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国良 |
释义 | 本条介绍三位同名人物。1.海南省三亚警备区政治委员徐国良,男,1952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沅江人,在职大学学历,1972年11月参加工作,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国良,男,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博士后,2002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主要从事动物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3.江西中医学院副教授徐国良,男,1966年7月生,江西新建人,中共党员。现工作于江西中医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国良老师徐老师简介中学一级教师,学子教育中心骨干教师、学子VIP特约教师,获学子教育中考名师、优秀高中化学教师。 擅长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总结方法、补差提优、针对性强,是学生成绩显著提高 海南省三亚警备区政治委员个人年表1972.11-1976.3 132师炮兵团战士、班长 1976.3-1976.10 132师炮兵团二营通信排排长 1976.10-1978.8 132师炮兵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党支部书记 1978.9-1980.1 宣化炮兵学院政治系学员 1980.1-1984.9 132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副科长、科长、师政治部党委委员 1984.9-1986.6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学员 1986.6-1988.7 132师394团政治处主任,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1988.7-1993.9 132师394团政委,团党委书记、师党委委员 1993.9-1995.8 三亚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警备区党委常委 1995.8-1999.9 三亚警备区副政委,警备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1999.9-2001.1 海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海南军区党委委员 2001.1- 海南省三亚警备区政治委员,警备区党委书记、海南省军区党委委员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个人简介1981.9-1985.7:浙江大学生物系,学士;1985.9-1989.8:中国科学院遗传所,硕士;1989.9-1993.3: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博士;1993.3-1994.7: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博士后;1994.8-1995.9: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实验室主任;1995.1-2000.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遗传发育系,博士后;2000.4-2001.7: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Associate Research Scientist;2001.8-至今任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国际合作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 研究方向DNA甲基化与发育调控 研究工作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基因如何响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调控。 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以染色质共价修饰为主要标志的表观遗传(epigenetic)调节对基因的转录如何响应内外环境而发生变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染色质共价修饰有二个方面:一是针对DNA本身的修饰,目前已发现的是胞嘧啶碱基第5位碳原子上的甲基化;二是对组蛋白的修饰。这两种修饰都会引起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活性的变化。在特定的基因组区域,DNA和组蛋白的各种修饰的组合决定了局部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转录活性,因而,染色质的共价修饰形成了一层叠加于基因组碱基序列之上的表观遗传信息。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包括肿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内的所有人类疾病,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表观遗传网络作为整合细胞内外环境因素与基因组遗传信息的媒介,直接调控基因表达,决定细胞增殖、分化与功能特化,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与个体发育和癌症密切相关的基因,其转录被发现受到上游启动子区域胞嘧啶甲基化以及组蛋白修饰的影响。 细胞分化与功能特化过程中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后基因组时代关注的关键问题。表观遗传学研究因其作用广泛、影响深远,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炙手可热的领域。 本实验室采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相互依托的实验手段致力于探索: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模式是如何在胚胎发育早期建立起来的?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模式在肿瘤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异常变化?对表观遗传信息调控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为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发表论文Jing-Yu Li, Min-Tie Pu, Ryutaro Hirasawa, Bin-Zhong Li, Yan-Nv Huang, Rong Zeng, Nai-He Jing, Taiping Chen, En Li, Hiroyuki Sasaki and Xu G.-L. (2007) Synergistic Function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3a and Dnmt3b in the Methylation of Oct4 and Nanog. Mol. Cell. Biol., 27, 8748-8759. Ya-Qiang Li, Ping-Zhu Zhou, Xiu-Dan Zheng, Colum P. Walsh and Xu G.-L. (2007) Association of Dnmt3a and Thymine DNA Glycosylase Links DNA Methylation with Base Excision Repair. Nucleic Acids Research, 35, 390-400. Xie Z.-H., Huang Y.-N., Chen Z.-X., Riggs A.D., Ding J.-P., Gowher H., Jeltsch A., Sasaki H., Hata K. and Xu G.-L*. (2006) Mutations in DNA methyltransferase DNMT3B in ICF syndrome affect its regulation by DNMT3L.