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胸外心脏挤压 |
释义 | 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 具体方法如下:病人仰卧在床上或地上,头低10度,背部垫上木板,解开衣服,在胸廓正中间有一块狭长的骨头,即胸骨,胸骨下正是心脏。急救人员跪在病人的一侧,两手上下重叠,手掌贴于心前区(胸骨下1/3交界处),以冲击动作将胸骨向下压迫,使其陷约3-4厘米,随即放松(挤压时要慢,放松时要快),让胸部自行弹起,如此反复,有节奏地挤压,每分钟60-80次,到心跳恢复为止。 【注意事项】 (1)挤压时,不宜用力过大、过猛,部位要准确,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易致胸骨、肋骨骨折、内脏损伤,或者将食物从胃中挤出,逆流入气管,引起呼吸道梗阻。 (2)胸外心脏挤压常常与口对口呼吸法同时进行,吹气与挤压之比:1人时,吹1口气,挤压8-10次;2人时,吹1口气,挤压4-5次。 (3)在施行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要配合心年注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 (4)如果病人体弱或是小孩,则用力要小些,甚至可用单手挤压。 (5)挤压有效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自发性呼吸恢复,脸色转红,已散大的瞳孔缩小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