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兴国四中 |
释义 | 学校概况兴国四中全称兴国县第四中学也叫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位于319国道旁的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宛如镶嵌在兴国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满目青翠的绿荫林中,一幢幢别致、宏伟的高楼拨地而起,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充溢着浓浓的催人奋进的气息。兴国职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江西共大兴国分校,于1995年增开职业中专,1996-2000年与原地矿部联合举办赣南种养业培训中心,2004年成为兴国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基地、兴国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005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重点职业高中。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创办一流的新型高中”成了职中人为之不懈的奋斗目标。从新的起点开始,艰苦奋斗,高标准、高起点规划、超常规运作,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自然与艺术完美结合,花园与校园和谐统一的示范校。2001年以来,学校共筹措资金500余万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装备了电子电工操作室、语音室、计算机房,拓宽校园至120亩,新建了办公大楼、教学大楼、学生公寓、风雨球场、标准运动场,造型新颖,大方的新校门,恢宏气派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学生公寓把校园装扮得多姿多彩,格外诱人。 硬件建设是办学的基础,优良的师资是办学的关键。为此,学校领导提出了“名师兴校”的口号,从管理入手,狠抓常规落实,抓教风,量化、细化教职工考勤考绩,从名师工程入手,在全县选拔招聘优秀教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向教师加压,要求教师苦练内功,积极参加高层次学历培训,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组织教师到兄弟院校和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经常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在全校教师中营造一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李久海老师被评为省优秀班主任、陈祚兴、王兴明、王室昌等二十余人分别被评为市、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职教论坛》2004年第4期以《卓立潮头、无悔无怨》为题刊登了校长、支部书记兰瑞荣的先进事迹。由省特级教师李俊杰编写的教材《畜禽疾病防治》在全省发行,教师中,还有8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经验交流会大奖,13项科研课题被省、市立项。学校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市文明单位。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倡导情感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是职中人倡导的一种全新育人理念。“沟通从心灵开始”、“用心去发现心”、“用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心”,创设愉悦和谐的育人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发各种学生评模评先活动,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入团宣誓仪式、举办“职校之光”、“放飞理想”、课本剧等文艺汇演。在短短几年里,便有上百人次在县以上竞赛中获奖,其中钟仙娟同学曾获县“弘扬井冈山精神、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作文比赛高中组第一名,吴芳同学获“中国人寿保险杯”征文比赛高中组第一名,邓鹏同学的电脑制作《与时间赛跑》获2004年江西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与机器人大赛三等奖、市一等奖。郑升华参加2003年对口高考取得全省第2名好成绩。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制定了安全工作责任制,安全工作二十条,学生安全信息员制,实行校园“封闭”管理和住校生内务“准军事化”管理,2003年7月《江西教育》专题报道了我校安全工作的经验。 活化办学思想,坚持长短结合,服务县域经济,紧扣人才市场,做大职业教育,学校在认真做好学历教育,壮大学校规模的同时,充分利用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基地和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电子电工、电车、旅游等专业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办学效益。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我县争先“崛起示范县”作出了重要贡献。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兴国职校能在短短时间取得如此出色成绩,靠得是一支高效率、善管理、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支部书记、校长兰瑞荣是一位极富创造性、开拓性的学者型管理者,谈起学校的发展,他深有感触地说:“感谢县委、县政府、县教委和社会各界对我校的关心、支持,我们决心,抓住机遇、夯实基础,围绕‘一个目标、两大提高、三项工程’的整体思路,努力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力争5年内进入省级文明校、德育示范校和国家重点职校的行列。” 校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基础设施,先进的学校管理。