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许斐星
释义

许斐星,音乐家、钢琴演奏家。1946年6月28日诞生在鼓浪屿一个音乐世家里,是著名的许家三兄弟里的老二。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祖母、父母和六个兄弟姐妹都喜欢弹琴唱歌,他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

身世简介

许斐星于1946年6月28日诞生在鼓浪屿一个音乐世家,他的外祖母林淑恬,从小没有念过书,却有一副好嗓子。由于家境贫寒,她靠打工为生。有一次,外祖母在给人家洗衣服时边洗边唱,被路过的一位牧师听到了,还以为哪一位富有素养的歌手在练唱呢。当牧师知道她是洗衣工人时,大为吃惊,于是,就想办法请她到教会唱诗班参加活动。她的音乐天才被发现了。外祖母把“音乐基因”传给了母亲,母亲又传给了儿女们。

许斐星的父亲许序钟是一位牧师,为人正直谦逊,早年在马来西亚谋生,出于爱国,响应陈嘉庚先生的号召,回国到集美中学就读。他喜欢音乐,年轻时学吹笛子,稍后学弹钢琴。母亲张秀峦是毓德女子中学的高才生,喜欢弹钢琴,做梦都想着将来能有一台钢琴。由于没钱,一直没有机会学琴。直到中学的最后一年,才向十分疼爱她的班主任女老师倾诉自己的渴望和追求。这位老师深受感动,答应免费教她钢琴。张秀峦如同久旱的禾苗获得了甘霖,迅速成长,很快就学会了大部分圣诗,成为教会的司琴手。她成了儿女们钢琴和音乐的启蒙老师。

勤学苦练

1957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到厦门招生,许家三兄弟——许斐尼、许斐星、许斐平观看了面试现场。老师们听说鼓浪屿人民小学学生许斐平有过人的音乐天赋,特地要听他的钢琴弹奏。7岁的许斐平腼腼腆腆,不肯在陌生人面前弹琴,却拉着站在旁边观看的笔山小学学生许斐星说:“我哥哥也会弹。”6岁开始学琴的许斐星,就这样被“逼上梁山”,临时上阵应试。没想到,他弹奏的乐曲《少女的祈祷》却迷住了主考老师,丰富的乐感,出色的表现力和那双纤长的手,令人惊叹。于是,许斐星被录取了。他在惊喜之际,一直感念母亲和另一位钢琴启蒙老师杨心斐女士。而在场的殷承宗(当时已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鼓励他到北京努力学习,勇敢进取。半个月后,10岁的许斐星登上了北上的列车,整整在中央音乐学院的中学部和大学部学习了11个年头。盛夏,他在又闷又热的琴房里,顶着酷热练琴,身上、椅上、地上,都是他的汗水;严冬,他冒着酷冷,用口气呵着冻僵了的手指,用蹦跳来暖和暖和身子,拼命练琴;白天,他专心致志地听课、活动;夜晚,他抓紧时间练琴。学校规定晚上10点关灯休息,他则买了一包白蜡,秉烛练琴;夜深了,老师只好把他强行“押”回宿舍。十只指尖,都练出了一层厚茧,有两只手指还裹着纱布,他还是咬着牙,练,练!1961年暑假,他回到了故乡,“许家三兄弟”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了一场音乐会,竟轰动了全厦门。

师从同乡

1963年,许斐星进入大学部学习,师从著名的同乡钢琴家殷承宗,钢琴技巧突飞猛进,他能熟练地弹奏贝多芬、李斯特、肖邦、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乐曲及许多中国作品。1964年,他获得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举办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二等奖,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优秀生之一。殷承宗对他评价道:“许斐星的演奏既热情奔放又富有诗意,他是一位有才能、有潜力的钢琴家。”许斐星则说:“殷承宗是我的老师,他使我在音乐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文革经历

