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树国
释义

安树国,男,汉族,河北邢台人,1961年1月生,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

履历

1976.12——1979.06,元氏县机械厂工人;

1979.06——1981.06,石家庄师专学生;

1981.06——1981.12,元氏县二中教师;

1981.12——1983.02,元氏县委办公室干部;

1983.02——1985.08,石家庄地委组织部干部;

1985.08——1990.08,石家庄地委办公室干部;

1990.08——1995.06,共青团石家庄地委、团市委副书记;

1995.06——1998.02,鹿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8.02——2002.10,中共鹿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2.10——2003.01,中共鹿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3.01——2005.11,中共鹿泉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5.12——2010.4,中共鹿泉市委书记;

2010年4月3日,调石家庄市长安区任区委书记;

论述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最根本的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实践反复证明,要形成政治坚定、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的领导层,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至关重要。”鹿泉市委书记安树国代表由衷地说。 安树国代表介绍说,从2003年9月开始,省委、石家庄市委将鹿泉市确定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3年来,他们不断深化这一工作,通过组织代表调研,列席全委会议,专项征求意见三项措施,保证党代表充分履行职责、提高市委决策水平。2004年以来,他们召开了5次全会,其中有4次邀请有关方面的代表列席。“党代表在市委全会上畅所欲言,使全会能了解到比较全面的情况,避免了市委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安树国说。 经常、及时、有效的党内监督,是提高领导班子贯彻民主集中制水平的有效措施。实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后,鹿泉市委每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对全市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对市委工作进行监督;还组织代表视察,强化对市委决策落实的监督。“我们还组织党代表对领导干部和单位进行民主评议,排在后五名的干部和单位将被要求限期整改。”安树国说,“党代表已对97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和100个乡局级单位进行了民主评议,促使有关部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谈到今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确保这项制度在鹿泉取得长期效果,安树国表示,将在改善代表结构、加强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在代表结构上增加一线代表的比例,优化党代表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现有各项制度,畅通代表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渠道,使党代表大会制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渐成熟起来。

访谈

初冬的一个瑞雪飘舞的上午,我们来到了古城鹿泉。这座有着4000余年历史的古邑,已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这里,我们采访了鹿泉市年轻的市长安树国,他今年42岁。

鹿泉自古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改革开放之后,这座古城像是重新焕发了青春,发展迅猛,势头强劲,其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三年高居全省“十强”县(市)榜首。同时,它还以雄厚的实力跻身于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居第68位。据最新的数字统计,2002年鹿泉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17亿元,财政收入将达到4.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70元。这些数字雄辩地说明了鹿泉市高居“十强”之首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同时,2002年鹿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7.3亿元,国有及其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亿元,比去年增长39.3%,显示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具有的强劲的发展后劲。

作为这座城市的年轻的领导人, 安树国见证了鹿泉市的经济起飞,同时,也为这座城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安树国1995年到鹿泉市担任副市长,1998任鹿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2002年10月担任鹿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可以说,安树国的一生最辉煌的乐章是与鹿泉市的腾飞同步交响的,他与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鹿泉市向前迈进时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峥嵘岁月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安树国的成长道路,正好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

1961年1月24日,安树国出生于河北省元氏县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1939年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当时在元氏县任常务副县长。1966年开始的一场名为“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一大批忠诚的革命事业的老革命干部被打翻在地,扫进了“牛棚”,安树国的父亲也未能幸免。在一个漆黑的午夜,安树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被一帮凶神恶煞般的人从家中抓走,年幼的他被吓得在被窝中瑟瑟发抖。那时,他才刚刚六七岁。那时的安树国,在社会上受尽了白眼和欺侮。也正是在那时,父亲以他一个老革命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教会了安树国怎样做人。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在造反派的淫威和高压下,父亲一刻也不曾低下自己高贵的头,他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自己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坚决不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父亲宁折不弯的强硬态度,被造反派视为“顽固”,使父亲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代价。在后来“解放”老干部的过程中,父亲是最后一个被“解放”的。