吸引了许多优秀教师来校求职任教,大批学生求知学习,目前,教职工由2001年的30余人发展到89人,在校生由2001年前的数十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1180人,2004年培训学员1305人,学校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回眸应笑慰,征途再扬帆”,职中人正以敢立潮头的勇气,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求实务本的作风,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学校文化一、校园文化阐释当你走进兴国职校的校园,你一定会为这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也会为时时处处映入眼帘的文化石而沉思,刻有“修身”、“强技”、“拼搏”、“仁”、“孝”等字样的文化石,诠释着我校的办学宗旨与育人理念,构成了我校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而中心花园正对校门的那块“弘毅”石,昭示着每一位兴职人宽宏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品质。 “弘毅”一词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说人要宽宏坚毅、意志坚强,这是我们学业、事业取得成功的秘诀。 五十载奋斗不止,半世纪自强不息。综观我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宽宏坚毅、意志坚强、奋发图强的奋斗史。1958年,来自赣州、兴国等地的建设者,在均福山老乐屋的深山老林里开山劈路,披荆斩棘,斗虫豕、抗冰冻,在巍巍群山之中,毒蛇猛兽出没之地,建立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兴国分校。这就是我校的前身,也是我们校园文化石“均福”的来由了。 共大建校后,师生们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受到党中央的关注,毛泽东主席亲自给江西共大写信,称“希望不但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全国各地都应该有这样的学校”,还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就是著名的七三0指示。 在毛主席七三0指示指引下,江西共大日益发展壮大,不花国家一分钱。1960年,共大兴国分校迁至高兴乡蒙山村(也就是现在我们的校园),并在高兴高湖、老营盘设分部,至此,一个拥有一校三部、300多亩良田,3000多亩山林的农林类中专学校形成了。校长为当时的兴国县人民政府县长谢邦汶兼任。为兴国、赣南培养了大批有技术、会管理的适用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县80%以上的乡镇农技站站长、畜医站站长都是我校毕业生,农业系统、林业系统一半以上干部职工是我校毕业的,兴国县最早开汽车、开拖拉机的是我校培养的毕业生,现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江西省著名科学家谢金水是我校78届校友。如今,我县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中层骨干都有我校毕业生。说到这,同学们一定对校园主干道高兴大道、支干道高湖路、营盘路有了领悟了吧!高兴,一语双关,既说校址在高兴,又说大家学习高兴,生活高兴,事业高兴! 同学们,宽宏坚毅永远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法宝,更是我们兴职人奋斗不止、生生不息的源泉。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校事业才一步一步走向辉煌,才铸就了一个个坚如磐石的营盘:1984年设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1993年省示范性职业高中、1995年职业中专、1996年赣南种养业培训中心、2005年省重点职校、2010年国家级重点职高,一步一个脚印,印记的就是兴职人宽宏坚毅的坚强品质。 同学们,了解学校的辉煌历史,我们为之骄傲。心动之余,我希望全体同学要胸怀远大理想,意志坚强,为建设更加美好灿烂的兴国职校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同学们,荣耀终成历史,弘毅开创未来。让我们紧紧地携起手来,告别陋习,拥抱文明,积极投入到“我为和谐添光彩”、“我为校园增辉”的行列中来,发扬弘毅精神,扎实学好专业本领,为成功的人生,为母校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永不磨灭的营盘。 二、校歌校歌名称为:《兴国职校之歌》 创作时间 :1992年3月 创作意义:激发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的热情,增强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当地经济,建设老区、建设家乡的意识,培养献身职业教育,成就技术人才的坚强意志。阐发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沿革兴国县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兴国分校,创办于1958年,1983年秋更改为现名。1992年,计算机应用和畜牧兽医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中专班,学校被评为省示范性职业高中。1996年省教 育厅批准我校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与原地矿部赣南老区扶贫开发中心联合举办赣南种养业培训中心,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了较大贡献。2001年秋,按照我县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我校增设普通高中,增挂兴国县第四中学校牌,使我校成为一所集普通教育、职业培训、中等技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高中。2005年9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重点职校评估组的评估,成为省重点职业高中,2009年2月与县科技局、高兴镇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兴国县生态新农村科技创新示范中心,为我县新农村建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增强了学校的技术培训和服务功能,提高了社会效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