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邢大伦
释义

舞美教授

邢大伦 (1931.2—) 山西忻县人。 擅长舞台美术设计。 1949年 入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科。195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56年进入俄专家雷柯夫 进修班深造。后留校任教,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顾问、中国戏曲学院客座 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舞台设计有《女店主》、《桃花扇》、《伪君子》、《天国春秋 》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收入《中国舞台美术》、《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汉剧演员

邢大伦,是当年二黄大同剧社唯一一位还健在的“大”字辈演员,汉调二黄目前唯一传人。民国中期既驰名汉剧界。从1950年代起,他便随着心爱的二黄戏,离开老家关中的周至县来到安康。

汉调二黄,是陕南地区仅次于南路秦腔(即汉调桄桄)的大型剧种。音乐唱腔,与皮黄系统各剧种基本相同,以“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为主干,帮与京剧接近。其二黄由来,在陕西省有各种说法,皆与湖北“黄岗”说、江西“宜黄”说、安徽“石牌”说不合,而与陕西直接关系。据安康汉调艺人世代流传,都说二黄是在本地土调“黄腔”基础上受南北曲与兄弟剧种的影响发展演变而成。而所谓“黄腔”,在陕南三共本属“出格”、“变调”之意。如此,则“二黄”也许是西秦腔在陕需的“变调”之意。在汉水流域,旧有“一清二黄三月(两湖写作“越”)调,梆子跟上胡吵闹“之说。二黄名称或与此相应。至于有人写“黄”为“簧”,是否因原来曾用笛和唢呐伴奏,尚待查考决定。清代威阳刘古愚、蒲城张东白、民国时富平王绍猷、乾县范紫东等前代学考,相继考察,同谓二黄乃“秦声吹腔古调新声”。这种说法是有它的道理的。它与“西皮调”东传的时间,虽然有先有后,但其渊源则同属早期“陇东调”、“西秦腔”在江汉流域的分支,与现称的梆子秦腔同源异流,以致在清朝中叶秦腔艺人、汉调艺人与微调艺人先后同台,才成为可能,也因此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这一剧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