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汇区
释义

徐汇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部,北以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淮海西路、凯旋路,与静安区、长宁区接壤;东以瑞金南路、陕西南路与黄浦区比邻;并濒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以徐浦大桥与其连接;西南以虹梅路、朱梅路、老沪闵路和华泾镇关港村,与闵行区分界;全境东西相距7千米,南北相距13千米。徐家汇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而原上海法租界内各式高级花园洋房则是徐汇最具特色的典范之一,亦为城市发展历史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徐汇是较早基本完成旧区改造的中心城区之一,市容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人文底蕴深厚。

中文名称:徐汇区

外文名称:Xuhui Area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上海市境内

下辖地区:12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

政府驻地:漕溪北路336号

电话区号:021

邮政区码:200030

地理位置: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

面积:54.7平方公里

人口:108.51万人(2010年)

方言:上海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衡山路、武康路、龙华寺、徐光启墓、桂林公园、上海植物园

火车站:上海南站

车牌代码:沪

著名学府: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身份证区划:310104

战略规划: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

区情概况

徐汇区(汉语拼音:Xú huì Qū)境内铁路、航道、立交、高架道路纵横交错,是市中心进出闵行、奉贤、浦东新区、金山、青浦等区和江、浙、闽、赣、皖等诸省的交通要道。徐汇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区工业电子信息业和生物医药业发展的产业规模。徐汇区地处市区西南部,东经120.26度,北纬31.12度,总面积54.76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0.94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82平方千米。

汽车配件制造加工业、化工新材料及建筑新材料制造加工业、钢材及金属制品制造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加工业、轻纺制品加工业已成为区支柱工业。区支柱工业集中了大部分区属优秀企业,发展成熟一批工业小巨人企业,在不同行业显示其示范龙头作用。都市型工业的发展由传统的国有、集体所有制转向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经营领域也从食品加工、工艺旅游制品、服装饰品、印刷包装向钻石加工、铂金制品等其它加工领域延伸发展。加大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开发、利用和建设工作的力度,以都市型园区建设工作为抓手,综合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发展科技型园区,实现工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徐家汇商圈内商品销售势头强劲,衡山路、宜山路专业特色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各类专业市场购销两旺,以连锁商业为代表的社区商业发展迅速。繁华的徐家汇商业中心,集中了东方商厦、百脑汇、太平洋百货、港汇广场、汇金百货、市百六店等一批知名商厦,商品琳琅满目,业态错位竞争,成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繁荣繁华的标志性区域。美罗、上实一幢幢商务楼宇吸引了微软、埃克森美孚、百胜等众多世界著名企业入驻,形成了万商云集之势。肇嘉浜路商务大道开发紧锣密鼓, IT 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雏形初现。流光溢彩的衡山路休闲街、绿意盎然的徐家汇公园、气势恢宏的上海体育城、“巨无霸”的思考乐书局以及柯达、永乐超级影院成为市民老少皆宜的休闲、娱乐、健身、求知的场所。

徐汇区科技资源丰富,区域内有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学院等科研院所 118 所,国家级新兴技术开发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坐落区内。徐汇区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技术产业。加快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了“三区三园 ”建设布局,即徐家汇科技密集区、大学产业园、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光启园、华泾工业区、华东理工大学产业园。

徐汇区境内共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枫林校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徐汇校区、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 10 余所。区内集中了中山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五官科医院等著名医疗机构,每千人病床数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图书馆、上海大舞台(上海体育馆)、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和组织都坐落在徐汇区。

徐汇区素有上海高级居住区之称,区域内有各式花园洋房、公寓 2000 余幢,名列全市之最。丁香花园、复兴公寓、宋庆龄故居、淮海大楼、武康大楼等采撷了古今中外建筑流派,描绘了色彩斑斓的建筑历史风情画卷。国内外知名开发商纷至沓来,投身于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中海馨园、万科华尔兹花园、爱建园等一批生态型、智能型新兴住宅小区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增添了住宅文化的现代气息。“住在徐汇”已成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品牌。

徐汇区旅游市场日趋活跃,都市型旅游发展初见成效。龙华旅游城一期工程竣工并部分开业。传统的旅游节庆活动日臻成熟,迎新春撞龙华晚钟、龙华庙会、桂花节及衡山路梧桐树休闲日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以文兴旅、商旅结合。徐汇区立足于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抓好做强商贸、房地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保健品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都市工业、都市旅游业等都市型产业,使徐汇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心城区前列,成为繁荣的现代商贸区、舒适的高级居住区、领先的科技密集区、一流的文教优势区,建成体现国际大都市水平、具有上海特点、综合竞争力较强的现代化一流中心城区。

经济概况

徐汇区近代工业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初,有少数外商工业企业, 30 年代前后,民族资本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主要是轻工、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工厂大都设于运输方便的水道肇嘉浜和蒲汇塘沿岸。民国 26 年( 1937 年)起,民族工业遭到日本侵略军的严重摧残。民国 34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一度有所发展,但因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美货大量倾销,大批工厂陷入困境。上海解放前夕,徐汇、常熟两区共有工业企业 500 家,职工 2.3 万人。绝大多数工厂规模很小,设备技术落后, 70 %的企业职工人数在 10 人左右。另有个体手工业达 1800 户, 6100 多人,其中手工棉织业 859 户,为全市同行业总户数的 40 %。

1978 年以后,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留成制度、两步利改税;逐步配套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改革奖金制度;调整和改革所有制结构,在保持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集体经济,适当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建立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在原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的基础上,建立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1990 年末,境内共有工业企业 646 家,职工 24 万多人,当年工业总产值达 114.38 亿元,比解放初 2.6 亿元增长 43 倍,居全市第三位。解放初以小型轻纺工业为主的格局,已发展成为具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以电子、仪表为主要门类的新兴工业。

徐汇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完成地区增加值7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5%。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5.11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63亿元。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9.95:80.05。商业、房地产业支柱作用依然明显,商业增加值完成19.95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11.51亿元,分别占地区增加值的26.34%、15.20%。

