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宣恩县
释义

宣恩县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 地跨东经109°11′-109°55′,北纬29°33′-30°12′。南北相距73.9公里,东西相距71.5公里。县城珠山镇至省会武汉市694公里,北距州府恩施市45公里,东邻鹤峰县100公里,西与咸丰县相距46公里,南至来凤县83公里,是恩施自治州距州府最近的一个县。境内有过境国道一条,即209国道。自椒园镇抱木垭至李家河岩板铺,长98.4公里,途经椒园镇、县城珠山镇、和平乡、高罗乡、沙道沟镇和李家河乡,是宣恩物资流通的主通道。

宣恩概况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经109°11′——109°55′,北纬29°33′——30°12′之间,东接鹤峰,西邻咸丰、北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县境南北长73.9公里,东西宽71.5公里,行政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县内聚居着汉、土家、回、苗、侗等24个民族,全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56%。宣恩县元(1279—1368年)置沿边溪洞招讨司,所辖区域几经扩缩,现辖6乡3镇,5个居委会,行政村279个,2002年末总户数为9.81万户,总人口34.06万人,农业人口30.99万人占91.0%,非农业人口3.07万人占9.0%。209国道由北向南纵贯全境96公里,鸦当、椒石省道自东向西,入湖南、到重庆,横穿全境75公里,沪蓉高速和长渝高速的连接线将穿境而过,顺利实现乡乡通油路,截止06年底,全县油路通村率达到52.6%;中国移动和联通信号基本实现了境内全覆盖,程控电话直通全球,实施电信村村通,通讯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通9个乡镇光纤电视,5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电视村村通;供电供水网络健全,设施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现已基本形成方便快捷、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广播电视等网络体系。

自然地理

宣恩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武陵山脉横亘延伸,形成西北边界第一大主峰一羊头山,海拔1605.8米;支脉沿东北,经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县的长坪、椿木营,形成椿木营高原,构成全县制高点。余脉沿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宣恩县城海拔510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3.7℃,无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时数1212.4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年均气温8.9℃,无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时数1519.9小时。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溪121条,总长度537.65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21条。以中部的龙崩山为分山岭,形成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水系四条大河,北部贡水、鸡笼洞河流归清江,南部酉水、头坪河流进沅江,汇入洞庭湖。多年平均降水总量42.01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平水量的2.5倍。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理论蕴藏量为27.0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20万千瓦以上。到2002年已开发利用3.8万千瓦,分别占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的14.1%和19.0%。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矿藏资源门类较为齐全。已初步探明30余种,占全州已发现矿产资源60种的二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地质预测储量为4170万吨,可开采250万吨;石灰石,分布广,矿体全部裸露,储量为9650万吨;硫铁矿,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此外,还蕴藏石油、铜矿、硒矿及优质重晶石、白云石、硅石、菊花石、冰洲石和古生物大物大理石等。

动植物资源

动植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220属10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一级2种,二级48种,三级58种。两栖、脊椎动物166种,两栖爬行动物33种,鸟类68种,哺乳动物6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二、三级动物共23种,在植物资源中,用材林树种153种,木本油料经济植物30余种,木本饮料香料经济植物30种,木本药用植物40余种,木本淀粉经济植物30种,木本果类经济植物40种,木本纤维类植物100余种,木本花卉类植物50余种,可供药用的植物共785种。桐油、茶叶、生漆、五倍子是本县的传统名产品,“宣恩早”蜜柑曾获全国宽皮柑评比第一名。

旅游资源

酉水河风景区

从源头白水河顺流而下,有如亲临“三峡”之感,白水孔、一天门、鸳鸯峡、月亮岩、将军山等景点,令人心旷神怡。

贡水河风景区

3100亩的双龙湖水面,山水交映,美不胜收,乘坐游船、游艇环绕一周达50余公里,可观赏到仙人洞、三仙洞、天门洞、鹰潭峡、五窑峡、羊角峡、展翅峡、隔人峡、火烧堡、油茶峡、缤纷崖、跃马崖、莲花池、青龙山、腾龙山、鬼城堡等景点。梨子坪凉风洞也传说真龙曾现身。

长潭河七姊妹山景区

景区内七峰排列,疑似仙女下凡,数以百计的大小景点装饰着整个七姊妹山系,世界著名的孑遗和观奇赏植物珙桐,宜人的森林风光,千姿群峰,谷峡幽深,是人们探险寻幽、观奇登山和避暑的理想之地。

