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域编码 政府所在地

呼和浩特市 17,271 286.6615 010000 150100/150101(市辖区) 新城区

新城区 700 56.6255 010010 150102 成吉思汗大街

赛罕区 1,013 63.5599 010020 150105 巧报镇

回民区 175 39.4555 010030 150103 新华西街

玉泉区 213 38.3365 010031 150104 昭君路

武川县 4,885 10.8726 011700 150125 可可以力更镇

托克托县 1,313 20.0840 010200 150122 双河镇

清水河县 2,859 9.3887 011600 150124 城关镇

和林格尔县 3,401 16.9856 011500 150123 城关镇

土默特左旗 2,712 31.2532 010100 150121 察素齐镇*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数据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

交通

空中交通

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是内蒙古第一大航空枢纽,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处,航线基本覆盖全国各大省会城市及中小城市;区内形成以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为中心辐射全区临河、东胜、赤峰、通辽、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海拉尔、满洲里等区内城市航线。

地面交通

铁路

呼和浩特铁路局所在地,京包铁路途经呼和浩特市,有始发北京、成都、兰州、满洲里、乌兰浩特、通辽、赤峰、锡林浩特、二连浩特、西安、大同、临汾的列车,还有通往天津、哈尔滨、沈阳北、杭州、汉口、广州、石家庄、西安、银川、青岛、南昌的列车,管内始发乌海西、二连浩特、东胜的列车,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地级市。呼和浩特铁路局每周三、四有发往蒙古国乌兰巴托的国际列车。

呼和浩特火车东站2010年12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

2009年10月10日,由铁道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审查会。会议通过了新建张家口至呼和浩特客运专线全长310公里,总投资417亿元,建设标准为客运专线,已于2011年02月28日开工,2014年完工,张呼客运专线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东西向的一条重要交通枢纽。速度目标值250公里/小时,预留350公里/小时提速条件,工期四年。项目建成后呼和浩特至北京客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0小时缩短到2小时。

公路

先进的呼包高速公路已建成使用,并于2008年12月建成呼和浩特绕城高速(三环路),并且可以直达西部各盟市,以及银川、兰州等西部重镇,京呼高速公路使得草原都市离首都更近了,驾车从北京到呼和浩特只需5个小时左右。全市已实现了各旗县通公路,许多世代闭塞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也建起了公路,每日有数十班长途客运汽车开往附近各个城镇。还开辟了与蒙古、俄罗斯边境省区通车的6条客运班车路线。省级大通道贯穿内蒙古全境。

以市区为中心辟有100多条公共汽车线路,通往城区各地。有四千余辆出租车,遍及城市公共场所及大街小巷,昼夜服务。

人口

人口组成

2011年5月23日,呼和浩特市统计局发布了《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呼和浩特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如下:

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43789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8717人,增长17.59%。年平均增长率为1.63%。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50652户,家庭户人口为257360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5人减少0.3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62277人,占51.01%;女性人口为1404338人,占48.99%。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1下降为104.13。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98716人,占13.91%;15—64岁人口为2248977人,占78.45%;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8922人,占7.6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5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1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8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59794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4676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4433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6709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9036人上升为20859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7663人下降为1631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1556人上升为3294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5305人下降为19783人。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067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0992人,文盲率由9.09%下降为4.21%,下降4.88个百分点。

民族组成

根据《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98647人,占87.16%;蒙古族人口为285969人,占9.9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1999人,占2.8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40953人,增长15.80%;蒙古族人口增加78364人,增长37.75%;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400人,增长12.95%。

经济

经济概述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65.7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突破241.5亿元,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5174元和8746元,增长12.4%和12.1%。2006至2010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3.1亿元。经历了新世纪以来几年的快速发展,首府经济综合实力已经走进西部12个省会城市的前列,具备了与东部发达地区同台竞技的能力和水平,并提出了到2015年经济总量进入全国27个省会城市前10名的奋斗目标。