商业发展态势良好。居民消费能级提升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徐家汇商圈实施商品结构调整,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商圈内港汇、东方、六百、汇金、太平洋、汇联等百货业及太平洋、百脑汇等电脑市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5亿元。社区商业发展较快。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314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湖南街道、天平街道、枫林街道、徐家汇街道、斜土街道、长桥街道、漕河泾街道、康健新村街道、虹梅街道、田林街道、凌云街道、龙华街道、华泾镇。

板块综述

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于此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嘉浜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

徐汇区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对历史风貌的保护。花园住宅是徐汇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是上海城市发展历史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衡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保护范围南至广元路、建国西路,东至岳阳路、襄阳路,北至延安西路(在徐汇区北至长乐路),西至华山路,保护区面积366公顷(在徐汇区近300公顷)。衡山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原为法租界内的A型住宅区,是上海花园住宅最集中的地区,分布了2500多幢花园住宅(在徐汇区有2000多幢)。

花园住宅的建筑质量好,建筑风格多样,布置灵活,建筑密度低,庭园绿化及建筑外部处理比较丰富,是一个环境安静的各具特色的高级住宅区。在花园住宅风貌保护区中,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宋庆龄故居和蔡元培故居,已被批准为市级优秀近代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新康花园、修道院公寓等11处,还有49处建筑为市级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其中有陈毅故居、黄兴故居、丁香花园、宋子文故居、杜月笙住宅、蒋介石和宋美龄住宅、盛宣怀住宅和张元济故居等等。

徐汇中心板块

徐汇中心板块位于内环内,东至陕西南路、瑞金南路,与黄浦区相接;南至中山南二路,与徐汇龙华板块和徐汇滨江板块相接;西至中山西路、华山路,与长宁区相接;北至长乐路,与静安区相接。包括湖南街道、天平街道、徐家汇街道、枫林街道和斜土街道。 总体上来说,徐汇中心板块气质较为复杂。徐汇中心板块北面聚集了长乐路、乌鲁木齐路、衡山路、汾阳路等拥有众多上海老洋房的马路,散发着浓厚地特属于上海的时尚气息。而徐汇中心板块的徐家汇辐射区域则散发着现代化的光芒,港汇广场、汇金百货、天钥桥路休闲娱乐一条街、上海体育馆等都是现代生活的标志。另外,徐汇中心板块的西南面与东南面则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名校、医院、打浦桥商圈,成熟生活圈应有尽有。

徐汇中心还有拥有林立环绕的高档写字楼、相对集中的商业设施以及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经过该板块已开通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就多达6条。板块里绿色随处可见,慢慢行走在那些高大浓密的梧桐树下,经过的房子里也许都曾经有一个叫你惊讶的故事。而转个弯,你就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个城市最好玩最丰富最便捷的潮流场所。摩登与怀旧,一体两面的城市标签也是徐汇中心的记号。

①住宅条件

徐汇中心板块,楼盘密集,不过北面的楼盘相对而言较少,西南面的楼盘相对较多。该板块发展已相对成熟,生活配套都趋于完善,轨道交通七号线、九号线、十号线、十一号线也已纷纷建好。徐汇中心板块区域已经饱和,不过楼盘的保值性较好,因为新盘释放量稀少,二手房才是徐汇中心的主力军。从升值角度看,徐汇中心楼盘还是有升值潜力的,不过涨幅不会太大。

总体来说,徐汇中心中西结合性较强,有浓厚的东西结合的文化氛围。其中,2000年之前的楼盘居多,老公房的数量也占到一定的比例。衡山路乌鲁木齐路那块原来是法租界,徐家汇原来有很多教会聚集,顶级楼盘大多聚集于该区域内,例如位于乌鲁木齐中路的汇贤居、衡山路上的芝大厦以及地处虹桥路的东方曼哈顿(尚东区)等一系列奢华豪宅。

②商务繁华

徐汇中心板块不仅有著名的徐家汇商业圈,还有生活气息浓厚的打浦路商圈和拥有老上海气息衡山路酒吧一条街等。徐家汇商圈是综合性的商圈,卖场、大型商场、综合型商务楼、文化休闲美食一条街,应有尽有。打浦路商圈主要是以娱乐和美食为主,餐馆居多,而大型的综合型商场没有。衡山路酒吧一条街辐射区域聚集着高档会所、酒吧和特色小店。

2006年开始着手弘基休闲广场的拆迁工作,2011年末开始将在此地块及其邻近住宅区地块上新建一个超大型综合商住项目徐家汇中心,包含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商住公寓以及商业、休闲文化设施。徐家汇中心规划项目主楼高300余米,有望成为浦西第一高楼。徐家汇将形成由港汇、88号地块及周边区域商务楼群组成的另一个商务圈。未来经济重心将由零售商业转为商务商贸的复合形态。

徐家汇同时也是一个IT产业集中的地方,在这狭小的面积上聚集了国内著名的几家电脑城,其中包括百脑汇电脑城、太平洋电脑城、宏图三胞以及交大慧谷等。而轨道交通一号线徐家汇站地下是地铁商城,主要经营时尚服饰、礼品等,风格和价格上比较适合学生族和年轻白领,站厅处则从原来的小饰品铺统一转换成了IT产品专柜,与地面业态形成呼应。

③交通迅达

徐汇中心板块对于自驾户住户来说,出行是绝对便利的,主要干道以肇嘉浜路、淮海中路、中山南二路、南北高架为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下班高峰时间肇嘉浜路、淮海中路较为拥堵。该板块中已通车和在建中的轨道交通线路多达6条。轨道交通一号线拥有常熟路、衡山路、徐家汇、上海体育馆4个站点,三号线拥有宜山路一站,四号线拥有上海体育场、东安路、大木桥路3个站点;七号线有常熟路、肇嘉浜路、东安路3站,十号线有上海图书馆、交通大学2站,九号线则有宜山路、徐家汇、肇嘉浜路、嘉善路4站,各轨道交通线路基本可以到达板块内任何地方。徐家汇是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和11号线三线换乘的交通枢纽,这也是全市唯一一个三条市域轨道交通汇集、三纵三横主干道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1号线、9号线、11号线将在一个地下的换乘大厅内完成三线换乘,这个换乘大厅将设在港汇广场下方,与未来的徐家汇中心近在咫尺。

