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虚壹而静
释义

又名“虚一而静”

解释:指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出处:《荀子·解蔽》:“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鉴于人们在认识上容易陷于表面性和片面性之弊,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

“解蔽”方法。荀子所谓“虚”,指不以已有的认识妨碍再去接受新的认识;“壹”,

指思想专一;“静”,指思想宁静。荀子认为“心”要知“道”,就必须做到虚心、

专心、静心。他说:

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藏

害所将受谓之虚。

所谓“藏”,指已获得的认识。荀子认为,不能因为已有的认识而妨碍接受新

的认识,所以“虚”是针对“藏”而言的。他又说:

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之;同时兼知之,两也;

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心”有分辨差异,同时“兼知”多种事物的能力,可以同时得到多种不同的

认识,这就是“两”。但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一种事物、精通一门学问,就必须

专心一意、集中思想,不能因对那一种事物的认识而妨碍对这一种事物的认识,这

就是“一”。“一”和“两”的这种辩证统一就是“壹”。荀子强调:

心枝则无知,侧则不精,贰则疑惑。壹于道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

身尽其故则美。美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择一而壹”也就是专一、专心。荀子还说:

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

剧乱知谓之静。(同上)

心是动的,不动就不能思维,但要正常思维就必须排除各种干扰,让思想静下

来。所谓“静”就是不让各种胡思乱想和烦恼来扰乱思维。

荀子认为,正确处理好“藏”与“虚”、“两”与“壹”、“动”与“静”三

对矛盾的关系,做到“虚查而静”,就能达到“大清明”的境界,做到“坐于室而

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天地而材

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理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