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熊狸 |
释义 | 熊狸,英文名Bearcat或Binturong(来自马来语,另说来自他加禄语),学名Arctictis binturong。一种灵猫科动物。熊狸属于蹠行动物,行走的时候脚掌着地,像熊;熊狸的眼睛会遇强光变成一道竖缝,像猫。熊狸的名字就是从这两点相似性来的。 中文学名:熊狸 别称:熊灵猫 二名法:Binturong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动物纲 目:食肉目 科:灵猫科 属:熊狸属 分布区域:云南西部的盈江、西南部的沧源 起源熊狸是灵猫科动物。灵猫科动物最早出现在渐新世,是从猫型亚目(包括猫科和鬣狗科)的共同祖先分离开来的。 外形特征我国最大的一种灵猫科动物。熊狸是灵猫科中体形第二大的种类,雌性体形比雄性大出20%。,形似小熊。尾长接近等于体长,尾末端具缠绕性,能缠住树枝支撑身体觅食。毛被长而稀疏,粗糙而蓬松。绒毛长而呈波浪状。足垫大,几乎覆盖整个足底。貌似小黑熊的熊狸,长着一条与身长差不多长(70~80厘米)的粗壮尾巴。其体毛黑色蓬松,杂有浅棕黄色。耳端具长达5厘米的簇毛,耳缘白色。四肢粗壮,五趾有坚强锐利的爪;尾具有缠绕性。头、眼周、前额及下颏部呈暗灰色,唇旁长着白色长须。体重8-13kg,体长700-800mm。 耳背的毛较长,约50mm.,明显超过耳尖形成长而尖的黑色簇毛。耳缘的毛较短,白色。通体黑褐色,毛尖染棕黄或棕灰色。尾色与背色相似。 熊狸也是灵猫科中唯一长素色皮毛的动物,其他灵猫科成员一般都带斑纹。熊狸雌性性器官长得像雄性的性器官(长有阴蒂骨之故,这点类似鬣狗)。 熊狸也是灵猫科中唯一尾巴有抓握功能的动物。尾巴长有蓬松粗糙的毛,具有抓握功能,能起到第五只手的功能。实际上,只有两种食肉目动物的尾巴有如此功能,熊狸是其中之一。而且在东半球,熊狸还是唯一尾巴有抓握功能的哺乳动物。 分布范围熊狸有三个亚种。半岛亚种分布在菲律宾,其余亚种分布在菲律宾以外的地方。半岛亚种是体形最大的亚种。 国内分布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部的盈江、西南部的沧源、南部的西双版纳、东南部的河口;广西西南部的龙陵、靖西以及东北部的瑶山。 国外分布国外见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生活环境主要栖于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是典型的热带树栖灵猫类,多在高大浓密的树上活动。 海拔上限:800 生活习性夜行性动物,有时亦在上午活动。曾发现它们与灰叶猴和白颊长臂猿一起活动和觅食。熊狸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尖锐的爪及能抓能缠的尾巴使其在高大树上攀爬自如,能在树枝间跳跃攀爬寻找食物,同时利用尾巴缠绕树枝协助维持平衡。它们的後肢能往後弯曲很大的角度,以便头朝下从树上爬下来。常年生活在树上,成为典型的树栖动物。 熊狸晨昏活动较频繁,熊狸虽然属于食肉目,但是犬齿不发达,切齿也不如其他食肉类那么特化。主要以果实、鸟卵、小鸟及小型兽类为食。熊狸在受威胁时会变得异常凶猛,而在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咯咯笑的声音。 熊狸属于跖行动物,行走的时候脚掌着地,这点与熊相似;熊狸的眼睛一遇强光会变成一道鋻缝,这点却像猫。熊狸的名字就是从此两点相似性来定名的。 熊狸用位于尾部的嗅腺在树上蹭擦来标记领土,与同类进行嗅觉交流,在树上爬的时候,会留下一道道的嗅痕。熊狸嗅腺分泌的物质气味常常被形容为“类似热爆米花”。 食 性:熊狸主要采食植物的花果,特别喜食多种榕树的果实。 繁殖习性常年可繁殖,每年2-3月发情交配,孕期2-3个月,一般5月中下旬产仔。一胎2-4仔,以2仔居多。幼体2岁性可成熟。寿命力10~15年。 发情期:81 天 ,怀孕期:91 天 ,每次一般产仔2仔(最高6仔) ,性成熟期1年 。 在人工饲养下,熊狸能活20年,最高记录26年。 种群现状熊狸过去在我国的分布区不大。目前,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的部分边境县区,西双版纳的种群因栖息生境大大缩小,其数量已大为减少,云南西部盈江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那帮坝)可能尚有数十只熊狸残存。