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雅正派 |
释义 | 雅正派,宋词流派之一,是南宋后期最大词派。以“中正平和”之音,“典雅纯正“之辞净化词,具有韵,精密清越,格调高雅幽洁,笔力清健冷隽的风格。 中文名:雅正派 类型:宋词流派之一 成立时间:南宋 风格:言恋情,善咏物 简介宋词流派之一,是南宋后期最大词派。以“中正平和”之音,“典雅纯正“之辞净化词,具有韵,精密清越,格调高雅幽洁,笔力清健冷隽的风格。雅正派的主要代表有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他们写词所遵循的准则就是一个“雅”字,因而后人又称他们为“雅正派”或“醇雅派”。所谓的“雅”,主要有两点含义,一是在内容上,写的是文人士大夫认为高雅的东西,写艳情时避免过分浅露或猥亵;二是语言上力求典雅,极少用通俗口语。 他们避免了婉约派中的华艳轻浮,但对婉约派的脱离现实、追求形式、进究辞藻的倾向仍然继承了下来,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发展。实质上他们与都是婉约派词人,都深受北宋周邦彦词风的影响。南宋姜派词人,热衷于咏物,或借咏物寄托身世之感,或借咏物寄托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南宋中后期,宋、金签约相峙,朝中投降派主政,偏安江南,享乐之风又起。当时词坛,除少数词人追随投降派沉湎声色、粉饰太平外,辛派词人继续燃烧着爱国热情,一批词人转向山水隐逸,另一批词人则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以周美成学成果为先导,走向潜心研究词律、创作高雅清醇词作的道路。他们既不满婉约词的香软柔媚,感到有伤风雅,不合时代气息;又不满豪放派词的粗豪激昂,以为有失韵度、不符词体特点。 流派派别雅正派从风格上看,可分为以姜夔、史达祖为代表的姜派(清空派),以吴文英为代表的吴派(密丽派)。 姜派(清空派)。由姜夔开创,史达祖为羽翼,另有高观国、孙惟信、刘镇、吴咏、刘子寰、方岳、翁元龙、洪瑹、黄升等影从。宋末,周密、王沂孙张炎三大家继起,声势尤盛,但词亦成为更加高深典雅的文人词了。姜词清健空灵、幽冷疏宕、音韵高绝,深有寓刚于柔、运密于疏的特有风格。其代表作《暗香》 、 《疏影》最能体现其风格,其中亦寓家国兴亡之感。张炎《词源》 :“白石词,如《疏影》、《暗香》、 《杨州慢》 、《一萼红》 、 《琵琶仙 》 、 《探春》 、 《八归》 、 《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亦云:“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吴派(密丽派)。吴文英是继白石之后的另一位雅正派大家。沈义父《乐府指迷》述吴论作词之法云: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一、二、四条与姜大体相同,强调第三条,则另辟隐秀幽邃一路,同周、姜有别。同时,他善于烹炼句法,雕琢词藻,喜用丽字、实字、代字,秾丽博实,令人眩目。如其《八声甘州》 (渺空烟四起)、 《霜叶飞》 (断烟离绪)、《莺啼序》 (残寒正欺病酒)等词,颇有李贺、李商隐之风。另外,他亦有风格疏快明朗的词作。吴生前影响已大,追随者就已有尹焕、黄孝迈、冯去非、楼采、李彭老等词人;清代常州词派及晚清词论家对他评价尤高。 他们首先以音乐家眼光看待词,以古典雅乐的“中正和平”之音,“典雅纯正”之辞净化词,以使词不失“雅正之道”。他们的词作大都具有音韵精密清越、格调高雅幽洁、笔力清健冷隽的风格,确实与婉约、豪放词风味相异,别具特色。前代评家早有明论,如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宋名家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张炎)辈,以冲淡秀洁,得词之中正。”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云:“北宋词人原只有艳冶、豪荡两派,自姜夔、张炎、周密、王沂孙方开清空一派,五百年来以此为宗。”(王鸣盛语)一代词宗夏承焘在《论姜夔词》中,亦认为姜和“苏辛、柳周两派鼎足而三”( 《文学研究》1957、1)。对该派词,有人着重于内容而称“风雅派”,有人着眼于形式命为“格律派”,结合二者,突出风格特点,似可借用前人语,名为“雅正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派词可称之为“乐人之词”。雅正派是南宋后期最大词派。从风格上看,可分为姜派和吴派。 流派特点南宋后期文学,由于宋金媾和以后,经历一段相对安定时期,爱国主义的歌声逐渐衰退,格律派词人兴起。这一派,以姜夔为最著名。“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周济 《宋四家词选序论》 ),格调较高,音调和婉。他的〔扬州慢〕写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反映了一些战乱的感叹,但缺少爱国的激情。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老子岂无经世术,诗人不预平戎策。”表达了一些忧愤。他以咏物词著名,工于刻画。姜夔替他的《梅溪词》作序,称为“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花庵诗选》引)。吴文英的词,在修辞协律上用力,过于雕琢,不免晦涩。周密的词,讲求清丽,曾和吴并称“二窗”(周草窗、吴梦窗),词风相近,但周并不象吴的晦涩。他选南宋词为《绝妙好词》 ,代表了雅正派的观点。张炎的词,表达南宋亡国后的凄凉哀怨。他研究声律,在唱腔上用功。