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化三相国 |
释义 | 明朝二百七十七年间,高谷、李春芳、吴甡等三位相国出自兴化,史称兴化三相国。五朝元老高谷,归里后居县桥南相府。相府建于县桥以南,坐东朝西。俗称元老府,天顺四年高谷(一四六零)卒于兴化,享年七十。赠太保,谥文义,葬兴化平望铺河东,大学士李贤撰志。状元宰相李春芳,卒于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终年七十五岁。故居在兴化东城外状元巷北,巷口复建有跨街石牌坊。平章纶阁吴甡,卒于康熙九年(一六七零),年八十二。其故居在儒学街中,明代称为吴家大门楼,前后八进。 综述明朝277年间,有三位相国出自兴化,先后为高谷(1391年—1460年)、李春芳(1511年—1585年)和吴甡(1589年—1670年)。 高谷五朝元老公元1449年,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被蒙古瓦剌团团围困,切断水源,全军覆没。统军太监王振死于乱军,皇帝朱祁镇竟成瓦剌的战俘。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一面胜利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一面推举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登大统,稳定大局。是为代宗,年号景泰。最坚决地支持于谦的是时任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阁臣高谷。高谷自永乐十三年(1415年)以进士入仕以来,一直担任翰林清职。正统元年(1436年)升为经筵,成英宗朱祁镇的帝师,正统十年(1445年)参与阁务。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侥幸登基,很感激那些主张抗击蒙古的主战派,在罢绌南迁派的同时,晋升于谦为兵部尚书,升高谷为东阁大学士,以少保衔入阁拜相。未几加太子太傅,享双俸。景泰七年(1456年)再晋为谨身殿士学士兼东阁大学士,成次辅。高谷在阁“持议正”(《明史》卷169),且政治上十分清醒。景泰二年(1451年),蒙古瓦剌内部矛盾激化,酋长也先愿意赎还英宗朱祁镇。由于朱祁钰态度暧昧,朝中久议不决。高谷坚定地主张遣派迎驾,并力主“礼宜从厚”。英宗赎回后,被奉为“太上皇”搁置深宫。 高谷归里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沉疴不起,蓄谋已久的朱祁镇在一群心腹的拥戴下,突然夺宫升殿,废黜景泰,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后,对景泰大臣一一进行了清算,大学士陈循、王文等被诛杀流放。抗敌功著的于谦咏了一通《石灰》,也被斩杀于刑场。高谷自知不可恋位,于是上书乞归。英宗叹喟:“谷,长者”,并对朝臣说:“谷在内阁议迎驾及南内事(指曾为帝师),尝左右朕。其赐金帛袭衣,给驿舟以归”(《明史》卷169)。高谷归里,“有问景泰、天顺间事,辄不应”(《明史》卷169)。 元老府匾曰“忠结主知”。绕照壁后为一东去的邃深火巷,三座朝南院落,院内各自有厅堂三进,有古井两口。然其檐低屋陋,形似寻常人家。清代方志记其府邸“湫溢特甚”,《明史》则说:“谷美丰仪,乐俭素,位至台司,敝庐瘠田而已。”府前跨街立有“益功坊”,四柱三让,支以戗柱。牌坊毁于“文革”,元老府则因旧城改造,于2002年拆除。拆前按文物管理条例协议按原样移建,尚待时日。 李春芳人物生平嘉靖十五年(1536年),25岁的李春芳饶有兴趣地在南京参加了一场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大辩论。一方是以欧阳德为代表的“致良知”(阳明学说)派,另一方是以湛若水为代表的“随处体认天理”派。双方旗鼓相当,各不相让。一位叫做王艮的泰州人独辟蹊径,巧妙地提出“随处体论天理致良知”的新论点,作《天理良知说》,平息和统一了双方,打出了泰州学派的旗帜。原本师从湛若水、信奉“六字真诀”的李春芳异常兴奋,专门到徐氏东园拜谒王艮、亲聆教诲。又以所学新论去说服欧阳德,使欧阳德不得不对这小小后生刮目相看。李春芳是嘉靖十年(1531)的举人。中举后勤学不倦,先后拜欧阳德、湛若水等天下大儒为师,又“请益”于王艮,受学于丁养晦。在兴化留下了东城外土神祠的“李文定读书处”和缸顾乡武陵溪的读书台。亦为生计“数向舟淮口”(李春芳《贻安堂集》)。坐馆淮安,“射阳吴子”吴承恩有幸拜识了这位别号“华阳洞天主人”的李春芳,其后共同合作写出一部惊天动地的《西游记》。李春芳的《贻安堂记》、《明隽》等著入了明史艺事志。 状元宰相嘉靖廿六(1547年),李春芳厚积薄发、一举夺魁,以鼎甲第一成丁未科状元。