龙狮旅游区

:龙狮旅游区位于宣恩县北部,沿清江中游右岸的最大支流——中间河分布,东部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毗邻,南与白水民俗观光旅游区临近,流域河谷地区原始生态完整,生态资源丰富,环境幽静秀美,两岸散落着原汁原味的土家吊脚楼群,保留有古老的民俗风情,是一个自然和人文旅游交相辉映的景区,景区内有颇具古朴特色“庆阳老街”,有惊险失魂的“罗圈岩天坑”,有“皇恩宠锡”之匾额的万亩贡茶园,有“中华之最”的常青油麻藤,有“天下第一”的银杏树“九子抱母”,有500只以上的猕猴保护区,有轻柔纤细高达百米的狮子关“线瀑”,有宽阔2万亩的平静湖水,更有龙洞、洞坪、狮子关、古迹河、东门关型式各异的水电站,特别是狮子关水电站具有世界五个第一,是人定胜天的奇迹典范。实为集水电、民俗、生态为一体的旅游区,形成以狮子关风景区为核心,以水电开发为主轴,将旅游区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同时又融合自然风光游、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和水上活动开发并驾齐驱的黄金旅游胜地。

彭家寨

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西南部去龙潭的途中,全寨45户250余人,均系土家族。 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年轻夫妇为完成先辈的遗愿,不惜长途跋涉,寻访先人旧址。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他们来到武陵山北麓,突然间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无法前行。只见河对岸,两山对峙,其间,小溪流淌,似彩链与大河相连。左山桃花盛开,五彩缤纷,形同“金字塔”,谓桃花山;右山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状如“观音座莲”,曰观音山。眼前美境宛若世外桃源,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令这对夫妇幡然醒悟,“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先人旧址吗!”

然而,眼前河水湍急,夫妇因无法过河而黯然神伤。焦急万分之中,忽见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河中徐徐升起团团云雾,雾霭之中一座小木桥时隐时现,夫妇携手在飘飘欲仙之中渡桥过河…… 据说,这对夫妇就是彭家寨彭姓土家族的祖先彭怀伞及其妻杨氏。从此,他们在这里男耕女织,繁衍生息,创造着彭家寨的历史。迄今,彭家寨还流传着这样一首古老而动听的歌谣:“观音座莲金字塔,怀藏四龙装待发,十八罗汉二面站,人杰地灵天造化”。 而今, 寨前龙潭河蜿蜒而过,一座40多米长的铁索桥将寨子与外界连通,信步闲踱,晃悠悠,飘荡荡,让人浮想联翩———当年的彭怀伞夫妇携手飘然渡河,也是这样的情境吗?。

彭家寨山川秀美,地形奇特。该寨居于“观音座莲”之右,观音山之下。东面以一条叫“叉几沟”为界,沟上架有一座百年历史的凉亭桥,该地故称凉桥。寨前龙潭河穿村而过,河上架有40余米长的铁索桥将寨子与外界相连,“十八罗汉”恰似观音大士的守护神;寨后山峦起伏,奇峰秀美,修竹婆娑;沿龙潭河而上有狮子岩、水鸿庙相映衬;顺流而下紧邻汪家寨有“二龙戏球”之美称。其地形特征含形辅势,蔚为壮观。

彭家寨真正引人瞩目之处,是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脚楼群而享誉中外。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自古流行于百越族群地域。 中国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良臬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筑后撰文:“要挑选湖北省吊脚楼群的‘头号种子选手’,准定该宣恩彭家寨出马”。并以歌咏赞叹:“未了武陵今世缘,贫年策杖觅桃源,人间幸有彭家寨,楼阁峥嵘住地仙”。

站在彭家寨对岸远眺,这个精美的吊脚楼群俨然一件艺术珍品。寨子前后,耸立着9个以上的龛子,飞檐翘角、雕龙塑饰。还有十多个正屋尽端的山面龛子,“勾心斗角”,一派古色古香。深入其间,会发现龛子下面的空间有的被用作通道,有的被用作仓储,还有的被用作牛栏猪圈。寨子里的大多台阶、院坝等都用青石板铺设而成,清洁异常。