1968年,许斐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他被分配到国家的最高乐团一一中央乐团,成为国宝级的钢琴伴奏。起初,文化大革命的“横扫一切”还在发酵,他被指控为“白专”典型,被剥夺了练琴的机会。这无异于判处了他艺术生命的“死刑”。他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终于,在北京郊外的一位朋友家里,找到了一台灰尘厚封的破旧钢琴。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他坚持每天往返几十里地去练琴,一弹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练至深夜。风雨无阻,寒暑不停。他还抓紧时间,编了一册《手风琴独奏曲集》,虽然广泛流传,但在“文革”中,无法出版。后来,情况有了好转,他被允许公开演奏和为中央乐团的合唱、独唱、器乐伴奏。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访华,中央乐团著名指挥家严良坤(后任中央乐团团长)请许斐星与他合作,为费城交响乐团演出。中央乐团表演了合唱《美丽的阿美利加》、中国歌曲《阳关三叠》等,由严良坤指挥、许斐星钢琴伴奏,演出十分成功。从此,凡是严良坤指挥的演出,都要求由许斐星作钢琴伴奏。1978年,中国唱片公司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中央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中国歌剧团、中央广播文工团合唱团、中央民族歌舞团联合演出,严良坤指挥,中央广播文工团管弦乐团伴奏,许斐星钢琴伴奏,严良坤对许斐星说:“同你合作,十分愉快!”

出国演出

许斐星开始经常随中国艺术代表团出访世界各地,为各国来访的首脑级人物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等演出,并经常举行独奏音乐会。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听了他的演奏后评价道:“许斐星的演奏,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和真挚的感情。”1973年,中央成立中国艺术团,从全国各地挑选艺术家组成。许斐星也在其中。这个艺术团访问了南美洲三个国家:特立尼达一一多巴哥、圭也纳、委内瑞拉。三个国家的总统都亲自出席观看并接见全体艺术团成员。 城市百科

1975年5月,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中国艺术团为他举行专场演出,整场演出十分成功。歌唱家吴雁泽演唱了一首朝鲜歌曲《万景台的叉路口》,由许斐星钢琴伴奏。演唱刚完,金日成和我国领导人邓小平等一起起立,热烈鼓掌,金日成笑着说:“你们中国有这么好的歌舞团,我邀请你们到朝鲜演出。”这年9月,中国艺术团到了朝鲜,在朝鲜国庆节那天,金日成亲自宴请了全体团员;第二天,为金日成作了专场演出。本来,原定在朝鲜演出24天,由于反响热烈,金日成决定延长一个星期。为了表现对中国艺术家的关心、尊重和爱护,金日成专门指定他的儿子金正日陪同,安排食宿,并在朝鲜各地参观游览。1980年,许斐星为指挥大师、日本的小泽征尔伴奏,排练贝多芬第九的合唱部分,受到小泽征尔的夸奖,称赞他是“一个准确、细腻而又富有音乐魅力的钢琴家”。