④教育特点

徐汇中心名校众多,五大公办重点小学有:建襄小学、向阳小学、高安路一小、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汇师小学。四大私立重点小学有:逸夫小学、世界外国语小学、爱菊小学、盛大花园小学。另外重点中学有徐汇中学、上海市第四中学、位育初级中学、南洋模范中学等。重点大学有交通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

⑤生活便利

生活在市中心就两个字方便。好德、罗森这样的24便利店基本上隔条马路就能遇见一个,大卖场基本上都在交通便名校、知名医院云集。徐汇区的教育在整个上海市都是领先的,而许多知名院校都集中在徐汇中心。有爱菊音乐小学,上海市第二中学,南洋模范中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区,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等。另外,一些文化科技机构,如上海中国画院、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也是徐汇中心板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⑥板块特点

板块优势

1、徐汇中心板块生活配套成熟,购物、娱乐、休闲、交通都十分便利。

2、徐汇中心板块北面文化气息浓厚,不仅有法租界、话剧院,还有众多老洋房等,十分具有老上海风情。

3、徐汇中心板块相邻的都是静安区、长宁区、卢湾区三个中心区域,而这3个区域都具有各自的文化和商业优势,因此徐汇中心也能沾染到他们的气息。

4、徐汇区是出了名的名校聚集区,有数个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

5、徐汇中心板块汇集了很多知名医院,例如龙华医院、儿科医院、肿瘤医院等。

板块不足

1、打浦桥商圈辐射区虽然餐饮业十分发达,但是缺乏综合型商场和完善的轨道交通,因此略显单薄。

2、徐汇中心板块高楼云集,特别是徐家汇地带,让人倍感压抑。

3、凯旋路虹桥路区域云集了很多家居品牌和家具卖场,不过给人感觉十分脏乱。

4、上下班时间,不论是轨道交通还是自驾出行,都较为拥堵。

徐汇滨江

徐汇滨江板块,东沿黄浦江,北到中山南二路,西以宛平南路、云锦路、丰谷路和龙吴路为界,一直连通到华泾,对面是浦东世博规划区。紧邻徐汇中心商业圈、龙华旅游区,并拥有上海植物园,规划中将建设滨江大道、大型商业中心和大型高档社区根据政府规划,浦江南段(包括徐汇滨江)将建设成为集城市居住、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新滨江板块,创造层次明晰的景观体系和“新城市主义”街区,成为“上海居住的新方向”,建设动力来源于“一廊、两心、四带、四片”的规划:

“一廊”:沿江设置由绿地、开放空间等组成沿江绿化景观走廊。

“两心”:分别在龙华旅游城和水泥厂设置都市旅游中心和滨水活动中心。

“四带”:沿龙华港、龙耀路、中环线以及外环线设置绿化景观通道,将滨江景观引向腹地。

“四片”:整个地区由“廊”和“带”划分为四大片区,形成四个功能区域。品牌地产介入,临江楼盘底气十足。有了市政规划的支撑,徐汇滨江立刻成为各大品牌地产商争夺的宝地。

①住宅条件

以前的徐汇滨江板块,分属于龙华、南站、长桥和华泾区域,并且处于边缘地带,多以工业用地为主,住宅较少。在人们的印象里,这里就是偏远的码头、工业厂房和农村地段,从来不会去的地方。现在龙吴路以东仍旧有很多厂房,生活和商业配套也不完善,没有形成居住区,生活气氛不浓厚。在黄浦江的百步桥两侧,聚集了红砖、黄沙、水泥等建材的销售点,附近还有废品回收站、垃圾场,其他区域江面上大多是运输黄沙的船只,两旁分布着码头或厂房。不过邻近的龙华、植物园、长桥地区目前已经是相当成熟的聚居区,其间有多个大卖场、医院、学校,可以弥补滨江目前的一些生活配套缺憾。随着主干道龙吴路的拓宽和卢浦大桥的贯通,交通便利了,加上紧邻市中心的地理位置,滨江板块逐渐成为了市政建设的重点区域,未来将有大量顶级开发商铸造的豪宅在滨江区域形成片区。

品牌开发商中海地产,以高端物业中海瀛台进入该板块,打造了27万平方米的湾岸社区。此外,宝华集团鼎力推出徐汇临江豪园,万科、永新集团、阳光集团、永业集团都相继购入土地。周边的上海白猫厂已被李嘉诚的和黄集团收购,规划大型Shoppingmall。在徐汇临江豪园附近也正在建设欧洲百年酒店品牌“凯宾斯基”(Kempinski)五星级酒店。板块的地块价值与未来发展前景可观,临江楼盘都底气知足。

②交通情况

徐汇滨江板块依托南北纵贯的快速干道龙吴路。龙吴路上有数十条公交线路可直通城市各中心。北接漕溪路,可快速直达徐家汇中心地带,经徐浦大桥、济阳路可到浦东国际机场。从沪闵路高架至上中路组成的中环线也在加紧建设中,在徐汇区部分确定以过江隧道的方式与浦东连接。目前上中路沿线处于施工状态,环境和出行会有一些影响。

③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购物依靠邻近成熟板块。教育机构靠近徐汇中心地段拥有交通大学、南洋模范中学等市重点院校;靠近南站地区依托上中路教育一条街,拥有上海小学、上海中学、上中路幼儿园等名校,还有园南中学、华育中学、长桥中学、龙苑中学以及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航空运动学校、上海交通大学上中路校区等教育配套,可满足居民子女各阶段就学要求,为孩子提供全套的成长方案。在医疗方面,附近区域内有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龙华地段医院、海工医院(特色: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长桥地段医院。

