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轨 |
释义 | 李轨(?-619年),字处则,甘肃武威人。河西著名豪望,为人机智多谋,能言善辩,又能赈济贫穷,被乡里称道。隋大业末年被任为武威郡鹰扬府司马。隋唐年代甘肃河西地区割据者,曾称帝,后兵败于唐朝。 生平隋朝末年,军阀割据四方,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些隋朝官员和地主豪绅纷纷纠集力量,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此时的李轨也召集本郡知名人士曹珍、梁硕、安修仁等共商大计。大家共推李轨为首领,于大业十三年(617),率兵攻入内苑城,逮捕了隋官谢统师等,结束了隋朝在凉州的统治。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次年冬,即唐武德元年(618),李轨正式称帝,立儿子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金城薛举见李轨自立,遣兵进攻凉州,李轨派兵阻击于昌松(今古浪县),全歼薛举之兵,并乘胜追击,先后攻克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罕(今临夏市)等地,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 唐高祖李渊为统一大计,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遣使前来与李轨结好,玺书上称李轨为“从弟”。李轨也派其弟李懋入朝进贡谢恩,被封为大将军,遣还凉州,以示信任。李渊又遣使持节拜李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唐使到达凉州时,李轨已正式称帝。为麻痹唐朝以争取时间,李轨听从左仆射曹珍意见,效法古代向上国称臣而不取消帝号的做法,在上书李渊的书中称自己为“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表示不接受大唐封号。李渊大为不满,将李轨信使拘押,并令吐谷浑出兵进攻大凉。正在这用人的关键时刻,李轨听信谗言,毒死吏部尚书梁硕,造成人心叛离;又听信巫婆胡言乱语,大量征术筑玉女台,糜费很大;此时,凉州又遭灾荒,饿殍遍野,而李轨轻信隋朝降官之言,封仓停赈,致使朝野内外,人心背离。由于开国功臣安修仁与在长安为官的安兴贵系亲兄弟,且往来不断。安兴贵对李轨政权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主动向李渊提出出使凉州说降李轨,并制定了如不能说降就就地擒拿的策略。安兴贵到凉州,李轨拜他为左右卫大将军,并问其保全凉州之策。安兴贵乘机劝说李轨顺应潮流,归附唐朝。李轨非但不接受,而且怀疑他是唐朝的说客。安兴贵见不能说降李轨,就与安修仁密谋以武力解决。安氏兄弟在凉州颇具威望,他们发动少数民族兵马包围了凉州城。 李轨被迫率兵出战,败入城中,登上城头观望,安兴贵大声喊道:“大唐使我来擒李轨,不从者诛三族!”李轨一看大势已去,便携带妻子登上玉女台欲自尽,安修仁冲上玉女台擒获李轨,装入囚车,送往长安。武德二年五月,李轨被杀于长安。 总结李轨从起兵到被杀,前后不到三年,形势急转直下,转胜为败,政权倾覆,又招杀身之祸,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全局观念,不具备治国之才略,丧失了应有的警惕,且不能审时度势,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内外关系,又枉杀忠良。终于使昙花一现的大凉政权灭亡,在凉州历史上闪现的帝王光芒迅急熄灭。 史书记载《旧唐书》卷五十五列传第五(薛举子仁杲.李轨): 李轨,字处则,武威姑臧人也。有机辩,颇窥书籍,家富於财,赈穷济乏,人亦称之。大业末,为鹰扬府司马。时薛举作乱于金城,轨与同郡曹珍、关谨、梁硕、李贇、安修仁等谋曰:「薛举残暴,必来侵扰,郡官庸怯,无以御之。今宜同心戮力,保据河右,以观天下之事,岂可束手于人,妻子分散!」乃谋共举兵,皆相让,莫肯为主。曹珍曰:「常闻图谶云'李氏当王'。今轨在谋中,岂非天命也?」遂拜贺之,推以为主。