结缘黄河

1979年2月,中央乐团合唱队代表中国,参加在马尼拉举行的 “第一届国际合唱节”。这是一次强手如林的国际比赛,是一次为国争光的重要演出。马尼拉“亚洲文化中心”里的音乐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中国中央乐团合唱队正在演唱《黄河大合唱》,受到马尼拉市民和国际音乐裁判们的热烈喝彩。许斐星为《怒吼吧,黄河!》作合唱的前奏,他用一个左手的突强音(sf)表现中华民族的觉醒,用一连串急速上行的音阶,象征着进军的号角。他那刚劲的力度,纯熟的技巧,富于激情的伴奏,深深激动着合唱队队员和听众的心弦。在合唱节的最后一天晚上,许斐星满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弹了前奏之后,合唱队员们.以高昂的情绪唱出了战斗最强音,轰动了合唱节。合唱结束以后,在热情的观众们一再要求下,许斐星即兴演奏了一支菲律宾民间乐曲,他的双手刚刚离开琴键,全场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特别是那些侨胞们,含着热泪,纷纷上前来祝贺演出的巨大成功。菲律宾报刊写道:“在最后一场所有参加国的演出中,中国队获得最长时间的鼓掌和欢呼……钢琴伴奏也同样得到人们的喝彩。”菲律宾权威音乐评论家罗萨林在马尼拉《每日快报》上写道:“钢琴家许斐星是一个强有力的小个子,他的演奏才华横溢,感情充沛,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呼。”许多外宾及华侨找到许斐星,要他签名留念。一位老华侨拉着他的手说:“你弹奏出雄伟磅礴的气势,使我感到祖国的坚强伟大,你仿佛把我带回亲爱的祖国!” 许斐星说:“一听到‘黄河’这两个字,我的心就会蹦蹦直跳,我和黄河是很有缘分的。”原来,1969年他有机会参加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当时,中央乐团派出由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许斐星等人组成的创作组(后来又增加了石叔诚和刘庄),到黄河沿岸体验生活,看激流婉转,听涛声依旧,追沧桑岁月,抚历史伤痕。在壶口,他们感受大瀑布的磅礴气势,目睹“十里冒烟,旱地行船”奇景,使他们领悟到:面对着万丈波澜,迎着刺骨的寒风,必须有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你不能战胜它,它就必然制服你。他们沿着黄河上延安,一路上,与船夫们一起拉纤。喊号子,一起与惊涛骇浪搏斗,渡过急流险滩;他们与老乡们一起生活、劳动,听到了许多抗日战争的动人故事,使他们深受教育。黄河,真正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而且坚强!从那时起,许斐星就深深地爱上了黄河,爱上了《黄河大合唱》。

定居美国

1982年,许斐星赴美国定居,即使在万里之遥,他也始终不忘黄河。1997年9月,美国新泽西州、德拉瓦州十个华人合唱团,近200名团员,和一批著名的华人音乐家,怀着对中华民族的挚情和对艺术的热爱,引吭高歌《黄河大合唱》。他们邀请许斐星为大合唱担任钢琴伴奏,他欣然接受,并用“如鱼得水,欣喜若狂”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他说:“一提起黄河,我就像回到了故乡,重见到亲人一样,我真想立刻跳进黄河水中,把自己洗刷一次,让黄河的精神重新激励自己。我一辈子离不开黄河,黄色的河水,黄色的皮肤,命运已经注定了,我是炎黄子孙。再过10年,我还会弹黄河,唱黄河,只不过那时,我们已经冲过了急流险滩,登上了彼岸。那时的《黄河大合唱》,将是一首胜利的凯歌!”啊,许斐星用黄河的精神来弹黄河,唱黄河!怪不得迸发出恢弘的气势,撼人心魄! 许斐星说:“贝多芬说:‘音乐要在人们的心灵中打出火花。’我们的演出,能不能也在异国他乡的人民心灵中打出火花?演出前几分钟,我的脑际又闪现出1976年‘四五’运动时的镜头:那时,我偷偷地跑到天安门广场,看到了花圈、诗歌、音乐的海洋,看到了我的同龄人的风貌,这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气魄和未来,我坚信中国一定有希望,一定有光明的前景。我就带着这种激情走上舞台,走近钢琴……”诚然,谁的艺术生命扎根于祖国、人民,谁的艺术成就必然永垂于世界文化之林。

情系故乡

1998年三四月间,许斐星。随中央乐团著名音乐家独唱独奏组(由盛中国、刘秉义、许斐星等组成),重返福建演出。他们的演出,场场爆满。许斐星那灵巧的双手,在钢琴黑白的琴键上来回弹奏,时而万马奔腾,时而情语绵绵,时而山泉呜咽,时而浮云游荡……在弹奏《水草舞》乐曲时,他给听众创造了奇妙般的幻景:叮咚的琴声潮水般地向人们涌来,大厅里似乎骤然冒出千万朵浪花,簇拥着,喧嚣着,荡开一圈圈涟漪,人们仿佛置身于万顷碧波之中,流水在身旁冲激回旋,水草在眼前翩然起舞,人们似乎看到它那柔软的身段,轻盈的舞姿……啊,许斐星就像魔术大师一样,具有神奇的魅力!

