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华乡
释义

1.吉林省梅河口市兴华乡

乡情概况

兴华乡地处梅河口市东北部,距市区55公里。东北与磐石市接壤,西北与康大营镇,西南与一座营镇,东南与牛心顶镇接壤,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8.77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33个自然屯,84个村民小组,户3482户,总人口12998人,其中农业人口12708人,非农业人口290人,劳动力6247人。

自然资源

兴华乡属半山区,总耕地面积4.4万亩,其中水田1万亩,旱田3.4万亩,林地面积6.7万亩,水利资源较丰富,拥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7座,塘坝330座。双凤山下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经济发展

兴华乡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工作全局,以招商引资为主攻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全面发展兴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到二00六年底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1.7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78元,分别比二00一年增长25.7%、26.8%和32.6%。各条战线也捷报频传,二00二年至二00五年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

发展展望

兴华乡坚持“引得进、留得住、有发展”的招商引资方针,实施“以项目促发展”的战略,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积极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共创光辉灿烂的未来!

2.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

乡情概况

兴华乡隶属拜泉县管辖。位于县境北部,东北部与克东县毗连,南至拜泉镇。乡政府驻地距县城9.5公里。全境属丘陵地带,建有丰收水库。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万亩。

区划沿革

兴华乡驻地兴华村田家围子屯形成于清末。1909年,有名叫田凤年者到此开荒建宅,并修有围墙,遂称“田家围子”。东北沦陷后,1938年5月,设兴仁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设兴仁区,后改为第九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兴华乡。1958年9月,改称兴华人民公社。1984年初,改为兴华乡。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2.7万人,其中满族约占总人口的2%。乡政府驻地兴华村。

行政区划

兴华乡共辖红星、永利、永宁、长久、自兴、众家、春发、春光、丰收、中和、集体、保卫、致祥、富

源、顺利、兴华等16个村。

经济发展

兴华乡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亚麻、向日葵等。畜牧业以养马、牛、羊为主。乡办工业有铁木加工厂等。

3.黑龙江省宁安市兴华乡

兴华乡隶属宁安市管辖。位于县境中部,牡丹江北岸。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0公里。

兴华乡驻地兴华村,原名“范家屯”,清代宁古塔通往吉林乌拉的官道从乡境中部东西穿过,故开发较早。中华民国时期,隶属宁安县乡望乡。东北沦陷时期,1933年隶属第三区渤海保,1939年改隶七间房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初属第三自治区,1947年5月划归镜泊县,划为第五区。1948年8月,镜泊县并人宁安县后,改为第七区。1956年5月,撤区划乡,设置兴华乡。1958年9月,并人东京城镇人民公社。1961年1月,划归东京城公社。1965年秋,撤销东京城公社,分设兴华、中马河、城东3个公社。1984年4月,将兴华公社改为兴华乡。

兴华乡全境地处丘陵区。全乡总面积7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经济作物有白瓜籽、烤烟等。全乡共辖兴华、兴隆店、大兴屯、红旗、小兰旗沟、帽山、红土、江沿、眼沟、得利、胡家沟等11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6043人,其中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4%。乡政府驻地兴华村。

4.黑龙江省呼玛县兴华乡

乡情概况

兴华乡隶属呼玛县管辖。位于县境偏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77公里。乡名源于驻地兴华村名。兴华村,原名“兴亚屯”,又名“河口”。东北沦陷后期,1943年日本殖民主义者强迁宁安县农民行程长达半个多月,来此地移民垦荒,建立“兴亚屯”。后来,居住在河口(今呼玛河渡口)的居民也陆续迁来,故又称“河口”,隶属呼玛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改名“兴华”,隶属第二区。1956年撤区划乡,设置兴华乡。1958年9月,改称兴华人民公社。翌年与金山公社合并为兴华公社。1961年恢复金山公社,社址由金山生产大队迁回兴华生产大队。1984年初,改为兴华乡。

兴华乡全境地势多为山地丘陵,沿呼玛河两岸分布着少量平原。全乡总面积759平方公里,有耕地3.8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全乡共辖新立、兴华、东山、三合、新民、宋家店、日升利等7个村。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为1889人。乡政府驻地兴华村。

2009年兴华乡行政区划及城乡划分代码

232721 呼玛县

232721202 兴华乡

232721202200 220 日升利村

232721202201 220 新立村

232721202202 210 兴华村

232721202203 220 东山村

232721202204 220 新民村

232721202205 220 宋家店村

5.河南省洛宁县兴华乡

乡情概况

兴华镇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境西南熊耳山北麓。距洛阳市120公里,距县城32公里,总面积187平方公里。兴华峪山岭环抱,南宽北窄,形似葫芦,俗称葫芦峪。辖25个行政村,147个村民组,20700口人,其中回族200人,居住兴华村,蒙古族30人,分居于兴华、瓦庙、西南村。兴华镇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以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先后获得“洛阳市文明乡镇”、“洛阳市园林乡镇”、“洛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和“省、市卫生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该乡境内有全县最高峰全宝山和仓颉造字台遗址等景观,矿产、竹木资源也很丰富。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2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1800万元,乡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5元。居民存款余额3203万元,比上年增长29.5%。该乡2007年度有3项工作获市委、市政府表彰,11项工作获县委、县政府表彰。

