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绣球
释义
1 中国民间手工品

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在中国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意图吉庆瑞祥。

绣球传说

关于绣球,在壮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在800多年前的靖西县旧州古镇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

阿秀美丽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爱上了诚实、勤劳、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有钱有势的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

当恶少得知阿秀深深地爱上邻村的阿弟时,为了让阿秀死心,恶少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他贿赂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阿弟关进地牢,并判了死刑,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似晴天霹雳,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

在阿秀哭瞎了双眼以后,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被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绣球上,被血浸染以后,绣球上的花更艳了,叶更绿了,鸟更鲜活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载满阿秀对阿弟深深的爱恋,浸透了阿秀鲜血的绣球做好了。

在阿秀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买通了狱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阴暗潮湿的地牢里摸到日思夜想、却已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阿弟时,阿秀绝望了,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飘然落在远离恶少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

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壮乡人民的吉祥物,壮乡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后来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现在,抛绣球仍然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

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

广西绣球

绣球系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

广西绣球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如梅、兰、菊、竹等花卉图案或春燕、龙、凤等。

广西绣球又称为“堆绣绣球”,由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是世界上最精美的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广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

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广西曾做过超大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同时为迎接港、澳回归分别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为庆祝申奥成功,制作了直径达2.2米的超大型绣球;为迎接中国-东盟博览胜利召开,制作了直径2米以上的超大型绣球等等。

如今的广西绣球不但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家庭中的装饰品,企事业单位的对外宣传、开展公关活动之赠品(可按客户意愿绣制特定文字:诸如单位名称、品牌、祝词等)。还正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正成为“让世界了解靖西,让靖西走向世界”的文化载体。

靖西绣球

最精美的绣球当首推靖西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出的“堆绣绣球”。一般的绣球大

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靖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在“绣球之乡”靖西旧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靖西曾做过超大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也特为迎接港澳回归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如今已是名扬海内外。

制作流程

1、浆布

2、裁剪3、绘图

4、刺绣

5、缝合成球瓣

6、填充(填充料一般为木糠)

7、拼缝成绣球

抛绣球活动

抛绣球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造的古乐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

抛绣球一般在歌圩节期举行。绣球为圆形,布面,绣有花鸟,内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缀以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玩时,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乜同”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剔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宋朱辅《溪峦丛笑》载:“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此活动也是男女青年传情的方式。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亦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抛绣球有两种形式:一是民间形式。男女青年分列各站一边,人数大抵相等,绣球数量不限。抛绣球的人,手持绣球上端的彩带,用力旋转数圈,即趁势向对方抛出。接球的人要看清球的来势,选好位置和角度接球,还要有个优美的接球姿势,若接不住来球,就会召来一阵哄笑,或者接受唱歌、做游戏以示被“惩罚”。因此,在抛绣球的过程中,各人全神贯注,紧张而又热烈。

二是作为正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它要求有专门的比赛用球和比赛场地。抛绣球比赛要求有两名参赛队,每个参赛队分别由五名男女队员组成,比赛分上下半场,每半场20分钟。比赛时,将绣球抛过9米高的杆上直径为1米的彩环就可得分,得分最多的球队即胜出。

抛绣球的技术

抛绣球的技术分析

抛绣球比赛时,将绣球抛过9m高的杆上直径为1m的彩环就可得分,因此抛绣球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抛绣球比赛是在无防守、无进攻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抛过规定的高度,运动员除了具有很好的个人技术之外,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的判断力。抛绣球时通过手握提绳转腕,使球获得一定的初速度,速度由慢到快,当达到最快的匀速状态时,手臂大绕环一周,顺着球的惯性,根据自身与木杆间的距离、位置,选择合适的出手角度,伸臂,抖腕,送球出手,绣球只有获得合适的速度及角度才能以抛物线的轨迹,顺利准确地穿过所设置的彩环。

抛绣球的技术动作

1、侧位站立上抛法

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侧位站立,左肩对着木杆方向,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重心在两脚之间。右手握住绣球的提绳,手腕按逆时针方向做2~3次的绕球预摆动作。绕球时要屈肘、手腕放松、运转柔和,使球速均匀。当球绕到最低点与地面垂直时,身体重心前移,转体面对彩环,同时蹬地,伸臂侧绕到最高点,顺着球的惯性,以合理的角度用力抖腕送指,把球抛出。

