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
释义

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成立于2004年,系海口镇教委和中心小学合并而成,负责全镇小学教育行政、人事、经费和教学业务管理,根据“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网站资料,辖14所完小和2所初小。全镇小学在编教职工160余人,退休(养)教职工 80多人,小学教学班110个,在校学生3600人,附设学前班8个,在校幼儿200余人。海口中心学校本部设在海口镇工业园区,占地22亩,建筑面积2000㎡,在校学生700人,教职工40人,是海口镇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

历史沿革

根据“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网站资料,海口镇的小学基本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初建时仅有南埂、海口、培文三所完小,其余均为初小或教学点,至六十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一村一完小”的格局。这一时期,由于小学不仅担负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还肩负农民扫盲教学工作,各村在办好一所完小的基础上,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许多民办教学点、夜校,直至七十年代后才陆续撤销,并入村完小。1985年,怀宁县实施乡镇区划调整,红星乡划分为巨网乡和红星乡,同时将洪铺镇部分村划入巨网乡,小学教学业务管理分别由巨网中心小学(设在镇江小学)和红星中心小学(设在南埂小学)承担。1987年,乡镇教委成立,由巨网乡教委和红星乡教委分别负责两乡教育行政管理。1992年,怀宁县实行撤乡并镇,巨网乡和红星乡合并成立海口镇,教育机构也随之改变,撤销巨网乡教委和红星乡教委,成立海口镇教委;撤销巨网中心小学、红星中心小学,成立海口中心小学,校址设在南埂小学。2003年9月,海口中心小学迁入新址。2004年,安徽省实施乡镇教育机构改革,撤销乡镇教委和中心小学,成立中心学校,海口中心学校诞生。

区划范围

海口中心学校本部在大观区工业园区(安宁居委会),2005年区划调整时下辖13个完小和3个初小,2006年9月撤销东方初小,2008年9月布局调整后下辖学校变为8个完小和7个初小。具体名单为:完小8所-皖江、海口、红星、镇江、培文、义湖、引河、溢湖;初小7所-张港、南埂、北埂、西中、保婴、叶墩、安西。

所辖辅导区

海口中心学校辖五个辅导区:

皖江辅导区:皖江小学、张港小学、南埂小学、叶墩初小、安西初小

海口辅导区:海口小学、西中小学

红星辅导区:红星小学、北埂小学、镇江小学

培文辅导区:培文小学、保婴民族小学

义湖辅导区:义湖小学、引河小学、溢湖小学

学校大事记

1987年,撤消保婴村新华小学,成立保婴民族小学;成立乡教育委员会。

1990年,普及初等教育验收合格。

1991年,义湖小学兴建教学楼。

1992年,红星乡、巨网乡合并成立海口镇,撤消乡教育委员会,成立海口镇教育委员会;撤消巨网中心小学、红星中心小学,成立海口中心小学。

1993年,海口小学兴建教学楼。

1994年,“两基”达标工作全面启动。皖江、红星、镇江等小学兴建教学楼。

1995年,培文、西中等小学兴建教学楼。

1996年10月份,“两基”达标工作经省验收合格。

1997年,取消小学升学考试,实行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

1998年8月,海口遭遇特大洪水袭击,跃进圩,红丰圩,培文圩等圩溃破,广生初小、五股初小被毁。9月,为保证大灾之后学生能正常上学,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回良玉亲自到海口视察灾情,慰问指导;市委副书记张世云到保婴、海口、张港小学慰问。副市长梁热、市教委主任高开甲到保婴视察;市委组织部长程继兵到海口小学考察;安徽省合力叉车集团公司为海口小学捐款20万元建造教学楼;撤消五股初小、广生初小并入海口小学。10月,香港陈秀兰女士捐款十万元,兴建保婴小学教学楼;张港小学兴建教学楼。12月份,省“两基”达标复查验收组来校考核,复查验收合格。

