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学者的师承与家派 |
释义 | 学者的师承与家派从学术渊源、学术宗主、师承授受、师门户限、师法家法、学术流派这一角度,以散点透视的笔触,建构了20世纪中国学术的谱系、传承、衍化、发展、流变,是一部中国学术传承、学派传衍、学术群体生成的动态发展史。以近四十名学术大师为经、近三百名学者为纬,共同编制了晚清迄共和国这一百多年的学术谱系。从学术的而非政治的、微观的而非宏阔的层面阐释了学术大师的气概与学者气韵。 书名:学者的师承与家派 作者:王晓清 ISBN:9787216029544 页数:283 定价:36.00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 版次:2 字数:369000 内容提要本书从学术渊源、学术宗主、师承授受、师门户限、师法家法、学术流派这一角度,以散点透视的笔触,建构了20世纪中国学术的谱系、传承、衍化、发展、流变,是一部中国学术传承、学派传衍、学术群体生成的动态发展史。以近四十名学术大师为经、近三百名学者为纬,共同编制了晚清迄共和国这一百多年的学术谱系。从学术的而非政治的、微观的而非宏阔的层面阐释了学术大师的气概与学者气韵。 作者简介1962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国元史研究会会员、武汉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记者。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光明日报》、《史学理论研究》、《读书》、《孔子研究》、《史学月刊》、《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蒙元史、史学理论、学术史等领域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出版专著《学者的师承与家派》(2000)、《元代社会婚姻形态》(2005)。学术专攻方向为蒙元史、晚近中国学术史。 目录导言/l 执守穷经慰空灵——杨守敬学记/4 述而不作亦通儒——沈曾植学记/10 断代为史传精神——柯凤孙学记/14 传古·考古·证古——罗振玉学记/19 博学·博通·博大——张元济学记/26 …… 书摘述而不作亦通儒 ——沈曾植学记 辛亥鼎革之初的沪渎,一时英才荟萃,胜流云集。新派少年,纨绔子弟 ,前清遗老,失意文人,构拟出大上海的浮嚣与深沉。在政治遗老、文化新 民的学人群体中,沈曾植(1850一1922,字寐叟,号乙庵)与他的海日楼如一 座风雨中的碑石,对新旧学人折射出恒久而历时弥坚的魅力。在新与旧、中 与西、趋时与尚古的双重选择中,沈曾植是以涵咏内蓄的睿智之思而沉潜于 经史子集,钻入故纸堆以遣有生之涯,将郁积于胸的政治块垒淡忘于青灯黄 卷之中。当我们寻迹20世纪初那挤满书蠹的海日楼,清理沈曾植斑驳、丛杂 又个性化的思想与学术时,一种矛盾、苦闷、敛声屏息于以文化安身立命的 沉重感撞击于胸:既为沈氏偏枯执守那已随历史年轮烟消云散的政治而扼腕 ,又为寐叟老人孤诣苦心于四裔碑铭之学臻至极境而心生感佩。 沈曾植算不上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但他与诸多拥有赫赫声名的政界显 要都有过或深或浅的交谊。上书张之洞励行新政,与盛宣怀策动“东南互保 ”,讽劝康有为变法维新不能操之过急,这都显而易见地表明了沈曾植的政 治抱负与仕途情结。进入民国,深居简出于海日楼的沈曾植,竟避着海上遗 老陈宝琛、陈三立、郑孝胥、罗振玉诸人,北上进京参与张勋复辟,官职学 部尚书,都是那种植根心底的忠于清王朝的仕途情结在其中起作用。光、宣 之时,沈曾植、沈曾桐兄弟先后高中进士。沈家兄弟英雄少年,意气风发, 一时名士咸集,玄歌诵和,互为推奖,济济人才,传为京师美谈。专以骂人 耸动朝野的李慈铭,与沈曾植同考礼部会试。李慈铭对问北徼事的第五策甚 为自得,诩为通场冠。但看了沈曾植的试卷,不得不倾心相服,与沈保持了 终身友谊。 沈曾植的学问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如果将其置入晚清学术思想史,可以 视为西北边疆史地、元史、蒙古地理学研究的主脉;如果把它放到晚近浙学 加以考察,沈曾植无疑是由博返约的章学诚一派的学脉统系的终结人物。四 裔碑铭之学,是沈曾植极具功力的学问。沈氏根基学坛、受人推崇的,莫不 归功于其碑铭绝学。沈曾植的碑铭之学系指唐阙特勤碑、突厥必伽可汗碑、 九姓回鹘受里登罗泪没密施合比伽可汗圣文神武碑的“三碑”考索。沈氏以 “三碑”为据,纠正了新、旧《唐书》的错误,并以现代蒙古语粗略解读了 “三碑”擀隔难通的地方。沈的解读在俄罗斯东方学家的同课题研究中受到 重视。30年代,师从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的韩儒林,连续在《北平研究院 院务汇报》、《禹贡》上发表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