安树国的父亲恢复工作后,一直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这时的父亲,在安树国眼中,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视当地的群众为亲人,和群众打成一片,没有丝毫“领导”的架子。他办事公正,为人正派,在当地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一直到他离休后很长时间,乡亲们还在念念不忘地议论起他。

父亲的这种对党无限忠诚,对恶势力毫不畏缩,对人民亲如一家,对工作勤勤恳恳,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形象,在幼小的安树国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也成了他后来从政道路上的永远的榜样。

在“文革”的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安树国受到父亲形象的激励,一直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文革”结束后,恢复了高考制度,安树国顺利地考入了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安树国先后从事过许多工作,当过中学教师,做过一般干部,任过团市委副书记等职,但是,不管做什么工作,安树国都暗自鼓励自己,像自己的父亲那样,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为他今后的事业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雷厉风行

1995年,安树国完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的角色转换。这一年,他在石家庄市团市委副书记任上调往鹿泉市任副市长。过去,安树国一直从事组织工作、团的工作,现在,一副实实在在的重担摆在了他的面前。这对于长期从事务虚工作的安树国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安树国坚定地认为,只要自己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从此,在鹿泉市的大地上,又多了一位风尘仆仆的副市长的身影。

当安树国来到鹿泉时,曹振国市长主持鹿泉市政府的全面工作。曹市长有魄力,有能力,对鹿泉市的发展有着宏大设想和长远规划。安树国的到来,使鹿泉市如虎添翼。那时,他配合曹市长工作,将他的设想和规划落实到实处。安树国的工作热情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他的真抓实干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每一次都能圆满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他的任务,使他成了曹市长身边的得力助手。

安树国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修建海山大街。海山大街是鹿泉的一条主要干道,当时规划已经做好,路也已经修了一段,只是由于修路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开工已经两年,仍未全线贯通。安树国上任伊始就开始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着手解决各方矛盾。比如,公路需要通过一个果园,当地农民不同意,市建设局多次前往商谈都谈不下来,已经成为阻碍公路施工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安树国得知情况后,就来到地头,和农民们一起坐下来,一五一十地算账,耐心地做说服工作。到了中午,安树国就和农民们一起在地头就餐。终于,到了下午,安树国才初步和农民们达成了协议。这时,有同志说,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回去,明天再接着谈吧。安树国说:不,要趁热打铁。就这样,一直到晚上12点,安树国才和当地农民正式签署了协议。“老大难”就像一块坚硬的铁,在安树国锲而不舍的炉火烘炼下融化了。第二天,安树国又起了一个大早,去安排植树造林活动……在修建海山大街期间,安树国不知经过了多少次这样艰苦的谈判,不知度过多少不眠的夜晚。如今的海山大街,笔直、宽阔、畅通,已经成为鹿泉市的重要干道和景观。