1999年10月,海口小学合力教学楼竣工,市委组织部长程继兵、安徽合力叉车集团公司总裁刘汉生为教学楼牌。

2000年3月份,撤消红丰初小,并入张港小学。6月1日,市委组织部长程继兵,省叉车总厂领导到海口小学慰问。

2001年9月份,海口镇小学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

2002年,海口中心小学新校址选定,教学楼动工。

2003年9月份,海口中心小学迁入新校址,开始教学。

2004年,北埂小学兴建教学楼。

2004年8月,安徽省实施乡镇教育机构改革,撤消海口镇教委、海口中心小学,成立海口中心学校。

2005年3月,安庆市教育局长江兴代、大观区区长龙道金、副区长何新华、教育局长李耀武到海口中心学校考察指导。6月,实施区划调整,海口镇由怀宁县划入安庆市大观区。

2006年7月,市民委主任黄晓玲等领导到保婴民族小学考察。9月,撤消新生初小,并入溢湖小学;撤消东方初小,并入培文小学。

2007年6月,海口中心学校明德小学项目得到批准,台塑集团捐资45万元、区政府配套45万元兴建明德教学楼。当年7月工程动工,2008年8月竣工。

2007年10月,国元证券安庆分公司经安庆电视台“天天直播”节目组联系安排,到引河小学开展“圆梦行动”,公司捐赠5000元,个人捐款2000余元和图书、学习用品,使该校校舍屋面得以改造。

2008年2月,区政协委员、安庆伍平矿冶经贸公司汪伍平捐资2万元为皖江小学更换教室门窗,教育局配套资金6万元为该校维修校舍、修建大门。

2008年4月,安庆市泉州商会捐资1.5万元为中心学校本部购置了100多套课桌椅。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捐赠仪式。

2008年8月,海口中心学校在区划调整后首次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张港、南埂、北埂、西中、保婴等五所完小改为初小,全镇小学调整为9所完小、7所初小。同月,区教育局调整中心学校领导班子,程从林同志调出,江振霞同志担任第二任中心学校校长。

2008年暑期,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祖中、市教育局局长江兴代等领导陪同省有关专家到海口镇进行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对校舍加固维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下半年,海口、红星撤除了危房进行了改造;培文、叶墩、镇江、义湖等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维修加固,校容校貌得到较大改观。

2008年底,中心学校本部食堂工程立项并投入建设;工会召开了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工会主席和委员。

2009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明德学校项目课题组专家首次到海口中心学校进行检查和调研。海口中心学校是大观区第一个实施明德项目的学校,主要课题是低年级的“攀登英语”和中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和推广。

2009年4月,海口中心学校第一届“曹彦奖学金”颁奖,七名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获奖。这项奖学金是美籍华人林长信先生在我校所设,基金为10万元,每年设立奖金约3000元用于奖励写作水平较好、家庭经济困难的7名在中心学校本部就读的高年级学生。

2009年4月-9月,中心学校再次对全镇小学进行布局调整,撤消了张港、南埂、溢湖和西中四所小学,并将西中小学改建为全镇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全镇小学办学格局调整为8所完小(中心本部、皖江、海口、红星、培文、镇江、义湖、引河)、4所初小(叶墩、安西、北埂、保婴)和一所幼儿园。

2009年9月,海口中心学校被授予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受到安庆市教育局、人事局的表彰。

2009年秋季开学,全镇各小学一次性添置学生专用课桌椅1700套,使大部分学生结束了自带课桌椅上学的历史。这批课桌椅系安庆市侨联实施的“侨心工程”,由上海德正化工有限公司捐赠20万元购置。捐赠仪式于10月15日在中心学校本部举行,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刘苹,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文俊,宣传部长叶进明,市侨联副主席胡莹等领导出席。安庆晚报、安庆电视台“安庆新闻联播”都进行了报道。

2010年2月,在大观区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上,海口中心学校被授予2009年度学校管理综合考评“优秀单位”,受到区教育局表彰,同时被授予“大观区特色学校”。

2010年 5月27日,安徽省人大副主任张俊率省民政厅、卫生厅、省妇联等厅局领导一行到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开展“六·一”慰问活动,并视察了“留守儿童之家”和中心学校幼儿园。

2010年5月30日,海口中心学校在安庆市体育馆举办了首届大型文艺汇演,主题为“让留守儿童沐浴雨露阳光”,全镇7所小学、两所幼儿园的小朋友表演了20多个精彩的节目,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以及教育局、财政局等领导和社会各界3000多人观看了演出。这项活动得到海口镇政府、妇联的大力支持,获得巨大成功。

2010年暑期,海口中心学校继续推进村小布局调整,撤并了北埂、叶墩、安西三所初小,并对红星、保婴两所村小作结构性调整(保留一二年级), 基本完成“十一五”学校规划任务。全镇小学阶段稳定在一所中心学校、六所村完小、两所初小和一所镇幼儿园的基本格局。

2010年9月29日,省政协副秘书长杨玉华率教育界别委员30余人,赴安庆市大观区海口中心学校进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题调研,安庆市政协副主席高开甲、教育局长童学军以及大观区党政、人大、政协部分领导陪同。

2010年12月,引河小学新建教学楼竣工。该工程系2010年度中央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投资项目,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造价60万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