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宿 |
释义 | 1 二十八星宿之一◎ 概况心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七宿第五宿。为狐。心为火,是夏季第一个月应候的星宿,常和房宿连用,用来论述“中央支配四方”。龙腰,肾脏之所在,新陈代谢的源泉,不可等闲视之,故多凶。 心宿恶星元非横,起造男女事有伤,坟葬不可用此日,三年之内见瘟亡。 心是龙心。心星,即著名的心宿二(天蝎座α星),古代称之为大火,它是一颗红巨星,呈红色,是一等星。心宿也属于天蝎座,心宿三星组成了蝎子的躯干。心宿二,(Antares),【天蝎座α星 】 ◎ 参数规格◎ Antare是两个词Anti和Ares拼合而成。Ares是希腊神话中的战神与火星的名字,整个词的意思是“火星的敌手”。天蝎座α星,中国古代又称大火,属东方苍龙七宿的心宿,用来确定季节。全天第十五亮星,是颗目视双星,主星视星等1.2等,M1I型红超巨星,光度为太阳的6000倍,伴星是颗蓝色矮星,亮度为5.4等两星角距为3”。复合星等0.96等,绝对星等-4.7等。距离440光年。 因为心宿二的亮度和颜色很象火星,而且两星的运行轨道都在黄道,当火星运行到天蝎座时,两个红星闪耀天空,于是心宿二由此得名。古代波斯将心宿二,毕宿五,轩辕十四,北落师门合称四大王星。心宿二的主星其实是个半规则变星,亮度变化于0.9到1.8等之间,变光周期48年。表面温度3600开,半径为太阳的600倍,表面积是太阳的36万倍,质量却只有太阳的25倍。 “七月流火”即是大火星西行,天气将寒之意。现代天文学之称为“天蝎座α星”。它是一个红超巨星。心宿二和另一颗目视星等约为5等、MK分类约为 B4V的蓝矮星组成轨道周期千年数量级的目视双星。七十年代发现了来自心宿二蓝伴星的射电辐射。通过甚大天线阵测得了心宿二蓝伴星的射电,也测到了心宿二红超巨星的射电及其耀变,又发现蓝伴星附近的射电源实际上位于两子星之间,这可能是由 ◎ 两星星风相互作用形成的。 ◎ 研究历史传说中国在4000多年前颛顼时,就设立了火正的官职专门负责观测这颗星。 ◎ 参考资料心宿是汉语版二十八宿之一。心宿由三颗星组成,即心宿一(又名“太子”星或“心前星”)、心宿二(又名“天王”星或“大火”星、“大辰”星,西名Antares,alpha Scorpii,21 Sco,亮度1.09等,色赤)和心宿三(又名“庶子”星或“心后星”)。 心宿和“北极五星”的内在联系(参见本百科词条“北极五星”) 心宿和“北极五星”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二者不仅构造相同,功用也相同。说它们构造相同,是指它们都由(东起、右起)第一星“太子”、第二星“帝”(“天王”)和第三星“庶子”星构成,如果算上心宿的下一宿尾宿,那么二者同具“后宫”星(尾宿也是后宫之星)。二者的主星“帝”和“天王”也同为赤色星,也同为各自所在星组的最亮星。“北极五星”的太子-帝-庶子三星处于“天心”,而心三星(太子-天王-庶子)本身也构成了“天之心”。“北极五星”中从“太子”星到“庶子星”的角距离是5度20分,心宿中从“太子”星到“庶子星”的角距离是5度,二者大致相同。因此,心宿也代表天下五方的人民之心,心宿和“北极五星”一样,也是一个“五星聚”星象的范本,也就是二十八宿系统自带的“五星聚”说明书。《史记正义》说:“占:明而近房,天下同心”。这是古代星占学关于一次“五星聚”事件是否成立的判断法:如果五星皆明大,也就是它们的亮度都等于或超过心宿二,且五星聚集得像心三星那样(密集),那么这个“五星聚”就是成立的,因为它以天象语言表示“天下同心”,天下人民都同意改立天子。当然,占辞中没有直接出现“心宿”字样,但是“近房”的说法委婉地表示出了“心宿”,因为该宿的确是在房宿近旁;“明”这个字眼也暗示了心宿,因为心宿二是著名的一等明星。“天下同心”也说出了心宿,因为心三星天王、太子、庶子是父子兄弟一家人,而太子统领中国东南地区的人民,庶子统领中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天王居住在中国中部,这样,父子三人同心就可以换说成“天下同心”。