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社镇 |
释义 | 1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下辖镇东社镇在国内有以下几个同名地方,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和山西省原平市东社镇。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 镇区概况江苏省东社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中部,距通州城区18千米,南依长江、东临黄海,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镇区面积71.55平方千米,人口6.29万人。下辖3个社区、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东社社区。镇区西部和南部与通州城区接壤,是通州区的城郊镇。距南通机场5公里,离南通港20公里,203线省道从南到北纵贯镇西部,金三公路从东到西穿镇而过,镇区至通吕公路直通,苏通大桥的建成将镇区融入上海都市一小时经济圈。东社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出过数位将军,享有“将军之乡”的美称。农业经济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以山羊最为有名,拥有苏北地区最大的山羊交易市场。镇区拥有明末清初韵味的园林式建筑忠孝文化园,是南通市首个以“忠孝”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观。这里也是我国著名作家海笑的故里。 ◎ 历史沿革解放初为济凡乡,1958年改公社,1969年更名东社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26.9平方千米,口2.4万,辖社北、五马路、马岸、香台、弯港、严东、跑灶、沙尖、社南、圩堂、新街、糖坊桥、喻桥、界东、东社镇等16个村委会和东社1个居委会。2006年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2007年,由三余镇管辖的忠义乡、东社乡和十总镇管辖的唐洪乡合并成东社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东社镇行政区域面积71.55平方千米,人口6.29万人,辖3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 ◎ 村居情况东社社区:是东社镇政府所在地,5529人。杨港社区:是东社镇工业园区所在地之一,6784人,金三公路横穿而过,省223线纵贯南北。 五甲苴社区:位于东社镇东北部与三余镇相邻,金三公路穿境而过,2006年设立,2008年原苴东村、苴北村并入,5713人(其中非农770人)。 新街村:南临通吕公路,北与金三公路交接,省级公路318线穿境而过,4243人。 五马路村:东与二甲镇、西与金沙镇相毗,由原五马路村、喻桥村合并而成,4511人。 唐洪村:位于通州城北三千米,通掘公路、政合路穿境而过,4506人。 严北村:位于翻身河以北,红卫河以西,镇北路以南。 横马村:南以翻身河为界,北至团结河与五甲镇隔河相望,二五公路穿境而过,由原弯港、横马合并而成,5528人。 香台村:毗邻镇区,由原香台村、跑灶村合并而成,3224人。 河东村:与东社镇区隔河而望,3349人。 苴西村:西与河东村相连东与五甲苴社区相接,3256人。 新桥村:南与二甲镇相邻,金三公路穿村而过,3031人。 东平村:位于镇区东南部,与海门市接壤。2008年由原新福村、东平村合并而成,5487人。 ◎ 经济发展东社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迅速崛起。东社镇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取得迅猛发展,引进了一大批项目。2002年经上级部门同意设立了东社镇工业园区,园区位于203省道两侧,南起203线与金三公路交会处,北止203线与团结运河交结处,规划总面积5000亩,园区离通州市区仅5分钟车程,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东社镇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强村”这个目标,而要实现“经济强村”,就必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问题。东社镇地处通州市北郊,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东社镇辖1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4万亩,农业人口5.8万人,东社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明确提出以“经济强村”为突破口,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强村,从而扎实推进了镇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东社镇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村级经济新格局。2007年度东社镇13个行政村共实现村营收入135万元,其中:资产经营收入3万元,集体土地自主开发及发包收入11万元,土地征用租用服务收入28万元,其他各项村营收入93万元,村营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有2个村,10万元以上的有5个村,5万元以上的有5个村,5万元以下的有1个村。,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东社镇村村建成公共服务中心,村村通水泥路。村村主干道基本实现灰黑化。农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民居住环境大有改观,到07年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东社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东社镇环境幽雅,适宜居住、经商。镇区内三条道路全部实现了黑色化,同时对镇区实施了亮化、美化工程,现在的东社镇镇区环境整洁,基础设施配套到位,是客商经商置业的风水宝地。东社镇投资政策优惠,服务堪称一流。东社镇上下树立为经济、为企业、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东社镇工业办公室有6名党政领导和8名工作人员,专门为投资者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客商只需要提供项目的必备资料,代办全部手续,实行从项目立项、报批、基建、招工直至投产后的全程服务。为了鼓励内外客商到东社镇来投资兴业,在供地、办理注册登记等方面将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给客商最优惠的条件。 ◎ 领导分工李均华:主持镇党委、人大全面工作。主管干部、党的建设、工业经济工作。张新民:主持镇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农业经济、财政工作。