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修武县 |
释义 |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与山西省接壤,属于焦作市。古为宁邑,北齐天佑七年,改为修武县。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27.43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年降水量569.3毫米,无霜期216天。 中文名称:修武县 别名:宁邑 所属地区:中国焦作市 下辖地区:城关镇、方庄镇、郇封镇、高村乡 政府驻地:城关镇为民路 电话区号:0391 邮政区码:464350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北部 面积:722平方千米 人口:30万人(2008年)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胜果寺塔 、万善寺、圆融寺 、孝女塔、玄帝宫、云台观 、海蟾宫 代码:410821 拼音:Xiu wu Xian 基本概况修武县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从开始设县至今,已有2227年。 二OO七年九月四日,该县城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修武县工业已经形成机械、钢铁、化工、水泥、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延陵大葱,江旁庄浑汤白菜等。旅游景点有云台山(国家重点风景区)、还有胜果寺塔、百家岩寺塔、当阳峪瓷窑遗 址等。 历史人文修武之名,由来甚久,或谓起于周初。秦置修武县,汉于同地又置山阳县,同属河内郡.北魏孝昌间分置北修武县,旋北修武与山阳俱省入修武县。东魏置西修武,旋废。隋大业间县徙于武陟,别置修武县于西修武故址。宋熙宁间降为镇,元佑初复置修武县,历元、明、清三代不再变。明、清均属怀庆府。民国初属河北道。建国后,始属平原省,1952年划归河南省新乡专区,1985年属焦作市辖县。 修武县自古名士往来不绝,文化源远流长。在北部山区,有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采药炼丹的“药王洞”,汉献帝的避暑台有千姿百态的“千佛洞”和潺潺流水的“明月泉”,有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游隐的百家岩,晋人孙登之“长啸台”,有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的茱萸峰,有宋代当阳峪瓷窑遗址等古迹,在南部平原,有李固龙山文化遗址,有汉献帝陵,有宋代胜果寺塔,有经修复的海蟾宫等,风格迥异,备有绝妙之处,吸引历代名人流连驻足,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 历史沿革殷商时代名宁邑,武王伐纣途中遇雨,曾在此地临时驻扎修兵练武,故得名“修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 修武县原辖3个镇、8个乡:城关镇、方庄镇、郇封镇、李万乡、五里源乡、岸上乡、西村乡、葛庄乡、王屯乡、高村乡、周庄乡。?年,将修武县的李万乡划归焦作市山阳区管辖。 2000年,修武县辖3镇、7乡、1个工贸区和1个城镇办事处,223个行政村。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4418人,其中:城关镇48591人、方庄镇 35669人、郇封镇 41087人、葛庄乡 23759人、王屯乡 24503人、高村乡 24854人、周庄乡 20799人、五里源乡35931人、岸上乡 2823人、西村乡 16402人。 2005年,修武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葛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郇封镇管辖,郇封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王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高村乡管辖,高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均于11月29日正式挂牌。截至2005年12月31日,修武县辖3个镇、5个乡:城关镇、方庄镇、郇封镇;周庄乡、高村乡、西村乡、岸上乡、五里源乡。 行政区划修武县辖3个镇、5个乡:城关镇、方庄镇、郇封镇、高村乡、周庄乡、五里源乡、岸上乡、西村乡;小营工贸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为民路。 城关镇面积:25.1平方千米 人口:58124人 邮编:454350 代码:410821100 2006年,辖5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南关居委会、新兴街居委会、车站居委会、城南居委会、老城居委会、东门村、东关村、刘庄村、秦厂村、侯庄村、北门村、北关村、王庄村、顺城关村、新街村、赵厂村、南门村、刘桥村、西门村、西关村、王官庄村、尚楼村、河北辛庄村、杨厂村、关爷庙村、江旁庄村、三里屯村、小韩村、小梁庄村、南台村、郭屯村、大韩村、大梁庄村、闫庄村。镇政府驻北门村。 七贤镇面积:90.4平方千米 人口:36736人 邮编:454361 代码:410821101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方庄村、东下庄村、西下庄村、蔡坡村、坡前村、宰湾村、韩庄村、西涧村、佐眼村、里窑村、外窑村、平窑村、崔庄村、孙窑村、赵窑村、王窑村、官庄村、白庄村、北孟村、沿山村、古汉村、赤庄村、沙墙村、下铁匠庄村、丁村、申国村、北王庄村。镇政府驻方庄村。 清属六里,中华民国属第六区,1954年设方庄、佐眼、小官庄、赤庄乡,1955年改方庄中心,1956年设方庄崔庄乡,1958年实行一县一社体制,称方庄,崔庄大队,1960年修琥县归焦作市,改名方庄管理区,1961年修武县置方庄公社,1983年改方庄乡,1986年建方庄镇。 据《修武县志》记载,早在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修武县为纪念竹林七贤就设立了七贤乡,辖区包括现在的方庄镇、岸上乡及五里源乡、马村区安阳城街道的部分区域。千百年来,辖区范围虽经宋、金、元、明、清历代变革不断发生变化,但以方庄为中心区域的七贤乡名称始终未变。1954年,修武县设立方庄乡。1986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方庄乡改为方庄镇。2011年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方庄镇改为七贤镇 郇封镇面积:92.7平方千米 人口:62031人 邮编:454351 代码:410821102 2006年,辖36个村委会:郇封村、焦庄村、东常村、前雁门村、后雁门村、军庄村、小位村、大位村、小文案村、大文案村、大纸坊村、田庄村、陈村、雪庄村、南柳村、小兰封村、古庄村、西常村、中常村、京里村、千仓村、庞屯村、东新庄村、李庄村、常庄村、官司桥村、常桥村、官司村、东王庄村、二十里铺村、万箱铺村、裕国庄村、王里长屯村、十里铺村、小纸坊村、葛庄村。镇政府驻郇封村。 因政府所在地在郇封,故名郇封镇。1996年撤销郇封乡设立郇封镇。2005年11月葛庄乡并入郇封镇。 高村乡面积:81.5平方千米 人口:49254人 邮编:454391 代码:410821202 2006年,辖47个村委会:南霍村、北霍村、靳村、朱庄村、东学固村、铁匠庄村、大寨村、小寨村、新安镇村、前南谢村、后南谢村、杨庄村、石庄村、姚郭庄村、南新庄村、金炉村、大高村、北高村、北俎近村、东俎近村、南马庄村、西俎近村、刘范桥村、石范桥村、马范桥村、陈范桥村、纪孟村、北雎村、刘范村、薛延陵村、张延陵村、东延陵村、郜延陵村、王村、东黄村、西黄村、新庄村、周流村、付屯村、前董村、后董村、前南孟村、后南孟村、王屯村、段屯村、范庄村、习村。乡政府驻高村。 