投资环境

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呼包银”经济带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交通便捷,邮电通信顺畅,土地资源丰富,电力充裕,劳动力素质较高,服务配套完善,是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商业机会多,发展潜力大,是国家级能源基地、国际物流中心集散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优惠的投资政策,稳定的社会环境,十分有利于生产要素迅速转化成生产力优势。呼和浩特市现已构筑起以乳业为核心的现代农牧业体系,以高科技、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新型工业体系,以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等三大优势产业体系。形成了乳业、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和乳品、火电、生物发酵三大产业基地。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关联度和集群化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神舟硅业、大陆多晶硅、中环单晶硅项目、晟纳吉、日月太阳能、维斯塔斯、大唐硅铝钛合金、中石油500万吨炼油、中海油聚甲醛和大颗粒尿素、中粮可口可乐、鲁阳陶瓷纤维生产项目、齐鲁制药、丹麦维斯塔斯集团风机制造项目、中国华能集团4.95万千瓦风电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和引进,光伏产业、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乳业正在由“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同时着力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建成全国最大的乳业、火力发电、生物发酵、太阳能光伏产业及风力发电基地。10个各具特色的园区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集聚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示范区,“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布局基地化、生产洁净化”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乳制品业

呼和浩特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做大、做强乳业的最大优势。依靠奶源优势以及国内外巨大的市场潜力,已形成了呼市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奶牛头数、奶产量、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费量等均居全国之冠。2005年8月28日呼和浩特市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到目前为止全市乳品加工企业超过13家,乳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万人,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乳产品达30多个。2009年,奶牛存栏达到7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05.4万吨,乳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未来的呼和浩特市将继续依托两大企业高科技乳品研究院和高智能化生产基地,进一步汇聚世界乳业的顶尖科技与人才,开启“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迈进的新序幕。

电力工业

呼和浩特毗邻黄河,地处准煤和晋煤交汇带,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水利资源较为充足,电力输送经济方便,发展电力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目前已建成大唐托电、呼市热电厂、北方金桥等电厂,总装机规模达72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已开工建设的有呼和浩特市国能发电公司(托电工业园区自备电厂)、内蒙古丰泰发电公司、和林县热电厂及大青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装机规模为240万千瓦。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将达1080万千瓦的托克托电厂被誉为“北方火电三峡”。

电信产业

进入21世纪,呼和浩特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原有基础上先后引进兴办了TCL移动手机、创维电子(内蒙古)有限公司、内蒙古银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入驻呼和浩特,初步形成了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主导,整机生产与配套企业相依存,软硬件产品兼有的生产格局,实现了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呼和浩特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生物产业

呼和浩特市生物制药及发酵工业起步较早,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容量已接近5万立方米,建成了全国最大生物发酵基地之一。元和制药、大唐药业、华蒙金河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石药、阜丰生物科技、金达威药业、金河集团、中牧金河生物制药、升华拜克生物、欧美投资集团(内蒙古)生物发酵工业有限公司等相继入驻,蒙医蒙药产品开发进程加快,石药集团万吨青霉素项目和阿莫西林项目、华蒙金河年产两万吨饲料金霉素项目、中牧公司黄霉素预混剂项目、金达威公司维生素B12项目、升华拜克阿维菌素项目、齐鲁制药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使生物制药及发酵工业已成为呼和浩特市一个支柱产业。

冶金化工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利用充足的电力资源,挖掘矿产资源潜力,发展了一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冶金化工企业。重化工业重点发展了PVC、烧碱、甲醇、炼油等,大力发展PVC及下游产品、精细化工、工程塑料等产品。随着大唐硅铝合金呼和浩特炼油厂、内蒙古天野化工公司、三联化工集团、天然气化工公司、蒙丰特钢等企业项目的完成,中国石油年产500万吨炼油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形成了精细化工、化肥及橡塑制品等关联度较高的特色产业群。

机械制造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在原有机械产品—卡盘、橡塑机械、变压器、电缆的基础上,又引进了长春一汽改装车、上海电气输配电设备、黄河工贸变压器、力帆汽车等项目,同时形成了以丹麦维斯塔斯、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航天六院风电设备制造为龙头的风电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风力发电与风机设备制造挂钩联动,以风力发电带动风机制造业发展,以风机制造业带动发电机、叶片、齿轮、轴承、塔筒、轮毂零配件等相关设备制造业发展,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健康成长。

