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鸦乌村
释义

鸦乌村隶属明光乡鸦乌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明光乡的南边,距离鸦乌村委会0.5公里,距离乡政府9公里,是鸦乌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35.32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 、苦荞等农作物。有耕地9899亩,人均耕地2.18亩,林地13698亩。现有农户986户,有乡村人口4529人,其中农业人口4487人,劳动力26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52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5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村镇简介

鸦乌村位于明光、滇滩、固东三乡镇交界处,隶属明光乡鸦乌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明光乡的南边,距离鸦乌村委会0.5公里,距离乡政府9公里,是鸦乌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35.32平方公里,海拔194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4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苦荞等农作物。有耕地9899亩,人均耕地2.18亩,林地13698亩。现有农户986户,有乡村人口4529人,其中农业人口4487人,劳动力261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52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5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0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鸦乌村农民主要从事养殖、交通运输、电力、矿业开发、种植等,其中种植业主要以水稻、旱谷、包谷、苦荞等为主,畜牧业发展较快,村集体企业—鸦乌电站以每年72万元租赁给明光矿业公司,增强了全村经济发展后劲。鸦乌村历经了周边乡镇开发较早所带来的商业意识的洗礼,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自主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在推进中形成了浓厚的经商意识,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小商贩占全村总人口的40%,劳务经济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2006年,鸦乌村被列为县政协挂钩联系的县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

经济情况

自2000年以来,腾冲县明光乡鸦乌村“两委”抓机遇,明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初步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新气象。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该村以畜牧业、林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板块模式基本形成。种植业以杂交包谷、水稻、苦荞为主,特别是在杂交包谷的推广过程中一改传统的耕作模式,相继推出地膜包谷和旱育秧苗等一系列新举措。在乡农科人员的支持下,现已建成荞麦生产基地1个,300亩地膜包谷示范基地1个,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探索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农户”的发展之路,2005年全村畜牧业总产值达170万元。

鸦乌村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的非金属矿———硅灰石,村“两委”做了大量的协调服务工作后,引进了云南新材料超微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外,为了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经村民大会研究,该村将鸦乌电站租赁给明光矿业公司,使走下坡路的集体支柱企业走上了矿电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消除了高投资、高成本、高风险的制约,加快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进程。2005年,全村农业生产总值达1088.5万元,工业生产总值达3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0余元,高出全乡平均水平600多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

该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创建“文明村庄”、“和谐村寨”活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该村投资91万元修建了一条全长2.23公里的弹石路和两条石块路面的村组道路,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加大人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投资47万元修建了人饮工程,使全村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兴修了水坝片和竹箐片的水利工程,解决了2000多人的农业灌溉问题。2005年底,全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安装485户,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安装固定电话310户,消除了通讯盲区。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完善,成立了鸦乌村老年协会,对家庭困难的学生采取集体资金预前扶持,使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

该村成立了村治保会和调委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广泛开展“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做到化解一般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不出村民小组。几年来,该村没有发生过重大集体纠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新农村建设

鸦乌村位于明光乡最南端,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988户,4524人。2006年前的鸦乌村是一个遍地泥泞、群众业余文化匮乏、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的村寨,但今日的鸦乌村与2006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鸦乌村紧紧抓住被列为县级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示范点的机遇,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截止2007年末,共投入资金486万元(其中:中央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52万元,县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60万元,县政协、建设局、水务局补助及项目整合资金20万元,乡级补助资金45万元,村、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309万元)。工程建设项目:修建弹石路1条,全长970米,5822平方米;块石硬化道路10条,全长2779米,11571平方米;建成文化活动中心1个,内设游泳池、篮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培训室、阅览室、表演室、大塘子风景池;建成洗衣亭3个;新建图书馆1个,购置图书800余册、配置微机及传真机各一台;设立宣传栏4个、宣传牌10块;修建垃圾收储池8个,消防池2个;在全村掀起了整治家居环境的高潮,改厕200户,改厩220户,改灶100户,人畜分(隔)离率达50%以上。目前,全村已完成13个村民小组主岔道路硬化工程,剩余3个村民小组主岔道路硬化工程计划在2009年前全部完成。

为构建产业体系,鸦乌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农业稳村、工业强村、三产富村”的发展思路。一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建成万亩无公害荞麦基地,重点培植千亩泡核桃和千亩地膜杂交包谷,目前,泡核桃基地建设完成种植2200亩(计划到2010年种植6000亩);以品种改良为基础,实施年出栏万头生猪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境内矿产、水能资源优势,实施矿产、水电、农产品加工三级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矿电结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成功引进超微公司对境内硅灰石开采、加工的基础上,完成了恒益公司年产100万吨铁矿选厂建设用地征地工作,覆盖全村5000亩的烤烟生产配套烟水工程正在申报中,启动了板蓝根、牛犀藤两种药材生产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念活“商”字经,大力发展商贸、运输和劳务输出等第三产业,努力增加非农收入。

新农村建设不仅有效改善了鸦乌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鸦乌村悄然形成。每当傍晚,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在洗去一天辛勤的汗水后,换上整洁的衣服,纷纷汇聚到文化活动中心,他们有的打球,有的阅览图书,有的参加舞蹈培训或参加老年文艺表演队演练,而那些老人们,则喜欢聚集在一起互诉“家常”。说起鸦乌村新农村建设,鸦乌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洪圭感慨道:“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好、管理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构建产业支撑体系;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及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鸦乌村正向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迈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7: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