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宣城县
释义

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

宣城简介

西汉置。

自公元前109年设郡以来,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范哗、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现辖宣州、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一区,并代管宁国市,面积12340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其中2000年设立地级宣城市后,县级宁国市由省直辖,委托宣城市代管。凭皖赣、宣杭两铁路,318、205两国道保持着与外界畅通的气象,从古至今以地利之便,交通畅达,商品集散,成为江南通都大邑。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宣城就以吴、楚名邑显扬于开发较晚的江南地区。西汉高祖四年(前203)置宣城县。治现在的安徽南陵县青弋江镇。范围包括南陵县和池州市贵池区部分地区。属于庐江郡。

元狩二年(前121年),撤销庐江郡,宣城县改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市区)。

东汉初,撤销宣城县,并入宛陵县(治今宣州宣州区)。

三国吴黄武初,宣城以侯国恢复建置,属丹阳郡。后国除为宣城县(均治今青弋江镇)。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南部置宣城郡(治宛陵,今宣州宣州区),宣城县属之。

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因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郡,撤销宣城县,并入宛陵县,改宛陵为宣城县。属宣州并为州治。

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宣州为宣城郡,宣城属之并为郡治。

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宣城县为楚王杜伏威控制区。三年六月,杜伏威降唐,受封吴王,改宣城郡为宣州(治宣城,今宣州区),置宣州总管府(治宣城)。

天宝元年(742年),改宣州为宣城郡(仍治宣城)。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宣城郡复名宣州(仍治宣城)。

唐天佑四年(907年)四月唐亡,宣城县(仍治今宣州区)属吴国宁国军节镇(治宣城)宣州(治宣城)。

吴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南唐代吴,宣城县(仍治今宣州区)属南唐国宁国军(治宣城)宣州(治宣城)。

宋开宝八年(974年)十一月,灭南唐,宣城县(仍治今宣州区)属江南道宣州(治宣城)。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州以孝宗“潜邸”升为宁国府,宣城县属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宣城县属宁国路。

元龙凤七年(1361年)四月,朱元璋改宁国府为宣城府(仍治宣城)。十二年正月,改宣城府为宣州府(仍治宣城)。吴元年(1367年)四月,改宣州府为宁国府。

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宣城县(仍治今宣州区)直属安徽省。3年6月2日,宣城县属安徽省芜湖道(治芜湖,今芜湖市)。

17年8月,撤销芜湖道,宣城县直属安徽省。10月10日,改设专区,宣城县属第九专区(专员驻宣城)。

29年8月6日,第九专区改为第六专区(专员驻泾县)。宣城属之。

1949年年4月27日,宣城县解放。5月13日,成立宣城专区(驻宣城市,今宣州区),宣城县属之。7月7日,设宣城市,为专辖市及专区、市、县驻地。

1950年3月28日,撤销宣城市,并入宣城县,成为城关镇,仍为宣城专区及县驻地。

1952年3月28日,撤销宣城专区,宣城县改属芜湖专区。

1987年6月10日,撤销宣城县,成立县级宣州市,仍兼行署驻地。

2000年6月25日,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宣城市设立宣州区,以原县级宣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宣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叠嶂中路。

人文景观

宣城人文胜迹遍布。临风怀古,谢朓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自南齐谢朓以采,先后300多位诗人墨客登临此山赋诗作画,留下诗文600多篇,为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现存敬亭山麓的厂教寺双塔,以其对唐塔风格的继承与革新,成为全国仅存,因而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大文学家冯梦龙发现并称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以其中空博大的气象成为溶洞奇观;以三雕艺术、徽墨、徽菜.明清古民居居称誉海内外的绩溪,历代人才辈出,著作《笤溪渔隐丛话》的胡仔,红顶商人、一代巨贾胡雪岩,徽墨传人胡开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湖畔诗人”汪静之,小品文学家章衣萍,新文化出版家汪孟邹等,使绩溪赢得“邑小士多”的美名;黄山北坡之下的江村,古称金鳌,村中聚秀湖、狮山古庙、江氏宗祠等古迹文气盎然,江淹、江泽涵、江绍原等名流硕儒皆从此村走出;泾县桃花潭不但因夹岸十里皆桃花而得名,更因李白一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名扬海内外,其精华却在碧如琼浆、绝无污染的一潭清波。

宣城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东连天目,南倚黄山,西靠九华,域内襟山带水,风景绝佳。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南漪湖、太平湖、青龙湖三湖星罗棋布;清原峰、板桥、扬子鳄诸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夺人眼目,更以巧自天然的风光独揽胜境。

宣城地灵而人杰。“宣城梅”自宋以来,名人辈出,“宋诗开山祖”梅尧臣,宋名臣梅询,明戏剧家梅鼎祚,名宦梅守德,清黄山画派巨匠梅清,清数学大家梅文鼎,近代学贯中西的梅光迪,使之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一说;“绩溪胡”中,胡仔、胡雪岩、胡开文、胡适,皆声闻天下,青史留名;“泾县吴”自始祖吴文举迁居泾县茂林以采,历代仕子如林,仅近代就有父子书法家吴玉如、吴小如,学者兄弟吴半农、吴组缃,书画家吴作人,此外尚有吴葆萼、吴茂荪、吴则虞等一批学者名流。