区划沿革

历经孙洪峪、中山镇、仓圣乡、兴华乡、兴华镇的名称沿革。1949年后属洛南县七区,1955年洛南、洛北县合并,撤区建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71年分出底张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2009年撤乡建镇。

丰富资源

文化资源:境内有标志中华文明发展的仓颉造字台、大禹治水、刘秀柏、钓鱼台、望夫楼、华严寺等历史古迹。

旅游资源:兴华镇山川秀丽,风光宜人,省级森林公园全宝山、禹门河水库等自然景观风景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

竹木资源:林业用地12万亩,现有林地面积6.6万亩,活木蓄积量达10万余立方米,其中速生杨达3.5万立方米以上,是全县林业大乡之一。淡竹面积达1000余亩,是全县最大的淡竹原产地,有“绿竹之乡”的美称。境内现有民间竹匠300余人,竹编工艺品花样百出、惟妙惟肖,所产燕帘远销西安、广州、日本等地。

矿产资源:兴华镇矿产品种类多、储藏量大、品位高。根据地质资料验证,主要有金、银、铅、铜、铁等矿物质。目前已开采的的矿石有金、铅、铁、银等,境内有富鑫、昊泰等矿产品加工企业10余家,沿兴华西涧河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

人力资源:兴华镇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2万人,年输出劳动力在8000人以上。

地方特产

兴华镇“秤钩”豆腐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自唐朝初年从安徽淮南传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选用优质泉水,浆水点制,豆香浓郁,色泽嫩白,质嫩味鲜,硬而不老,早已闻名于河洛大地,当地厨师可用豆腐做十几道特色菜肴,豆腐宴堪称当地一绝。

经济发展

兴华镇土地面积广阔,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耕地面积达3.4万亩,适宜发展烟叶、小麦、玉米、黄豆、杨树、淡竹、畜牧养殖等,烟叶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是洛宁县烟叶生产大乡。投资3000万元的洛宁兴业三农畜牧有限公司,是全县最大的现代标准化生猪养殖企业,被市、县确定为畜牧养殖龙头骨干企业。

2007年,粮食总产15301吨(夏粮5970吨、秋粮9331吨),比上年增加5635吨。烟叶种植面积511公顷,向烟农投放资金712.64万元,收购烟叶63.9万公斤,实现税收156.78万元。水果面积970公顷,产量7402吨,产值超过200万元。完成四荒造林93.33公顷、通道绿化16公里、退耕还林补植192公顷,春季荒滩造林工作被《河南日报》在头版位置进行了报道。建成标准化农业养殖项目兴业三农畜牧有限公司,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大牲畜年出栏4446头,年末存栏9472头;生猪年出栏5638头,年末存栏5685头;羊年出栏11912只,年末存栏12402只;家禽年出栏86683只,年末存栏117315只。肉类产量1186吨,蛋类产量822吨,奶类产量513吨。全年培训外出务工人员1350人,劳务输出达到1.0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35万元。

基础设施

新铺修“村村通”混凝土路7公里;整修、硬化了乡政府机关大院;从市烟草公司引进350万元,开工建设东岭烟水配套工程,使5个行政村烟田受益;争取政策性资金23万元,开工建设杨峪河烟水配套工程;争取政策性资金53万元,建成集雨水窑50座,改建下排湿式炕房315座;争取以工代赈资金51万元,治理河道1000米、荒滩1.4平方公里、土地10.5公顷。

境内已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移动、联通无线网络和程控电话有线、无线网络交叉覆盖,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以上,新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数达98%以上。村村制定实施了村容路貌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在兴华镇政府驻地建成了移民新村、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大院,已投产运营的禹门河水库发电站年发电量可达7000万千瓦时以上,可以满足兴华镇及周边地区群众和工业用电需求。

新农村建设

兴华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成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池6个、公共厕所1个、沼气池80个,整修残墙断壁1400平方米,粉刷墙壁50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500棵。建成村室11间,硬化文化大院场地1650平方米,建成38米文化墙,安装了固定的健身器材。硬化村内道路7260米,修筑排水渠道500米,修整加固了护村大堰,整修、改造了舞台。沟口村整村推进工程投资55万元,硬化主干道1条(153米)、次干道6条(554米)、入户道路14条(661米),浆砌排水渠道700米,完成道路绿化700米(栽植柏树100棵、杨树400棵),建沼气池26个、垃圾池2个,修复残墙断壁29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主管道2863米。在全乡村容村貌、路容路貌整治活动中,新建垃圾池50个、垃圾集中堆放点32个,清运垃圾2629立方米,整修残墙断壁、改造房屋外墙1300米,硬化通组入户道路10.2公里,建村级活动场所4处、农家连锁店11个、沼气池918个。扶贫搬迁新村竣工,可安置54户、212口深山区移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8: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