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信息资源配置
释义

广义的信息资源配置,指将有用的信息及其与信息活动有关的信息设施、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资源在数量、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匹配、流动和重组;

什么是信息资源配置

狭义的信息资源配置,指将有用的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进行分配、流动和重组。

习惯上,信息资源的配置有时指其广义,有时指其狭义,有时混合使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但我们认为,广义的信息资源配置仅适合于信息产业内部,在信息产业之外,信息设施、信息人员等的配置属于一般性的资源配置。狭义的信息资源配置,既适合于信息产业,也适应于其他产业。

信息资源配置的目的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就是实现信息资源在社会各行业中的均衡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所谓均衡合理配置,是指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权衡国家、地区、部门、组织和个体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先后、有缓急、有侧重、有倾斜、有计划地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

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是资源配置的根本目的,这里的资源是指所有的资源而言的,包括有形的资源和无形的资源。在这里谈到的是信息资源的配置,那么我们在这个篇幅中所说的经济福利其实是指“信息福利”,这个是实施信息资源配置的根本目的。

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不可能同时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也就是说,如果资源配置达到了最优化时,一部分人进一步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反之,如果资源配置是低效率的,那么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至少一部分人可以提高福利水平,而不减少其他人的福利。

那么在涉及到信息资源配置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引用这种观点。社会要进行信息资源配置,就是要是信息资源在社会上的配置效率达到最优,实现社会信息福利的最大化,这个是进行信息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

个人的经济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耗多少商品和劳务,由此出发,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思考社会信息福利的涵义:

1、在直接的意义上,

个人的信息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对于物质资源而言,由于社会总的资源是有限的,人们能够消费的物质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物质资源的配置就是要将总量有限的商品和劳务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达到福利水平的各种组合,并试图使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有所提高。而对于信息资源,由于其具有使用的非消耗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个人增加对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或者占有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对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因而,整个社会上的信息资源能够被充分的利用,即能够实现充分的共享就是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换句话说,就是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就意味着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

2、在间接的意义上讲,

很多时候,信息资源并不是以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一种“促进剂”的形式参与物质产品的生产,通过增加物质产品的产出或者质量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使既有的信息福利边界向上移动。这种形式同样可以视为信息福利。

信息资源配置的类型

信息资源的配置形式有多种,可以分为数量配置、时间配置、空间配置等类型。

1、信息资源的数量配置

信息资源的数量配置包括信息的存量配置和增量配置,总量配置和个量配置。信息资源存贮量应当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满足信息需求,同时要根据新信息的巨量增长和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及时组织贮存新的信息。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要保证信息资源的足够种类。种类也并非越多越好,而是以满足不同类型信息需求为依据,这需要研究总量和个量的关系。一般来说,信息资源无论是实现存量配置还是增量配置,总量配置还是个量配置,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是因为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可能既是信息的利用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这容易导致所需要的信息千差万别,无所不包。

2、信息资源的时间配置

信息资源的时间配置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上的配置,既对不同时段上的信息进行贮存,又满足用户对不同时段上的信息需求。不同类型的信息时效差别较大,一般来说,科学技术信息相对稳定,其效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过时,表现为一种老化;商务信息的时效性很强,一条价值连城的信息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分文不值。因此,在不同的时态上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资源进行配置是保证信息资源结构具有合理时效分布的重要指标,也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前提。

3、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

信息资源的空间配置是指信息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信息资源的地域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各地域、各行业并不能依靠信息需求和使用方向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主要是因为信息资源在不同行业、地理区域的信息量分布和信息基础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信息资源在空间优化配置的先决条件是构建先进的信息基础结构。

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数量上,信息资源的配置都是以已有的资源条件为基础。无论是“硬”资源,还是“软”资源,相对于一定时期内信息用户的需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具体目标而言,都是有数量与质量上的相对盈余和相对亏负这两个特点。这就要求通过信息资源配置过程,将信息资源的相对盈余和相对亏负进行合理调节和利用。

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信息资源配置必须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第一,要以社会信息需求为依据。

信息资源配置必须符合社会的信息需求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商品生产的目的,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和利用是信息资源配置的最基本的依据。人类的信息需求是一种复杂的社会需求,影响因素多种多样,需求千差万别,信息资源尽管量大面广,但对于用户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特定需求来说,总是有限的。配置信息资源的结果,都体现在对社会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上。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程度越高,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就越高;反之,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程度越低,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就越低。如果社会信息需求仅仅表现为追求数量上的满足,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就是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商品与信息服务以满足需要;如果社会信息需求同时或主要表现为追求信息商品的质量,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应当包括信息商品与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以至把它当作一个主要的方向。否则,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商品与信息服务的质量需要,信息资源配置就不可能有效和优化。