我国熊狸的数量估计已不及200只,处于高度濒危状态。 云南有4个自然保护区即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沧源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和盈江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中栖息有熊狸,保护区面积达29.8万hm2,熊狸在保护区内得到了保护。 致危因素:栖居生境原生热带林的被砍伐和破坏是造成本种濒危的主要因素。特别是70年代以后,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部分热带、南亚热带原始森林被开垦和破坏,使熊狸的大部分栖息生活环境被毁,造成这些地区的熊狸消失或减少;另外,我国为熊狸分布的边缘地带,种群数量少,分布区割裂,这些也是熊狸致危的因素。 物种介绍熊狸是一种夜行动物,白天在树上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熊狸也是灵猫类中唯一尾巴有抓握功能的动物。 它的尾巴长有蓬松粗糙的毛,具有抓握功能,能起到第五只手的功能。实际上,只有两种食肉目动物的尾巴有此功能,熊狸是其中之一。而且在东半球,熊狸还是唯一尾巴有抓握功能的哺乳动物。熊狸长小圆耳,小眼睛。 虽然属于食肉目,但是犬齿不发达,切齿也不如其他食肉类那么特化。主食果子,也取食鸟卵、嫩叶、啮齿动物和小鸟。仍然如同熊一样,熊狸是一种归入食肉目的杂食动物。 熊狸在受威胁的时候会变得异常凶猛,而在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咯咯笑的声音。人工饲养下熊狸能活20年,最高记录26年。在同等体形的动物中已经算是高寿了。 熊狸会爬树,能在树枝间跳跃攀爬寻找食物,同时用尾巴缠绕树枝协助维持平衡。它们的后肢能往后弯曲很大的角度,便于头朝下从树上爬下来。 熊狸用位于尾部的嗅腺在树上蹭擦来标记领土,与同类进行嗅觉交流,在树上爬的时候,会留下一道道的嗅痕。熊狸嗅腺分泌的物质气味常常被形容为“类似热爆米花”。 亚种熊狸有三个亚种。半岛亚种分布在菲律宾,其余亚种分布在菲律宾以外的地方。半岛亚种是体形最大的亚种。 其他马来西亚的原住民常将熊狸作为宠物饲养。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罕顿分校以熊狸作为吉祥物。 曾有种说法认为熊狸不会绕逆时针方向转圈,后被证明是错误的。 相关内容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60年来陆续收藏的“宝贝”——上百件世界濒危珍稀动物标本,即日起首次在申城百姓面前亮相。除了2005年9月以来再无露面、很有可能已在长江中灭绝。 的白鳍豚外,同样被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熊狸,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介绍,动物学专业的人也大多只在照片中见过熊狸。 在上海昆虫宠物乐园举行的世界濒危动物标本展,将一直持续到明年2月24日,其中多件标本属国内罕见。此次展出的标本,多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唐仕敏教授家的五代之作,他是中国传统剥制动物标本技术的南派代表——唐家的传人。为了确保标本的完好,工作人员将展馆温度严格控制在18℃左右,湿度则低于65%。 瞧,长着熊脸狐身的那位,便是在人前罕有现身的熊狸。有意思的是,它被归在食肉目门下,但其实却是彻头彻尾的“素食主义者”,植物果实是它的主食。被誉为“水中熊猫”、“长江女神”的白鳍豚近来备受关注。前不久,6名科学家为寻找它的身影展开了38天的江上考察,结果无功而返。此次与申城市民见面的,是一头中等个头的雄性白鳍豚,身长1.49米。经过多年保存,白鳍豚的标本已失去了活着时标志性的白色,而呈深棕褐色。 此外,生长于中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带的大熊猫和黑麂、滇金丝猴、虎头海雕、华南虎、巨型棱皮龟等,都是国宝。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