周庄乡面积:34.7平方千米 人口:20598人 代码:410821203 2006年,辖16个村委会:周庄村、西刘庄村、五里堡村、张弓铺村、郜屯村、李屯村、孙村、马庄村、杨楼村、孔村、西长位村、东长位村、孟村、洼村、曹村、李村。乡政府驻周庄村。 五里源乡面积:57.4平方千米 人口:34571人 代码:410821204 2006年,辖22个村委会:五里源村、南庄村、马坊村、李固村、北焦庄村、东水寨村、西水寨村、东板桥村、西板桥村、朱营村、大堤屯村、葛寺村、碑桥村、烈杠营村、北辛庄村、钓台营村、小泊村、河湾村、磨台营村、张庄村、卧龙岗村、马道河村。乡政府驻五里源村。 岸上乡面积:103平方千米 人口:3102人 邮编:454361 代码:410821205 位于县城北25千米处,属深山区,与山西交界。2006年,辖10个村委会:岸上村、古洞窑村、西沟村、纸坊沟村、横河村、片马村、一斗水村、兵盘村、龙门村、东岭后村。乡政府驻岸上村。 西村乡面积:193.2平方千米 人口:16481人 邮编:454362 代码:410821206 位于修武县城西北17千米处,东临方庄镇,西、南与焦作市相连,北和山西省陵川县、岸上乡接壤。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西村、小南坡村、磨石坡村、柿园村、甲板创村、六股涧村、小东村、洞湾村、田坪村、当阳峪村、北洼村、圪料返村、西交口村、东交口村、西岭后村、西大掌村、艾曲村、东村、南坡村、孟泉村、虎路峪村、黑岩村、东大掌村、宋营村、金岭坡村、葡萄峪村、小东沟村、双庙村、平顶窑村、长岭村、孤山村、后河村、裴庄村、影寺村、桃园村,(108个自然村)。乡政府驻西村。 因乡政府驻地在西村,故名西村乡。1942年解放,1958年成立修武县人民公社时,为南坡大队,1960年修武县与焦作市合并时叫南坡公社,1961年市、县分开,成立南坡区,包括南坡、艾曲、双庙、金陵坡4个公社,后因社址不适中,1966年迁到西村,1977年撤消艾曲公社,又分双庙、金陵坡、西村三个公社。1984年改为西村乡。1994年撤销双庙、金陵坡建制,原双庙乡8个行政村与原金陵坡乡的小东沟、葡萄峪、金陵坡归西村乡管辖。 小营工贸区代码:410821400 2006年,辖1个村委会:小营村。 经济发展近年来,修武县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吸引了一批外来客商和项目,为该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实行挂牌保护。该县对佳佳好公司和华隆生活广场等12家企业实行了挂牌保护,各有关执法部门严格执行统一收费制度,不允许擅自向受保护企业收费。受保护企业对协议以外的其他收费,可以随时向县纠风办、行政服务中心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举报。 该县坚决落实“首次不罚”制度,对于情节轻微、非主观故意的违规行为,以教育为主,实行首次不罚。此外,该县还组织各职能部门大力开展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文化市场、医药市场等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加大查处力度,决不姑息迁就。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共查处影响经济环境案件24起,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批评教育15人。截至目前,该县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359家,从业人员9900人,个体私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14%。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初步核算为37.48亿元,增长2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38.4%;第三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4亿元,一般预算支出2.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34亿元。商品出口总额117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15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3元,人均消费性支出37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6.9元,人均生活费支出2054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2.99亿元。 全年全县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完成13.37亿元,同比增长6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92亿元、利税8953万元,分别增长49.3%、64%。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30个;完成项目投资6亿元,相当于2002年底全县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总值的57%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7倍;新上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4个,实现了亿元项目零的突破。全县已实施的县外客商投资项目达40个,总投资15.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6亿元,其中省外境内项目17个、到位资金1.39亿元。申报国债项目20多个,争取国债和各类专项资金5000多万元。 继续强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投资220万元完成《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中期评审和《云台山综合服务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投资2800余万元完成小寨沟梯级水面开发、猕猴谷景点综合开发等10余个重点工程,提升了景区的档次和接待能力。投资1300余万元举办和参加各种旅游营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云台山的知名度。云台山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文明旅游景区”,并于2月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继6个“国字号”品牌之后赢得了第一个世界级品牌。全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5亿元,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1个百分点,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3个百分点。 大力提高农业整体装备水平。