④休闲娱乐

目前徐汇滨江正在开发当中,商业配套还很欠缺。紧邻徐家汇中心商圈、龙华商圈和上海南站、商圈,完全可以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比如龙华乐购,凌云好又多大卖场等。更让人关注的是,目前,徐汇滨江板块中将有五星级酒店的兴建以及大型商业中心的规划:除开和黄集团规划的大型Shoppingmall,还有中海瀛台规划的6000平米的风情商业街。区域内有船厂路易初莲花超市、龙华路乐购超市、上中路凌云好又多超市、平福路集贸市场、罗秀集贸市场、长桥综合贸易市场,龙华旅游城,上海植物园,青松园林,龙临路西南文化艺术中心,上海市划船俱乐部等。

龙华板块

龙华板块位于徐汇区中部偏东,主要是指漕溪路、老沪闵路以东、中山南二路以南、石龙路—龙吴路—龙华港以北的徐汇内环以外区域。板块东临黄浦江,依托龙华旅游城、龙华机场地块的开发以及上海南站和徐家汇商圈的辐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龙华是上海中心城区仅有的千年古镇,是浓缩上海乃至江南民俗的一块宝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城内的龙华古寺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与龙华古塔、龙华旅游城、龙华烈士陵园一起组成了龙华旅游区。旅游区依托于龙华地区丰富的本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资源,是上海休闲旅游标志性景区,是整个龙华板块的一大亮点。

龙华板块就现状来看,缺少的就是对板块的整体规划,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差距太大,这是目前或者以后,板块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该板块内的两极分化十分明显,核心区域――大致以龙华烈士陵园和龙华旅游城为核心,周边是区域内商业最为繁华的地段,沿街商铺众多,蕴藏商机,一年一度的龙华庙会也总能给这里带来很高的人气。但是,离开了龙华旅游区域之外,板块的西南部分,石龙路、老沪闽路沿线,就又是另外一个景象了,三三两两的店铺穿插其间,街上的行人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跟中心区域比起来,显得非常没有精神。

①住宅条件

比起同区域内的老公房,龙华板块内的次新房大多地理位置都比较优越。多数位于内环和龙吴路沿线,发展比较成熟,交通出行方便,周边生活设施齐全,人气十足。龙华除了热闹和喧嚣以外,还应该是属于安静的,因为这里除了龙华旅游城,还有一座龙华烈士陵园,它就像一座年深日久的雕像,安静地伫立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接受人们对烈士的祭奠和哀思。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始终,是要我们来继承的。

②商业交通

由于同时处于徐家汇和南站的辐射范围,板块内商业资源良好。漕东路、田东路一带是配套相当成熟的生活社区,第八人民医院、好饰家灯饰市场及宜家家居等都相距不远便利;龙水南路以及天钥桥路上的生活设施比较完备,东面还有临江公园可供休闲娱乐。只要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整体的基础整治力度,增强板块的整体规划,依靠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发掘出自己的特色,板块的商业前景是十分看好的。

轨道交通1号线和3号线都集中在板块的西侧,公交线路有20余条。轨道交通7号线的建设和龙华路的拓宽,使板块内逐渐形成“三轨一环”的立体交通网。区域内道路虽然互相交错,不太规则,但路面情况仍算平坦。轨道交通7号线是上海西区穿越南北的快速交通干道,也是世博会的交通“大动脉”。7号线在浦西的最后一个站点,就是位于龙华板块内的浦江浦西站,这改变了板块东部居民出行没有轨道交通的现状,提高出行便利度。龙华港为世博造景西起漕河泾的龙华港,贯穿龙华旅游区1.7千米而汇入黄浦江,是龙华地区一条重要的水系。

③都市旅游

龙华旅游城毗邻徐家汇商业中心,是上海最具规模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之一。龙华古镇因为龙华塔和龙华寺得名,唐代时它还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元代形成市集,明代才形成一座人口集中、店铺林立的集镇,商市繁荣。一年一度在这里举办的龙华庙会,流传至今,总能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龙华有了自己的人气。

龙华港正在按照发展规划,逐步进行综合治理,调水处理后将使水变清。根据规划,在龙华港河口还将建造观景平台和特色弧形水门:一是方便游客远眺对岸世博园区;二是为对岸世博园区内的游客塑造一景。龙华板块的版图因为有了龙华港这条天然水系和濒临黄浦江这样的优越地理位置而变得明亮起来。

历史悠久的龙华古寺、龙华古塔与龙华旅游城、龙华烈士陵园一起形成了集民俗文化、佛教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于一体的龙华旅游区、清新朴实的江南民居风格建筑与寺庙建筑相映成景,表瓦鳞盖,绕塔廊桥,双狮盈门,小街曲幽,再现了江南古镇的风貌。龙华塔,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50多年历 史,是沪上现存16座古塔中历史最悠久的古塔。而上海植物园则位于龙吴路上,是国内最大的市立植物园,创建于1974年,占地81公顷。植物园栽培植物3000余种,辟有植物进货区、环境保扩区、盆景区、草药区、展览温室、兰室、绿化示范区、植物楼等。

康健田林板块

康健田林板块,上海人知道它的应该会有很多,不过真正了解它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该板块位于徐汇区西南面,距离徐家汇的直线距离约两公里。凭借便利的生活设施,发达的交通系统,浓厚的教育氛围,成为了上海版图上最为成熟的居住区之一。以桂林路上的“好又多”大卖场为起点,沿着田林路至钦州路,形成了一条人气十足的商业环境,服装、珠宝、餐饮、娱乐、美发、电器等商铺林立。

①生活配套

在康健田林,年轻的情侣可以惬意地在“必胜客”餐厅享用意大利“比萨”、在“味千”品尝日式拉面,在“可颂坊”选购法式面包。女孩一定知道,这里“屈臣氏”里的各种美容护肤用品又新又齐又好用,买一堆也花不了很多钱;或者难得奢侈,去克丽缇娜享受专业SPA,彻彻底底放松一把。逛累了还能去徐汇影剧场看场电影、或者在“圆缘园”点上一杯台湾泡沫红茶,看看窗外熙攘的人群,享受阳光,享受生活……全长约1.5公里的区级商业街,承载了康健田林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附近有宜家,有永乐、国美,布置新房,从家具到电器在附近都能有大量选择。周末,小两口相携去好又多采购、去桂林公园赏花、去上师大运动,生活悠哉。

