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杏林镇
释义

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

概况

杏林镇位于扶风县东部。辖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杏林村,距县城15千米;涝池岸村距县城10千米。104省道公路东西过境。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班固墓。

沿革

1956年设杏林乡,1958年设杏林公社,1984年改杏林乡,1987年建杏林镇。1950年设太白乡,1961年设太白公社,1984年改太白乡。1996年,杏林镇面积33.3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杏林、西坡、李家、召宅、菊花、汤房、漳召、马席、东坡、史度10个行政村;太白乡面积33.5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长命寺、良峪、浪店、二十里铺、杨家沟、三官庙、涝池岸7个行政村。2011年,撤销太白乡并入杏林镇。

经济

杏林,相传宋代医家石泰住此为人医病,痊愈者栽杏树为报,久之杏树成林而得名。杏林镇区位于扶风县的东大门,距县城15公里,东与武功县相连,南与杨凌示范区相临,西接太白乡,北连召公镇。镇区长宽均为6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8%。镇人民政府驻杏林北大街145号。杏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西汉名将马援、马超的故乡就在杏林,现存的马超岭遗址、马援射弓处遗址依然风韵犹在。西宝北线、天绛公路在镇区交会。全镇有9个村,82个村民小组,26354人,耕地面积31546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杏林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达到了1965.5元,创全县之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优质果、大棚菜、红提葡萄、种子粮、秦川牛养殖、规模养猪六大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镇村组道路建设、移民搬迁工程、示范小学创建、人畜饮水等项目佳绩不断,捷报频传。特别是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受到了省市县的充分肯定。目前,镇村班子坚强有力,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农业

近年来,杏林镇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来抓,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目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镇上结合实际,精心谋划,科学布局,大力发展精品苹果、设施蔬菜、生猪养殖、小麦良种四大特色产业,形成了苹果、蔬菜、生猪、良种四大产业区;积极引导名优苗木、优质杂果、劳务输出等辅助产业,形成了四大产业齐头并进、辅助产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势头。

良种工程:以浪店村、菊花村的“一村一品”小麦良种为示范,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为契机,形成了以菊花、东坡、浪店、廿里铺、杨家沟小麦良种产业区。市县农技推广部门连续4年在我镇建设30亩穗行圃、5000亩小麦原种田和3.6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浪店小麦高产示范田先后多次迎接了国家农业部和省、市、县各级领导检查、观摩,得到高度好评,我镇也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小麦良种生产示范基地和市级小麦创建示范点。连续3年被县政府评为“小麦良种统供先进单位”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园”。

精品果业:以召宅村精品苹果发展为中心,形成了召宅、菊花、涝池岸、廿里铺、汤房、东坡精品苹果产业区,苹果面积7400亩。以长命寺绿化苗木、廿里铺村核桃苗木为重点,共种植各类苗木4130亩,以环美苗木公司为龙头建成绿化苗木基地2处,面积750亩,以廿里铺村核桃苗木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形成了800亩核桃苗繁育基地。以三官庙、涝池岸村为带动,年种植短期高效的甜瓜达到1100多亩。

设施蔬菜:以召宅村设施蔬菜发展为中心,形成了召宅、汤房、东坡设施蔬菜产业区,设施蔬菜面积830亩。

规模养殖:以李家村、长命寺村生猪养殖为中心,以太白屠宰场为龙头,形成了李家、长命寺、菊花、良峪、西坡、杨家沟生猪养猪产业区,现全镇建成百头规模以上猪场123个,千头以上猪场4个,年生猪存栏6.3万头。马席、汤房、漳召、东坡等村建成26个千只以上养鸡小区。全镇鸡饲养总数达到15万只。