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15, 1375-1385. Yuki O., Feng Q., Lin Y., Jiang Q., Li Y., Coffield V.M., Su L., Xu G.-L* and Zhang Y*. (2005) hDOT1L Links Histone Methylation to Leukemogenesis. Cell 121,167-178 (Erratum in Cell 121, 809; * corresponding authors). Ge, Y-Z, Pu, M.-T., Gowher, H., Ding J.-P., Jeltsch, A. and Xu G-L. (2004) Chromatin-targeting of de novo DNA methyltransferases by PWWP domain. J. Biol. Chem. 279, 25447-25454. Cheng J.C., Weisenberger D.J., Gonzales F.A., Liang G., Xu G.-L., Hu Y.-G., Marquez V.E. and Jones P. A. (2004) Continuous Zebularine treatment effectively sustains demethylation in human bladder cancer cells. Mol. Cell. Biol. 24, 1270-1278. Bourc´his D., Xu, G.-L., C.-S. Lin, B. Bollman and T. H. Bestor. (2001) Dnmt3L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ernal genomic imprints. Science 294, 2536-2539. Xu, G.-L., T. H. Bestor, D. Bourc´his, C.L. Hsieh, N. Tommerup, M., Bugge, X., Qu, J. J. Russo and E. Viegas-Péquignot. (1999) Chromosome instability an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caused by mutations in a 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 Nature 402, 187-191. Xu, G.-L. and T. H. Bestor. (1997) Cytosine methylation targeted to predetermined sequences. Nature Genetics 17, 376-378. Chuang, L.S.H., Ian H.-I., Hoh H.-H., Ng H.-H., Xu G.-L. and Li B.F.L. (1997) Human DNA-(Cytosine-5) methyltransferase –PCNA complex as a target for p21 WAF1. Science 277, 1996-2000. 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简介男,1963年1月生.1984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7月分配到空军石家庄医院任医师.1987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研究生.1990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全军消化病研究所(南方医院消化科)工作,1990年7月晋升为主治医师、讲师.1999年5月调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镜激光科工作。2000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9年10月起担任内镜激光科副主任。 来参加编写了《现代内科学》,《中国科技大词典》,《消化系病药理学》,《现代消化病》,《现代胃肠外科学》,《内镜护士手册》.培养国内访问学者及进修生多名,培养内镜医师32名.1996年被南方医院评为”临床优秀教员”. 获奖情况慢性结肠炎病因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第一作者. 色素内镜诊断食道局灶性病变的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成果四等奖. 1998年.第一作者. 抗栓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初步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四等奖.第三作者.1986年. 原发性肝癌序贯治疗.获第一军医大学医疗成果一等奖.1997年.第三作者. 论文发表情况胶原性结肠炎一例报道.中华医学杂志 1989,11. 慢性结肠炎病因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0,11.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内镜诊断研究.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6,11. 正常国人结肠粘膜胶原层厚度及胶原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的探讨.中华消化杂志 1998,6. 肾移植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1996,10.(二作)1996,10.(二作) 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新消化病杂志.1997,6. 感染性腹泻的抗生素应用.国外医学消化分册 1994,3.慢性结肠炎病因的前瞻性研究.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1,2. 少见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6,1. 自制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57例随访研究.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8,2. 色素内镜诊断食道局灶性病变的研究.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7,4. 内镜治疗食道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9,2. 术中肠镜对诊断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价值.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 1999,2. 直肠孤立性溃疡.中国肛肠病杂志 1999,3.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疗效分析.新医学.1999,5. 肌切开术和气囊扩张治疗食道贲门失驰缓症.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内镜治疗贲门失驰缓症.中国内镜杂志 .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驰缓症并发穿孔3例.中华消化杂志 内镜治疗腺瘤性息肉癌变的随访研究.华人消化病杂志 直结肠动脉畸形出血误诊分析.中国临床误诊误治论文集1994. 小儿直肠淋巴组织增生症误诊分析.中国临床误诊误治论文集 1994. 参与编写的著作1.《现代内科学》 2.《中国科技大词典>> 3.《消化系病药理学》 4.《现代消化病》 5.《现代胃肠外科学》 6.《内镜护士手册》 江西中医学院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兼任江西省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科技评估中心项目评估专家。 徐国良副教授长期从事中药基础研究及新药研发工作,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主持生物工程产品GM-CSF中试研发,该产品获二类新药证书。主持企业研发课题10余项。参与了“973”、“十一五攻关”、“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主持了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等课题。参编学术专著:《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