新能源产业

呼和浩特市拥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极大优势,一是高纯硅矿、水、风力和土地资源储量大,品质高,适合发展光伏、风力发电产业。除此之外呼和浩特市拥有丰富的荒漠资源,且离主电网较近,发展荒漠电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电力资源。呼和浩特市是国内27个省会城市中发电量最大、电源稳定、电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城市,对发展多晶硅等原材料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截至2009年,呼和浩特市已形成年产1000吨单晶硅和1500吨多晶硅的生产能力,有晟纳吉、神舟硅业、大陆多晶硅、天津中环4家硅材料生产企业,项目全部达产后,呼和浩特市将达到年产单晶硅棒1000吨,单晶硅片、硅锭800-1000MW,多晶硅28500吨的生产能力。同时,立足呼和浩特市风力资源及业已形成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优势,华能呼和浩特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国电等投资的风场已相继实现并网发电,极大的促进了呼和浩特市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随着呼和浩特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服务业实现了由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并以金融、物流、旅游为依托,现代服务业呈现出高歌猛进的势头。2009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72.65亿元,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9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9%。商贸流通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交通运输业及现代物流业保持平稳运行,金融保险业保持旺盛发展态势。目前,呼和浩特市各类保险公司共25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3家,人身险公司12家。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70.48亿元,比年初增长35.09%。全市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2.44亿元,同比增长30.54%。

新兴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据统计截至2009年,呼和浩特市共有律师事务所38家,各类咨询机构4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商务中介服务业在资质机构数量,从业人员专业水平都排在自治区前列。

文化艺术

本地方言

晋语(内蒙古西部区本地话)(晋语,张家口-呼和浩特片方言,Kalgan-Hohhot Dialect,Jin)(回民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的讲晋语的大同-包头片方言,Datong-Baotou Dialect,Jin)

呼和浩特普通话(简称呼普,新城话)(属北京官话,Peking Mandarin)

蒙古语(标准蒙古语,即内蒙古察哈尔土语,正蓝旗方言,Chahar Dialect,Inner Mongolian)

地区特色

特色美食

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其餐饮特色别具风味,您可以到市内较大的餐馆去吃大餐,如蒙古奶食品、蒙古奶酒、蒙古手把肉、蒙古面点等,也可以到草原气息浓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有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小米等多种谷类、野味。呼和浩特市内拥有数千家餐馆,可供游客尽情享用。

这里最具特色的食品除了奶制品外,就是肉类食品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难怪很多人游玩之后,会觉得其它地方的肉好似没有什么味道。

呼和浩特汇集了内蒙古各地的土特产品。买土特产品,可到街头集市贸易场所,相信是最佳选择。那里有当地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各色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价廉物美,无所不有,令人目不暇接。 呼和浩特的饮食基本以北方饮食为主,饮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极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里面有烤羊肉串、烧麦、羊杂碎等等,绝对让你一饱口福,流连忘返。

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肠、肉肠、羊杂碎、稍麦(烧麦)(当地小餐馆俗称“稍美{读mai}”很难看到叫烧麦的地方)、焙子、莜面、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馓子,牛肉干等,还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的托县炖鱼、和林炖羊肉等也闻名于呼和浩特地区。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所以也同样吸收了山西、陕西的一些特色,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饸饹(hélao)面、剔鱼子、煮鱼等等。

民俗节庆

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内蒙古草原旅游节是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游交易节,1991年9月举办了第一届,以后每年的8月前后都会举行。它是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融经贸洽谈、物资交流和竞技比赛、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远比过去的那达幕大会要丰富。并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赛马场举行开幕式,邀请来自世界各国、港台及国内各界人士参加,节日隆重热烈,有摩托车队、骆驼队、马术队、武术队、安代舞、摔跤(即搏克)等表演节目,最引入注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赛,即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除了这些还有敖包祭祀,成吉思汗陵祭祀等蒙古传统祭祀活动。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