动作关键:手腕摆球为逆时针方向摆球,动作要连贯、柔和、匀速;抛球时,移动重心,转体,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让球的运动轨迹成抛物线。

动作关键:手腕摆球为逆时针方向摆球,动作要连贯、柔和、匀速;抛球时,移动重心,转体,蹬腿,伸臂,抖腕,送指,让球的运动轨迹成抛物线。

2、背向抛球法

动作方法:身体背对木杆,两脚左右开立,距离约与肩同宽,让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右手握住绣球的提绳,手腕带球做2~3次“8”字绕环的预摆,当球获得一定的速度后,上体后仰成反弓形,当球提绕到右侧最高点时,伸臂,抖腕,送指,把球抛出去,两眼注视球的走向,球在空中的走向为大抛物线。

动作关键:右手在身体两侧绕“8”字,出手瞬间,上体后仰成反弓形,倒头,眼看着球抛出去。

抛绣球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一)动作教法建议

1?教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讲解和看图片、录像等相结合。练习时,两人一组,相距5m进行摆球、对抛、对接练习。

2?采用对墙瞄准抛球的练习方法。侧位站立,左肩对着墙,在墙上画一个相当于比赛时彩环直径的圆圈或画一个直径更小的圆圈,进行抛球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后再增加难度,背对抛球方向进行背向抛球练习。

(二)动作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在做动作时,手腕不放松,出球时勾指,球的走向太直。

纠正方法:应注意多做手腕绕球练习、原地绕球练习等动作。同时要注意直臂绕球到最高点时的抖腕、送球出手瞬间的用力体会。球抛出去后,人的重心要跟上,不要球出手后人的重心还落在两脚之间,重心要移动到前脚。

抛绣球的比赛规则与裁判法

一、队员

每队运动员10人,由男、女各5人组成,队员上衣必须有明显的号码。

二、工作人员

1?工作人员由裁判长1人、裁判员10人、记录员1人组成。

2?裁判长职责:负责检查、核定所有设备,包括裁判员、记录员使用的表格、用具,比赛用的绣球,掌握比赛时间等。

3?裁判员职责:2名裁判员为一组,每组裁判员备好3只同一颜色的绣球。赛前定好自己负责的一名运动员,并发给一个比赛用球。在比赛时间内,分别登记自己负责的运动员的投球数、命中数和违例数。如果在比赛中绣球出现破裂或挂在架上,裁判员应及时补发一个,以免耽误比赛。

4?记录员职责:事先将比赛队员的名单列好,将每次参加比赛的队员名单列给裁判员。比赛结束时,登记队员的投球数、命中数、违例数,计算出队员的得分数,排列出名次。

三、比赛规则

1?比赛分团体赛和男、女个人赛。团体赛每队由男、女各5人参加;个人赛每次比赛5人,计个人成绩。

2?比赛时间:团体赛比赛时间20min,分两段进行,每段10min,第一段为5名女运动员上场抛绣球,第二段为5名男运动员上场投绣球。

3?比赛时由裁判长带领比赛的运动员与裁判员认识,由裁判员发给运动员绣球,练球1min后,队员分别站在两边的投球区内,待裁判员、运动员做好准备,裁判长鸣笛开始比赛。运动员投圈后飞快捡起自己专用的球反向投圈。中圈一次得1分,如果投球时运动员踩到控制线、越出投球区或拿别人的球投,一次扣1分。

比赛用球

正规用球

4?比赛结束后,按得分多少排列团体(10人得分相加)和个人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如果投球得分相等,再用1min时间给相等分数的运动员复赛,投中多者为胜;如果仍相等,再赛1min,直至决出胜者为止。

抛绣球的场地与器材

一、场地

长方形的场地,长26m,宽14m,必须有明显的界线。在中线两侧7m的地方,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与两条边线相接的线,这两条线叫投球控制线。投球控制线到端线之间的地区为投球区。 二、投球圈

在中线的中点竖一根高9m的杆,杆顶安一个直径1m的圆圈,为投球圈。

三、绣球

用绸布或花布制成,直径5~6cm,内装细沙石,重150g。球心系着一条长90cm的绳子。绳子的尾端系着3片长4cm、宽0?5cm的布条,球下部缝上5片长5cm、宽0.5cm的布条为球穗,这样就制成了比赛用的绣球。比赛时需备5种不同颜色的绣球各3个。

2 植物——绣球花

物种名称

中文名:绣球(群芳谱)

别名:八仙花、紫绣球(植物名实图考),粉团花(本草拾遗),八仙绣球(植物分类学报) 、紫阳花、七变化、洋绣球

学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 Ser.

