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静斐
释义

徐静斐(1929— )是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教授。曾任全国蚕学会副理事长,安徽蚕学会理事长,安徽省科协副主席,国家农业部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也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她在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文名:徐静斐

外文名:lily

别名:丽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南京

出生日期:1929年11月

职业:学者

毕业院校:金陵女子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简介

1929年11月,正值南京的冬天,在娘胎里只度过了7个月时间的徐静斐来到这个世界上。别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总是哇哇地叫个不停,可徐静斐则不同,她来到这个世界时,一声不吭。她出生时只有4英磅,像一只小猫,连奶都不会吃。为了抢救这个早产儿,家里人用4个热水袋将她团团围住,然后将奶水挤进滴管里,再一滴一滴地慢慢滴进她的嘴里。就这样,经过全家人的努力才使徐静斐活了下来。

寓意

出生后,爸爸给她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lily(丽丽),这个名字的外文意思是百合花。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静斐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成人以后,生母蒋碧微与父亲离婚,她得到了继母廖静文的许多从生母那里得不到的爱,为了表示对继母廖静文的敬爱之情,于是改名“静斐”。

童年时代

童年时代的徐静斐是在南京中央大学度过的,那时父亲徐悲鸿正在中央大学美术系任教授。父亲工作虽然很忙,但对子女的教育仍然抓得很紧。每当吃饭时,徐悲鸿先生从不忘要静斐和儿子徐伯阳将贴在墙上的法语单词或对话念一遍。吃饭时,如果发现孩子把饭粒撒在桌子上,徐悲鸿总要孩子们拾起来吃了。并且经常教导孩子们说:“你们天天吃着雪白的大米,却不知道艰难,这可不行啊!”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徐静斐从小养成了爱学习、能吃苦的好习惯。

读书生涯

徐静斐13岁时,随着父亲徐悲鸿来到重庆,进入沙坪坝的中央大学附属中学读书。一天,徐静斐前去参观父亲在中央图书馆主办的画展。那天,父亲高兴地拉着女儿静斐的手说:“丽丽,我今天送给你15幅画,你就在这儿选吧!”静斐一听高兴极了,在著名画家也即是父亲的学生吴作人、吕斯百的帮助下,选了有关雄狮、鹰、奔马以及竹子等15幅父亲的作品。小静斐将这些画交给妈妈蒋碧微保存。后来静斐的妈妈去了台湾,也将这15幅画带到了台湾。遗憾的是,这些徐悲鸿当年送给徐静斐的珍贵礼物,而今下落不明。

努力学习

1948年的夏天,徐静斐高中毕业后,考取了金陵女子大学医学预科班,准备将来去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也是她在孩提时代就萌发的愿望。当妈妈蒋碧微得知这一消息后,一向反对女儿学医的她,便通过关系,将女儿从医学预科转到了外语系。

徐静斐在学习上非常刻苦,一年之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成了饮誉金陵女子大学的高材生,同时还担任一年级学生自治会的学习部长。受金陵女子大学地下共产党员的影响与帮助,徐静斐积极参加了金陵女大的“读书会”,这是一个由进步学生组成的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在这里,徐静斐读了不少进步书刊,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同时看清了国民政府的腐朽。

1948年初冬的一天,徐静斐写了一篇揭露国民党的文化特务张道藩(张也是她母亲蒋碧微后来的丈夫,徐静斐的继父)的文章,贴在女大的墙报栏里。一时间,轰动了金陵女大。从此,徐静斐成了大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可她的这一举动,遭到了母亲和继父的指责。

投身革命

徐静斐知道,自己在这个家里再也呆不下去了。正当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处于十分艰难的情况,突然接到了一份中央党组织同意她去解放区的通知,就这样,徐静斐便以约朋友出去聊天为名,告别了父母,便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徐静斐投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1949年4月,徐静斐随中央一野战军党委派遣的金陵南下干部支队,参加接管南京的工作,不久又被派往安徽工作。

