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休闲文化
释义

休闲文化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更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领域。人们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价值观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

据专家的研究预测,到2015年,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改革发展的飞速变化,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趋势也超乎人的想象。面对即将到来的休闲时代,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的整体发展和形象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具有全球意义的大众化休闲时代正在到来。因此,积极地引导人们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度假,已成为中国社会现实急迫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我国在1995年就提前5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又在1997年提前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200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从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国务院令,宣布从5月1日起,全国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又实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日,人们开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休闲成为一种时尚,并由此导致了人的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的变化,它意味着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将在闲暇中度过。整个社会休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影响人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特别是在1996年党的14届6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有关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面对休闲,这样一个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如此庞大的一个社会空间,如何充分认识它潜在的文化含量和教育含量,依然存在着不少差距;一些地区法定时间尚难得以保障;或对双休日缺少文化思考出现的困惑,乃至进入某些误区的现象也还严重存在。

休闲概念的提出:“休闲”,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关的概念,如:休养、休暇、休息、休假等。都是指生产者在劳动过程、活动过程中生理、心理的间歇,以达到恢复体力的、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中、西古代闲暇概念的提出是从农业视角提出的,具有季节性;近现代休闲文化的提出是从大工业角度提出,具有时代性、制度化的特点,主要是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提高生产力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关注。

我国目前实行的五天工作制,早在汉代官员中已推行。《汉律》规定,政府官员“五日一休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又改为按旬休假,也即十日休假一次(王勃《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暇”句)。不过那时的休假是采取轮休的方式洗头和沐浴,而且仅仅是对士阶层的规定。布衣百姓的休闲是无足论的。

西方新工时改革是大工业发展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主要靠延长劳动工时的剥削而获取超额利润,但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仅靠延长工时。正像马克思所说的:“实现财富的创造较小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这种动因自身——它们的巨大效率—— 生产它们所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动用。”即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高的管理水平、科技水平以及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生产者逐步缩短工时,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在世界上,最早提出新工时改革的美国,早在1933年就将全国标准工作时间改为每周40小时;本世纪40年代起,西欧的发达国家相继在不同程度地缩短工时。目前,平均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7小时;原苏联及东欧各国60年代也相继将原每周工作48小时减少到40小时。最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又在开始推行四天工作制。比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宣布,从1993年11月起,把36小时工作周改为28.8小时工作周;比利时政府宣布,从1995年4月起,有8万名联邦政府雇员有权享受每周工作4天、32小时的新工时制。世界上175个国家中,已有144个国家已经实行了五天工作制,其中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第145个实现五天工作制的国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5: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