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星空点灯 |
释义 | 《星空点灯》是我们在法律载体文学化、法律传播通俗化和法律启蒙趣味化方面所做的一次尝试。在建设和谐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时代洪流中,《星空点灯》有志成为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好朋友、好助手和好向导。 星空点灯的由来引言早在六七年前辩护的一桩强奸案,令我们久久难以释怀。被害人来自西部贫困山区,当时她已为人母。为家庭生计,她在南方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被告人是群稚气未脱的少年,他们全都懵懵懂懂、涉世不深。在这场悲剧中,双方的遭遇都令人十分痛惜。这群少年在法律鉴别力和行为自控力上的缺失,尤其是在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不断鞭笞着我们去反省和思考。静下细想不难发现,患有这些缺失症的又何止这群少年? 法制教育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阐释说:“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在于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也特别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从中也可看出法制教育是何其重要。众多经验表明,法制教育的普及和深入,需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和创新求变为前提。坦诚地说,这些都是长期而巨大的挑战。 文学和法律文学与法律联姻,也许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好方法。文学创作常以法律为素材,而法律精神又在文学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得到张扬。文学在彰显教化功能的时候,法律的评价、指引和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凸现。像《包公案》、《海公案》和“三言两拍”等公案小说,再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传统戏剧,还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都折射出当时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状况。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及奥地利近代作家卡夫卡的《审判》、《刑罚殖民地》和《法律门前》等,也描写了许多法律主题。古往今来,法律假借文学的翅膀,教化了几许人,影响有几何深,谁能估算得出来呢?在感慨之余,我们不得不叹服文学的魅力与伟大。 《光荣的事情》偶尔读到马克·吐温《光荣的事情》一文,欢喜无比。与其说它是篇亦庄亦谐的文学故事,倒不如说它就是一则生动活泼的物权法案例。受之启发并加之积累已久的内心冲动,我们采撷到近两百篇世界经典文学故事,作为趣话法律知识的背景案例。这些文学故事简洁凝炼,精气神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多彩的文学故事汇聚成绚丽的星空,熠熠的法律之光又如盏盏点燃的灯。在茶余饭后,在夜阑之际,信手拈来品呷文学,细嚼慢咽咀嚼法律,兴许也是一种精神涤荡和心灵感受。 作用《星空点灯》是我们在法律载体文学化、法律传播通俗化和法律启蒙趣味化方面所做的一次尝试。在建设和谐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时代洪流中,《星空点灯》有志成为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好朋友、好助手和好向导。具有不同背景层次的读者朋友,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不妨将它作为: 1.普及法律知识的大众文学读物; 2.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的入门教材; 3.大学法律基础课程的案例读物; 4.劳教及监狱犯罪矫治辅导读物; 5.法律执业实操训练模拟案例集; 6.全国“五五”普法教育的读物; 7.企业青工教育训练的通俗读本; 8.文学欣赏与大众生活休闲读物。 文学价值与法律相结合《星空点灯》所选文学故事,也是很好的语文阅读素材。如《威尼斯商人》、《窦娥冤》、《项链》、《论雷峰塔的倒掉》、《小二黑结婚》、《葫芦僧错判葫芦案》、《杨志卖刀》、《大闹野猪林》、《走出沙漠》、《雪夜出诊》、《等待的一天》、《诺曼底号遇难记》和《万卡》等,都是中小学的语文课文。