自然条件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边陲,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径109°11′——109°55′,北纬29°33′——30°12′之间,东接鹤峰,西邻咸丰、北与恩施市交界,西南同来凤毗连,东南与湖南省龙山、桑植等县接壤。县境南北长73.9公里,东西宽71.5公里,国土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县内聚居着汉、土家、回、苗、侗等24个民族,全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56%。宣恩县元(1279—1368年)置沿边溪洞招讨司,所辖区域几经扩缩,现辖6乡3镇,3个居委会,行政村279个,2005年末总户数为9.99万户,总人口34.45万人。

宣恩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县境东南部、中部和西北边缘,横旦着几条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大山岭,形成许多台地、岗地、小型盆地、平坝、横状坡地和山谷、峡等地貌。武陵山脉横亘延伸,形成西北边界第一大主峰一羊头山,海拔1605.8米;支脉沿东北,经恩施市石灰窖延伸到本县的长坪、椿木营,形成椿木营高原,构成全县制高点。余脉沿湘鄂边界的八大公山,经一天门、鸡公岭、万岭山、东门关、自西向东凸起,将境内分成南北两部。全县最高点火烧堡海拔2014米,最低点(贡水与清江汇合处)海拔356米。宣恩县城海拨510米。境内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5.69%,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7.12%,800米以下低山占27.19%。

宣恩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随海拔高程的变化,呈明显的垂直差异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年均气温15.8℃,无霜期294天,年降水量1491.3毫米,年日照时数1136.2小时。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光温不足,年均气温13.7℃,无霜期263天,年降水量1635.3毫米,年日照时数1212.4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冷凉,冬长夏短,易涝少旱,年均气温8.9℃,无霜203天,年降水量1867毫米,年日照时数1519.9小时。

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溪121条,总长度537.65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河长在10公里以上的21条。以中部的龙崩山为分山岭,形成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水系四条大河,北部贡水、鸡笼洞河流归清江,南部酉水、头坪河流进沅江,汇入洞庭湖。多年平均降水总量42.01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平水量的2.5倍。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理论蕴藏量为27.0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为20万千瓦以上。到2002年已开发利用3.8万千瓦,分别占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利用量的14.1%和19.0%。

历史沿革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属巫郡地,秦属黔中郡,汉归南郡,三国属荆州建平郡,西晋及隋属清江郡,唐为黔中郡,五代为感化州,宋分别为高顺州、保顺州、高州。元末清初由土司分治,先后设施南、东乡、忠峒、忠建、木册、高罗诸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并施南、东乡、忠峒、忠建、木册、高罗诸土司地置县,命名宣恩。民国元年,废府存县,直隶于省。1949年11月10日宣恩县城解放,属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12月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5年,改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城设在珠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宣恩县辖3个镇、6个乡。共有3个居委会、279个村委会。

珠山镇

镇政府驻珠山镇,人口40200人,面积161.5平方千米。辖3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工农街、上湖塘、双龙湖、连花坝、猫儿堡、宝塔、七里桥、岩堡、干沟塘、卸甲坝、大坝沟、芭蕉坨、封口坝、铁厂坡、咸池沟、土鱼河、东门关、茅坝塘、界直岭、狮子关、五里牌、天井堡。

沙道沟镇

镇政府驻沙道沟,人口25200人,面积656.8平方千米。辖49个村委会:马桑溪、白水河、棕溪、高荒坪、药铺、庙垭、坛子洞、大白溪、金盆、小白溪、芦茅塆、大垭、老岔、寮叶、官庄、黄泥塘、木笼寨、麻柳、县雪落寨林场、赵家坝、二台坪、茶园、补溪、水田坝、上洞坪、鱼泉、松坪、街上、布袋溪、龙潭、野溪、班大湖、桃子岔、咸池、响龙、当阳坪、苦溪河、栏杆坪、中坝坪、四道水、两河、玛瑙、红旗坪、洗白溪、核桃塆、红石、沙河溪、乐坪、二坪。

椒园镇

镇政府驻椒园,人口24591人,面积188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椒园、水田坝、石马、罗川岩、凉风洞、白泥坝、黄坪、龙洞、红岩卡、三河沟、香树林、店子坪、庆阳坝、老寨溪、新茶园、土黄坪、洗草坝、石家沟、龙潭溪、荆竹坪、水井坳。

长潭河侗族乡

乡政府驻长潭河,人口38300人,面积429.7平方千米。辖39个村委会:猫村子、中间坪、中间河、杨柳池、客家营、杉木树、律吕坝、施铁坪、猫子庄、涌洞河、诺西、大卧龙、王家山、梨子坪、万岭山、芭叶槽、小卧龙、小坝、易家坪、甘露上、细沙坝、后河、中坝、大坨、龙马山、黄田、兴隆、马虎坪、陈家台、两河口、会口、龙潭坪、田坪、白果、大湾、洗马坪、土鱼河、苦草坪、九坝。

