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熊图腾
释义

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原始文化,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原始、神秘的代称。探寻中华民族的图腾,发掘我们自己的图腾文化成为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焦点。叶舒宪教授经过多年的辛勤研究,以及深入全国各地的不懈考察,证实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关于《熊图腾》的神化。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编号: 100691776

作者:叶舒宪 著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

ISBN: 9787806858264

出版日期:2007-08-01

版次:

装帧:平装

字数:

印次:

印刷时间: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的,是作者考察中华熊图腾神话的始末。为探索、研究做个专题的年记,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写作形式。我希望通过这个形式,把探索和思考过程,真实而饶有趣味地呈现出来。这或许能见证一个人文研究者的自我超越之路。作者简介叶舒宪,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99年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英国学术院、剑桥大学访问教授。2003年荷兰皇家学院客座研究员。2006年新西兰奥塔吉大学讲席教授。兼任四川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兰州大学翠英讲席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出版专著26部,并被翻译成为英、法、日、韩等文字。代表著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高唐神女与维纳斯》,《<庄子>的文化解析》、《文学与人类学》、《千面女神》、《两种旅行的足迹》、《耶鲁笔记》、《(山海经)的文化寻踪》等。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文学人类学论丛”等。

作者简介

叶舒宪,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99年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英国学术院、剑桥大学访问教授。2003年荷兰皇家学院客座研究员。2006年新西兰奥塔吉大学讲席教授。兼任四川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兰州大学翠英讲席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出版专著26部,并被翻译成为英、法、日、韩等文字。代表著有:《中国神话哲学》、《(诗经>的文化阐释》。《高唐神女与维纳斯》,《的文化解析》、《文学与人类学》、《千面女神》、《两种旅行的足迹》、《耶鲁笔记》、《(山海经)的文化寻踪》等。主编“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文学人类学论丛”等。

目录

自序:2006,我的“熊年”

朝圣牛河梁,恍悟熊图腾

1.长城内外是一家

2.赤峰的“中华第一龙”

3.牛河梁熊头之谜贰

林西石熊再发现

1.敖汉“秦俑”留悬念

2.被遗忘的林西

3.解读石熊:神秘数字“六”

北大一哈佛的神话会

1.北大赛克勒博物馆的熊头

2.熊图腾神话的源流

3.熊图腾与史前女神宗教

4.印第安人的图腾制度

5.从考古材料看中国史前熊女神

6.熊龙说与欧亚大陆的熊祖神话肆

图腾批评的是与非

1.什么是“图腾批评”

2.对“图腾”说的不满

3.图腾信仰与神话

4.图腾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伍

鲧禹启化熊之谜

1.从熊穴启闭获得的启发

2.鲧、禹和启祖孙二代神话之谜陆

熊图腾:从神话到小说

1.季节循环的象征

2.复活的象征

3.佛的象征:能仁与熊菩萨柒

熊节解谜捌 没有熊的国度

1.熊图腾问鼎中原?

2.飞往没有熊的国度

3.另类玉文化

4.关于熊的若干发现玖

秦人崇拜熊吗?――中原通古斯人假说与秦文化源流

1.陇南访古与“熊”邂逅

2.赢姓的文化符号寻根

3.赢秦与熊图腾的考古新证

4.发现“熊鸟”

5.司马迁所记秦神话与历史

6.秦人是通古斯人吗?

7.史前玉文化的证据

8.两对师徒的宏大假说

9.熊图腾:中韩文化的纽带

尾声:中华祖先神话之源

1.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熊形象

2.熊为百兽之王?

3.熊与兽面纹及饕餮

4.熊如何演化为龙?