再如《村长的狗》和《酒干倘卖呒》等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被选作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中学语文考试训练题。书中文学故事大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还有不少国外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所以,《星空点灯》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收藏价值。 介绍在每篇文学故事之后,我们都附设了“法律小课堂”和“参考答案”两个栏目,以期与读者朋友实现互动。在此,也非常渴望能邀请您参加《星空点灯》爱心接力赛,将您阅读《星空点灯》的感受和收获分享给亲朋好友。星空点灯之旅,既是阅读的接力,也是爱心的接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您参与,法治的未来更进步;有您参与,和谐的明天更精彩。 参见:《星空点灯 世界经典文学故事 法律趣味案例荟萃》(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王大潮编著) 公正的法官故事[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 皇帝听说,有位公正的法官能洞察一切。为了见识见识, 皇帝便化装成商人,骑马赶到那座城市。皇帝走到城门口时,一个叫花子向他乞讨。皇帝给过钱后,叫花子却揪住他的衣服,不肯撒手。 “我给了你两枚金币,难道你还嫌少吗?” 皇帝问道。 “一点儿也不少,”叫花子说,“劳驾,请你带我到广场去。要不,我可能会被马或骆驼踩死的。” 皇帝把叫花子带到了广场。叫花子却不肯下马。皇帝说道:“我们到地方了。下去吧!” 叫花子说:“我干吗下去?马是我的。要是你不把马给我,今天你就走不了。” 人们把他俩围起来,听他们争论。大家嚷道:“你们去找法官吧!他会为你们判断是非的!” 法院里有很多人,法官按次序把打官司的人叫过去。一位学者和一个农夫被叫了过去。他俩是为了妻子打官司。农夫说,妻子是他的;学者说,妻子是他的。法官听完他们的话,沉默了一会儿,说:“把这女人留在我这儿,你们明天再来。” 随后,又进来一个卖肉的和一个卖油的。卖肉的一身是血;卖油的一身是油。卖肉的手里攥着钱,卖油的抓着卖肉的手。卖肉的说:“我买了这人的油,掏出钱包来给钱时,他抓住我的手,想把钱抢过去。我们就来找你了——我手里攥着钱,他抓着我的手。钱是我的,他是强盗。” 卖油的却说:“这完全是一派胡言。卖肉的到我那儿买油。我给他装了满满一罐油之后,他求我给他换一个金币。我拿出钱来放在长凳上,他抓起钱来就想跑。于是我抓住他的手,把他带到这儿来了。” 法官沉默了一会儿,说:“把钱留在这儿,你们明天再来吧。” 轮到皇帝和叫花子的时候,皇帝陈述了原委。法官听完他的话,又问叫花子。叫花子说:“他撒谎!我骑马从城里走过的时候,他求我用马送他一段路。到了目的地,他却不肯下马,硬说马是他的。” 法官想了想,说:“把马留在我这儿,你们明天再来吧!” 第二天,很多人来听法官宣判。学者和农夫最先走了过去。 “把你的妻子领回去吧,”法官对学者说,“打农夫五十棍。” 学者把他的妻子带走了,农夫当场受到惩罚。接着,法官叫卖肉的过去。 “钱是你的,”他对卖肉的说。然后,他指着卖油的说:“打他五十棍。” 最后,法官将皇帝和叫花子叫了过去。 “谁能从二十匹马里认出自己的马来?”法官问皇帝和叫花子。 他们抢着回答说:“我能!” 法官带着皇帝走到马房里,皇帝认出了自己的马。叫花子也被带到马房里,他四处张望了一下,用手指了指,叫花子也认出了那匹马。皇帝实在有点儿纳闷,这法官究竟靠什么来断案呢? 法官坐回审判席,对皇帝说:“商人,马是你的。牵回去吧。打叫花子五十棍。” 闭庭后,法官往家里走去。皇帝跟在他后面。 “你对判决不满意吗,商人?”法官问道。 “不!我很满意。” 皇帝说,“请问,你怎么知道那女人是学者妻,不是农夫妻?怎么知道钱是卖肉的,不是卖油的?怎么知道马是我的,不是叫花子的?” “妻子的事情,我是这样判断的:早晨,我把她叫过去,对她说:往我的墨水壶里灌点墨水。她拿起墨水壶,洗干净了,手脚麻利地灌上了墨水。看来这事情她做惯了。如果她是农夫妻,她就不会做这事儿。所以,学者说的是真话……钱的事情,我是这样认定的:我把钱泡在一碗水里,今天早上我去看看,有没有油浮在水面上。如果钱是卖油人的,那么钱一定被他的手摸油了。可是水面上没有油,看来卖肉人说的是真话……马的事情比较难一点。叫花子和你都认出了那匹马。其实把你们带到马房里,并不是为了看谁能认出那匹马,而是要看马认识谁。当你走过去时,马转过身子,温情地向你探去;当叫花子靠近时,马有点儿发怒,扬起了蹄子。所以,你是马的主人。” 皇帝听完,笑道:“公正的法官!我不是买卖人,是这个国家的皇帝。我到这儿来的目的,是为了瞧瞧,别人谈论你的话,是不是真的。现在我看到了。你想要什么,向我开口吧!我给你奖赏。” 法官说:“我不要奖赏。皇帝夸了我,我已经很幸福了。” (王汶 译) 法律小课堂1.一个是商人,另一个是叫花子。法官没依身份贵贱、贫富差距去判断“马的归属”,而是依靠____来发现、认定案件事实的。 证据 感觉 2.“学者的妻子会灌墨水”较“农夫的妻子会灌墨水”的可能性要大。