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金波 |
释义 | 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湖北京山人,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大学网络学院财政专业毕业。 历任京山县财政局永隆财税所办事员、京山县税务局永隆税务所办事员、直属分局办事员、征收处科员、京山县地税局直属分局稽查股股长、永隆分局副局长、雁门口分局副局长、宋河分局局长、城区分局局长、京山县地方税务局纪检组长、党组成员。 他是一个心脏病患者,20年前就动了心脏手术,但他却一直不辞劳累地工作。 他是一个税务工作者,在基层摸爬滚打29年,为国家征税立下汗马功劳,也让众多纳税人满怀感恩之心。 亲戚说他没有人情味,但他却帮助过无数弱者,让他们鼓起生活勇气,创业就业,走上自强之路。 同事说他是业务“领班”,但他更像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 :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国家税收、服务弱势群体。 他唯独没有服务好的,是自己的身体。48岁的他,正值年富力强之际,却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脏病,不幸病逝。 他叫徐金波,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基层的税务干部。 省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建国专程赶赴京山,看望他的家属,称他是“基层税干的一面旗帜”。 服务发展的“好税官” 他常对企业主说:“纳税人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 湖北大龙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健,是一名浙商。得到徐金波的噩耗时,正在上海洽谈项目的他连夜飞回京山。 都说征税纳税双方是一对矛盾体。但是,对丁健来说,“税官”徐金波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丁健的企业2003年从浙江引资进来的时候,京山还没有开展房地产按揭业务。当时市场行情不好,如果按揭业务不能及时开展,企业将面临资金链的断裂。时任京山县地税局城区分局局长的徐金波帮着跑银行,跑部门,多次协商,反复衔接,终于促成银企合作。如今,企业发展了,税收增加了,城市变美了。而对丁健来说,他人生地不熟地来京山办企业,遇到“欺生”的事,如钢材以次充好,“砂霸”垄断砂料,总有徐金波帮他化解。 非常时刻有徐金波相助的,还有湖北金茂机械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夏,京山县遭遇百年不遇大水。公司家属区淹了一米多深,厂房里的待发货物、原材料、数控设备一概难逃厄运。改制不久、国外市场刚有点眉目的新企业面临“夭折”。徐金波及时赶来核查受灾损失,帮助企业将损失的115万元从应税利润中扣减下来。少了税款,多了关心,公司缓过了这口气。如今,公司迁到了开发区,年收入和利税比受灾时翻了一番。 几年来,徐金波对开发区30多家企业有过类似的扶持帮助,他也因此成了企业家们的“亲税官”。 徐金波对企业贴身服务,不分大事小事,不分分内分外。他常说,“纳税人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 2009年的一天,一家物业公司要去换发票,当时徐金波已经调走,但对方还是习惯性地“黏”上了他。接电话时他正开会,会开完已是中午。徐金波利用休息时间与办税服务厅联系搞好了审核,下午一上班就通知对方去取材料。 湖北伟嘉纺织有限公司也是京山县招商引资重点企业。2009年,企业申报土地使用税,工作人员按照每平米5元的标准办理。徐金波发现,那块土地与二类地相邻,实际上是三类地,应该是每平米3元的标准。他让工作人员及时更改过来,并说,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不该交的一分不能要。 为国聚财,必先为企业服务,徐金波深感责任重大。城区分局管辖1000多户企业,其中开发区企业有近100户,地税收入占全县近一半。工作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全县可用财力。他对挨家挨户走访企业,帮他们出谋划策,解决难题。在他和分局一班人的贴心服务下,开发区热闹起来了。