每两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一次,各旗、县乌兰牧骑均前来参加会演,而且组织专家评审,定出名次。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他们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有时与内蒙草原旅游节、内蒙那达慕大会(蒙古游戏节)同时举行,既可增添节日欢庆气氛,又为开展草原旅游事业助兴,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乌兰牧骑建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他们多为艺术院校毕业生,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艺术修养。如著名作曲家图力古尔;歌唱家牧兰、拉苏荣、朝鲁;舞蹈家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艺表演艺术家道尔吉仁钦;马头琴演奏家达日玛等。

昭君文化节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创意始于1998年。昭君文化节的举办已成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为城市的形象名片,促进了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定名为昭君文化节,主要理由有:一、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闻名海内外,史书与名人名家多有记载及评论,胡汉和亲的历史事件带来的不仅是民族团结,更有边疆与中原的交流与合作,这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二、在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业及品牌甚多,说明昭君形象有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三、弘扬民族团结,促进西部的稳定和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教育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文化场馆

内蒙古博物院 呼和浩特科技馆 内蒙古图书馆 内蒙古科学技术馆 内蒙古美术馆

内蒙古书画院 呼和浩特图书馆 内蒙古图书大厦

知名中学

呼和浩特铁路第一中学

呼和浩特第十八中学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

呼和浩特市秋实中学

呼和浩特第十四中学

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学

呼和浩特实验中学

呼和浩特启秀中学(原呼和浩特实验中学分校)

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

呼和浩特第八中学

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原名呼和浩特电力中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农大附小/中)

公办本科

1、内蒙古大学

2、内蒙古工业大学

3、内蒙古农业大学

4、内蒙古师范大学

5、内蒙古医学院

6、内蒙古财经学院

7、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知名高职院校

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

内蒙古经济专修学院

内蒙古交通专修学院

呼和浩特市职工大学

内蒙古财经职业进修学院

内蒙古电力学院

内蒙古高等职业专修学院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呼和浩特教育学院

内蒙古教育学院

内蒙古经贸外语学院

旅游

哈素海

蒙古语哈拉乌素海的简称,意为黑水湖。位于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距包头80公里,交通便捷。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称。

五塔寺

(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后院。始建于1727年(清雍正五年)。金刚座舍利宝塔是一个在金刚宝座上建有5个玲珑舍利小塔的建筑,人们通称为五塔。塔身高16.5米,为金刚宝座式,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

格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蒙语意为“避暑胜地”。位于大青山以北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距呼和浩特145公里,是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投资兴建的草原旅游景点。

昭君墓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绿野间矗立着一座传诵古今、驰名中外的西汉古墓--昭君墓。墓呈覆斗形高33米,占地二十余亩,系人工夯筑的大土堆,巍峨高耸,远望如山。传说,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时,附近草木枯黄,唯独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称之为“青冢”。陈运和站立墓前写诗感叹“久闻草木凋零数塞外 近感秋凉霜冷袭情怀”。

大召寺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

大窑文化

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保合少乡大窑村,距市区33公里,于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万部华严经塔

因塔身通体洁白又称白塔,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18公里的白塔村,据传为辽圣宗时所建。该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约45米,雄伟壮观,塔内有旋转式楼梯,还有多层交错搭接的木梁,攀至塔顶可远眺山川景色。

乌素图召

位于呼和浩特市区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乌素图”为蒙语,意为“有水的地方”。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广寿寺和罗汉寺5个毗邻的寺院组成。乌素图为其总称。

清真大寺

位于市区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当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们渐渐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该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的格局表现出对圣地麦加的尊崇。

绥远城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楼西侧。1723—1735年间(清雍正年间),清王朝为巩固西北边防,在呼和浩特旧城东北2.5公里处另筑新城1座,驻屯满洲八旗官兵。

清公主府

清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进,有过厅、大厅和内院,门前立照壁,东部有假山、池沼。据抄本《公主府志》载,府中先后居住顺治第四女静宜公主、多尔衮的曾外孙女和硕格格、康熙第六女够恪靖公主。