安树国所遇到的第二次重大考验是1996年的特大洪水。那是河北省历史上5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鹿泉市的许多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公路被冲毁,铁路被拧成了麻花。8月4日,是个星期日,安树国看看窗外仍在下雨,想到自己主管城建,担任城区防汛总指挥的责任,他没心思在家休息,又匆匆去上班了。当他冒雨来到太平河畔时,太平河的河水已是一片汪洋。安树国立即组织部队、警察、机关干部抢修河堤,同时,组织安排当地老百姓撤离。就在他组织抢险时,一不小心踏入了一个深水坑,水立刻淹没了他的脖子,周围的人立刻上来搭救,才使他免险。这次洪水,由于鹿泉市安排周密,组织得力,城区老百姓安全撤离,所有人员无一伤亡。洪水过后,安树国又花了4个月的时间组织人员抢修被冲毁的基础设施。那一阵,是安树国一生最忙的时期,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鹿泉的人民,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最能体现安树国的务实精神和远见卓识的,是鹿泉市日产2500吨水泥的鼎鑫水泥厂的建设。鹿泉市是传统的水泥生产基地,当时已经有一个日产4000吨的水泥项目正在运作,但由于当时的体制僵化,手续繁琐,所以这个项目跑了13年还是没有跑下来。形势已经不允许鹿泉人再等。省会石家庄的空气污染问题、鹿泉市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问题都不允许鹿泉人再等下去。上一个大的旋窑水泥项目,以取代老的污染严重的立窑水泥,已经是迫在眉睫。这个问题不解决,鹿泉市的国内总产值将会遭遇重大滑坡。在这种情况下,安树国和其它有关人员一起,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审慎分析论证,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依靠鹿泉自己的力量,上马日产2500吨的鼎鑫水泥。这个项目预计投资3.15亿,而当时鹿泉全市一年的财政收入才2.7亿,这项计划的大胆可见一斑。为了鹿泉市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经过认真研究,曹振国书记和张国亮市长批准了这项计划,并任命安树国为鼎鑫水泥项目的总指挥。从项目立项、环境评估、资金筹措、设备招标到具体施工,安树国全程参与了鼎鑫水泥项目的建设和指挥,为这项鹿泉历史上划时代的大项目的建成投产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的安树国已不再像一个副市长,他脚穿大头鞋,身穿棉大衣,和民工们一 起吃大锅饭,晚上就住在工地。正是由于这种拼命精神,鼎鑫水泥的建设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创造了同类项目投资最小、工期最短、工艺最优、效益最好四项全国之最,为鹿泉市的经济结构调整做出了重大贡献。

几年来,安树国所分工负责的财政工作也有了重大发展,成立了集中支付中心和集中收费中心,实行了政府采购办法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的办法等等一系列的大改革,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为鹿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谋划大局

安树国的真抓实干精神、无私忘我的工作热情和突出的工作实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鹿泉人民的认可,1998年,他被任命为鹿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2002年10月,他担任鹿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开始主持鹿泉市政府的全面工作。从副市长到市长,安树国经历了一生中第二次重大的角色转换。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此,他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领导和驾驭政府工作全局的能力,同时,也开始对鹿泉市未来的发展作全局性的谋划。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任何结论的产生,都必须是在认真的调查研究结束之后。安树国担任市长之后的第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带领全市四大班子领导和一些乡镇的领导到本省一些先进的市(县)进行参观学习考察取经。在参观学习中,安树国引导大家要发现和汲取别人的长处,反思和找出自己的短处,以增强自己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参观回来后,安树国在全市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全省“十强”县(市)的第一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许多方面,我们和兄弟县(市)还有差距。同时,这些兄弟县(市)的综合实力也在飞速增长。如果我们不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将来我们就不是能否保住第一名的位置的问题,而是我们会不会被淘汰出“十强”的问题。安树国的话在广大干部中间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建设新鹿泉的热情。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认真思索,安树国和新任的鹿泉市委、市政府领导响亮地提出了鹿泉市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那就是:打造经济强市,建设生态鹿泉,确保鹿泉全省“十强”第一地位不动摇,全国“百强”位次前移,全面完成第三次创业,再造鹿泉新辉煌。具体的发展目标是:保持年均14%左右的发展速度,力争到2005年,国内总产值和财政收入比2000年再翻一番,分别达到135亿元和5.8亿元;到2010年,国内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再翻一番,分别达到270亿元和11.5亿元,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目标相比,提前10年实现翻两番。

这一目标是宏伟的,同时,也是有着严谨的科学根据的。在对这一战略目标进行解释时,安树国市长详尽地阐述了他们的一些具体的构想,比如:建立高新技术园区、工贸小区和仓储物流园区,抓好乳业和无公害蔬菜两个产业链,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新兴建材业,以及加大城市建设力度,改善人民生活,改善投资环境,进行企业改制等等。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相信这些工作的开展一定会为鹿泉市的跨越式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的中间,安树国市长接到了一个电话,获知了他已经当选为新的一届省人大代表的喜讯。在此之前,安市长已经连续四年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当选省人大代表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一喜讯,我们也为他感到高兴。鹿泉,这座古老的城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像安树国这样的充满活力、无私奉献、真抓实干的干部,才焕发出了青春的吧。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古老的鹿泉,和他年轻的市长安树国都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取得更大的成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8: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