他提倡“清空”。姜夔、张炎的词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代以朱□尊、厉鹗等人为代表的浙派词人,就是推崇他们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亦极推重他们,称:“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又称:“张玉田词,如并剪哀梨,爽豁心目。”此外,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等南宋词人,也得到清代词人的推重。跟格律派词相当的,有四灵派和江湖派的诗。“永嘉四灵”,学晚唐贾岛、姚合的诗,凄清幽咽,境界太狭,抒情太偏。江湖派是受四灵派影响的诗派,其中最著名的诗人首推刘克庄,他在学晚唐体的诗里面填嵌成语典故,可是还不能摆脱晚唐体的格局。 创作风格一、重音律周邦彦洞晓音律,能自度曲。他新创的和自度之曲共五十馀调,论创调之多,不及柳永,但对后世的影响却比柳永大。由于柳永所创之调中,有些属于格调不高的“冶荡之音”,而周邦彦所创之调,等名曲,声腔圆美,用字高雅,更符合南宋文人雅士尤其是知音识律者的审美情趣,因而受到更广泛的遵从和效法。宋末沈义父就说周邦彦“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主张作词选调,应以周邦彦等人的“好腔”美调“为先”。周邦彦填词按谱,审音用字,十分严格,不仅分平仄,而且严分平、上、去、入四声,使语言的字音高低与曲调旋律节奏的变化完全吻合。宋吴文英等作词严分四声,就是以周词为范式;而方千里、杨泽民的和陈允平的,严格按照周词的律调音韵赓和作词,字字趋从,声声不异,虽是误入歧途,却也从反面说明南宋部分词人对周词的极端崇拜,奉周词为不可变更移易的金科玉律。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论作词之法,强调“音律欲其协”、“下字欲其雅”(沈义父);周密、张炎等人的音律教师杨缵论,主张“第一要择腔”,“第二要择律”、“第三要填词按谱”,“第四要随律押韵”、“第五要立新意”,都是以周邦彦词为准则、范式。 二、重法度如果说苏轼作词如李白作诗,天才横放,纵笔挥洒,自然流露,无具体的规范可循;那么,周邦彦作词似杜甫,精心结撰,“下字运意,皆有法度”沈义父)。周词的法度,集中体现在章法结构和句法炼字两个方面。周词的章法结构,是从柳永词中变化而来。柳词善铺叙,但多是平铺直叙,一般为时空序列性结构,即按情事发生、发展的时空顺序来组织词作的结构,明白晓畅,但失之于平板单一而少变化。周词也长于铺叙,抒情性与叙事性兼融,但他是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穿插,时空结构上体现为一种跳跃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使结构繁复多变。后来吴文英词作的章法结构,又从周词变化而出。周词的句法、炼字,除自铸伟辞外,主要诀窍是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由己出。推崇周词的沈义父,说周词的字句“往往从唐宋诸贤诗句中来”,“此所以为冠绝”。周词融化前人诗句入词,贴切自然,既显出博学,又见出精巧,所以深为后人佩服。他的词法度井然,使师法者有规则可循,有门径可入。因此,后来“作词者多效其体制”(张炎卷下)。 雅正派 三、言恋情,善咏物作为一种创作范式,周邦彦在词的题材取向上对南宋姜派词人也颇有影响,这也集中在两个方面:恋情4-咏物。周词的题材取向并不限于恋情、咏物,但这两类题材对后世影响最大。 恋情词,并不始于周邦彦,唐五代早已大量存在,但到周邦彦手中,恋情词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自我化,二是雅化。所谓自我化,是变女性中心型为男性(词人自我)中心型。以.前的恋情词,失恋的主体多为女性,表现女性对男子的追求思恋;周词中的失恋主体,则多是词人自我,女性已成为他所思所恋的对象。温庭筠等花间词人的恋情词,写的是一种普泛化的恋情,恋爱的双方无确切的指向,恋人是符号化的,如“楚女”、“谢娘”之类,恋情是类型化的。柳永有些恋情词,虽然也是以词人自我为中心,但他所恋的对象似不具体,只是表达对异性佳人的渴望。而周邦彦的恋情词则往往是写词人自我失恋的经历,他的恋爱情事、恋爱对象有具体明确的指向。所谓“雅化”,是指自花间词至柳永词,有些恋情词写得过于直露、失于庸俗轻浮,而周邦彦的部分恋情词,则写得比较含蓄、高雅,并且将自己的人生失意融汇入恋情词中,丰富了恋情词的情感内涵。其后姜夔、吴文英等人的恋情词,也多是写自我的失恋或忆恋离散、去世的情人(多为妓、妾),雅而不俗,其源即从周词中来。 南宋姜派词人,热衷于咏物,或借咏物寄托身世之感,或借咏物寄托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论其源流,也出自周邦彦。周邦彦写的咏物词比较多,而且善于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恋之苦与所咏之物打成一片,为后来词人的咏物重寄托开了不二法门。 主要代表1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词人。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卒,赠宣奉大夫。南宋雅正派视其为宗主,使他成为联通南北宋词学源流的“圣手”。 他精通音律,就词调之收集、考证、审定、创制来说,确有集大成功劳。他首先以四声入词,所制词调音韵清雅、词律严细,为历代词律家奉为圭臬。其词既有花间、南唐、西江派词之神髓,又有柳词之体格,张、贺的艳丽,秦词的清婉柔媚,深具曲丽精工、缜密醇雅、浑化圆融的艺术特色。