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境内大青山深处,东距呼和浩特市4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离110国道仅8公里。始建于一六二七年(明天启七年),一六五八年(清顺治十五年)在洞前建寺,一七一九年(康熙五十八年)重修并扩建了殿堂。一七八三年(乾隆四十八年)给喇嘛洞赐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坐落于银洞山南坡,原寺院规模较大,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依山起殿,建有两重院落。前寺建有天王殿、经堂、佛殿、护法神殿等四重大殿及八角楼等建筑(今已无存)。后院建有佛爷府、配殿、禅房等。佛爷府是一座汉式二层七楹,及西藏唐卡等珍贵遗物。院外还分别建有安葬历代活佛骨灰的佛塔三座;后寺设在山腰的银洞前。寺庙为一座藏式楼房,前面面阔三间,后面与银洞连为一体。内供全寺最大的坐佛。寺前设有石阶124级,顺势而下直抵前寺,在佛寺(银洞)两侧的悬崖峭壁上,列满了大大小小的岩刻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其中有造型各异的佛、菩萨、金刚、度母、罗汉以及黄教大师宗喀巴等佛教造像,有用蒙、藏、梵等文字刻写的佛经、咒语、造型优美的藏式佛塔等等,画面多达一百余幅。相传这是早期博格达的弟子们在此修行时凿刻而成的。是呼和浩特地区最精美的岩刻之一。

席力图召

席力图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庙,位于旧城东兴旺巷,距离大召仅为100米。该处原是一座小庙,后经清代的重修与扩建,才成了现在的规模。1986年,席力图召被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博物馆

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心。1957年建馆,是自治区一级的综合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的大楼,造型新颖别致,既富民族特色,又具现代意识。

乌兰恰特博物馆

位于呼和浩特市东。2007年建成,规模宏大,造型独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呼和浩特传递的起点。2007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赠送给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团结大鼎收藏于此,并收藏建馆时内蒙古、山西等地博物馆捐赠的藏品若干。盛乐博物馆:紧邻209国道,位于盛乐经济园区西侧,是全国唯一的以展示鲜卑文化为主的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558平方米,总投资1300万元。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旅游兼古文物收藏的精品工程。该馆将人和物按1:1.5的比例进行复原是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变迁。盛乐博物馆展示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和林格尔历史春秋文物陈列,主要以展示文物和历史场景以及和林格尔风土人情及民俗为主。第二部分是鲜卑民族历史与文化专题展览,这是该馆的主体,以文物、图片、展板为主,配合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再现鲜卑民族生产、生活以及征战的场面。第三部分是小板申汉墓复原陈列展,以东汉小板申汉墓壁画为原型复制,再现了东汉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多民族及汉代统治阶级的生活场景。

青城公园

原名人民公园。青城公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中部,中山西路,体育场路西,占地面积48公顷,园内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园内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包钢开炉纪念钢锭等,杨柳参天、繁花似锦,百鸟啼鸣,是市内主要游览地之一。

据《归绥县志》记载,现青城公园前身为龙泉公园,建于1931年,占地面积1.33公顷,此处原有一座山岗名为"卧龙岗"。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浑河北岸。汉墓是一座砖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绘满了精心设计的壁画,内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职、车马出行、生产劳动、城垣府舍、历史故事等,共约50多组,形象的反映了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极为罕见的汉墓壁画。

伊斯兰风情街

伊斯兰风情大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全长1150米,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排排尖拱形并列的门窗、浑厚饱满的绿色或黄色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以沙漠黄为主而绿白相间的色调,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伊斯兰特色风情街南起旧城北门、东至中山路西端、北接新华大街,全长1150米,是纵贯呼和浩特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这里回族群众聚居、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这条街的改扩建工程于今年4月开工,由美国龙安集团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借鉴中亚诸国特别是土耳其、伊朗的建筑风格,同时结合中华建筑文化特色。

蒙古风情街

在成吉思汗大街建立蒙古风情街,与伊斯兰风情街相接,形成另一道街边景象。

形象建设

城市荣誉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呼和浩特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2010年5月2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呼和浩特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建设中国北疆绿色长城,打造生态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是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首府市民建设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的结果。