5.汉武帝陵前的熊人交媾石雕

6.古代六礼之玉璜以双熊首玉器为原型

附录:“熊”与“能”:有熊部落故里新郑能庄考察记

传说起源

布里亚特和达尔哈特人

在辽阔的北方,还有许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他们都有各自崇拜的图腾。如布里亚特人、达尔哈特人崇拜熊。布里亚特和达尔哈特人常用《dbege》(祖先)、《qairqan](神圣的)、《otog》(熊的另称)来称呼熊,将它看成是猛兽之王。在猎熊时,他们遵循从古以来传承的“熊祭仪”,举行许多奇特的祭祀仪式。据传说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人与一只熊相遇,并逐渐熟悉接近,后来这个女人生下了与熊相似的几个孩子,把孩子养大后,她又回到熊那里。临行前留下话:三年内不要杀熊,那样做就等于杀死我。但是孩子们还是违背了母亲的告诫,第三年头上杀死了一只熊,当开熊腹时,竟看到那女人的乳房在里面”。

蒙古人

俄国学者,地理学家II.K.卡扎罗夫于19世纪末在漠南蒙古地区旅行时,在青海记录了一则柴达木盆地的蒙古人把熊作为自己祖先的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名叫“灰腾”。一天她进入猛兽出没的夏赛义日山中,正在他深恐走入绝境而徘徊时,一个绿色的猛兽悄然出现在她附近,她见了大吃一惊,吓昏过去。这个野兽十分怜惜这个被吓坏了的女人,给她送来了食物,亲切地照顾她。不久,他们相互依恋,同居生活,生了一只熊。柴达木的蒙古人和藏族人都崇拜熊,称它为“天狗”。

祭祀活动

据调查,熊崇拜遗迹大量存在于北半球,布里亚特临近的北亚地区便存在着大量有关熊崇拜的遗存,其中可以见到的“熊祭仪”和与熊有关的习俗禁忌。达尔哈特人在猎熊时遵循一套非常特殊的习俗和礼仪,比如,公熊四季均可捕猎,但母熊则不能,要等到它生养了小熊,到了春天走出洞穴之后才开始捕猎。在洞穴捕杀熊时,首先要在洞口抛三次火。捉住熊后,熊头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剥皮,把头和两条前腿放置在特定的尊贵的位置上,必须向熊祭祀后才能剥皮煮熟,举行仪式,品尝时,从村里最长者开始,依次让每家都吃到熊头肉,吃完后将剩下的熊头骨拿大野外,挂在树上。这种熊祭的习俗并非布里亚特人、达尔哈特人所独有。在欧洲古芬兰的卡累利阿人、莱呵米人、亚洲的埃文基(通古斯)人、优卡吉尔人、鄂伦春、鄂温克人都普遍存在着与此相近的熊崇拜习俗。

图腾观念

从以上所介绍的资料虽然是熊崇拜遗迹的残存,但却反映了非长古老的图腾观念。不如直呼熊为祖父、父亲、祖先,这正是人们把熊看成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的表现,所以用相应的亲属称谓称呼它们,向亲属一样对待它们,这便是图腾亲属观念的反映,而且产生于图腾文化的早期。两则熊与妇女相交生子的神化传说,反映了古人希望能像那样凶猛,甚至幻想变成熊,表现了人类早期“恐惧创造神”的特征。

在远古若把某种动物作为图腾的话,必须禁止对它杀、食。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人口的增多,特别是熊的普遍存在、日益繁衍,利用价值高,如果按照古代的规矩办,生活将会非常艰难,于是对熊的禁忌逐渐松弛下来,图腾禁忌产生演变,这便是猎熊、食熊的开始。补救的方法就是分吃熊肉,是古代原始人吃“图腾圣餐”习俗的遗留。“图腾圣餐”是广泛流行的圣餐仪式的原始形式,在原始人看来,用图腾的血和肉作为圣餐厅,能够巩固他们与图腾的亲密关系,重新获得图腾的灵威。有的民族,例如:西伯利亚的吉利亚克人每年举行依次杀熊分食熊肉的节日,由此可以知道类似风俗都与图腾崇拜的宗教活动有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