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熊掌
释义

又名熊蹯,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脚掌,是中国珍贵的传统食材,八珍之一。熊掌具有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健脾胃,续筋骨。治脾胃虚弱、风寒湿痹及诸般虚损等症,为名贵的大补食品。黑熊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杀、收购、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都是违法行为。

中文名:熊掌

英文名:a bear's paw (as a rare delicacy)

别名:熊蹯

产地: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

成分

干燥熊掌含脂肪43.90%,粗蛋白质55.23%,总氮8.83%,灰分0.94%;蛋白质水解产生天冬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羟基缬氨酸等。

历史

熊掌古代八珍之一,《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楚成王好食熊掌,临死之前不忘食之,“俟其熟而食之,虽死不恨!”。长子商臣说:“熊掌难熟。”硬是将楚成王逼死。

枚乘《七发》:“熊蹯之臑,勺药之酱。”曹植有《名都篇》:“脍鲤臇胎鰕,寒鳖炙熊蹯。”南宋陆游有《东窗偶书》诗之二:“万事何曾有速淹,熊蹯鱼腹自难兼。”清代赵翼有《食田鸡戏作》诗:“由来隽味在翘肖,何用猩唇獾炙熊蹯胹。”

最早食用熊掌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吃熊掌的本意是为了报复周王统治。这个渊源很久远,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以熊、罴、貔、貅、貙、虎六种兽为部落图腾,熊是六个部落的总领被看做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代表,因此汉代有很多文物上有熊的造型把熊看做是神灵。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楚国祖先族姓芈,正是熊氏,但是因为远离中原,在当时中原人认为楚国是蛮族但是国力强盛所以吃熊掌来表达蔑视,因此吃熊掌开始流行成为当时的时尚。

根据当时三道九流的阴阳教认为,熊阴气极其重,特别是黑熊。中医上白色为阳、黑色为阴,如果服用熊掌阴气过重冲击奇经八脉,可以起到回光返照的临时亢奋性质的“药补”但是亢奋过后,阴气无法被自身阳气冲散,就会快速耗竭阳气,一般服用后2、3年就会出现思维凌乱,很难静心,手紧攥无力,中医说婴儿出生是攥着手出生阳气旺盛,成语撒手人寰就是说手握无力,代表阳气耗竭殆尽阳寿将到。

古代有史料记载服用熊掌后出现的情况:春秋时期,晋灵公(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的孙子)一天朝会后,赵盾和士会在寝门商议国事,看见两个内侍抬着一个竹笼除外,觉得奇怪,就叫内侍过来,内侍不敢答应,赵盾更加奇怪了,就过去查问。内侍说,相国你要看就自己看,我不敢说。赵盾和士会过去一看,发现是一个肢解过的尸体。赵盾再三盘问内侍,内侍不敢说,赵盾就对内侍说,再不说就先斩了你。于是内侍交待,这是一个厨子,灵公叫他煮熊掌下酒,灵公再三催促,厨子只好把煮好的熊掌献上。灵公尝了熊掌后气血攻心心智丧失,一时癫狂用铜斗把厨子打死,砍成数截。

清代以前熊掌不在八珍之内,清代开始才入八珍,吃熊掌是为了让汉臣一表忠心。证明摒弃始祖,臣服朝廷。后来民间流传开,山八珍:熊掌、鹿茸、象鼻、驼峰、果子狸、豹胎、狮乳、猴脑。

建国后,黑熊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此贩卖、运输熊掌均构成犯罪。

民间“食用”熊掌

蒸熊掌是中国传统“满汉全席”中的一道主菜,但在熊成为国家保护动物后,这道菜已被“改良”。满汉全席精选中已没有蒸熊掌这道菜了,厨师曾试用过猪蹄、牛蹄替代,后来定下最常用的是驼掌。由于驼掌个大,只能改刀后切片或切块,而且需要葱扒、蒜烧等做法压住驼掌的异味,所以与以前的熊掌做法相差很大。

中国人吃野味除了满足猎奇、炫富的心理外,许多人还误认为只要吃野生动物就能“补”。中医食疗专家说,从营养成分上来说,熊掌的胶原蛋白相对高一些。从功效上说,熊掌肉属于温性,有健脾胃、养气血和去风湿的作用,但单独吃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要配上红枣、党参、当归等。他特别强调,熊掌的这些功效实际上没有什么值得宣讲的,因为猪蹄、牛蹄也有。据他讲解,野生动物做不好,其实会很不好吃。就拿野生猪肉与家猪比,有调查说70%到80%的人接受不了野猪肉的味道,这是因为野生动物体内氨基酸物质的含量高,其自身的腥异味更大,人们就更难以接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