这说明前者的盖然性比后者要高。盖然性__的主张和证据,更能接近客观真实。这就是“盖然性居高或占优势”的证据规则(“盖然性”是指有可能但又不是必然的性质)。 高 低 3.法官根据油比水轻的生活常识,而推断出卖油人说了谎。这是根据已知事实、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另一事实的例子。它属于诉讼中的“免证事实”,当事人____就此承担举证责任。 应当 无须 4.从故事可看出,法官应当全面、客观审核证据,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_____,对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对案件的预感 日常生活经验 参考答案1□证据;2□高;3□无须;4□日常生活经验。 摘自《星空点灯 世界经典文学故事 法律趣味案例荟萃》(王大潮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杨志卖刀故事[元末明初]施耐庵杨志背着宝刀,在开封城沿街叫卖,苦等了半日,却无人问津。晌午时分,杨志挪到天汉州桥叫卖。还未等杨志站稳脚跟,行人都东躲西藏,大喊“老虎来了,老虎来了!” 杨志觉得奇怪,繁华都市怎么会有老虎?杨志定睛一看,一条黑凛凛的大汉,喝得半醉,踉踉跄跄地撞上来。这人就是癞皮狗——牛二,专爱行凶闹事,连吃了几场官司,开封府也奈何不了。此人惹不起躲得起,满城人都叫他“老虎”。 刹那间,牛二就跳到了杨志面前,将那口宝刀夺了出来,叫嚷: “汉子,你这刀卖几钱?” 杨志道:“祖传宝刀要卖三千贯。” 牛二喝道:“什么鸟刀,要卖那多贵!你的鸟刀,有什么好处?” 杨志道:“我的刀不是白铁刀,是宝刀。” 牛二道:“为何称作宝刀?” 杨志道:“一能砍铜剁铁,二能吹毛得过,三能杀过无血。” 牛二道:“你敢剁铜钱吗?” 杨志道:“我剁给你看。” 三十文钱堆放在桥栏杆上,牛二叫杨志道:“汉子,你如剁得开,我给你三千贯。” 杨志将衣袖卷起,拿刀在手,只一下,就把铜钱剁成两半。众人都喝彩。 牛二道:“喝鸟彩,二能干什么?” 杨志道:“吹毛得过。” 牛二道:“我不信。”他便拔了路人一把头发,递给杨志道:“你吹给我看。” 杨志接过头发,照着刀口尽气一吹,那头发都作两段,纷纷飞落下来。众人喝彩,看的人越发多了。 牛二又问:“三能干什么?” 杨志道:“杀过无血,只图个快。” 牛二道:“我不信,你杀一个人给我看。” 杨志道:“杀过无血,是说它快,但并不能杀人啊。我杀只狗给你看。” 牛二道:“你刚才又没说只杀狗?” 杨志道:“你不买就罢,别来烦我。”牛二干吼道:“你敢杀我么?” 杨志道:“我俩往日无冤,今世无仇,为何要杀你?!” 牛二一把揪住杨志的衣领,叫道:“这刀一定要卖给我。” 杨志道:“你要买,拿钱来。” 牛二道:“我的钱不够。” 杨志道:“你的钱不够,揪住我干什么?” 牛二道:“我要定你这刀。” 杨志道:“我就不卖给你。” 牛二道:“你是好汉,就杀我一刀。” 杨志气得大怒,将牛二推翻在地。牛二爬起来,仍纠缠杨志。开封巡捕见状,过来干预。牛二仍叫嚷着买刀。巡捕见状,遂将牛二、杨志递解给包公,请求裁断是非曲直。 包公仔细听来,脸色铁青,道:“牛二,你强买强卖,违背他人意愿,破坏合同自由,实属不该。杨志愿卖就卖,不卖作罢。卖多卖少,不得逼迫。即或是本官,也无权强迫杨志卖刀给你。” 杨志谢过包公,背起宝刀,来到大相国寺。 此时此刻,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正带一队人马巡查,识得杨志的宝刀货真价实,愿出五千贯买下。瞧见林冲是个行家,杨志不再谈价钱。两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林冲硬塞给杨志五千贯,杨志却只留了八百贯,就把宝刀给了林冲。 不久之后,杨志就渐入佳境。这原来是林冲在暗中相助。 法律小课堂1.杨志宁愿以八百贯钱将刀卖给林冲,也不愿以三千贯钱将刀卖给牛二。从这篇故事可看出,“卖给谁卖多少”均是杨志的______。 感情用事 合同自由 2.杨志宁愿将宝刀卖给林冲,也不愿把宝刀卖给牛二。这就是杨志选择合同_____的自由。 相对人 成交时间 3.包公道:“即或是本官,也无权强迫杨志卖刀给你。”我国合同法也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结合这两段话可以看出,它们的法律价值是____ 的,即_____。 等价……合同自由 不同……理念不同 4.杨志卖刀给林冲,既没有签订合同,也没有经过公证,只是口头谈妥价钱就成交了。这个过程说明,当事人有选择______的自由。当然,法律有强制性规定的,得从其规定。 合同内容 合同形式 5.从故事延伸开来,并结合当今生活可看出: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之一,就是______。 合同自由 行政干预 参考答案1□合同自由;2□相对人;3□等价……合同自由;4□合同形式;5□合同自由。 注:根据案情需要,对原著作了改编。 摘自《星空点灯 世界经典文学故事 法律趣味案例荟萃》(王大潮编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