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熊骨
释义

来源

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骨。

动物形态

1.黑熊,体形较大,长1.5-1.7m,体重约150kg。头部宽圆。吻部短而尖;鼻端裸露,眼小;耳较长且被有长毛,伸出头顶两侧。颈部短粗,两侧毛特别长。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尾很短。毛较一致漆黑色,有光泽。四肢粗健,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跖垫亦宽大且肥厚,前宽后窄,内侧中部无毛间隔。具爪。除其鼻面部棕色、下颌白色、倒人字白斑外,全身均为黑色并带有光泽。 2.棕熊,体形较大,长约2m,重200-300kg。头阔而圆,吻部较长鼻也较阔,其端裸出,略侧扁。耳小,能动,内外被毛。肩端隆起,腰粗壮,尾短。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的爪长于后足。爪侧扁而弯曲,呈暗褐色。全身为黑棕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成体胸部无白色斑纹。

介绍

【拉 丁 名】Sel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 Ursus arctos L.

【相关药材】马来熊骨

【采集】捕得熊后,剥去皮肉,留下四脚爪上的皮毛和爪,再剔净残存筋肉,阴干。

【药材】一般多用四肢骨,头部、躯干部骨少用。

四肢骨与虎骨相似,但较细长,质轻而松,关节亦较不发达。

前肢肱骨有喙粗隆三条,下端靠近骨环处无小孔(即无凤眼,可资与虎骨鉴别)。

后肢胫骨扁圆形,有纵棱,膝盖骨长圆形,带有舌状筋。

前后肢掌部宽大,均具5爪,爪黑色;留下的皮毛呈黑色或棕色。

骨的表面白色或灰白色,断面白色,粗糙不显油性,骨髓不明显,暗淡无光泽。

头骨吻长而尖,鼻骨短,额骨前部较宽,后部较窄,左右额部连接部分向下凹陷,顶骨较宽,矢状脊短而不显著。

齿褐色,上颚骨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6对,下颚骨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7对。

上颚后臼齿很长,约为宽的两倍。

肋骨扁形。

主产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等地。

【炮制】洗净,阴干,临用时敲碎。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咸微辛,无毒。

【功用主治-熊骨的功效】①《食疗本草》:煮汤浴之,主历节风,亦主小儿客忤。

②《四川中药志》:能除风湿,治风湿骨节作痛。

【选方】治风湿骨关节肿痛:熊骨、桂枝、茅术、牛膝、杜仲、防己。

煎汤或浸酒服。

(《四川中药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