椿木营乡

乡政府驻长槽,人口12400人,面积204.2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长槽、白果坪、干竹坪、黄家坪、范家坪、挖断山、杉坨、勾腰坝、木营、锣鼓圈、杨柳坨、施家坪、莲花台、深湾、白岩溪。

晓关侗族乡

乡政府驻黄河,人口42400人,面积421.5平方千米。辖40个村委会:黄河、猫山坝、古路槽、倒洞塘、山尖坳、七将营、茅坡田、马泥光、牛场、堰塘坪、覃家坪、沙水田、大岩坝、桐子营、小溪、大咸、岩狮、蚂蚁洞、桥塘、中村坝、八台、草坝、千家坝、匠科、宋家沟、马泥溪、骡马洞、杉木岭、野椒园、白沙溪、张官、黄草坝、坪地坝、长坳、大高罗、西坪、铜锣坪、姚家坪、大山坪、尖山坪。

万寨乡

乡政府驻万寨,人口29900人,面积183.1平方千米。辖24个村委会:千师营、石心河、小姑珠、后坪、芷药坪、白果坝、长沙河、六堰塘、长堰沟、梭龙坝、向家村、大河坝、铁厂沟、大明山、网台、锣针田、中台、芋荷坪、凉风、伍家台、板场、马鞍山、白虎山、金龙坪。

高罗乡

乡政府驻高罗,人口42600人,面积282.9平方千米。辖32个村委会:火烧营、大茅坡营、板寮、向家平、慢牯牛、小茅坡营、岩缝溪、团结、麻柳塘、黄家河、倒流水、挨山、腊树园、熊洞、光荣桥、九间店、七把刀、盘古庙、大坪、磨子沟、麻阳寨、清水塘、龙潭河、下坝、龙河、苗寨、马家寨、车道湖、水塘、干溪、小河、马蹽坡。

李家河乡

乡政府驻李家河,人口48500人,面积220.1平方千米。辖40个村委会:回龙、冷草沟、黄柏园、田坪、洞坪、下洞坪、关洞坪、郭家坡、头庄坪、司城、板栗园、楠木园、柏子坳、大塆、长塆、车道塆、箭竹坪、利福田、冉大河、茅坡、高桥、汤塆、车子口、青龙嘴、干坝、茅坝、八洲坝、麻阳、贾家沟、老司沟、波螺河、二虎寨、烂泥沟、金陵寨、塘坊、风山、老司城、川大河、燕子溪、歪尖坡。

经济建设

水电产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成为全省第一个实行“水资源有偿转让”的县市。目前,共50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资源均“名花有主”,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完成酉水、贡水两大流域的开发,总装机量达到35万千瓦,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4000万元。

水电、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三大支柱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9亿元,增长23.4%;工业增加值3.5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5.2亿元,工业增加值1.77亿元,税金总额2800万元。

发展特色农业。走“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之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长潭河低丘岗地开发,实施高罗土地整理。加快宣南灌区高沙片区工程建设,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长治”项目忠建河上游治理和卸甲坝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成沼气池8000口,解决1.77万人饮水安全;建成通乡油路22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80公里、通村公路108公里。加快城镇建设。基本完成旧城改造工程。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基本完成兴隆大道西端道路、农芋大道至党校连接线道路和工业大道建设。启动县行政服务中心、县交通局、县公安局等单位办公楼和人民广场建设。完成县人武部、县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办公楼建设。启动贡水三桥至龙洞大坝两岸双向景观路、贡水一桥至风雨桥段苗俗步行街、教育局临河公园建设。启动县城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县城绿化等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

加快双溪、鱼泉、桐子营和金滩等电站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及炭质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县城供水管网建设、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等建设项目。

2008年,县部分重点城市建设项目:贡水一桥桥头南岸,兴隆大道西端、贡水花园建设工地、县消防大队至东方龙公司段拆迁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县行政服务中心、农芋大道至党校连接线、水泥厂搬迁;贡水二桥南岸伴桥,工业大道、民政福利中心、贡水河北岸莲花坝河堤;三级水力自动翻转坝拟建坝址;污水处理厂拟建厂址;风雨桥北岸,亲水公园、县人民医院宿舍和原民贸局宿舍拆迁区、苗俗步行街。

