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登辉
释义

百科名片

徐登辉1985年出生于重庆武隆,十六岁开始学习音乐。自幼生活在乌江边上,对重庆秀丽优美的山河有深厚的感悟和感情。其音乐理念和风格独特,坚持‘人生音乐之源泉,音乐人生之追求’。音乐风格主要以表达和描写当代现实生活的苦乐哀愁,自己戏称为‘写实派音乐’。其代表作有《妈妈生日快乐》《宝贝》《兄弟》《苦爱》等作品,受到业界的好评。 现居住于北京,经常参加各类商业演出,及各种工益活动。

中文名: 徐登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重庆

出生日期: 1985年3月10日

职业: 歌手 主持

毕业院校: 北京军乐

代表作品: 《宝贝》《笑看风云》

特点 写实性强

性别: 男

属相: 牛

音乐旅程

重大(演出 事)记

(一)2005年参加全国推新人大赛获四川赛区十佳歌手称号。(二) 2006年10月受邀参见山东枣庄国庆大型活动。 (三) 2006年10月参加山东啤酒节大型活动。 (四)2007年考入北京警保艺术团担当主持和独唱演员 。 2008年与北京京剧院和北京万兴歌舞团,北京歌剧舞剧院联合演出。参加北京市的3+1星火工程和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 (五)2009年参加建国60周年电视台系列庆祝活动 (六)2011年12月5日做客北京电视台《我家有歌星唱到春晚去》栏目。

音乐作品

《格桑娜》 《初恋》 《笑看风云》 《蒙古姑娘》 《妈妈生日快乐》 《宝贝》 《与爱同行》 《当你对我说分手的时候》 《新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演艺生涯

(一 ) 徐登辉16岁自高中开始登台演出,至此开始音乐之旅。高中期间屡次在重庆武隆县代表学校及个人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并获得奖项和好评。也正是在这高中三年奠定了他音乐理论和舞台实践的基础。在当地至今人们提及他都记忆犹新,而他自己也非常感谢当地的老百姓,还有他的音乐启蒙老师杨虎和邱国勇。是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才有了今天自己在音乐生涯中的造诣。 (二)

2003年至2005年他踏上了异乡的求学路,独自一人来到四川泸州。在四川星光艺术学院学习主持和声乐,在当年放弃统考的录取学校而选择了一所民营艺术学院,当时的他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总之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在四川星光影视艺术学校,他每天坚持到长江边上练声,平时专功通俗音乐的理论知识。就这样两年过去了。虽然在舞台实践上没有实际的增长,但这一时期对他本人在音乐理论尤其是通俗音乐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学校生活期间还创作了一系列原创歌曲如《人生》《卓玛拉》等。 (三 )机会终于在2005年来临,他参加了全国推新人大赛,并一举获得泸州和四川赛区《十佳歌手》称号,最后于2005年下半年到北京参加总决赛。至此他就开启了首都北京的音乐求学路。期间因学费的问题差点中断了学习。 (四) 2006年就读于北京军乐艺术学院,在校期间跟随中国交响乐团男中音任永烈老师学习美声,在这一阶段对美声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学习和认知,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是他本人在所有求学阶段最为潦倒和困难的的日子。跟所有的北漂一族一样,尝遍了酸甜苦辣。(五)2007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兴安歌舞团招聘演员,通过学校老师的举荐,顺利考入该团,至此正是的开始了舞台演出之路。在歌舞团期间和中国著名歌唱艺术家才旦卓玛 耿莲凤 邓玉华等老一辈艺术家同台献艺。从中不断地学习和历练。 2008年与北京京剧院和北京万兴歌舞团,北京歌剧舞剧院联合演出。参加北京市的3+1星火工程和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为老百姓送文艺到家,演出和表现受到老百姓和团领导的好评。 (六)

2008年与北京京剧院和北京万兴歌舞团,北京歌剧舞剧院联合演出。参加北京市的3+1星火工程和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为老百姓送文艺到家,演出和表现受到老百姓和团领导的好评。 (七)2009年离团跟随相声大师侯耀华 杨进民全国演出,为全国人民献艺。至09年开始,为了生活当起了婚礼司仪和节目主持。在台上也学会了很多,开始练就了一身舞台上的语言和主持说话技巧。 (八)2011年12月5号参加北京电视台《我家有歌星唱到春晚去》节目录制,以此正式开始了电视媒体的展示。一试身手。在台风和歌唱技巧上还是很有功底。 (九)2012年创办北京华渝盛世传媒 。除了公司安排的演出外,还经常受邀参加其他的各类商业演出和各媒体的演出宣传。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除此之外还担当主持为各类歌手,企业量身制作单曲。

自我定位

音乐其实就是语言或者是一座桥,只不过表达的方式是歌唱而已。如果说单独谈歌唱有一个非常独到的观点我很推崇,唱歌没有最好的方式 方法,观众的认可就是最好的。人生亦是如此唱好 歌做好 人。座右铭音乐人生只追求 人生音乐之源泉。

民族音乐(歌曲)现状

纵观当今青年歌手的一个通病———捏着嗓子唱歌,这样导致音色接近相似、缺少个性和特色,这个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

现在缺少的正是民族唱法需要多样性的问题、反而现在是通俗唱法时尚化,多样化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盛世。我感觉民族唱法(民歌)需要我们反思,问题的严重性不在这里最可怕的是现在的很多民歌手和音乐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估计他们感觉现在民族音乐很好,发展的很顺利和“辉煌”。但是事实呢?现在民族唱法给人的感觉,风格基本倾向于男声是一种,女声是一种,很少能找出有一个特殊风格或者不同风格的。举例来说,男声的唱法几乎全是到了高音区就用假声唱,女声的唱法绝大多数都是捏起来的,一说起老一辈歌唱家比如马玉涛、郭兰英、王昆,一个人一个风格,可是现在的歌手却千人一嗓,没有个性和特色,到现在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基本上都是一种唱法———捏着唱,到了高音就假声,到了中音就没影,只能捏住那么一点,好像声音很甜,把咽管那么一挤,挤出一种亮声来,其实歌声不应该是捏着嗓子挤出来的,而是用嗓子唱出来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