这时,在北京的父亲徐悲鸿和继母廖静文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多次写信告诉女儿,希望她回北京工作。并且告诉她,北京的工作已经安排好了。但是,徐静斐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听从组织的安排,于是留在了远离京城的安徽合肥。

家庭变故

1951年2月,徐静斐与一同从南京军管会派往安徽工作的副军事代表黎洪模同志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1953年9月,父亲徐悲鸿先生在北京不幸病逝时,徐静斐正在医院生第二个孩子。家里人怕影响她的身体,没有将这一噩耗告诉徐静斐。等她的孩子满月后,她才得知这一消息。当徐静斐拿着北京继母拍来的电报时,为自己没有能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伤心得几乎晕了过去。

父亲去世不久,继母写信告诉她说:父亲临终前非常惦记着你,父亲的遗愿希望你还是能学个专业。在信中,继母知道徐静斐家庭经济有困难,并告诉她学习的费用由继母负担,并希望静斐能实现父亲的遗愿。父亲的遗愿和继母的关怀,使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徐静斐下定决心,准备再次走进大学的校园,从此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刻苦复习功课。

1954年,安徽农学院招收一批调干生,徐静斐毅然报了名。此时,她肚里还怀着她的第三个孩子。肚中的孩子已有8个多月了,她的脚肿胀得连鞋都穿不上,当她挺着一个大肚子走进考场时,在场的人都用一种惊奇的目光望着她。考场下来不到10天,她生下了第3个孩子。不久,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安徽农学院录取。

在农学院几年的学习期间,徐静斐既要带孩子又要读书,还担任班上的主要干部。在校期间,徐静斐总以父亲为榜样,常常想到父亲在法国留学时,每天只能吃两片面包,就能坚持14个小时的学习。于是,她就咬紧牙关,克服了眼前的所有困难,终于在毕业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而留校当助教。

此后,徐静斐虽说有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但她的人生道路仍然是十分艰难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每一次政治运动一来,她几乎都要受到打击。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母亲蒋碧微解放后去了台湾的缘故。为此,每次运动一来,徐静斐总是被一些人说成是出身有历史问题,甚至还被诬为台湾的“国民党特务”。在那是非颠倒的日子里,徐静斐仍然一丝不苟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终于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使自己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农学方面的专家。

1963年,徐静斐在研究蚕神经内分泌的过程中,发现了蚕的另外两群新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一现象是日本权威的蚕学研究学家小林胜利没有发现的。她的这一研究成果后来发表在《昆虫学报》上,在蚕学研究界受到了重视,并称她的这一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徐静斐的这一研究也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1979年徐静斐开始从事遗传距离预测水稻杂交优势的研究。1981年,此项研究成果获国家农业部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83年,她带着一篇用多元分析预测水稻杂交优势的论文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15届世界国际遗传学大会,在会上她应邀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她的研究立即受到了同行专家的好评。徐静斐的这一研究成果,也填补了国际多元分析预测作物杂交优势的空白。因此,徐静斐198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习绘画

1996年6月,刚从教学科研岗位退下来的徐静斐教授没有闲下来,立即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去。

一天,徐静斐教授亲自组织并参加了300名女知识分子的大合唱。演出结束回家,刚要上车,突然感到自己的左腿怎么也提不起来,此时,她用尽全身力气准备登上汽车时,大腿碰到车门上,从此,徐静斐教授就再也站不起来了。经医院拍片诊断,左腿股骨撕裂。此后,躺在病床上的徐静斐教授想到的是,今后再也不能东奔西走了,该怎么办呢?对于一向闲不住的她来说,怎么坐得住呢?终于她想到自己应该重操父亲的旧业——学习绘画。

晚年的徐静斐或许是自幼受父亲遗传基因的影响,学画画似乎比较顺当。加之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地刻苦学习,很快就会画各种花鸟画、工笔画及其他一些小写意画。就这样,徐静斐一天天,一张张地画下来。几年的工夫,总共画了800多幅画,还创作了1000多幅书法。她的书法和绘画已进入比较高的水平,在美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