②公园怡情

该版块内的桂林路上有着两个沪上知名的公园:桂林公园和康健公园。河畔,老人们推着太极;湖面上泛着小舟。年青的夫妻们择一处打着羽毛球,草坪上传来孩子们天真的笑语。都市繁华却嘈杂,这里却可以亲近大自然,呼吸着新鲜空气,寻找一片静谧。每年的八月,正是桂花盛开之时,上下班的路上,阵阵馨香沁入肺腑。

桂林公园位于漕宝路桂林路上,占地面积3.55公顷,原为黄金荣别墅,俗称“黄家花园”。造园艺术采用江南古典传统布景技法,园内以桂花为特色,每年桂花盛开季节举办一年一度的"上海桂花节",成为了一个传统,形成一个融赏月、赏桂、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游园活动。另外该园的桂花茶、桂花赤豆汤、桂花糖芋艿等颇有特色。

康健公园位于桂林路冠生园路,该园的造园风格采用日式的建筑,庭院式的绿化布局,因洼成池,沿阜垒山,亭榭散布错落有致。园中景色宜人,山水相映成趣。园中花木以芙蓉、樱花、牡丹、桂花为主。含笑、玉兰、紫薇,四季花开不绝。园中更有百年牡丹花。该公园为免费公园,节假日不失为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

南站长桥板块

南站长桥板块西为沪闵路、北至石龙路、东到龙吴路,南面则和华泾地区连接,包含了铁路上海南站长桥新村和梅陇新村,以老沪闵路为界。上海南站集合了铁路、长途和近郊客运,以及轨道交通一号线、三号线带来的大量人流,成为上海西南面的一大交通枢纽。长桥地区是非常传统的沿街商铺形式,如罗秀路、罗香路、长桥路和龙川路等,主要是服装小店、小吃、生活用品、音像制品店。另外,老沪闵路上中西路有凌云好又多大卖场,龙吴路有百安居等。

①住宅条件

板块内的长桥和梅陇属于传统居住区,以10-15年房龄的老公房为主。路边的小商铺很成气候,能满足大部分的生活需求。早上的集贸市场相当热闹,马路上一溜的地摊,卖些日常生活的小商品,很受到中老年人和外地务工者的欢迎。菜市场延伸到了路边,虽然方便了居民的采购,不过菜叶污水也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破坏了市容的整洁度。

随着上中西路中环隧道的施工完成,原本灰头土脸的长桥新村,环境也干净了许多,绿化亦做得很好,尤其植物园周边,空气好像都新鲜许多。而根据规划,上海南站的绿化今后将会和上海植物园连成一大片生态居住区,对板块内的居民来说是个利好。

板块内长桥地区附近还有诸如上中路和罗秀路等的集贸市场,档次虽然不高,但是很实惠,日常生活相当便利。而南站地区的商业设施除了传统的零售业以外,餐饮、娱乐、时尚产业的比重也相应提供,已建成与上海南站功能和地位相配套的商业建设。南站结合长桥的生活化商业,除了能更好的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整个板块内中高档的业态会更丰富。

②交通设施

板块内主干道龙吴路路况不错。公交线路大部分开往徐家汇和闵行方向,上海南站公交枢纽站新增了开往老西门、浦东国际机场、朱家角、嘉定等地的线路。公交线路最为集中的站点为南站公交枢纽站、龙吴路喜泰路公交站、上中路的上海植物园站点。板块内轨道交通一号线和三号线各设一站:上海南站站,通过换乘通道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换乘。

铁路上海南站于2006年7月1日正式运营,上海发往南方和西南方向的列车今后都将由上海南站始发。整个南站的规划区域北至沪闵路,南到石龙路,东抵龙吴路,西面紧靠上海南站,总面积达2.17平方公里。南站主站屋设计为巨大圆形钢结构,南来北往的火车可从主体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过。

南站南北广场平面设计为园林绿地和旅游集散地,南北广场地下设计二层商铺、道路和停车场,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根据南站地区规划,上海南站站屋以北,沪闵路以南的地块将建设大型商务办公设施,同时还将有针对商务白领的购物中心、超市等商业设施相配套。站外规划的商业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则是商务旅客。

③教育医疗

基础及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南站长桥板块依托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学等名校,基础及高等教育的资源都相当丰富。板块内学校较为集中的路段为梅陇路、上中路、百色路等,尤其是长桥地区。板块内有上海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中、长桥中学、园南小学、园南中学、逸夫小学、西南模范中学、沪闵中学等中小学,以及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体育运动技术学校等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不过板块内的医疗条件并不十分出色,日常就医主要依赖长桥地段医院和华泾板块的华泾地段医院。医院都处于板块中心位置,配合其在周边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点,一般小毛病和老年人配药护理等基本能够解决。

华泾板块

华泾,与徐汇区似乎没有什么瓜葛,市级大动脉外环线穿越该区域。该板块地处徐汇区西南,东临黄浦江、西邻闵行区、以老沪闵路为界,北起淀浦河,南至关港深水码头,可以算是一个相当偏远的地区,只是在行政意义上属于徐汇区。该地区无论是发展水平、生活配套、认可程度还是居住层次,都远远落后于徐汇区其他地区,房地产市场也仅仅处于萌动期。徐汇区的大型动迁基地也位于该板块内。

不过未来该区域将呈现缓步上升态势。首先,综合市政规划信息,华泾地区各类资源丰富,可开发、建设的项目众多。华泾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化基地等已现雏形;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华泾乃至徐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其次,建成的轻轨铁路明珠线、地铁一号线以及上海南站都近在咫尺。第三,华泾地区已被作为徐汇区中低价住宅建设的重点选择区域。第四,黄浦江岸徐汇段开发已经启动,而黄浦江岸徐汇段的开发明显会对华泾地区的发展产生不小的推动作用。

华泾大型动迁基地位于徐汇区华发路以北、长华路以东、淀浦河以南的华泾地区206号、308号地块,地处徐汇区华发路308号。项目占地面积13.79公顷,容积率约2.5,规划工程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经济适用房2988套,商品房1572套。此次封顶的全部30个单元总建筑面积约33.5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满足近5000户居民的住房需要。