宣恩农村产业结构为“南果、北茶、高山药”的格局,

除烟叶作为常规产业外,各乡镇均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南3乡镇,包括沙道沟、高罗、李家河,产业特色是贡水白柚、柑橘;北3乡镇的万寨、椒园、晓关建成了贡茶经济带;珠山、长潭河、椿木营3个乡镇则以药材种植和反季节蔬菜为富民产业。 目前,县茶叶产业总面积达到7.5万亩。2007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1万亩,其中贡茶经济带涉及的3个乡镇占90%左右。在以贡水白柚、柑橘、黄金梨等为主的水果产业方面,全县生产总面积达到8.6万亩,去年新发展的6000亩水果基地中,南3乡镇占75%。椿木营等高山乡镇,以中药材、反季节蔬菜为主导产业,其中发展竹节参2107亩、木瓜1.95万亩、百合80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1.5万亩。

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给农民提供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服务。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家,2007年新增昌臣茶业、武陵中药材、山利农业、阳光蔬菜4家规模企业。永丰食品和湖北松乐两家企业成为省级农业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州级农业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达到7家。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各种协会已发展到33家,带动农户1.35万户。已发布黄金梨、贡水白柚、皱皮木瓜、竹节参等10个省级地方标准,实施了高罗贡水白柚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和万寨贡茶、椒园黄金梨两个州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6家,11个产品获得农产品“三品”认证,伍家台贡茶、黄金梨两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以文化旅游为重点,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依托民族文化、山水文化和民族建筑、民风民俗、民族语言、贡品文化四个特色,赋予土(家)苗文化、红色文化新的内涵,抓好彭家寨、小茅坡营、庆阳凉亭街等民俗民风旅游景点的开发。

民俗文化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宣恩一带最为流行。是土老师祭祀时起舞的一种歌舞形式。土家人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时,人们便向祖先和神灵许愿、还愿,请来土老师跳神“解钱 ”。土老师跳神“解钱”是手持师刀、罡剑边唱神歌边舞,动作粗犷、敏捷,剑端所系的八个铜铃叮当有声,独具特色而受人喜爱,故称“八宝铜铃”舞。左手执八宝铜铃,右手执师刀,口唱着神歌。

八宝铜铃舞动作较少,舞者手拿铜铃按“人”字形线路来回走动,高潮时,可以一只脚立着转身,且快速稳当,身上八幅罗裙随着身体转动好像孔雀开屏。也有的跳神“解钱”时 ,走起纱扒步,碰击刀剑,口念土经,哼唱神歌。将其师太师祖师伯师父之名一一相请之后,便往神桌前凳上一坐,接着颤动四肢及身体,一边打卦,一边按主人之愿,编词哼唱还愿。这种舞蹈还有拜四方动作,即大八字步跨着,用铜铃敲击膝盖骨,朝拜四方。

“八宝铜铃”杖,有“行堂”和“坐堂”之分。“行堂”铜铃,手杖上只有铜铃七个。传说远古时,土家族四位祖公,上山收麦遇难。四位祖公有八个儿子,上山来寻找他们,被野兽吃掉了一个,只剩七个了。这七个人,继承祖公创业的劲勇精神,开山辟土,兴家立户,繁衍为土家族人。故土老司梯玛祭祖时,做成七铃手杖,行走唱咒,摇铃起舞,以示怀念。“坐堂”铜铃,手杖只有六个铜铃子。传说土老司梯玛在一次出祭路上,遇到了苗族巫师“巴呆香”(苗语:苗老司)和汉族巫师。为交流巫术,表示友好,土老司梯玛从八宝铜铃手杖上,取下两个铜铃,分别送给苗汉巫师。所以,现今苗巫师“巴呆香”的大苗铃手杖上系有一个小铜铃,汉族巫师刀圈上也系有一个小铜铃。土老司梯玛铜铃手杖由八个铜铃变成六个了。土老司梯玛跳“八宝铜铃舞”,有些动作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下跪、叩头、拜神、勒马望神、踩八卦等等,但是,从整个舞蹈和表现的主题,却远远超离了祈神的巫术内容,是一套相当完整的土家族远古骑马游牧迁徙生活画图。土老司握的马头铜铃杖,象征一匹挂着响铃的烈马。舞时摇铃喂马、逗马、上马、跨马、奔马、赛马、下马动作成套。摇铃舞姿,丰富多变,有扫堂摇铃、跑马摇铃、转马摇铃、跳马摇铃、勒马摇铃、左右摇铃、八字步摇铃、十字步摇铃、踩八卦摇铃、跳莲花摇铃、转圈摇铃、跪地摇铃、抖肩摇铃、双铃斗打、横步双铃打肩胯、踩四方摇铃,等等。

