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鸦鹃 |
释义 |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目:鹃形目 科:杜鹃科 鸦鹃;番鹃 coucal 杜鹃科(Cuculidae)鸦鹃属(Centropus)27种中型到大型的鸟类。分布自非洲和马达加斯加越过亚洲南部到澳大利亚和所罗门群岛。体长约30∼90公分(12∼36吋)。羽毛蓬松,嘴强壮且向下弯曲,翅短,尾长而呈凸尾。飞行力弱。主要吃大型昆虫,也能追捕小型齧齿类和爬虫类。在地面或低矮灌丛中用草筑成圆丘形的巢,在其中产3∼5枚卵。最熟知的鸦鹃有︰黑鸦鹃(C. toulou, 即黑胸鸦鹃)体长约33公分;除翅膀褐色外,全身黑色;非繁殖期羽衣具淡白色条纹(为杜鹃之中唯一具季节性颜色变化者);分布自东非到东南亚。大鸦鹃(C. sinensis, 或称普通鸦鹃、褐翅鸦鹃、中国鸦鹃)体长约48∼56公分(19∼22英寸),体黑色,翕和翼褐色;分布于印度至中国南部和马来西亚。雉形鸦鹃(C. phasianinus)或叫沼泽雉,体长33公分(13英寸),体羽深褐色,缀以白色细横斑;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塞内加尔鸦鹃(C. senegalensis)体长40公分(16英寸);上体褐色,冠羽黑色,下体呈白色。白眉鸦鹃(C. superciliosus)与之相似,两者均产于热带非洲。 鸦鹃属 Centropus; crow pheasants 杜鹃科的1属。头羽的羽干坚硬如刺;习性地栖;后趾的爪特形延长而直;体长370~520毫米,翅长140~310毫米。世界有27种,分布于非洲、印度、东南亚、东至澳大利亚。中国只有褐翅鸦鹃和小鸦鹃2种,见于长江以南地区。 褐翅鸦鹃的体长约52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除两翅和肩红褐色外,通体黑色;初级飞羽先端暗褐色。雌鸟和雄鸟相似,但体色较暗。栖息在灌丛、草丛或竹林中。在海南省,则多在溪边的浓密芦苇丛中,喜在芦苇梢头晒太阳和在芦苇丛中跳动觅食。两翅短圆,不善飞行。性机警,喜隐蔽,受惊即钻入草丛,不易发现。取食黄蜂、甲虫、毛虫、蝗虫、蚱蜢、小蜥蜴、蛇、田鼠、蚯蚓和其他小动物以及鸟卵。在草丛、灌丛、芦苇、竹林以及攀缘植物中营巢,巢用细枝、树叶、干草或芦苇等构成,呈圆球状。每巢产卵3~4枚。它们因取食农林害虫而有益,而且是制造妇科名药毛鸡酒的主要原料。中国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的妇女,特别在产期前后,常饮用此酒。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