旅游资源

上海植物园

上海植物园占地81公顷,197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园内设有盆景园、牡丹园、蔷薇园、竹园等十几个专类园区。其中盆景园占地3.3公顷,汇集了以海派盆景为代表的精品近千盆,为国内最大国家盆景园之一。新改建的兰室以民居式园林建筑为主题,占地1.11公顷。小桥流水,白墙青瓦,假山、水池、水溪、瀑布、小桥等小品,营造出高雅、别致的环境,提供游人一个良好的休憩场所。目前兰室已收藏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和日本友好人士赠送的一大批名兰,共计近300个品种。改扩建后的兰室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盆栽式展示区、自然式展示区、庭院式展示区,还首次设立了兰花展览温室,营造了兰花原始生态环境。

天主教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中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正式的名称为“圣母为天主之母之堂”,堂侧有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修女院。徐家汇天主教堂为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可容纳3000多名教徒进行活动。大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立祭台之巅,俯视全堂,为整座教堂之中心。该堂区现有教友数万名,每天清晨有多台弥撒,逢星期日及教内重要节日,教友济济一堂,现已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桂林公园

桂林公园原是私人花园,建于1933年。解放后改为公园对外开放。园内遍植20多种桂树而改名为桂林公园。布局精巧,隽逸清秀,园景别致幽美,富有民族风格,建筑明快,引人入胜。园中有座“四面厅”面积250平方米,四面广开门、窗88扇,门、窗、檩、掾、柱、梁饰有隋唐戏浮雕,结构严谨,造型别致为江浙地区罕见。大厅西北60余米长的九曲长廊,由三个亭子相接,亭顶塑龙头称谓“多角龙头亭”。

上海龙华寺

位于徐汇区龙华镇,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传说为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但据文献记载,寺建于北宋初年。北宋治平三年(1064年)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尚存。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但仍沿用龙华寺原名。后历经兴废,今寺系清光绪年间陆续重建。寺内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间的经书、金印、佛像等。

龙华寺殿宇巍峨,金碧钩耀,佛像庄严凝重。这里的佛像有两处与众不同,一是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有两尊弥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宝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两侧或是宣传佛法的“十八罗汉”,或是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而龙华寺大殿内罗汉和诸天神济济一堂。龙华寺的天王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龙华晚钟”为明清时期“沪城八景”之一,从1991年起,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龙华寺举行的迎新年撞龙华晚钟活动,吸引了许多的中外游客,这一活动已经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级旅游项目之一。

形成发展

徐家汇广场为中心的市容发生重大变化,商业网点面积扩大了10倍,区属商业营业总额由1990年的17.59亿元增至94.92亿元。徐汇区区属工业、商业在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地位分别上升为第一位和第三位。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其规模效益列全市之首。批准建立外商投资企业316家,协议吸引外资10.34亿美元;内联企业922家,协议吸引外地投资8.44亿元。1995年住房竣工面积133.2万平方米,比1990年增长l.3倍。累计批租土地38幅、34.01公顷,批租收入达8.61亿美元,从而大大加快了旧区改造的步伐。5年共改造旧区面积65.16公顷,有2.4万户居民从简屋陋房迁入设施齐全的新住宅。日晖港经全面整治改造完成,新建的日晖东路已贯通南北。横跨浦江两岸的徐浦大桥已初显雄姿。教育经费明显增长,累计投入近5亿元,新建中学12所。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区的活动中,徐汇区以优异成绩,获得了“上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优秀区”的称号。以“满意在徐汇”活动为抓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在深入扎实地开展。

综观百年来徐汇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既得历代志士仁人共创的中西文化结合之利,又享无数先烈前赴后继推倒三座大山的胜利之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生的人民政权带领全区人民彻底告别了饱受苦难的屈辱历史,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在全市形成了科技领先、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相对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科技产业的领先发展,为全区进一步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全区人民数年的矢志奋斗,取得了“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巨大成就。迄今,作为形象标志的徐家汇商城和广场活动中心,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科技企业群,龙华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空中到地下的立体交通景观,以及正在兴建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徐浦大桥、八万人体育场等现代化宏伟建筑,已初展新徐汇的夺目光采。

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体制转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尤其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加快人才培育、加强城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如何更坚定地朝着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建设总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依法治区的基本方针,迎难而上,再创奇迹,仍任重而道远。

治本之道在于发展,必由之路在于改革。面对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切实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强化徐家汇商城功能开发,大力扶持房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业、旅游业等支柱产业,充分调动和发挥“第一生产力”在区内具有明显优势的作用,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乃是振兴徐汇的根本之策。

英雄的徐汇人民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现阶段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按照建设上海城市副中心的要求,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励精图治,再铸辉煌,以高昂的战斗姿态迎接21世纪的到来。

滨江规划

从徐汇区规划部门获悉,徐汇滨江7.4平方公里“处女地”沿江岸线将建起一条南北贯通的滨江绿化带,成为上海沿黄浦江最长一条不间断的绿色走廊。徐汇滨江板块东沿黄浦江,北到中山南二路,西以宛平南路、云锦路、丰谷路和龙吴路为界。卓越的地理位置,使它能接收浦东世博规划区与徐汇中心商业圈、龙华旅游区的“双城”辐射效应,并形成了具有商业办公、文化教育、生态居住、航空配套、现代服务业和滨江绿化等多重功能的滨江复合资源区。在交通规划上,轨道交通7号线、11号线和12号线均在板块内设置站点,快捷直达上海各大热点区域,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络。

B地块

徐汇区滨江规划分B、C、D三个地块展开。B地块与卢湾区接壤,呈五角状,东起瑞金南路、北到中山南路、南至黄浦江和龙华港、西到宛平南路,总面积182公顷,岸线长1890米,与位于浦东的世博会主会场隔江相望。B地块规划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的一部分,与枫林生命科学园区北片的众多市级大医院、中科院研究部门等形成互动。

C地块

C地块则为龙华港、中环线、龙吴路的合围地块,总面积439公顷,岸线长4250米,这里将建起大面积的商务楼宇,定位于发展现代服务业。”