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按照规划,因地制宜地将全市生态建设划分为大青山以北风蚀沙化区、大青山区、蛮罕山及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土默川平原区、城区五大类型功能区,确立了五大类型建设模式,实行分区规划、分区治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实施了大青山干旱阳坡造林科技示范工程等八大生态建设精品展示工程和绕城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建设等十大创森重点工程;在市区周边,建设了4个万亩以上生态园;在核心区内,建设了4个千亩以上的大型公园和数十个大中小相结合的绿地广场。特别是2009年以来启动了环城水系生态工程,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加强河道两岸环境等整体治理,逐步形成了“森林城市”的生态防护体系;核心区重点实施了“全民动员、全城绿化”、“万棵大树进青城”、新建高压走廊带状公园等一系列工程。

由国家林业局考察组对呼和浩特市创森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在一个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的塞北城市,能初步形成以森林为主的健康生态环境,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考核要求,实属“不容易、不简单、不寻常,让人震撼”。

中国乳都

乳业界的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有一条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之间。这一带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沛,特别适宜奶牛生长。奶牛不受潮热侵袭,不需消耗过多的能量,少病高产,奶质优良,成为奶业的最佳发展区域。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等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工业区,几乎都分布在这个纬度上。呼和浩特地处北纬39.58--41.36度之间,正好处在优质奶牛带上。这就是呼和浩特发展奶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2005年8月28日,在中国乳制品协会成立10周年庆典上,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乳都。29日,人们期盼已久的“中国乳都”挂牌仪式在呼和浩特正式揭牌,同时一个像征“中国乳都”的象形方鼎伫立在新世纪广场,一股浓浓的“乳香味”从此弥漫在首府青城。历史上,这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牛气十足”:这意味着处于塞北边疆的从此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城市品牌,那就是“乳都”。当有不少地方蓄意打造“乳都”的这个“金字招牌”时,呼和浩特已经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乳业发展的“东方神话”。

友好城市

国内

吉林省长春市;.陕西省延安市;山西省太原市;浙江省杭州市;海南省三亚市、海口市;河北省邯郸市;内蒙古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西藏拉萨市;山东省文登市(旅游友好城市)。

国外

蒙古国乌兰巴托;日本冈崎;俄罗斯乌兰乌德市;美国洛杉矶郡。

参考资料

1.北方新报资料,呼和浩特招商局官方网站亦有 

2.呼和浩特市历史:人民日报海外版 

3.内蒙古区情网:1950年大事记 

4.内蒙古区情网:1954年大事记 

5.内蒙古区情网:1960年大事记 

6.内蒙古区情网:1963年大事记 

7.内蒙古区情网:1970年大事记 

8.内蒙古区情网:1995年大事记 

9.武川县历史沿革—中国武川 

10.新城区历史沿革—呼和浩特市新城区 

11.国务院关于同意内蒙古自治区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的批复 

12.中国·呼和浩特—自然地理 

13.自然资源—呼和浩特市—投资界网 

14.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中国呼和浩特 

15.城市名片—呼和浩特市政府法制办 

16.内蒙古晨报社数字报刊:呼和浩特市火车东站投入运营 

17.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内蒙古新闻网 

18.中国·呼和浩特—经济发展 

19.中国·呼和浩特—投资环境 

20.中国·呼和浩特—重点合作领域 

2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方言情趣-搜狐2008奥运 

22.正北方网:西北风情全攻略—呼和浩特 

23.传承呼和浩特博大饮食文化 健康营养从我做起—内蒙古晨报 

24.呼和浩特:西北风情全攻略—正北方网 

25.敕勒川(哈素海)旅游区—呼和浩特市旅游局电子政务网 

26.五塔寺—中国·呼和浩特 

27.五塔寺—中国·呼和浩特 

28.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旅游—正北方网 

29.昭君墓—中国广播网内蒙古分网 

30.大昭寺—中国·呼和浩特 

31.全面实施《大窑文化遗址保护规划》 

32.万部华严金塔—荆楚网 

33.内蒙古旅游—乌素图召 

34.内蒙古旅游—清真大寺 

35.内蒙古旅游—将军衙署 

36.内蒙古旅游—清公主府 

37.图片来源:搜狐—呼和浩特同城圈 

38.内蒙古旅游—喇嘛洞召 

39.内蒙古旅游—席力图召 

40.内蒙古旅游—内蒙古博物馆 

41.云南网—走进呼和浩特—乌兰恰特 

42.建议恢复“青城公园”旧名“龙泉公园”—正北方网 

43.通辽经济开发区—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44.图片来源:到到网 

45.内蒙古区情网—伊斯兰风情街 

46.网易新闻:呼和浩特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47.中外交流网:长春市与呼和浩特市结为友好城市 