基础设施建设

杏林镇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市场和服务体系建设较完备,区位优势明显。铺筑县镇柏油公路26.1公里,水泥硬化村级公路43.94公里,沙石硬化生产道路25公里,90%的组街道完成了水泥硬化,总里程达95公里,90%的村庄通上了交通班车。33个组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重新架设高标准输电线路68公里。扶贫移民搬迁123户,复垦新增耕地350亩。营造西宝北线宽幅林带15公里,植树2.1万株,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12个,绿化街道69条37公里;对全镇1986亩集体林地全部实施了确权到户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产权。在长命寺等9个村实施了三化一片林项目建设,对各村主干道、重点街道、村部院落、体育健身广场全面进行了绿化美化,植树3.6万株,栽植绿篱1.2公里,全镇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4%。全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个,垃圾台175个,固定垃圾填埋场8个, 156个村民小组全部确定了保洁员,做到了路有管护员、组有保洁员,确保了农村环境干净卫生。实施了改水改厕和沼气入户工程,解决了近2万户的饮水困难,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近年来新建户用沼气2160座,80%的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沼气。2009年我镇被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卫生镇”。电话普及率达到9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

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谋发展、富百姓、建强镇、促和谐”主题,坚持“四大工程”坚定不移,“四个突破”加力提速,突出“创品牌、创亮点、创特色”打造明星镇、建设新农村、发展好环境三个重点。大力实施稳粮促经,突出果菜,强抓畜牧,项目带动,镇区崛起五大富民工程。积极培育提升产业集群,交通区位,商贸流通三大优势的总体思路,以关中百镇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非公经济发展为抓手,以打造明星镇为目标,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使作为宝鸡市东大门的杏林镇区从经济、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观和提升。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镇、市级生态镇、市级教育强镇。

陕西省华县杏林镇

因境内盛产红杏而得名,镇人民政府驻县城火车站北。杏林镇南部为石堤峪、太平峪山区,北部大部分位于山前洪积扇上,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主要河流为石堤峪河,有粘土、大理石等矿藏。辖14个村民委员会,77个村民小组,71个自然村。杏林镇驻有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引进设备修配厂、陕西省复肥厂等中央、省、地区所属工业企业9家,因而非农业人口较多,全镇7971户,31400人,其中非农业户口4681户,17267人。总耕地面积15200亩,果园面积266亩。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主要土特产为杏、柿、青竹等。农业总产值为225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7724千瓦。镇办、村办、联户及个体工业企业共80家,工业总产值587万元,其中规模较大的为镇办纸箱厂。农村经济总收入1304.7万元,其中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饮食服务业等收入830.9万元,占总收入的63.7%,农村居民纯收入每人平均472.09元。境内西潼公路两侧,建有中央、省、地区所属工业企业,七十年代以后形成了新的居民点——杏林厂区。这里有金融、商业、医院、学校等设施;有两处农贸市场,上市人数每日平均千人以上,日成交额4000元以上。杏林镇有中学2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1700多人;有镇办卫生院一所。境内有五龙山、老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镇

杏林镇概况

杏林,位于美丽的鹭岛——厦门,位于华侨陈嘉庚的故乡——集美。杏林镇在2003年前为杏林区,2003年后改为杏林镇,隶属集美区,杏林镇包括马銮、正新、官任、西亭整个范围。杏林镇面积24.7平方千米。

杏林镇行政规划及人口

杏林镇分为两个街道办事处。

第一个是杏滨街道办事处,包含三秀、日东、锦鹤、锦园、西滨、马銮、前场这几个居委会。第二个是杏林街道办事处,包含宁宝、曾营、杏林、纺织、高浦、内林、杏北、西亭这几个居委会。杏林镇户籍人口4万人,流动人口1.8万人。

杏林镇经济及工业

杏林镇经济发达,有多个工厂坐落于此。位于杏南路的和成路达,位于正新的正新轮胎,这两个大企业都位于杏林。杏林人均月收入水平高,达到1800元。

杏林镇旅游业

杏林镇旅游业主要是杏林园博苑以及杏林渔村。

杏林镇居民生活情况

居民生活情况良好。

杏林镇交通

杏林镇交通十分便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