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元度 |
释义 | 徐元度(1907年-1986年),男,曾用徐霞村,曾用笔名方原、保尔,祖籍湖北阳新。1907年9月生于上海,民主同盟盟员。 徐元读简介:报刊主编、外文教授,齐鲁大学副教授。 (1907年-1986年),男,曾用徐霞村,曾用笔名方原、保尔,祖籍湖北阳新。1907年9月生于上海,民主同盟盟员。1925年秋,入北京中国大学哲学系,1926年开始在《晨报》副刊和《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1927年5月赴法勤工俭学,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1930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1935年任济南齐鲁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重庆、成都、武汉等地,曾任重庆商船专科学校英语教师。1943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抗战胜利后,主编《新湖北日报》一年,后任联合报驻沪办事处译员。1949年9月至1958年9月担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后改任外文系教授,至1986年病逝。 从1926年起开始在《晨报》副刊、《世界日报》副刊、《语丝》、《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译文、小说和散文。1928年-1930年夏,活跃在上海文坛上,此时有大量译著与著作,著作有:《法国文学史》、《现代南欧文学概况》、《文艺杂论》、小说集《古国的人们》、散文集《巴黎游记》;主要译著有:《菊子夫人》、《洗澡》、《法国现代小说选》、《六个寻找作家的剧中人》、《西万提斯的未婚妻》(与戴望舒合译)。其中:《古国的人们》至今一版再版,被列为"海派作家"之代表作;《巴黎游记》1996年又被收入《欧游三记》再版。他是文学研究会和水沫社成员,担任过《熔炉》主编,《新文艺》编辑,后又主编《华北日报》副刊《每日谈座》。1930年-1935年,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及齐鲁大学。从1932年至"七七事变"前,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编译委员会译书。《鲁滨孙漂流记》就是那时的第一部译作,此书1959年出重校本,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1997年已出到第六版),并被收入《西方名著入门》文学卷(一)和《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此时的译作还有《西班牙小说选》、《皮兰德娄戏剧集》等。 1947年秋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后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在他的引导与影响下,中文系50年代的学生,有不少人走上专门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的道路。 1958年后调入外文系。自60年代起,主要从事英语成语词典的编纂工作,1978年后任英语词典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兼词典组组长。他参加编纂和审稿的《英语成语词典》,1972年出版后,颇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和学术界的好评;他主编的《综合英语成语词典》是我国迄今出版的最大型的综合性英语成语工具书。该词典1986年获厦门大学南强奖,同年又获华东教育图书优秀编辑奖;1988年获福建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辞书优秀成果荣誉奖;1995年获国家级大奖--中国辞书奖二等奖。我国著名学者许国璋教授生前指出:"厦大于辞典学研究,走在我们前头许多。"(引自许国璋书信)著名学者周辨明教授亦称:"它(《英语成语词典》)是我多年来见到的最好的著作。"(引自周辨明书信)著名学者杨岂深教授称赞道:"《综合英语成语词典》较旧版更精益求精,嘉惠士林,贡献殊多!""远远超出国内已出版之同类书籍,堪称首屈一指,可喜可贺!"(引自杨岂深书信) 徐元度教授堪称作家、翻译家和词典学家。他是厦门大学词典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1999年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亲属回忆丛书",其中有一卷为《一位翻译家的人生轨迹--我的父亲徐霞村》,长20万字,为其女徐小玉应邀而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