信息资源不论是在时间、空间矢量上的配置,还是品种、数量上的配置,其依据都是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性。因此,合理配置信息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不同信息需要,这是有效配置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利用性原则。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的落脚点是用户有效的利用。因此,应对信息服务工作的特点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查,积极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模式,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第三,要尽可能降低信息资源配置成本。

信息资源配置成本是指信息资源配置中的资源耗费,即信息资源所需付出的代价。信息资源配置的目的是创造更多财富,配置成本高就必然会降低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尽可能减少信息资源配置成本是信息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信息资源的特性决定了信息资源配置成本不能再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来衡量,而可分为信息资源配置的存量成本和增量成本。信息资源存量配置成本是指已完成配置过程的信息资源体系分布所耗费的社会财富以及保持现有信息资源结构所耗费的社会财富之和。信息资源增量配置成本是指增加信息资源配置时所耗费的社会财富总和。显而易见,社会拥有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网络,以及拥有的实用型商业数据或公众数据库的数目影响着信息资源配置时增量配置的成本大小。

第四,要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

这是信息资源配置的特有要求,也是由信息资源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信息资源共享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信息资源有效配置就是寻求适合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多、效率高、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信息资源配置必须打破传统的信息资源部门所有以及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小生产模式,形成重点突出、协调互补的信息资源联合配置格局。

信息资源配置的方式

信息资源是战略性社会资源,其有效配置受社会信息结构的约束,并且通过信息的分散和集中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配置。信息资源配置方式有市场配置、计划配置和市场与计划双重配置三种。

(一)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由信息资源供需双方以市场价格和市场供求变化等分散信息为主要依据,自由作出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就是一种价值规律自行调节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作方式,与“计划”或“国家调节”相对应。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是基于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的市场条件的,市场配置信息资源是通过经济信息或市场信号来消除或减少信息市场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配置。由于市场信息本身的特性、市场分割、信息传播系统和人类的“有限性”等因素的限制,市场活动的参加者所需的信息资源并不能全部无偿的获得;另一方面,市场活动的参加者中总有某些个人掌握着其他市场参加者不了解但需要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掌握者所垄断而不能得到传播,但在某些情况下,掌握信息的市场活动的参加者却希望自身掌握的信息能够有效地提供给其他社会成员。然而,掌握信息的个人不愿无偿地向其他未获得信息的个人提供信息,与此相反,在某些情况下提供信息还需要掌握信息的个人付出成本。对于供求双方而言,通过市场价格信息可以实现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完成信息资源的买卖交易,从而围绕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以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竞争信息等市场机制要素信息的交互作用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最优。实践证明,市场机制能根据近期信息资源消费者的需求来开发和分配信息资源,通过市场价格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的变化,直接约束信息资源的流向和流速,从而有利于缓解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信息资源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对矛盾,对信息资源的短期有效配置起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体系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市场机制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市场中的资源不能完全自由地流动,而且地区间和行业间存在许多障碍,价格信号经常不能及时和真实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因而市场机制常常无法有效地自动配置资源,从而使得放任的自由市场会偏离最佳状态,而信息市场的组织机制也同样存在着这些问题,它对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市场本身并不能保证一个最有利于信息生产的市场结构;

(2)市场不能自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制定与信息活动有关的法律、政策;

(3) 现实的市场信息并非完全透明。市场信息有已知的“白色信息”,半知的“灰色信息”和未知的“黑色信息”。这种情况的存在,加上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信息资源供需双方均只能根据现期价格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的状况,对下期行为作出预测和判定,这就使得信息市场上的经济活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也就是说,市场信息传递虽然迅速敏捷,但市场调节天然存有事后调节的滞后性,从而决定了市场调节速度的相对缓慢性。另外,市场调节主要是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进行的,因此,市场调节还易造成市场调节目标偏差和市场调节成本偏高。

(4)信息产品和信息生产具有的一些特殊属性和规律,与一般市场相比,信息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相对要弱一些,原因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具有外部效应。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既有正的外部效应,又有负的外部效应。当其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时,信息生产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生产者掌握着信息却并不愿意投入信息生产,从而导致信息生产不足,信息资源配置无效;当其具有负的外部效应时,将会把成本强加给市场上并不直接消费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者或其他生产者,从而使信息市场偏离均衡,信息资源配置也是无效的。

第二,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信息资源的这种属性,即信息消费的非排他性、非消耗性所导致的“搭便车”问题,使得信息生产者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自动的得到有效的补偿,从而导致生产不足。

第三,信息商品的垄断性。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垄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初始成本很高,因其可以几乎没有成本的大量复制,即边际成本很低,并且边际收益呈现递增的态势,使最先的研制开发者在生产上形成垄断地位。而信息产品的连带消费,会对消费者形成“锁定”效应,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市场领先者的垄断地位;二是信息的生产都具有创造性,保护其合法权益需要用法律来排除信息商品的共享性而形成垄断。这个时候就会形成垄断价格,使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导致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无效。