48.延安市政府网站:我市与呼和浩特市结为友好城市 

49.呼和浩特市与太原市结为友好城市—搜狐 

50.杭州市友好城市市长峰会:呼和浩特:城市道路应该是城市的风景 

51.热烈庆祝呼和浩特市、海口市缔结友好城市十七周年: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52.邯郸日报社:呼和浩特市与邯郸市结为友好城市 

53.内蒙古广播网----韩志然率团考察 呼和浩特拉萨结为友好城市 

54.文登与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三市结为旅游友好城市 

55.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市人民政府网 

56.中日友好城市一览表 

57.长春人民侨务外事办公室—友好城市之乌兰乌德市 

58.中美友好城市—人民网 

扩展阅读:

1

呼和浩特市政府网站http://www.huhhot.gov.cn

2

呼和浩特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w=%BA%F4%BA%CD%BA%C6%CC%D8

3

新城区政府:http://www.hhxc.gov.cn/M_Main/Default.aspx

4

内蒙古机构邮编查询:http://www.jlitw.com/qyyb/nmg/

开放分类:
地理城市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327次
最近更新:2012-05-12
创建者:yenanhome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张之航 展开

窦氏一家亲 

辛勤贡献者:

kookris 展开

半月沙川 

恒201 

词条 呼和浩特
释义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位于华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土默川平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全市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70.85万,市区人口170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塞外名城。

中文名称:呼和浩特

外文名称:Hohhot/Huhhot/Hollyhock(英语);Хухэ-Хото(俄语)

别名:青城,中国乳都,国家森林城市

行政区类别:首府城市,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北方

下辖地区:玉泉区、新城区等

政府驻地:新城区

电话区号:0471

邮政区码:010000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面积:17,224平方公里

人口:286万(2010年)

方言:晋语 蒙语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大召小召,五塔寺,清真大寺,昭君墓,哈素海,五塔寺,大窑文化

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

火车站: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东站

车牌代码:蒙A

市树:油松

市花:丁香

市歌:呼和浩特草原的天堂

简介

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科研中心,是自治区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现辖4区、4县、1旗,即新城区、赛罕区、回民区、玉泉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

呼和浩特先后被评选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十城之一”、“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全球经济增长20强城市”、“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城市”。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境。

西汉时期

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兴起,其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千米的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盛乐经济园区西。

隋唐辽时期

当时,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

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

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千米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时期

1572年(明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即俺答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

1581年(万历九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蒙古语为库库和屯。明王朝赐名为“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三娘子,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时期

清初,三娘子城焚毁。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包围了原城东、南、西三面。后又在距旧城东北2.5千米处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新城(绥远城)城内主要是军营;旧城(归化城)内则聚居着居民。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民国时期

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区设立归绥市,作为省会。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归绥市改为“厚和特别市”。日寇投降后,复称归绥市。

1949年9月19日,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国民党将领董其武,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率部起义,绥远省及省会归绥获得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1月20日,成立归绥市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时,从1954年4月25日起,将归绥市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1960年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驻察素齐)划归呼和浩特市领导。

1963年将土默特旗划归乌兰察布盟。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土默特左旗(驻察素齐)、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市。

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国函[2000]42号)批准:

(1)调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郊区更名为赛罕区。

(2)调整后各市辖区的行政区域如下:

①新城区:辖锡林郭勒北路、新城东街、新城西街、海拉尔东路4个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健康街以北、呼伦贝尔南路以西的部分,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和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位于东风路以北的部分,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毫沁营、保合少、小井3个乡,巴彦镇的塔利、生盖营、讨思浩、榆树沟、姚家湾、古路板、甲兰板、野马图8个村委会,巧报乡的府兴营、麻花板、新城、三合村4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新城西街。

②回民区:辖通道街、中山西路、环河街、新华西路、光明路、海拉尔西路6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彼彼板乡,西菜园乡的金龙居委会和青山、厂汉板、倘不浪、西龙王庙、四合兴、什拉门更、小府、塔布板、孔家营9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通道南街。

③玉泉区:辖小召、大南街、兴隆巷、长和廊、石羊桥东路5个街道办事处,以及从原郊区划入的桃花、小黑河2个乡,西菜园乡的西霞园、巴彦乌素、芦花园、落雁、辛兴5个居委会和范家营、西瓦窑、五里营、南八里庄、西菜园、南茶坊、碱滩、大围困、南营子、西水磨、辛辛板、小黑河、沟子板13个村委会。区人民政府驻公园西路。

④赛罕区:辖原郊区的太平庄、西把栅、章盖营3个乡和榆林、金河、黄合少3个镇,巧报乡的东瓦窑、后巧报、双树、小台什、帅家营、大台什、桥靠、前巧报8个村委会,巴彦镇的商业街居委会和黑土凹、后罗家营、乔家营、郭家营、坝堰、膝家营、罗家营7个村委会,以及从新城区划入的人民路、大学西路2个街道办事处,中山东路街道办事处位于健康街、乌兰察布西路以南的部分,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和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位于东风路以南的部分。区人民政府驻巧报乡。

地理环境

地理概述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山脉分布

境内主要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和东南部蛮汉山为山地地形.南部及西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地形。地势由北东向南西逐渐倾斜。海拔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顶部,高度为2280米,最低点在托克托县中滩乡,高度为986米,市区海拔高度为1040米。大青山为阴山山脉中段,生成很多纵向的山脉山峰。境内,由西向东主要山峰有九峰山、金蜜殿山、蟠龙山,虎头山等,东南部是蛮汉山。

水文概况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平方公里,沟长6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立米.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公里,流域面积708.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622万立米。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公里,河网密度为0.177公里/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年平均气温: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区仅2℃左右,南部为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13.5-13.7℃。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

日照时间:年均1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资源

金属矿产

大青山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20多种,矿产地85处,其中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15处,矿点矿化点63处。矿产规模以矿点及矿化点居多,工业矿床较少。除少数矿产地外,大多数矿产地开发利用较低,仅为普查阶段。其品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石墨、大理石、花岗岩、石棉,云母、沸石、珍珠岩、膨润土、水晶,紫沙陶土等,以建筑材料为主,仅有少量冶金辅料和特种金属矿。大理石、花岗岩、石墨及拂石矿为优势种。能潭矿产主要有煤及泥炭.贵金属、稀有金属和放射性矿产主要有金、绿柱石以及伟晶岩型铀、钍。普通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

动物植物

野生植物主要有种于植物和蕨类植雉、半翅、雕,鹰等1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青羊、云豹: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燕鹰、灰背鹰、猫鹰、红鹰、小鹤、长耳鹤、短耳鹤,雕鹤、红角鹤等10多种.农作物天敌资源共有6目27科100多种,其中食蚜虫、氍虫、草蛉等捕食天敌在田密度高,分布广、食性大,适应性强,从春到秋均能捕到多种蚜虫,尤其在麦田中基本能控制麦蚜的蔓延和危害.中华厂扁步行虫,分布很广,数量大、寿命长,捕食时动作迅速、凶猛,对蚜虫的发生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利用天敌治虫,经济有效,无公害,是今后发展方向。

光能资源

呼和浩特地区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是全国的一个次高值区.农作物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达35592828兆焦耳/千方米,是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63%,日照1600小时以上,占全年日照的55%,是相当优势的生产潜力。

水资源

地下水分为浅层水含水层和深层水含水层.浅层水含水层包括浅层潜水及半承压水等.地下水埋藏深度、水质、水量均由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变化,全市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为9.87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7: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