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循衍文化
释义

以循而衍 循名衍义

古循州,初设于隋开皇十年,涵盖的区域范围广阔,今天这个古代行政区域的继承者,包含了现在广东省和福建省内的客家民系主要居住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合并梁化郡、义安郡、始兴郡、东官郡置循州,治所在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隋大业三年(605年)更名龙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名循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更名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循州。南汉乾亨元年(917年)移治龙川县,归善县改为祯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惠州府管辖七个县(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

隋开皇十年的循州,管辖范围比较广阔,其中包括:

东官郡来属,五县:增城县、宝安县(今深圳市)、博罗县、归善县(今惠城区)、安怀县(在今东莞)。

义安郡来属,六县:海阳县(今潮州市)、潮阳县、绥安县(今云霄县)、程乡县(今梅县)、义招县(今大埔县)、海宁县(今惠来县)。

梁化郡来属,七县:欣乐县(今惠东县)、海丰县、龙川县、兴宁县、河源县、新丰县、陆安县(今陆丰,不含南塘)。

始兴郡来属,七县:曲江县、浈阳县(今英德东)、翁源县、南野县(今南雄县)、梁化县(今仁化县)、斜价县(今始兴县)、含洭县(今英德西)。

唐朝为循州总管府辖域

唐灭隋之後,派李存恭、李靖统兵进入岭南。据《旧唐书》卷五十六、《唐书》卷八十七《林士弘传》和吴、周府志所载,唐初武德五年(西元622年),杨世略在唐来使的“招慰”之下,背著林士弘以潮(治所在今潮州市)、循(治所在今惠州市)二州之地降唐。林士弘遣其弟鄱阳王药师率兵二万围攻循州,杨世略“破斩之”。梅州旧谚有云“未有梅州,先有杨、古、卜”,足见俚人杨姓之地位。可见,俚族在隋末唐初,势力相当强盛,以至整个潮梅地区还曾一度完全处在俚帅的控制之下,叛隋降唐,唯俚帅之命是听。

唐平岭南《新唐书》载如下:

“己酉,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唐使者王义童下泉、睦、建三州。丁酉,隋汉阳太守冯盎承李靖檄,帅所部来降,以其地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以盎为高州总管,封耿国公。先是,或说盎曰:「唐始定中原,未能及远,公所领二十馀州地,已广於赵佗,宜自称南越王。」盎曰:「吾家居此五世矣,为牧伯者不出吾门,富贵极矣。常惧不克负荷,为先人羞,敢效赵佗自王一方乎!」遂来降。於是岭南悉平。”

当时循州岭南俚(南岭以南俚民族部落)酋长杨世略起义,占据潮州。林士弘起豫章,後据虔州,自号南越王。俄僭号楚,领南昌、虔、循、潮之地。杨世略後破循州(今惠州市)林士弘。

《新唐书列传》载如下: “林士弘,饶州鄱阳人。隋季与乡人操师乞起为盗。师乞自号元兴王,建元天成,大业十二年据豫章,以士弘为大将军。隋遣治书侍御史刘子翊讨贼,射杀师乞,而士弘收其众,复战彭蠡,子翊败,死之。遂大振,众十馀万,据虔州,自号南越王。俄僭号楚:称皇帝,建元为太平。侍御史郑大节以九江郡下之。士弘任其党王戎为司空。临川、庐陵、南康、宜春豪杰皆杀隋守令以附,北尽九江,南番禺,悉有之。後萧铣以舟师破豫章,士弘独有南昌、虔、循、潮之地。铣败,其亡卒稍归之,复振。赵郡王孝恭招慰,降循、潮二州。武德五年,士弘弟鄱阳王药师以兵二万围循州,总管杨世略破斩之,士弘请降。王戎亦献南昌地,诏戎为南昌州总管。士弘复遁保安城山,诱溃亡,谋复乱,袁人相聚应之,为张善安所察,以兵赴讨。会士弘死,其党乃解。”

杨世略降唐後,被唐政府任命为循州总管。杨世略成为唐朝第一位循州总管。杨世略,历南陈祯明、隋朝至唐,卒于垂拱年间,属于粤东土著民族俚族,出生在义安郡海阳县汤田驿的 飞泉岭。在任其间,他促进了潮州、循州的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进一步融合,为后来的韩愈治潮州典定了基础。今粤东人有纪念他平定南疆的功绩,路曰平南路,公园曰平南公园;并为其建祠、立牌坊,上书“飞泉玉露”,以纪念他的出生地及其夫人傅氏。