2003至2009年,城区分局征收税4.6亿元,平均增幅达到18.55%,收入占全县一半,增幅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企业家们说,京山的企业数量多、发展态势好,与税务部门的服务是分不开的。 徐金波以服务企业发展的诚心和作风,和纳税人交上了终身的朋友。 敢于碰硬的“实税官” 他常对同事说:“为国聚财,就要为国当家,‘老大难’,我们敢担当就不难。” 无论在哪里,徐金波都是一员干将。哪里的工作难搞,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1963年3月15日,徐金波出生于京山县罗店镇。1980年,17岁的徐金波成为一名财税干部。1988年徐金波入党后,他凭着刻苦学习和敢于碰硬的精神,成为担当急难险重任务的业务骨干。 1999年,徐金波被派往雁门口分局任副局长。当时税收征管工作困难,抗税现象时有发生。徐金波组成专班,重点对交通运输业和集贸市场税收两大“老大难”进行整顿。 某桂姓车主,多年来从未交过税,动辄出口威胁。徐金波不吃这一套,工作做不通,他果断决定将桂某车辆扣押。桂某每次要收税,讲一讲狠就过去了,这次真碰到个“狠人”了。他后来还“动员”别人说:“我都交了,你们也别想赖了。”从此,税收环境为之一变。 他常对同事说:“为国聚财,就要为国当家,‘老大难’,我们敢担当就不难。” 徐金波敢碰硬,也讲究方法。当地供销社的一个老领导承包了一个门面。税务干部去收税,他说:“我做点生意,你们还收我的钱?”。徐金波将他请到办公室,端上茶水,说:“比方说您儿子去参军了,军费从哪来?发生了灾害,灾民抚恤金从哪来?这些都要靠税收……一番劝说,使这位一进门就板着脸的客人禁不住笑了起来,说“看来我想不交都不行了。” 他的分局老领导贾书炳说:“为党为人民干点事,自身业务不精不行。徐金波业务精湛,对下属要求也严。他凝聚力强,走到哪里,哪里就生机一片!” 新市分局管的是城区3000户个体户,每次考核排倒数第一、第二。徐金波任县局纪检组长后,联系新市分局。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找回新市分局的信心。分局有一点进步,他在大会小会上表扬;做得不好的,首先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整顿纪律。如今,新市分局人员面貌跟以前大不一样。纳税人落户管理、非正常户的注销等日常工作,以前是被动应付,现在是主动追踪。今年一季度考核,新市分局令全地税系统刮目相看:从倒数第一跃居前三名。 京山县地税局局长徐煌说:“徐金波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怕鬼、敢碰硬,他的朋友各色各样,但他是很有原则的人。他在城区分局任局长时清理欠税强制执行了好几家,但去年他主抓行评,县地税局获得全县第一名;他手上亲自处分降职的人,在他病逝后自觉前来为他料理后事,可见他的为人。” 铁面无私的“廉税官” 他常对家人说:“位置是暂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权力滥用不得。” 在税务部门工作了30多年,家里的侄儿侄女们,徐金波没有安排一个人到地税系统上班。一个在地税系统上班的侄媳妇,想从乡镇调到城区来,徐金波拒绝了。 一个亲戚在开发区买了一块地,契税按照政策可以先征后返,亲戚找到徐金波,看能不能先返后交,徐金波一口回绝。 一个侄子买了辆中巴车跑客运,每年要交9000多块钱的车船税,有人给他出主意:找徐金波盖个章就可以办年审了,侄儿子经不住劝去找他,果然被骂了一顿。 徐金波乐于为企业办好事,但从来不是无原则的。2009年夏天,徐金波到开发区走访企业,一家企业老板想让他超越政策减免税款,悄悄放了一个红包在他车上。回局后徐金波发现了,马上让负责该企业的专管员送了回去。 家人中跟他最好的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堂弟徐富重。他对堂弟说:“人家看中的不是我这个人,是我这个位置。位置是暂时的,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权力滥用不得。亲戚不理解我,你多帮我解释。” 权力利益有分寸,无情未必真豪杰。徐金波其实是个重感情的人,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犹豫。 老同事熊周斌1990年不幸被液化气重度烧伤。4年后,妻子李国清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偏瘫。三个孩子,两个还在上学。熊家最困难的时候,徐金波帮着干活、送饭,自己没钱,就找姐姐借钱资助熊家。今年过年,徐金波还照例托人送给他们500块钱。 在永隆集镇上,有一对残疾人夫妇。丈夫谢克兵以前在镇上摆摊修自行车,当时在永隆税务所工作的徐金波,鼓励他弄个门面做点生意。在徐金波的帮助下,他们办了残疾证,办理了免税手续。