许斐星不仅对父母,而且对老师十分尊敬。他在笔山小学的班主任林世岩老师回忆道:在北京,许斐星写家信,总不忘要家人代他向林老师问好;回乡演出,许斐星总不忘给林老师送票。演出结束后,他极其谦恭地请林老师走上舞台,当着小提琴大师盛中国的面介绍道:“这是我小学时代的恩师!”其后,许斐星在酒楼设宴与师友会聚,夫人刘锦嫒和年仅四岁的许兴艾出席作陪。席间,许斐星夫妇频频举杯向老师祝福。20年后,许兴艾回乡演出,许斐星从美国打越洋电话,交代女儿一定要给老师送票,而且要选好座位。一想到这些,林老师就会心潮翻涌,久久不能平静。

难忘今宵

1981年6月3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的文艺演出会上,500人组成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国统区老战士合唱团,在著名音乐家李焕之、章枚、方坤指挥下,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太行山上》、《游击队歌》、《跟着共产党走》、《团结就是力量》等六首歌曲。演出是那样的成功,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容纳10000多人的人民大会堂,台上台下,共鸣强烈,暴风雨般的掌声,汇成沸腾的海洋。歌声把人们带回峥嵘岁月,歌声使人们看到祖国光辉的前景。参加演唱的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演出后紧紧握着为大合唱担任钢琴伴奏的许斐星的手说:“谢谢你的帮忙!”面对这样壮丽的情景,许斐星激动地说:“我感到一种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洋溢在每个人的心间;我对中华民族的兴起,充满必胜的信心!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至今,许斐星还珍藏着当年演出的那张照片,他坐在舞台当中,用那台世界最大、中国惟一的星海牌15英尺超大型三角钢琴为500人的《黄河大合唱》伴奏。这台钢琴是北京钢琴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量身定做的,至今仍举世无双。现在,经过重新修复,音色、音质均达到当今国际一流标准,作为国家的重要文物,重新摆放在人民大会堂。许斐星为此而感到自豪与骄傲。

成就荣誉

70年代就已扬名国内外的许斐星,在到美国定居后,又开创了一番新事业。他经常被大型演出请去担任钢琴伴奏,获得高度的赞扬。上述伴奏《黄河大合唱》,就获得“著名钢琴家许斐星‘黄河大合唱音乐会’演奏纪念”金牌。他也经常为大教堂演奏圣诗。

他在钢琴教育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和夫人、钢琴家、竖琴家刘锦嫒,培养出无数的学生。1996年4月间举行的“许斐星、刘锦嫒夫妇学生钢琴演奏会”,共有30名学生登台演奏,吸引了众多听众,获得了很大成功。其中,不少学生获得比赛优胜。许斐星连续7年被美国钢琴教师协会评为“优秀钢琴教育家”。2001年5月间,美国教师协会授予许斐星“卡内基教育家奖”,此奖包含“优秀钢琴教师奖”、“室内乐优秀教学奖”、“国家教育证书奖”三项内容,这对于华人来说,更是一种难得的殊荣。

相关评价

许斐星是一个有坚强韧性的人,只要目标定下来,他就会不折不挠去奋斗,从不退缩,不达目标,决不罢休,始终保持着向上冲的劲头。这在参与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清楚:他不分昼夜地苦干,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被公认为中国(大陆)最好,最顶尖的钢琴伴奏。他对朋友也像演奏那么热情,对家庭全力负责,对女儿疼爱有加。”这是许斐星真实、淳朴的写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