投资2900万元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13个,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33.33公顷,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533.33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8平方公里,解决4900人的饮水困难,实现1570人安全饮水,连续6年夺得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和市“愚公杯”;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位居全市项目验收第一;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平原植树240.7万株、山区经济林753.33公顷、退耕还林1733.33公顷、荒山绿化1666.67公顷,全省雨季造林现场会在该县召开;投资近百万元建立动物疫病防治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体系,积极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增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196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化建设连续3年夺得全市第一名,并获“全国跨区机收工作先进县”称号。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医院改扩建、“七路十五桥”建设、城市供水一期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336万元,同比增长59.86%,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0.64%,居全市前列。财政支出累计完成24073万元,同比增长32.4%。全县金融机构净增存款3.7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经费“乡财县管”,启动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县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达到9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被评为全国计生系统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县、全市计划生育工作“三到位”先进县。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20838公顷;积极开展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和挂牌拍卖工作,收购储备国有土地7.37公顷。关停和治理一批重点污染企业,县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推行完小校长竞聘上岗和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进行新课程改革,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开展了当阳峪瓷窑、百家岩寺塔、胜果寺塔等全国重点文物申报工作。加强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 医疗卫生近年来,随着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修武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也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状况仍比较突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问题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武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如何?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研究。 成效一、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的成效 自2006年修武县被省政府确定为新农合试点县以来,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逐步提高。2007年,又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县。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修武县逐步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新型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县共有农村户5.95万户,户籍人口23.98万人,截止目前,全县已有21.46万名农民参合,比2006年增加了14767人,参合率由2006年的87.4%增加到95.1%,提高7.7个百分点。从新农合中受益的人数达到30.22万人次,总补偿金额达1075.99万元,平均每人次受益30.52元。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返贫、致贫问题。参合的农民住院治疗后,凭相关证明和诊疗清单,可以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报销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因病返贫的现象。2007年上半年,全县大病住院4501人次,补助291.25万元,达到封顶线1万元补助的共20人;门诊就医13.50万人次,补助134.79万元。 政府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缴费同步增加。2007年参保农民财政补助858.26万元,参保农民个人累计缴费达到214.57元,较上年均增长7.39%。 从修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实践看,这一制度是解决当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好形式,是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解决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种好办法,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问题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人员,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仍有一些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不是很清晰全面,还有少数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观望的态度。 定点医院医疗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就医要求。农民参合家庭帐户上的钱必须到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就诊花费,而现有的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相对较少,缺乏医疗设备和现代设备,不能满足一些农民的就医需求,农民就医选择余地较小。 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实行以收定支,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患大病造成的生活困难。 