经6次升迁,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到隆庆二年(1568年),58岁的李春芳继徐阶升任首辅,“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明史》列传第81)。由状元而宰相,于是,一块“状元宰相”的匾额便高悬于的兴化四牌楼上。深受各派儒家思想浸润的李春芳终于实现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立《宗藩条例》,规范宗室礼仪岁禄;主科举、荐人才;崇俭素、停建翔凤楼;罢太仓金,缓解国内矛盾;册封外藩、允许蒙古俺答部“款塞求封”,加强民族团结,使边都数十年无战事。同时严以律己,“廉洁过之”(《明史》列传第81)。他不动声色地将国家大事处理得妥妥贴贴,《明史》评价他“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以安静称帝意”。与李春芳同为阁相的是雄鸷果敢的张居正和目空天下的高拱,他们虎视眈眈地瞄准着李春芳的首座。一次闲谈中,李春芳慨叹徐阶:“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张居正阴冷地答“如此,庶保令名”,李春芳惊出一身冷汗,想当年严嵩诛杀夏言、徐阶斗倒严嵩、高拱弹劾徐阶,身为首辅者无一有善终。于是去意坚定,连上七道致仕章,终获批准。“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明史》列传第81)。又受王襞之托,为作《崇儒寺碑记》。 状元巷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入阁后在城内四牌楼与八字桥之间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元老府。前抵城内东大街,后及原塔寺巷,殿阁相望,门深似海,一直保留到建国初期。后因私自改建,今仅剩明建清修厅屋两进,曾为清末民初我国最早的女新闻记者刘韵琴的居室。刘韵琴系李春芳裔孙媳、又是刘熙载嫡孙女,曾留学日本。相府门楼亦圮,火巷今为通衢,名“元老府巷”。 吴甡宦海沉浮吴甡入阁为相时,已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其时首辅是被明史列入奸臣传的周延儒,首次二相政见相左,周、吴各成门户。周延儒是宜兴人,称江南党,吴甡则为江北党。自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中进士入仕以来,吴甡宦海沉浮,已经两起两落。第一次是天启七年(1627年)。身为御史的吴甡刚正不阿,多次上表与阉党针锋相对,“乃积与魏忠贤忤,七年二月削其籍”(《明史》卷252),被罢官归里。第二次是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改元后“大治忠贤党”,吴甡起复,先后巡按河南、陕西,又曾出任山西巡抚。十一年春改任兵部左侍郎,因病未能赴任,是年冬杨嗣昌请旨改用他人,“帝怒,落职闲住”。直至十三年(1640年)方复职,以左侍郎协理戌政。 平章纶阁吴甡入阁之日,正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之时。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连克襄阳、荆州、承天,并于襄阳建立大顺政权。崇祯焦头烂额、涕泪俱下地命吴甡督师湖广。吴甡遂请拨发精兵三万“自金陵赴武昌”。谁知等了很长时间,无兵无饷,仅凑残兵万余,难以果行。是年四月,清兵入关,帝命周延儒督师北上。周延儒“朝受命、夕启行”,离京后避敌不战,虚报战绩。吴甡尴尬,只得答允五月南下。崇祯大喜,先一日出劳从骑,并晋吴甡为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越宿忽下诏责其逗留”,削其官职,交法司议罪。其时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闻讯,驰书援救,不允。十一月,吴甡被遣戍云南。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充军途中的吴甡听到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吊死煤山,肝胆俱摧。五月福王建弘光,下旨赦还。对前途完全无望的吴甡不再出仕,隐居邑中凡26年,著作等身,其《柴庵疏集》、《安危注》等入清后皆列为禁书。《明史》以十分惋惜的口气对吴甡作了公道的评价:“抑时势实难,非命世才,固罔知攸济也。” 吴家大门楼吴甡生不逢时,未来得及建相府,明王朝便灭亡了。天启年间重建为“御史第”,今尚保存东西两院各三进,另有书斋一楹。恰与明代文学家宗臣之中原才子牌坊、明清两朝陈氏五进士第及清代乾嘉学者任大椿读书楼紧密为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