他比贺铸更善于采融前人诗句,进一步增强了词的文学色彩。他擅长于下字运意的技巧,笔力顿挫,成为后人作词之指南。 他创制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 、 《荔支香近》 、 《玲珑四犯》等。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如《瑞龙吟》 (章台路)、《西河》 (佳丽处)等。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见《宋史》卷四,有《片玉词》 。本书选其词《瑞龙吟》 (章台路)、 《满庭芳》 (风老莺雏)、 《苏幕遮》 (燎沉香)、 《六丑》 (正单衣试酒)、《兰陵王》 (柳阴直)和 《西河》 (佳丽地)六首。 雅正派 2姜夔(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9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他既是江西诗派的先锋诗人,又是江湖词派的开山祖师。 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 (云隔迷楼)、《汉宫春》 (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炒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有《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道人诗集》 、 《诗说》 、 《绛帖平》 、 《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本书选其词六首: 《点绛唇》 (燕雁无心)、 《鹧鸪天》 (肥水东流无尽期)、 《齐天乐》 (庚郎先自吟愁赋)、 《念奴娇》 (闹红一舸)、《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诗一首:《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 。 3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先世凤翔(今陕县名),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六世祖张俊为南渡功臣,封循王。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有《山中白云词》 ,存词约三百首。他的创作和词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是姜派最佳传人和理论家。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但由于他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见。 张炎是最早的词论家,著有《词源》一书。在论述乐律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乐词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但其观点带有门户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 张炎总结了整个宋代词乐与词的创作理论,他的词学思想与词的演唱理论,具有南宋末期词坛复“雅”避俗的时代倾向,反映了南宋末期士大夫审美观念。他以词学思想与词的演唱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独到的戏剧观念:戏剧要有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与“戏谏”态度;演员要有特殊的容颜与天分;戏剧演员表演应该“识拍、道字、正声、清韵、不狂”,才能达到表演的最佳境界。这又反映了文人学士审美趣味从雅到俗的转变趋势。因此,张炎的戏剧观念在宋元之际具有特殊的价值。 张炎还受方回一祖三宗说的启发,构建了一个宋代词学的正派体系。张炎把正派系列接轨在北宋词人周邦彦的门下,理由是:“学者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词旨》 )这正是黄庭坚强调的学习杜诗的原因,他说:“学老杜诗,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学晚唐诸人诗,所谓‘作法于凉,其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要须读得通贯,因人讲之。百许年来,诗非无好处,但不用学。亦如书字,须要以钟王为法耳。”(王正德《余师录.与赵伯充书》 )张炎引用这句话,是说周邦彦词同老杜的诗歌、钟王字帖一样,典雅而有法度,易学且不走样。而他把周邦彦比作杜甫,为正派系列树立一个创作上的典范。张炎论词要诀还突出了姜夔对于江湖词派的实际贡献。姜夔在该派中具有开宗立派、示法后人的崇高地位,等同于江西诗派中的黄庭坚。而姜夔词尽兴率意、字句生硬的弊病,又在史达祖的句法、吴文英的字面中得到了纠正。史、吴位对江湖词风的形成起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张炎论词要诀与方回一祖三宗说的用意是相同的,指出在唐宋词中实际存着一个正派序列: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张炎。代表作: 《南浦》 、 《高阳台》 、 《月下笛》 、《解连环》 、 《甘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