八宝铜铃舞的音乐,唱腔优美舒展,唱词古老。由于民族风味浓,深受土家族群众喜爱。所以,每当土老司祀神“解钱”时,主家杀猪宰羊,宾朋纷至,乡邻围观。跳唱至兴浓时观者与土老司对唱山歌,和者彼起此伏,变为了群众性的歌舞活动。

侗族有“饭养身、歌养心”的谚语。侗族民间音乐最有名的是侗族大歌,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民间合唱音乐。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主要流传于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及广西三江部分地区。1986年贵州侗歌合唱团赴法国演出。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年礼仪式。一个人一辈子过生日要滚三次烂泥巴,一次是五岁,一次是十岁,一次是十五岁。侗族人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五岁的侗族孩子,就要脱离母亲善良的怀抱,开始跟父亲学习劳动,接受艰苦的磨炼,所以母亲就会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坝那边接着,孩子从烂泥巴里滚爬过去。到十岁,则由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坝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和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十五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田边,对面田坝上没人接,意思是从这时候起,你即将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闯出一条自己的生活道路。侗家风情舞《滚烂泥巴》就是由此而来。

芭蕉侗族乡的侗族人民喜好武术,会打板凳拳、梅花镖等20多套拳路。近年来,善于创新的侗族人民把板凳拳改编成用于节日表演的板凳龙。在1987年举办的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板凳龙还获得了优秀奖。

宣恩县特产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之一。

土家腊肉的制作方法是:

(1)将猪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块,便于入味和加工储藏;

(2)把盐炒黄,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锅;

(3)把肉用温盐抹匀,放入盆中,将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层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齐,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沥干水分挂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月余后待肉变棕红时即可。

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肉”,也称“土家腊肉”、“恩施熏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食用时,取肉在火上将肉皮烧焦黄,放在温水中将皮泡软,刮洗干净备用。

腊肉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炖,制作火锅;其它部位一般用来与鲊广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

比较有名的腊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鲊广椒炒腊肉、糖年肉、蕨粑炒腊肉、腊蹄子火锅等。

土家油茶汤

土家油茶汤是一种似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故有民谚曰:“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来硬邦邦”。同时,喝油茶汤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种传统礼仪,凡是贵客临门,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喷喷的油茶汤款待。

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汤便成了土家人的习惯。

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是先用食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加水于锅中,并放上姜、葱、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黄豆等“泡货”即可食用。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的火候,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

土家油茶汤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现象之一,堪称中国茶文化一绝,源远流长。至今在全州,特别是在咸丰、来凤等地盛行。1992年,“来凤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茶文化节,博得“来凤名茶传千里,土家油茶香九州”的赞誉。后来有关部门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整理成“四道茶”(即白鹤茶、泡儿茶、油茶汤、鸡蛋茶)、油茶道表演等形式,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在2005年中国茶叶协会主办的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上,幽雅卓绝的“四道茶”茶道茶艺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宣恩黄连

别名:黄连、川连、姜连、川黄连、姜黄连、姜川连、姜制黄连、萸连、萸黄连、炒黄连、吴萸黄连、酒连、酒黄连、酒饮连、猪胆汁炒黄连、盐炒黄连、黄连炭、姜汁炒川连、尾连等。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2.云连:叶中央裂片卵状棱形或长棱形。羽状深裂3-6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贡水白柚

一、品种来源

为湖北宣恩县优质柚,98、99年相继在州、省、全国获金奖。系晚白柚芽变新品种。

二、产量表现

平均单果重2—6斤,5年生树株挂果40—50个,亩产6000斤以上。

三、特征特性

11月上旬成熟,种籽少、多数无籽,风味浓甜,适合海拔600米以下的地方发展。

本地主要行业

水电、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烟叶、桐油、茶叶、贡水白柚、柑橘、黄金梨、竹节参、木瓜、 生漆、五倍子。

本地潜在主要商品

煤炭、石灰石、硫铁矿、石油、铜矿、硒矿、优质重晶石、白云石、硅石、菊花石、冰洲石、大理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