唐初循州总管管辖的地域范围包括现在的:深圳、东莞、惠州、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以及增城、新丰、翁源、曲江、云霄、诏安等地。唐朝循州总管辖域,在实际行政区上,还划有潮州、韶州、循州等三个州。

融合海洋性格外向文化

循衍民系,客家民系的一支,原来划作客家方言的粤台片。所以名曰“循衍”,即是以古循州为中心,播衍四海的客家支系。他们是客家民系之中,同时具备岭山、海洋两种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

客家人迁徙到广东等沿海一带时,来自中原文化体系的客家文化便受到了海洋文化的冲击。

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相互撞击,使得客家文化也具有了海洋文化的某些特征:比如豁达的胸怀、浓情似酒、敢做敢为,亦或开放性、冒险性乃至扩张性,这也是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接壤之处,也是他们有可能迅速走进现代社会的先天优势。

作为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余绪,以郑芝龙、郑成功为首的“海上帝国”,曾称霸于明末清初的东海及太平洋西岸,其间主要部将刘国轩、陈永华均是客家人,三分之一的部属也是客家人。台湾的客家人在拓殖之初,便充满了冒险意识,这正也是海洋文化精神的表现。

客家人漂流到海外谋生,客家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具体体现在:1. 开发性:客家人在足迹遍布世界,有水的地方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2. 重商:海洋文化说到底是一种商业文明,其主要特征便是商业,走出去的客家人诚信经商,产生了诸多企业家;3. 文化多元性:客家人与当地文化融合,兼收并蓄,使客家文化成为一种兼容性极强的文化。

所有这些,均表明,海洋文化给予了客家文化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了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等多重特征。

循衍民系是岭南客家

循衍民系是岭南客家,他们以古循州(今粤闽两省)为发源地,播衍到国内各地、港澳台,以至世界各国。

客家方言按其口音的不同,可以分成三大类,即:岭北、岭南、槎语。以下将此三大类,与过去的八大片划分法进行比较说明,以便诸位理解客家之中,哪一些属于循衍民系:

岭北类,江汀民系。以江西省赣州地区为中心,向东包含福建省汀州旧属,向西包含广东省韶州旧属。此类,过去划作五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在江西省内,一般认为分为客籍客家、本地客家、宁石客家等三种代表声腔。福建省龙岩市上杭、永定及武平南半县属岭南类,其余属岭北类。

岭南类,循衍民系,过去划作粤台片。岭南类中,赤溪-深圳-韶南-永定一线的客家话,可以完全无障碍沟通,称为核心区口音(Cantolo )。以茂名地区为代表的粤西客家“艾话”、潮州式客家话(东到上善镇,北至北斗镇,西至黄羌镇)、诏安式客家话,这三种口音,在与核心区口音初次接触的情况下,相互间很难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兴宁式客家话(含五华县北部的华城镇),虽从整体判断仍属岭南类,但具有部分岭北类的特征。

槎语类,实际指东江本地话,亦称缚娄话(Phok-Low-Hva),此处不是指福佬话(Hokkien)。“槎”字与“蛇”谐音,东江本地话又称蛇罗话。因东江古名槎溪,而得名;博罗县古称槎城。有人认为东江本地话应归入粤语系,过去客家学一般把槎语划作(两片)粤中片、惠州片,现录于此供参考。

附:

一、关于岭南类小片细划分

粤台片,可以细分为:程乡小片、新惠小片、韶南小片、兴宁小片(含华城镇)、紫五小片(含河婆镇)、揭岭小片、海陆小片、饶诏小片、艾话小片。

台湾省的客家话,都属于以古循州为中心,播衍所至的粤台片客家。台湾客家话语腔主要包括上述的程乡小片、海陆小片、饶诏小片。

二、江西境内客家话的分片

江西境内的客家方言,可分为客籍人所说的客籍话和本地人说的本地话两大派系。在本地话中,宁都、石城一带因地接闽西,又是闽粤客家先民南迁时的必经之地,所以,宁石方言与客籍话有较多的相似之处。不过,宁石方言又自成一体,所以,我们也将它们单独作为一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