D地块

D地块由徐浦大桥、中环线、龙吴路、外环线合围而成,总面积119公顷,岸线长2200米。它定位于住宅用地和公共活动设施用地,邻近淀浦河的地块上将规划一处用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共绿地,以改变这一地区原先扬尘污染比较严重的旧貌。

今日徐汇

徐汇商业

徐汇区商业配套完备,居民购物、休闲十分方便。徐家汇商业中心已成为上海主要的商业中心之一,商业销售始终保持旺盛的势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便捷的交通更使商圈人流集聚。各商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创立的“错位经营”、“特色经营”、“综合经营”的理念,已成为上海商业成功发展的重要经验。汇金、美罗、港汇广场等现代化商业设施先后在这几年内建成。思考乐书局、永乐影院、柯达数码影城和众多餐饮娱乐等现代化综合消费业态的入驻,为徐家汇商圈“体验消费”等服务型消费的增长、综合功能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增强了徐家汇市级商业中心的集聚与辐射能力。

在徐家汇商圈继续展现繁荣繁华的同时,衡山路、宜山路列入上海市十大商业特色街。以社区购物中心为标志的现代社区商业设施基本解决了南片广大居民购物不便的矛盾,社区的商业业态得到进一步调整,连锁业、便利店开进居民小区。马路菜场全部入室,主副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建成,居民可以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本区家得利超市居全国连锁超市33位、上海连锁超市第4名,并向江苏、浙江、安徽等华东地区不断拓展领域;21世纪便利店连锁网点突破600家;汇丰、真丝、连锁扩张呈持续发展态势。此外,太平洋百货、上海六百等百货商厦近年来在连锁经营、管理输出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徐汇居住

上海开埠百年的历史变迁,确立了徐汇区高级住宅区的地位。区域内共有各类花园住宅、传统的高级公寓近2000幢,占全市同类建筑的41%。这些建筑风格迥异,气象万千,构筑了除外滩公共建筑万国博览会之外,又一个住宅建筑的万国博览。近代史上中外名流纷纷择居徐汇,人文历史与建筑文化的融合,涵养了徐汇住宅的高雅品质。全区快捷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已成为全市交通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轻轨、高架、内环线、城市主干道等立体交通网络,使徐汇区成为上海交通方式最为丰富、交通网络最为完善的区域之一。全区拥有各级道路总面积47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5.5平方米。目前从徐汇区始发的公交线路有60多条,社会专线近40条,旅游专线10条,还有众多途径本区的交通线路。全区绿化总面积985.2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271.74公顷,绿化覆盖率为18.4%,人均占有公共绿地3.2平方米。徐汇区河道众多,水域面积占区域面积7%以上。经过治理,全区河道基本达到了水洁,岸绿。区内大气污染、废水等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城市环境总量考核成绩优秀。

徐汇文教

①丰厚的教育资源

 徐汇区作为文教先进区拥有以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全日制大专院校12所,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机构32所。徐汇区的基础教育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有幼儿园73所,小学62所,普通中学52所,高级中学7所。有南洋模范中学、位育中学、上海中学等一批市、区级重点中学。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确保了徐汇区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众多的文化、体育和宗教场所区内文化团体和体育场馆集中,汇集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等文艺团体;全球十大图书馆之一的上海图书馆和徐家汇藏书楼蜚声海外;八万人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及上海国际网球中心等都坐落于徐汇区,全区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超过市平均水平25.5%。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龙华寺、龙华塔,素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的天主教徐家汇大堂和衡山路国际礼拜堂,以及新乐路上的东正教圣母大堂等一批宗教场所,奠定了徐汇区作为上海宗教事务活动中心的地位。

②雄厚的科研力量

 徐汇区有以中科院和上海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级、市级科研院所100多个,有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国家级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88家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体系。雄厚的科研力量,为徐汇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高文化素质人群

徐汇区在中心城区中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每5.5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高等教育。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汇集于徐汇区,家居徐汇区的两院院士占到上海地区院士总数的42.5%。

徐汇旅游

徐汇旅游的繁荣,洋溢着先人的才智和气魄。相传3世纪吴赤乌年间,在徐汇地域始建龙华寺;元末明初,我国著名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从黎族学习并革新种棉织棉技术,回到上海地区传播,上海遂成为我国的棉纺织工业中心,位于徐汇区华泾镇的黄道婆墓记载了这一历史。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文明,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和他的后人聚集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徐家汇”。古老的徐汇人留下了各自时代的建筑和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进取精神和文化气质。

龙华古寺、古塔,是徐汇区历史文化和观光旅游的象征。古老的龙华寺,是上海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佛教丛林,保持着宁代“伽蓝七堂制”,显示其完整的规模。龙华古塔雄姿依然,灯光浑映之下晶莹剔透,宛如仙境。规模宏大的龙华旅游城应运而生:白墙青瓦的江南民居风格建筑物,融合廊桥、古戏台、牌坊、曲水、垂柳、桃花、龙壁、碑亭,洋溢着浓郁民俗风情,荟萃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传统文化。集食、住、行、游、购、娱乐于一体的旅游城,与毗邻的徐家汇商城、上海体育城,构成了一组上海市区颇具规模的都市旅游景区。

衡山路街衢,则浓缩着近代上海历史。昔日显赫的洋房,大都名人已去,故居犹在。一个世纪的喧闹在这里凝固,现代都市的脚步变没有尺扰这方宁静。衡山路梧桐冠盖如云,街头的灯光、建筑物的饰灯、美丽怡人;路边的茶馆、酒吧,各式风味餐厅,以其富有人情味的氛围吸引着中外游客。

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徐汇区就先后恢复和创办了龙华庙会、迎新春撞龙华晚钟、上海桂花节、牡丹花卉节等四大旅游节庆活动。节庆活动热闹新厅,跳跃着都市旅游激越的音符。四百多年历史的龙华庙会的古风古俗,每年农历三月三在龙华古镇举行,成为江南地区的庙会之冠。上海桂花节每年中秋前后在遍植桂树的桂林公园、康健园举行,游园赏桂是最吸引人的节目。