任财经办公室主任。 姜俊清:分管党务(包括组织、宣传、统战、党校)干部、政协、群团、社保、人事、人武、老干部、老促会、关心下一代、信访、保密、文档、工会、科协、广播电视、机关管理工作。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农业办公室主任。 黄索宇:负责纪律检查、监察、党风廉政建设;分管村镇建设、土管、环保、邮电、交通、城管中队、自来水厂、清管所工作。任村镇建设办公室主任,兼任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 ◎ 项目建设东社镇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城区考察项目农业座谈会 东社镇财政所积极围绕镇党委提出的“提高东社镇农业项目的发展档次,实现一产向三产的有机衔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财政收入”的目标,在参观考察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政府献计谋划明年发展农业项目的思路。2008年共发展农业项目7个,总投入1.8亿元,初步形成了鲜食水果、特种养殖、特色蔬菜三大特色。2009年将积极整合农业项目、文化景点的优势,探索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东社镇已规划以水果采摘、文化观光、特色餐饮等为主题,打造忠孝文化园、景瑞产业园、葡萄园、板笋园、香芋园、禽业园、彩龟园、寺庙、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10个景点,开发“东社一日游活动”。积极做好在建农业项目建设的服务工作,各职能部门和所在村做好景瑞产业园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形成一条龙服务,确保企业有一个和谐、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快景瑞产业园的建设步伐;2009年还将在葡萄品种更新、香芋深加工等项目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借鉴苏州相城区发展观光农业的经验,加大包装和推介力度,提高东社镇农业项目的发展档次,实现一产向三产的有效延伸。 ◎ 特色产业东社镇新街村的景瑞蔬菜基地办理流转手续,启动二期工程,扩建1000多亩;五马路村100多亩的精品葡萄基地,新栽插了一批葡萄苗。东社镇新一年的农业项目建设拉开了序幕。2008年,东社镇致力于提高农业项目的发展档次。景瑞蔬菜基地2005年落户东社以来,东社镇积极引导基地与科研院校联手,2008年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加工中心和产品展示中心,促进产品提档升级。 依托“景瑞”的技术,东社镇鼓励周边农户发展设施蔬菜生产,以提高农业项目的富民效益。为使从事种养业的村民真正从农业项目上获益,东社镇多方筹措资金,对新街、香台等村实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并针对东社镇农民的种养特点,把实用技术与增收达效相结合,2008年将安排香芋栽培、家禽养殖、设施蔬菜种植培训课程以及高效农业讲座等,使东社镇受益群众覆盖面超过30%。为了增强农业项目的发展后劲,东社镇党委、政府将打造更为宽松的创业创富环境,吸引更多的高学历、高科技人才返乡开发农业项目,进一步提高东社镇农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大专毕业生姜晓丽创办的银河禽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向技术培训、饲料供应、肉鸡养殖、销售一条龙方向发展;高材生曹荣夫妇创办的金羽禽业有限公司在探索从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之路。东社镇还将在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力争推出一批特色品牌农产品,推动农业项目再上新台阶。 ◎ 信访工作为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东社镇纪委在组织广大镇村干部学习《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信访接待工作,用“心”息访。镇纪委在获悉东社镇东平村一不稳定因素因矛盾激化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信息后,主动请缨,变上访为下访,深入基层一线,积极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主要信访诉求。 ◎ 历史文化位于东社镇香台村的忠孝文化园,占地25亩由同济大学设计。文化园于2007年9月1日奠基建设,正处于后院绿化,前院室内装潢阶段。文化园将于10月1日正式开园,迎接四海宾朋。园内设有忠孝历史文化古迹、“忠孝之家”事迹、百名将军书忠孝、中国古代24孝故事石雕等建筑,另外还将制作画册、光碟、忠孝园藏帖等。建成后的忠孝园将融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于一体,成为高格调、高品位的思想教育基地。7月21日,副市长张一峰等领导到东社调研,察看了文化园的建设进程。肯定了文化园的宗旨和规划,要求加快建设脚步,确保文化园如期开园,把忠孝文化园开发成精品旅游景点,打造成为一流的思想文化教育基地。 2 山西原平市下辖镇◎ 简介原平市辖镇。1958年属金瓜公社,1959年析置东社公社,1984年置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市区30公里,同河东岸。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2.5万。原五、原宏公路过境。辖王东社、温东社、朱东社、尧山、观里、里城、北庄头、合村、南旺、磨湾、城头、南河底、南庄、赵村、东阎庄、康村、刘河底、王南窑、王北窑、上社、西山底、东山底、永兴方、贵儒、白塔岗、北河底一村、北河底二村、北河底三村2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冶金为主。农业主产玉米,盛产酥梨。市属罐头厂在境内。 ◎ 人口资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3066 男 11935 女 11131 家庭户户数 6763 家庭户总人口(总) 23038 家庭户男 11913 家庭户女 11125 0-14岁(总) 5324 0-14岁男 2789 0-14岁女 2535 15-64岁(总) 15137 15-64岁男 7916 15-64岁女 7221 65岁及以上(总) 2605 65岁及以上男 1230 65岁及以上女 137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2042镇下辖村 王东社村 北庄头村 温东社村 王北尧村 东山底村 西山底村 赵村 北二村 合村 观里村 尧山村 南河底村 白塔岗村 里城村 贵儒村 永兴庄村 北一村 北三村 磨湾村 南旺村 康村 刘河底村 城头村 上社村 东闫庄村 南庄村 王南尧村 朱东社村 上庄一村 上庄二村 上庄三村 上庄四村 沟里村 北头村 中三村 都庄村 枣坡村 薛家庄村 西头村 老师村 拴马坡村 东岔村 西岔村 石地坪村 峪里村 营房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