第四,还有一类信息活动是不直接面向市场的,是非营利性的。教育和基础性研究这类基础性信息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所以市场机制无法对其进行自行调节。

所以,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更擅长于短期配置,更容易在市场信息通道非常畅通、信息获取、信息交互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实现信息资源配置优化。但是,在信息不完全的现实经济环境中,特别是在具有不利选择和败德行为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对信息资源的配置难以达到最优。

(二)信息资源的计划配置

信息资源无限丰富,但是相对人们对信息资源的现时需求和专业需求,信息资源的供给显得明显不足,信息资源的供给并不能完全按照供求比例的变化调整其价格。而且,现实生活中信息系统并不健全,信息资源的供需双方,在市场上并不能及时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也即市场调节过程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进行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信息资源的配置完全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配置方式。计划配置信息资源就能克服市场配置的弱点,发挥其优势。

信息资源的计划配置就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劝导等手段,按照信息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分配现有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获取权限、信息资源开发与使用权限等。信息资源的计划配置必然要求国家有一个诸如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权利机构,规范信息分类,规定信息交互渠道、保护信息资源的正常开发、使用等。

政府对信息资源的计划配置主要依靠三个工具:

(1)财政工具。通过对教育、科研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投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2)税收工具。对技术创新活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以鼓励创新活动;

(3)产业政策工具。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刺激和推动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通过这些工具,政府能够在宏观上把握,调节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计划配置信息资源有其明显的优势。通过政府的计划配置,信息资源可以达到信息经济宏观制衡、信息产业内部结构协调、保护市场竞争、优化信息经济整体效益等目的。

首先,影响社会信息总供给与社会信息总需求的因素很多,因此,要实现信息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就必须由政府根据信息资源总供求信息、物价信息等,采用政府行为,配置信息资源。

其次,信息产业包括通信产业、数据库产业、信息咨询业等,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发展比例是否协调,取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信息资源的计划配置可以实现这种调节。

再次,社会、经济高速化进程以及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得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是信息保密现象、信息壁垒也越来越多。在信息化社会中,拥有大量信息资源的企业、机构或部门,往往以某种形式联合起来,形成部门垄断、地区垄断或“自然垄断”。不同的垄断形式,其作用是不同的。有些垄断是一种认为约定,如版权,旨在帮助信息商品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信息商品的生产与供给。某种信息商品的价值若不能实现,其再生产和同类产品的生产必将受到影响,供给会相对不足。有些垄断则是厂商为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刻意造成的,旨在限制信息资源的共享。面对不同形式的垄断信息资源的行为,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有利的垄断进行保护,对不利的垄断加以限制,而这恰恰是计划配置信息资源的优势。

此外,信息经济的发展追求整体效益优化,经济效益并不仅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部门的问题,而应包括整个社会的信息经济效益。政府采用计划配置信息资源就可以减少信息资源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避免地区寻求本位主义利益,避免少数经济组织使用信息资源产生外部负效应。

采用计划配置信息资源,一方面可以克服市场配置信息资源的不足,避免市场配置的滞后性、盲目性,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国民经济中,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很大,但其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对较差,需要政府的投入,扶植和引导。对我国来说,采用计划方式配置资源的意义尤为重大。我国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工业化的水平不高,而又要完成工业化、信息化的双重任务。在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和战略任务下,信息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差的社会经济环境,诸如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信息观念淡薄等,信息产业超前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因此,采用计划方式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加快我国信息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

信息资源的计划配置也有不足之处。政府在配置信息资源时,政府难于做到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也非常有限;即使政府拥有充分的信息,但在不同方案之间作出选择时仍会遇到很多困难,政府的决策影响的是很多人,但是作出决策的却只是一少部分人,不论这少数决策者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在作出配置决策时总容易抹上主观偏好的色彩,诸如偏好高投资、高速度,相对忽视经济效益、经济稳定和信息产业内部结构;偏好行政方法,相对忽视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偏好直接控制,相对忽视间接控制。由于计划调节过程中,可供决策的信息贫乏,决策过程过于烦琐,决策机制不完善,可能造成政府行为迟钝或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

(三)信息资源的双重配置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相信纯粹的计划经济或者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能够单独承担起配置资源功能的神话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大多数时候,市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配置资源,但同时市场如果失灵也要求政府必须进行适度的干预,即采用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二者的结合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效应上具有协调性。因此,采用市场与计划混合配置信息资源,既可以避免在信息不完全的现实经济环境中,特别是在具有不利选择和败德行为的条件下,市场配置效率的低下,也可以避免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计划配置资源出现更多,更严重的信息贫乏问题。事实上,如果充分考虑信息资源配置中的各种信息问题,那么,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无论是以市场为主导还是以计划为主导的双重配置方式,其资源配置效率均高于单纯的市场配置或单纯的计划配置。至于以市场配置为主还是以计划配置为主,则应视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信息资源配置的具体要求而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