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薛涛井 |
释义 | 薛涛井在成都市望江公园内。薛涛(?一约834),字洪度,唐长安(今陕 西西安)人,幼时随父入蜀,后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旧传曾汲儿井之水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笺”。原有集,已佚。 简介薛涛井,位于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旧名为玉女津,是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主要文物遗迹之一。 薛涛,字洪度,长安人,生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卒于大和六年(832年),是我国中唐时期著名女诗人。她出身于京都长安,自幼随父入蜀,后终老于成都。她自幼才思敏捷,才华出众。她和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严绶、张籍、杜牧、刘禹锡等,竟相酬唱写了不少诗篇。其中有不少歌颂祖国美好河山、充满爱国热情和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佳作。 历史薛涛井之说,始于明代,宋、元以前不见记载。据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及曹学佺《四川名胜志》,薛涛井旧名玉女津,水极清澈,石栏环绕,为明代蜀藩制笺处,每年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24幅,入贡16幅,余者留藩邸中,市间绝无售者。明代王士性《入蜀记》描述此笺“比高丽特厚而莹,名薛涛笺。”文中“高丽”即朝鲜名纸。公园内的薛涛井,即明代遗迹。 大明正德状元杨慎《别周昌言黄孟至》有云:“重露桃花薛涛井,轻风杨柳文君垆。”这是诗歌第一次出现薛涛井的例子。万历初,时任四川按察使的胡定有《薛涛井》诗二首,中有“好事至今传井渫,年年飞入九重天”。诗后附注:“蜀殿下取此井水造为万寿笺云。”明万历年间曾任四川右参政、按察使的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记曰:“予庚戊秋过此,询诸纸房吏云:‘每岁三月三日汲此井水,造笺二十四幅,入贡十六幅,馀者留存’。”由此可知已有两百年历史的薛涛井还为仿制薛涛笺提供井水,纸房吏还在位,并定期仿制薛涛笺。天启《成都府志》对薛涛井有更多的记载:“薛涛井,旧名玉女津,在锦江南岸,水极清澈,石栏周环,为蜀王制笺处,有堂室数楹,令卒守之。”清康熙《成都府志》记载仍如前志。 而时至今日,堂室数楹早已不见了,制笺器具没有了,唯一遗迹只有纸房水井了。 保护薛涛井台为莲花台座,井口呈八角型,井后牌坊红墙碧瓦,斗拱彩绘,书刻俱佳,游人至此,幽思之情油然而生。 清康熙六年(1667年),成都知府冀应熊手书“薛涛井”三字,勒石立于井前。乾隆六十年(1795年),成都学使周厚辕书写唐诗人王建《赠薛涛诗》,并撰写薛涛井诗,勒石立于井旁。嘉庆十九年(1814年),四川布政使方积、成都知府李尧标培修薛涛井,并在其附近建吟诗楼、烷笺亭、濯锦楼。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建五云山馆、泉香榭、流杯池。光绪二十九年,又建清元要室,并绘薛涛像,刻石立于室内。建国后,培修了薛涛井和楼台亭阁,并新塑了薛涛像,陈列了有关薛涛的文物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