轨令修仁夜率诸胡入内苑城,建旗大呼,轨于郭下聚众应之,执缚隋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署置官属,并拟开皇故事。初,突厥喝娑那可汗率众内属,遣弟阙达度阙设领部落在会宁川中,有二千馀骑,至是自称可汗,来降於轨。 武德元年冬,轨僭称尊号,以其子伯玉为皇太子,长史曹珍为左仆射。谨等议欲尽杀隋官,分其家产,轨曰:「诸人见逼为主,便须禀吾处分。义兵之起,意在救焚,今杀人取物,是为狂贼。立计如此,何以求济乎!」乃署统师太仆卿,士政太府卿,薛举遣兵侵轨,轨遣其将李贇击败於昌松,斩首二千级,尽虏其众,复议放还之。贇言於轨曰:「今竭力战胜,俘虏贼兵,又纵放之,还使资敌,不如尽坑之。」轨曰:「不然。若有天命,自擒其主,此辈士卒,终为我有。若事不成,留此何益?」遂遣之。未几,攻陷张掖、炖煌、西平、枹罕,尽有河西五郡之地。 其年,轨杀其吏部尚书梁硕。初,轨之起也,硕为谋主,甚有智略,众咸惮之。硕见诸胡种落繁盛,乃阴劝轨宜加防察,与其户部尚书安修仁由是有隙。又轨子仲琰怀恨,形於辞色,修仁因之构成硕罪,更谮毁之,云其欲反,轨令齎鸩就宅杀焉。是后,故人多疑惧之,心旅从此稍离。时高祖方图薛举,遣使潜往凉州与之相结,下玺书,谓之为从弟。轨大悦,遣其弟懋入朝,献方物。高祖授懋大将军,遣还凉州。又令鸿胪少卿张侯德持节,册拜为凉州总管,封凉王,给羽葆鼓吹一部。轨召群僚廷议曰:「今吾从兄膺受图籙,据有京邑,天命可知,一姓不宜竞立,今去帝号受册可乎?」曹珍进曰:「隋失天下,英雄竞逐,称王号帝,鼎峙瓜分。唐国自据关中,大凉自处河右,己为天子,奈何受人官爵?若欲以小事大,宜依萧察故事,自称梁帝而称臣于周。」轨从之。 二年,遣其尚书左丞邓晓随使者入朝,表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而不受官。时有胡巫惑之曰:「上帝当遣玉女从天而降。」遂徵兵筑台以候玉女,多所糜费,百姓患之。又属年饥,人相食,轨倾家赈之,私家罄尽,不能周遍。又欲开仓给粟,召众议之。珍等对曰:「国以人为本,本既不立,国将倾危,安可惜此仓粟,而坐观百姓之死乎?」其故人皆云,给粟为便。谢统师等隋旧官人,为轨所获,虽被任使,情犹不附。每与群胡相结,引进朋党,排轨旧人,因其大馁,欲离其众。乃诟珍曰:「百姓饿者自是弱人,勇壮之士终不肯困,国家仓粟须备不虞,岂可散之以供小弱?仆射苟悦人情,殊非国计。」轨以为然,由是士庶怨愤,多欲叛之。 初,安修仁之兄兴贵先在长安,表请诣凉州招慰轨。高祖谓曰:「李轨据河西之地,连好吐谷浑,结援於突厥,兴兵讨击,尚以为难,岂单使所能致也?」兴贵对曰:「李轨凶强,诚如圣旨。今若谕之以逆顺,晓之以祸福,彼则凭固负远,必不见从。何则?臣于凉州,奕代豪望,凡厥士庶,靡不依附。臣之弟为轨所信任,职典枢密者数十人,以此候隙图之,易於反掌,无不济矣。」高祖从之。兴贵至凉州,轨授以左右卫大将军,又问以自安之术,兴贵谕之曰:「凉州僻远,人物凋残,胜兵虽馀十万,开地不过千里,既无险固,又接蕃戎,戎狄豺狼,非我族类,此而可久,实用为疑。今大唐据有京邑,略定中原,攻必取,战必胜,是天所启,非人力焉。今若举河西之地委质事之,即汉家窦融,未足为比。」轨默然不答,久之,谓兴贵曰:「昔吴濞以江左之兵,犹称己为'东帝';我今以河右之众,岂得不为'西帝'?彼虽强大,其如帝何?君与唐为计,诱引於我,酬彼恩遇耳。」兴贵惧,乃伪谢曰:「窃闻富贵不在故乡,有如衣锦夜行。今阖家子弟并蒙信任,荣庆实在一门,岂敢兴心,更怀他志?」兴贵知轨不可动,乃与修仁等潜谋,引诸胡众起兵图轨,将围其城,轨率步骑千馀出城拒战。先时,有薛举柱国奚道宜,率羌兵三百人亡奔於轨,既许其刺史而不授之,礼遇又薄,深怀愤怨。道宜率所部共修仁击轨,轨败入城,引兵登陴,冀有外救。兴贵宣言曰:「大唐使我来杀李轨,不从者诛及三族!」於是诸城老幼皆出诣修仁。轨叹曰:「人心去矣,天亡我乎!」携妻子上玉女台,置酒为别,修仁执之以闻。时邓晓尚在长安,闻轨败,舞蹈称庆。高祖数之曰:「汝委质於人,为使来此,闻轨沦陷,曾无蹙容,苟悦朕情,妄为庆跃。既不能留心于李轨,何能尽节於朕乎?」竟废而不齿。轨寻伏诛,自起至灭三载,河西悉平。诏授兴贵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封凉国公,食实封六百户,赐帛万段;修仁左武候大将军,封申国公,并给田宅,食实封六百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