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
释义

人物:

亚历山德鲁·伯尔勒迪亚努 Alexandru Barladeanu(1911年1月25日——1997年11月13日)

前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罗马尼亚救国阵线执行局委员、罗马尼亚参议院议长。政治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经济学家、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罗共“六君子”之一。

生平:

1911年1月25日生于比萨拉比亚省的科姆拉茨(当时属于俄罗斯帝国、后归属罗马尼亚、现为摩尔多瓦境内,为加告兹自治区首府),父亲死于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母亲出身罗马尼亚自耕农和牧师家庭,是一名教师。

1928年毕业于雅西高中,1933年进入雅西大学法学院学习,1937年担任经济系的格奥尔基·赞恩教授的助理。1940年回到家乡后,比萨拉比亚并入苏联,曾在苏联深造,成为一名经济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尔勒迪亚努一度在苏联的劳动营从事矿工的强制性劳动。1944年,罗马尼亚解放,伯尔勒迪亚努于1946年回到布加勒斯特。同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并作为苏联培养的经济专家进入政府,参与了罗马尼亚过渡时期的经济国有化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进程。此后,他长期从事经济、贸易和计划方面的领导工作。1946——1948年任罗马尼亚工业和商业部副部长。1948年4月15日——1954年5月18日任对外贸易部部长。1954年5月18日——1955年10月4日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1955年10月4日——1965年8月20日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55年10月4日——1956年5月26日)。1955年12月罗马尼亚工人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罗共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55年当选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1962年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62年6月在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上反对“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的主张,为维护罗马尼亚的民族利益和经济主权与赫鲁晓夫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5年初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罗马尼亚工人党决定恢复共产党的名称)上当选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常设主席团委员。1965年8月21日——1967年12月8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7年12月9日——1969年1月28日任部长会议副主席。

在此期间,伯尔勒迪亚努反对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高积累政策(国民收入的积累率每年都达30%以上,有的年份竟达33%。),伯尔勒迪亚努主张积累的比率应不以影响人民的生活为限,反对在经济建设上片面追求高积累高速度高指标,从而与齐奥塞斯库产生矛盾。1968年12月罗共中央全会以“健康状况”为由解除了他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剧变前后:

1989年3月,伯尔勒迪亚努曾与其他五名罗共元老以公开信的方式联名上书,批评齐奥塞斯库的现行政策,要求改变现状,随后被软禁,他们因此被誉为罗共“六君子”。

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当晚伯尔勒迪亚努在电视台露面,之后成为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委员会及其执行局成员。1990年2月任具有临时议会性质的全国联盟临时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当选为罗马尼亚参议长(1990年6月18日——1992年10月16日)。1991年10月5日当选为摩尔多瓦共和国科学院名誉院士。

伯尔勒迪亚努主张经济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采取渐进的、保持中央控制的做法,不同意全盘西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改造和不断完善。主张由各党派组成联合政府。

1997年11月13日病逝于布加勒斯特,享年86岁。

荣誉:

曾荣获“罗马尼亚共产党—工人党成立40周年”奖章、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