妻子用赊来的布料做服装,丈夫卖点百货,生意越来越好,两个女儿也先后上了重点大学。他们至今还记得当时徐金波的鼓励:“你们虽然没为国家交多少税,但没给社会增加负担啊”。 帮助弱者,徐金波不遗余力。一个建筑安装商来交税时,还差2000元钱,徐金波二话没说帮他补上。一个因犯错误被开除的同事找他借2万元钱,别人都劝他别借,他不仅借了,连借据都不要。这些年来,类似这样受到过徐金波帮助的不下20人。而他自己,一双布鞋,一穿就是好几年,一件西服穿了十几年。 退休老同事杨爱华有心脏病,受到徐金波多方面照顾,现在过得很好;另一个同事刘江汉说,自己2007年患上了鼻咽癌,心灰意冷,是徐金波的劝导,让他坚持下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很会关心别人的人,却没有顾上自己的身体。 1990年,徐金波在北京做了心脏瓣膜搭桥手术,医生嘱咐在20年以内必须更换。从2010年下半年起,堂弟徐富重就提醒堂哥去做手术。今年3月,徐富重又多次提醒。徐金波说,等忙完这一阵就去。 4月6日上午,县地税局召开局务会,重点研究考核工作。10点多钟,他坚持发完言后,小声对徐煌局长说:“胸闷,到医院看一下。”11点半,以为没事了的徐金波打电话通知监察考评科人员下午商量考核事宜。中午食堂吃饭,徐煌看他饭没吃完就走,再次催他住院治疗。他还是那句话:等忙完考核。 下午,徐金波又来到办公室,和分管科室商量考核事宜,并安排第二天下乡的工作。 死神悄悄逼近,他却浑然不知。一阵一阵的疼痛让他难以忍受,而感觉好一阵的时候,他又想到工作。晚上11点,他被再次送往医院,此时的他,已经说不出话。 紧张的抢救进行了几个小时,但一切都晚了。午夜,大雾突起,高速封路,闻讯从宜昌赶来的家人心急如焚,却一时无法赶到。7日凌晨,望着徐金波留恋而无助的双眼,“班长”徐煌含泪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了字…… 送葬那天,多年受到徐金波资助、一直偏瘫行动不便的李国清凌晨4点就把老伴哭醒了,她要老伴把她绑在摩托车上,再看“弟弟”一眼。许多人身怀感恩之情,哭倒在徐金波的灵前。600多个花圈,1000多人自发前来吊唁,跟在灵车后的车辆绵延数里。人们用最朴素的方式,默默地表达着对他的爱…… 基层税干一面旗 本报评论员 48岁的徐金波因为放不下正在开展的考核工作,延误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倒在他为之奉献了31年的税务工作岗位上,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敬业精神和爱民情怀,谱写了一曲服务发展的赞歌。 他坚持科学发展。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干部,他把科学发展落实在自己服务发展的实践中。凡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事,只要在法律政策内的,无论大事小事,他都尽力去做。他的本职工作是税务工作,但他不是就税务而抓税务,做到服务发展与税务工作有机统一。 他坚持创先争优。他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全情投入,对下属严格要求。他善于学习,精通政策,熟悉情况,自身说服力强。他作风硬朗,能干事,能干成事。他注重队伍建设,即使在身体“报警”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要把考核工作抓好。在他看来,只有认真考核,才能推进工作,锻造队伍。 他坚持以人为本。他乐于帮助弱势人群,善于把物质帮助、精神鼓励和帮助创业就业结合起来。他善于与企业家广交朋友,把“得罪人”的事情做成双赢的效果,把服务发展和为国聚财结合起来。他善于关心同事,把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工作上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团队充满活力。 他坚持廉洁奉公。他清楚权力不可滥用,做人要讲原则。对亲戚朋友违法违规的不合理要求,他一口回绝;对纳税对象送的钱财,他坚决退回。为党分忧,为国聚财,为民干事,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格的操守。 徐金波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心系发展,敢于担当,业务精湛,廉洁执法。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税务干部的品德和才能,他是基层税务干部的一面旗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