物产资源

宣城物产丰饶。南湖银鱼、水阳河蟹、水东蜜枣、广德毛竹板栗、宁国山核桃,以及以敬亭绿雪、涌溪火青为首的绿茶系列,皆属地方士特名产,而其中尤以宣纸宣笔、旌德三麻、绩溪蚕丝、徽墨、唐代“宣州红线毯”、宋代“宣城诸葛笔”、明代“宣城木瓜”、“宣城雪梨”扬名华夏。如今“水东琥珀枣”、“敬亭绿雪茶”、“郎溪瑞草魁”、“宁国黄花云尖”、“泾县红星宣纸”、“绩溪梅花白厂丝”,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名气。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宣城,正以其博大胸襟、广远情怀,承接南来北往过客,书写声蜚遐迩华章。

重大兵事

【狸头桥反扫荡】 民国34年(1945),汪伪15旅妄图消灭中共宣当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党政机关和抗日武装。6月22日,该旅第189团,从东线出发侵占宣当根据地中心狸头桥、漕塘等地。伪团部设狸头桥北侧河北村,全团1000余人。在狸头桥地区开展“大扫荡”,疯狂残杀共产党人。民兵于大华、云山农会主任周小木、红杨农会主任陈思春等相继遭杀害。在塔山还活埋了两名新四军战士,狸头桥一片白色恐怖。

7月中旬,新四军主力在天日山地区受命转战苏皖。月底,新四军6师16旅47团负责人与宣当办事处主任朱昌鲁、宣当县委组织部长徐德建制定了“狸头桥反扫荡”作战方案。调集第16旅47团及宣当地方武装约2000人,团指挥所设在莲花塘。具体方案是:一营攻打狸头桥;二营一部及宣当自卫总队两个连攻打耕牛巷、昝村、韦村、郑村;三营1个连攻打慈溪并阻击水阳之敌增援,余部作团预备队,宣当自卫总队武装主要协同47团作战。

8月9日上午,新四军按预定方案隐蔽接敌后,迅速将塔山、云山、狸头桥之敌进行分割包围,各营战斗到次日先后结束,均完成各自任务:一营在叶营长率领下直捣狸头桥镇,次日下午2时结束战斗,毙敌70余人;二营以两个连攻打耕牛巷、1个连和宣当警卫连攻打郑村、韦村。敌又派第189团一个营增援耕牛巷,被预备队阻击歼灭。至次日中午耕牛巷之敌被歼,毙敌30余人;三营预先拆掉了水阳至狸头桥通道——路桥,并在路桥和白马一带设伏阻击。各营完成任务后,8月10日,按预定方案实施围歼伪团部。晚上10时许发起总攻,两小时结束战斗,除伪团长阎斌偕10余人落荒逃跑外,全部被歼。整个战斗历时30多小时,全歼汪伪15旅189团1000余人,缴获迫击炮4门,轻重机枪42挺,长短枪千余只。

【湾沚大捷】 民国38年(1949)4月20日午夜,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路渡江部队的第七、九兵团,一举突破了安庆芜湖之防线,强渡长江后,乘胜追击向南溃逃之敌。

芜湖江防部队国民党第二十军,企图以第一百三十四师、军部、第一百三十三师之序列向宣城逃跑。22日拂晓,第一百三十四师由鲁港向本县湾沚(1971年划属芜湖县辖)撤退,军部率第一百三十三师由芜湖随后跟进,到湾沚集中后,再向宣城转进。当日夜间2更时分,其先头部队第一百三十四师到达湾沚,军部和一百三十三师在距湾沚5公里处宿营。24日拂晓,敌先头部队第一百三十四师与人民解放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的一个营在湾沚镇场口外遭遇,双方展开激战,因力量悬殊过甚,解放军暂作撤退,国民党军乘机南窜。解放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在师长张怀忠的指挥下,迅速组织全师部队尾追,在青弋江左岸的桂花山、皂角树和芳山镇一带与国民党军第二十军和保安四旅主力展开激战,战至中午时分,双方均采用炮战,战况更为剧烈。下午4时许,国民党军弃重武器,沿左翼小路向宣城逃跑,解放军七十四师乘胜作逼近包围,经过近一天的激烈战斗,人民解放军终于以一个师的兵力,击溃了全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江防骨干部队第二十军,军长杨干才于溃逃中自杀身亡。解放军共俘虏国民党军2万多人,生擒第一百三十四师师长李介立,缴获军用汽车、大炮、轻重机枪、步枪、弹药、战马等大批军用物资。解放军七十四师湾沚战斗大捷,为宣城解放,扫除了障碍。

【宣城解放】 随着湾沚大捷,人民解放军长驱直进,4月24日拂晓,解放军兵临宣城西郊(今四中和县窑厂一带),以摧枯拉朽之势,不到4小时便击溃了逃窜至宣城城区的国民党军残兵败将和县属地方武装。上午10时左右,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从西门、南门、北门先后进城。解放军入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欢迎。进而一举解放宣城全境。解放后的第三天(4月26日),中共泾旌宁宣县委率领武装游击队和党政工作人员进城,会同华东野战军某部组成军管会,对宣城实行全面军事接管,并成立了宣城县大队和县公安队,首先收缴城乡流散之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在城区收缴了大炮5门,轻重机枪10余挺,步枪500余支,手枪10余支。在北乡水阳、雁翅、杨泗、裘公、新河、油榨、狸桥以及湾沚、红杨等地,接收国民党乡公所的武器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5: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