科学分类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蔷薇目(Rosales)

虎耳草亚目(Saxifragineae)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绣球属(Hydrangea)

植物形态

灌木,高1-4米;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形成一圆形灌丛;枝圆柱形,粗壮,紫灰色至淡灰色,无毛,具少数长形皮孔。叶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阔椭圆形,长6-15厘米,宽4-11.5厘米,先端骤尖,具短尖头,基部钝圆或阔楔形,边缘于基部以上具粗齿,两面无毛或仅下面中脉两侧被稀疏卷曲短柔毛,脉腋间常具少许髯毛;侧脉6-8对,直,向上斜举或上部近边缘处微弯拱,上面平坦,下面微凸,小脉网状,两面明显;叶柄粗壮,长1-3.5厘米,无毛。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直径8-20厘米,具短的总花梗,分枝粗壮,近等长,密被紧贴短柔毛,花密集,多数不育;不育花萼片4,阔物卵形、近圆形或阔卵形,长1.4-2.4厘米,宽1-2.4厘米,粉红色、淡蓝色或白色;孕性花极少数,具2-4毫米长的花梗;萼筒倒圆锥状,长1.5-2毫米,与花梗疏被卷曲短柔毛,萼齿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花瓣长圆形,长3-3.5毫米;雄蕊10枚,近等长,不突出或稍突出,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结果时长约1.5毫米,柱头稍扩大,半环状。蒴果未成熟,长陀螺状,连花柱长约4.5毫米,顶端突出部分长约1毫米,约等于蒴果长度的1/3;种子未熟。花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380-1700米山谷溪旁或山顶疏林中。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及其沿海岛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野生或栽培。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药用价值

该种花和叶含八仙花苷 (hydrangenal glucoside, C21H16O9),水解后产生八仙花醇 (C55H12O4),有清热抗疟作用,也可治心脏病。

种植方法

绣球性喜温湿和半阴环境,不甚耐寒,对栽培土壤选择性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沙壤土为佳。绣球常见栽培种有蓝色花(如蓝绣球,Var.coeruleaWils.)和粉红花(如紫阳花,Var.otaksaBailey)两种。对于粉红花品种,土壤pH值影响盛花期的花色。当pH值为4.0-4.5时,土壤中富集铁和铝元素,花呈蓝紫色;当pH值为4.5-6.5时,花呈紫红色;当pH值为6.5-8.0时,花呈淡红色。我国北方水土呈微碱性反应,栽培粉红色绣球品种,花色艳丽,但生长期易出现缺铁症状,叶片黄化,生长势弱,所以北方栽培绣球应经常性灌施或喷施硫酸亚铁、螯合铁等水溶液。

绣球的自然花期为5-8月,花开时繁茂如雪,花团锦簇,衬托于清柔俏丽的碧叶中,给人以丰硕娇美、玉洁冰清之感,是庭园美化、花坛布置和盆栽的理想植材,而且硕大的绣球花丰满大方,亦可作为很好的切花材料,只是其开花集中于夏季,给人一种“好花不常开”的遗憾。但绣球花的促成栽培给喜爱它的人们带来了节日的欣喜,娇艳美丽的绣球花开始成为元旦、春节期间花市的紧俏商品。下面简述绣球促成栽培的管理方法。

用作促成栽培的绣球盆栽,枝条必须充实健壮,并已完成花芽分化,株型较整齐。一般而言,6寸盆以4-6个枝条为宜,8寸盆以5-7个枝条为宜。因此若为当年3-4月嫩枝扦插苗应早摘心和留枝,以6月上旬结束摘心,7月中旬留枝较好。摘心时2-3个节位,摘心2-3次即可。留枝应选择健壮枝条,并保证丰满匀称的株型。盆栽绣球生长期间宜放于半阴环境下,加强肥水管理,每月施有机肥(如花生麸、菜子饼等)和氮磷钾比例均衡的复合肥各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生长旺盛期还应防止枝条徒长,喷多效唑或比久2-4次,后期适当增施磷、钾肥,可用磷酸的氢钾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绣球为短日照植物,在夜长10小时以上,夜温11-18℃时,健壮成熟枝条约经4-6周完成花芽分化(长江流域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花芽分化)。花芽分化期间需加强光照,并适量喷施磷、钾肥和比久,保证水分供应。花芽分化后逐渐减少浇水,促进枝条充分成熟。10月底或11月初摘去叶片移入冷室(5-8℃),控制浇水施肥,维持半干状态,促使其充分休眠,经过6-8周后,方可进行促成栽培,时间选择在12月至次年1月。