徐汇科技

徐汇,得名于明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他曾在此从事科技活动。从此徐汇成为上海开埠以来中西科技交流的发源地之一。今日的徐汇,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园区生机盎然。区域内百余所科研院所和高校,成千上万的科技人才,以及科技发明的累累硕果,正在与徐汇区雄厚的综合实力相结合,转化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新动力。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推进“三区三园”的建设。在科技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上,梯次分明、重点突出:徐家汇科技密集区与上海交大科技园、复旦大学枫林科技园、中科院上海分院知识创新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建设;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与徐汇园共同发展;华泾工业园与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喷薄欲出。

科技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徐汇软件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产业化基地都吸引了大量科技企业入驻。徐汇软件基地还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软件园,并以此为核心带动了徐家汇的软件产业群。徐汇区现已成为科技创业者的乐园。

民营科技企业迅猛发展。区域内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均名列全市前茅。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企业不断集聚。民营科技企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科技在徐汇。徐汇区有大量的科技人才。通过组建徐汇区工程师协会、技术中介协会、软件协会等,大大激活和推进了学会的工作。评选和颁发了两届徐光启科技奖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徐汇工业

徐汇区工业坚持“在发展中调整,以调整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暖的良好机遇,充分运用市、区政府的积极财税政策和产业导向政策,加快推进区工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呈现出区工业经济调整与发展的互动态势。--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徐汇区工业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区域内科技、信息、资金、人才和服务综合资源优势,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医药,纳米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电子信息业在集成电路制造、软件开发和网络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产业发展链。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的成长型企业,如:英业达(上海)有限公司、中颖电子公司等。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科研优势,纳米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生产,也开始成为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个新亮点。--扶持壮大支柱工业。区支柱工业主要有五大类:汽车配件制造加工业;化工新材料及建筑新材料制造加工业;钢材及金属制品制造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区支柱工业集中了大部分区属优秀企业,并拥有一批工业“小巨人”企业,如: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上海易通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振兴铝业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不同行业充分发挥了其龙头骨干作用。--积极培育都市工业园区徐汇区发展都市工业园区的指导思想是“市区联手,盘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通过企业转型,发展新的生产力”。目前,龙华钻石加工区、慧谷创业中心、广星电子工业园等17家都市工业园区(楼宇)已相继成立,并初显成效。

徐汇医疗

徐汇区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设在2011年进一步得到夯实。至年末,区域内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82家,其:医院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1.3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58万人。全区医疗机构(不含诊所医务室)共完成门急诊2004.5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4%;出院人数33.85万人次。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全年社区医生赴家床诊疗9.8万人次,家庭病床6613张,社区卫生服务更加贴近居民。全面完成政府实事项目,两年一次为本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体检项目,14063名老人受益;乳腺病筛查项目,普查31065人,受检率98.06%;26例艾滋病病人治疗费实施减免。2400名困难群众受益区卫生局120万元医疗帮困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完善医疗流程,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全程诊疗一次收费服务模式,社区基本药品实现零差率,市民就医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区公共卫生中心、市八医院门急诊大楼建成投入使用。为7万余名儿童接种了麻疹强化免疫疫苗。全区按户籍人口计算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06.26/10万。

徐汇邮政

区境内邮政业务分属上海市邮政局市南区局和闵行区局经营。区境内电信业务主要由上海市电信有限公司南区电信局经营和管理。南区电信局配合区域内的市政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手段,灵活调配线路资源,为区域内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服务,完成网络设施建设,满足政府、企事业单位、居民用户的电信业务需求提供良好的通信保障。南区电信局还积极参与市重大工程铁路上海南站配套通信设施建设工程,提供上海南站电信服务,满足用户语音、宽带、数据等各类通信需求。

历史沿革

徐家汇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曾于此建立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和著书立说,逝世后归葬于此。其部分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当肇嘉浜和李枞泾两水会合处,故称“徐家汇”,区名由此而得。本区原属上海县,原为上海市西郊,在近代区境内东部曾设常熟市。

服务产业

(1)“两圈一线”地区。

由徐家汇商务圈、淮海中路商务圈和肇嘉浜路商务大道组成的“两圈一线”地区是徐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重点发展包括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专业中介以及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专业机构在内的现代服务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的集聚。

(2)漕河泾新兴产业开发区。

依托漕河泾开发区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加强区区合作,发展与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信息咨询、信息技术服务、风险投资等服务业。

(3)铁路上海南站地区。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业餐饮、旅游集散、商务咨询、假日旅馆、租赁等服务行业。

(4)黄浦江滨江沿线地区(徐汇段)。

根据本地区功能定位和规划的要求,发展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建设国际教育园区,发展与教育相关的服务业。

(5)上海体育城、龙华旅游区和光大会展中心。

上海体育城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品牌专卖、体育竞技表演等服务业。龙华旅游区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与现代都市旅游的结合,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及大型餐饮等项目。把大会展中心在其周边集聚会展公司、广告公司、会展旅行社、餐饮娱乐业等服务业。

(6)居民社区。

以各街道、镇为主体,大力发展便民利民、连锁化、品牌化的服务业,如便利店、药店、快餐、洗染、美容理发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保洁、保绿、公共设施养护、房屋租赁、音像租赁、家政服务、非义务教育培训等新形成的社区服务业,并形成社区服务相对集中的区域。

徐汇名人

黄道婆、阮玲玉、宋庆龄、马相伯、姚明、杜淳、左溢、刘诗诗、胡歌

扩展阅读:

1

香港中原集团地产研究所每月发布的上海各区及其板块的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以及租金指数:http://sh.centanet.com/icms/template.aspx?series=596&article=39952

2

搜狐焦点二手房中心每月发布的上海所有区县及其板块的住宅均价指数:http://sh.51f.com/fangjia-115-0/

3

徐汇区区政府官网:http://www.xh.sh.cn/

开放分类:
中国地理上海行政区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06次
最近更新:2012-05-20
创建者:好多图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淮南袁公路 

辛勤贡献者:

PS3andX360 展开

凯瑟琳之皇后 

庆云乐寿李保坤 

60300943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