保管,她们把内脏煮熟、,做成名为“明戈”的浓汤,供她们和孩子饮用。她们吃掉肠子和头上的肉。大脑、舌头和其他可以吃的部位都给孩子们吃。当这些全部做完之后,她们就带着自己得到的肉回家了……当时我在现场,一切都是我的亲眼所见。 在本世纪末期,西奥多?德?布雷在其脍炙人口的美洲旅行小说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食人族烘烤人的四肢、女人们喝人血、吃内脏的情景。在十七世纪,类似的记载并不多,因为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恐惧,没有发现新的食人族和吃人风俗。然而,到了十八世纪,由于有更多人遭遇过食人族,欧洲人重新对此发生了兴趣,哲学家们纷纷想借此说明奴隶制度的高尚性。欧洲人想象,在高度文明的基督教国家埃塞俄比亚,仍然存在着专门贩卖人肉的屠夫。在十八世纪北美洲的印地安战争中,一个马萨诸塞的民兵惊恐地发现,他们的对手“以最令人感到恐怖的速度”9煎烤着敌人。当雄心勃勃的探险家探索南海时,发现了更多人吃人的例子。在十八世纪的很多故事中,都记录了美拉尼西亚的食人族,他们看来是最实际的部族了:将俘获的敌人全部吃掉,丝毫也不浪费,骨头磨成针,用来缝制帆布。当库克船长首次遇到毛利人,他们比手划脚地教他如何剔净人骨。他的描述在欧洲受到质疑,其代价就是葬送了更多人的生命。关于斐济食人族的记载,与十九世纪早期欧洲传教士的叙述很相近,但是,由于其规模庞大,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规仪式,背离了任何文化意义,“并非只是恐怖的报复行为”,正如卫理公会派教徒在1836年所断言的,“而是成为对人肉的纯粹的喜爱。” 部落亮点一:森林、湖泊的演绎在亚马逊部落景区的入口处,一句南美玛雅古人的寓言:“神是伟大的,而一片森森更伟大”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放眼望去,整个景区淹没在莽莽林木中,山围四周,湖水环绕。据负责人介绍,当初选择在这里建立“亚马逊部”景区,也是看中了自然天成的环境。乘船漫游弯曲的河道湖泊,映入眼帘的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从外面引进的特殊植物,如:巴西巨棉、百花王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座小岛上,一棵以“树抱石”的形象出现的神佑树,枝叶伸展在空中,它洒下的绿荫几乎覆盖了整个小岛。在森林里自由畅快的呼吸清新空气,享受自然的绿色,真是的一件快乐的事情。 亮点二:土著居民的生活形态既然景区展现的是南美洲生活在亚马逊丛林里的印第安部落,那么土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劳作、风俗习惯、穿着打扮也就成为景区设计的重点。对我们来说,这些土著人是极具诱惑力的。而传闻中,亚马逊流域的食人族、猎头族更是吸引人类学家和探险者的重要因素。不过,大可放心,景区里的土著都是很友好的,他们是专门请来的“矮人族”,完全演绎印第安人的生活模式。在景区内,可以看到真实再现的树屋、河上房屋,以及丛林里的狩猎者,观看他们创造的曾辉煌一时,又神秘消失的玛雅文明遗迹,从一个个图腾雕塑(均从南美采购)就可以窥见一斑。 亮点三:自己动手的精彩休闲生活在景区里,有自己划竹排、乘双人单车、在漂浮岛喝茶、钓鱼、爬山探险等休闲项目,可以充分自由支配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景区里的人向我们介绍,在景区今后的建设中,还有果园、养鸡场、部落村等项目旨在将参与性更好的融入其中,使景区成为“游客自我创意”的全新概念景点。 亮点四:原始的节目表演景区同样也安排了节目表演,与其他主题公园不同的是,这里的表演更质朴,更能显示原始的状态。正所谓:原汁原味。祭祀表演、中心舞台的大型篝火晚会,都在一天的游程中,给你人与自然的融和发展,和睦相处的感觉。 亮点五:动物挑战感官在亚马逊丛林中,生活着世界上众多的珍稀动物,如:食人鱼、电鳗、凯门鳄鱼、南美大蜥蜴、森蚺、巨嘴鸟等。而全新的亚马逊部落景区,也专门开辟了动物游览区,既有觉的各种鸟类禽类,也有引进的鳄鱼、类食人鱼,成群的在河道里游泳,(放心,它们只是食人鱼的近亲,是素食者)有意思的是,当你穿行山林间的时候,都会看见翩翩飞舞的蝴蝶,各式各样,真怀疑是不是到达了金庸笔下的蝴蝶谷。 人为破坏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480万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内。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物种繁多,生态环境纷法复杂,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被称为“生物科学家的天堂”。 开发森林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人们从16世纪起开始开发森林。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又做出了一个最可悲的决策:开发亚马逊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每年约有8万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1969-1975年,巴西中西部和亚马逊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多平方公里,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乱砍乱伐热带雨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其中烧荒耕作是首要原因,占整个热带森林减少面积的50%。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亚马逊森林,把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 热带雨林的减少不仅意味着森林资源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因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消减污染、减少噪音、减少水土流失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噬全球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又制造大量的氧气,亚马逊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如果亚马逊的森林被砍伐殆尽,地球上维持人类生存的氧气将减少1/3。 循环作用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散发到空气中。另外,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亚马逊热带雨林贮蓄的淡水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森林的过度砍伐会使土壤侵蚀、土质沙化,引起水土流失。巴西东北部的一些地区就因为毁掉了大片的森林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在秘鲁,由于森林木断遭到破坏,1925-1980年间就爆发了4300次较大的泥石流,193次滑坡,直接死亡人数达4.6万人。目前,每年仍有0.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20厘米厚的表土被冲入大海。 除此之外,森林还是巨大的基因库,地球上约1000万个物种中,有200-400万种都生存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在亚马逊河流域的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样地块上,就可以得到4.2万个昆虫种类,亚马逊热带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达1200多种,地球上动植物的1/5都生长在这里。然而由于热带雨林的砍伐,那里每天都至少消失一个物种。有人预测,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对皿年后,至少将有50-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