建议三、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几点建议 继续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合意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宣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方针政策,宣传受益农民的心声,营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到人人了解制度内容,切实提高农民的参合意识。 加大投入,强化培训,加强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高标准建设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利用和整合现有卫生资源,通过对现有卫生院(所)改造和功能转换,分区分片建立农村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由中心延伸设立功能较完善的村级卫生服务站。卫生院(所)要配置普通型先进医疗设备,能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具有一定的急救能力,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定期对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指导,组织一些专家及时到乡村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会诊和开设讲座,培训乡村卫生服务机构的卫技人员。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和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退休医务人员到乡村卫生院(所)工作,努力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掌握适宜技术的医护人员。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目的是减轻农民因病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使农民感到受益面窄,影响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希望有关部门在深入分析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得到更多保障。 教育发展修武县教育局通过领导带、科室促、周检查等三项措施,促进机关人员全员下乡听课、评课的制度化。一是领导带。局领导率先垂范,制定了班子成员听课制度,每周下乡听课不少于2节,重点听高三、初三及小学高年级课,并随机发放“学生评教、评校意见表”,及时收集信息、反馈指导,带动和促进基层学校校长、教师始终关注课堂、坚持研究课堂教学,务求将课堂教学抓实、抓细、抓活、抓出成效。二是科室促。教研室积极牵头,组织教研室及各乡镇教研员,开展随堂课听课、评课活动,对全县各学科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蹲点摸底、检查和指导,发现并培养我县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幼儿园、特校、进修学校等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科教学带头人,并通过观摩课、研讨课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和业务带动,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高效化和优质化。同时,机关各科室以自由结合方式联系一所学校,作为本科室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联系单位。由科长组织、安排本科室人员定期到联系点开展以听课、评课为主的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形成了人人抓教研、全员抓质量的工作机制。三是周检查、周通报。为确保全员听课、评课真正落到实处,该局办公室每周对各科室的下乡听课情况进行检查,并将下乡听课节次以书面形式通报全局,接受人们的监督。(修武县府办) 农业科技2007年,该县一是实施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8690亩,占市定任务6000亩的144.83%,完成义务植树任务69.5万株,占市定任务53万株的131.23%。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400余万元,完成了运粮河东段拓宽改造和引水工程,发展地埋管道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开挖治理河道30公里,完成山区3平方公里的水土保持工程,解决了2.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再次获得全省饮水安全示范县和2006年度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愚公杯”竞赛活动奖牌。三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330万元,新打机井110眼,铺设地埋管道43公里,改造中低产田5300亩,复耕废弃砖窑地265亩。四是强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新增大中拖46台,玉米秸秆还田机械50台,玉米收获机械20台,保护性耕作机械63台,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全过程及玉米播种环节的机械化。 旅游资源修武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奇峰70多处,景区众多,其中云台山景区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云台山水“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狝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落差达314米)。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推荐会上,云台山地质公园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黄山、庐山之后,成为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8个地质公园之一。2004年2月13日北京时间23时,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大会上,云台山金榜题名,成为了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云台山景区以世界第五、全国第三的名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而在国内外引起瞩目,名扬世界。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采药炼丹的“药王洞”、汉献帝的避暑台、魏晋时期“竹林七贤”隐居的百家岩等古迹,更有绝妙之处。2000年发现的集峡谷、溶洞景观为一体的青龙峡景区,已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主要景点100余处,极具开发价值。 同名修武县公元9年,王莽改允吾县为修武县,仍为金城郡治所。故治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一说在今甘肃永靖县盐锅峡镇)。东汉初仍名允吾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