促成栽培初期,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先加温至13-15℃,以后逐渐提高到20℃左右。此期间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湿润,空气温度较高,北方可用双层膜保温保湿。

当可见花芽和花序伸长时,将温度降至16℃左右,降低空气湿度,保持每周追施液肥一次,以氮磷钾浓缩肥10:30:20和硝酸钾各1000倍混合浇施,同时增加土壤钙质,可用硝酸钙水溶液浇灌。土壤中施15-15-15复合肥和花生麸各一次(间隔10-15天)。另外,为促进开花可用10-40ppm的赤霉素(GA3)喷1-2次。这样经过20天左右即能开花(从见花芽时起计算)。若所栽培绣球为粉红色品种,南方地区应注意调节土壤pH值,以防止花色变为蓝色或紫色。土壤pH值可用稀薄轻质碳酸钙水溶液浇灌加以调节,调至6.0-6.5为宜。北方地区则应注意浇施矾肥水1-2次,以防止生长开花不良。

在绣球促成栽培中,要加强灰霉病、花蓟马、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预防。灰霉病发生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花期应降低空气湿度,注意通风,同时在花前用速克灵或扑海因喷雾2-3次;花蓟马则应在花前用好年冬或吡虫啉防治;红蜘蛛用蚜螨克预防。花期管理要保持土壤水分充足和光照充分,以延长绣球花的观赏期。花谢后短截枝条,促发新枝,以备来年开花。

促成开花的绣球上市时正值元旦、春节期间,硕大娇妍的花朵在葱葱绿叶中绽放芳颜,给节日带来的是浓浓春意和团团喜庆。

【生物学特性】

八仙花原产我国和日本。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八仙花的生长适温为18~28℃,冬季温度不低于5℃。花芽分化需5~7℃条件下6~8周,20℃温度可促进开花,见花后维持16℃,能延长观花期。但高温使花朵褪色快。

八仙花盆土要保持湿润,但浇水不宜过多,特别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受涝引起烂根。冬季室内盆栽八仙花以稍干燥为好。过干潮湿则叶片易腐烂。

八仙花为短日照植物,每天黑暗处理10小时以上,约45~50天形成花芽。平时栽培要避开烈日照射,以60%~70%遮荫最为理想。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但土壤pH的变化,使八仙花的花色变化较大。为了加深蓝色,可在花蕾形成期施用硫酸铝。为保持粉红色,可在土壤中施用石灰。

【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压条、扦插和组培繁殖。

分株繁殖:宜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将已生根的枝条与母株分离,直接盆栽,浇水不宜过多,在半阴处养护,待萌发新芽后再转入正常养护。

压条繁殖:在芽萌动时进行,30天后可生长,翌年春季与母株切断,带土移植,当年可开花。

扦插繁殖:在梅雨季节进行。剪取顶端嫩枝,长20厘米左右,摘去下部叶片,扦插适温为13~18℃,插后15天生根。

组培繁殖:以休眠芽为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8毫克/升和吲哚乙酸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培育出不定芽。待苗高2~3厘米时转移到添加吲哚乙酸2.0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长成完整小植株。

【栽培管理】

盆栽八仙花常用15~20厘米盆。盆栽植株在春季萌芽后注意充分浇水,保证叶片不凋萎。6~7月花期,肥水要充足,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盛夏光照过强时,适当遮荫,可延长观花期。花后摘除花茎,促使产生新枝。花色受土壤酸碱度影响,酸性土花呈蓝色,碱性土花为红色。每年春季换盆一次。适当修剪,保持株形优美。

【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萎蔫病、白粉病和叶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虫害有蚜虫和盲蝽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园林应用】

八仙花花大色艳,花期又长,是盆栽的好材料。用它摆放建筑物旁、池畔、林下,花团锦簇,叶绿花红,十分雅致耐观。点缀窗台、阳台和客室,新奇别致,别有一番情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