由于心宿和“北极五星”是同一时代的产物,那么“北极五星”被定义的年代就是心宿被定义的年代,这就是2560 B.C.。另一方面,心宿是汉字版二十八宿之一,而后者的制作年代不晚于2167 B.C.。综合起来考虑,我们可以断言:心宿被定义的年代是在中国田野考古学所谓的“典型龙山文化时代”(2600 B.C.-2000 B.C.)。 心三星与中国远古时代军队体制的内在联系 心三星“太子”、“天王”、“庶子”又分别名为“心前星”、(“心中星”)、“心后星”。这些别名体现了早期中国的军队体制,即王家军队由父子三人统帅,具体分工是:太子统领前军,君王统领中军,庶子统领后军。 心三星体现的军队体制可以从武王伐纣之师的行军次序上看出来:文王木主在中军(由太子姬发代理统率)、文王太子姬发统领前军(由姬发大弟姬旦代理指挥)、文王庶长子邵公统领后军。 心三星与中国远古时代国家体制的内在联系 心三星体现的三军体制还表现在黄帝父子三人驻防地点方面。中国古人以南方为前方,以北方为后方,以东方为左方,以西方为右方。因此,在国家统一战争结束时,三军结束野战使命,被派驻在一些特定地区,从而变身为军区部队。全国将被划分为三个大军区,就是东南军区、中原军区和西北军区。显然,太子率领的前军将被指定驻守在东南军区,庶子率领的后军将被指定驻守在西北军区,而君王本人将驻守在中原军区。根据文献记载,黄帝的嫡长子青阳被封在“铸(祝)”,此地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黄帝的庶长子夷鼓被封在蓟(今北京地区);黄帝本人驻防在新郑(今河南新郑市)。因此,黄帝父子三人的驻地体现了心三星体制。 心三星体制在周初的分封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周公(代表文王太子)被封在曲阜(与黄帝太子青阳封地相同),召公被封在蓟(与黄帝庶子夷鼓封地相同),武王本人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 这一“军国体制”也表现在“武王杀纣”仪式上:周公、武王、召公三人手擎钺剑向商纣的尸体走去(就像是心三星向前移动),他们三人各自使用钺、剑对商纣和纣妃进行施罚,这象征东南、西北、中的全体人民对败德者的集体惩罚。 心三星与浙江良渚文化反山墓地布局的内在联系 心三星体现的三军体制在浙江余杭瓶窑的反山墓地中也有表现,即反山墓地东起第一墓是M14,墓主是M12的嫡长子(太子);M12居中,墓主是王者;M20居西北,墓主是M12的庶长子。这三墓的等级是整个墓地最高者,判断根据是:仅此三墓随葬了“豪华型玉钺”。由于该三墓明显对应心三星,所以可以根据心三星的定义和命名年代来确定反山墓地的形成年代。心三星的定义和命名年代应与北极五星的定义和命名年代一致。北极五星的定义和命名年代上限在2572 BC,所以,心三星的定义和命名年代也是2572 BC,也就是说,反山墓地形成的年代在2572 BC前后。 心宿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心宿是河南商丘一带地区的分野星。心宿与河南商丘一带地区发生星土联系的契机有三。第一个契机是心宿二的颜色与火焰接近,而河南商丘所在的鲁西豫东地区在典型龙山文化时代早期是大荒之地,无论是白天放火烧山开垦荒地,还是夜间燃起篝火驱赶野兽,都要频繁使用大火,因此心宿二与大火在颜色方面建立了最初的联系。第二个契机是为了卫生防疫和防止火灾的需要,鲁西豫东地区在典型龙山文化时代早期(在所谓的“燧人氏”时代。燧人在位年代是2430 B.C.-2400 B.C.,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开始实行“大火历”,即根据一年中心宿二的行度决定人们的用火方式(如“纳火”、“出火”、“改火”等等)。负责观测“大火”星(心宿二)的官员名称叫做“火正”,火正的工作地点恰巧设在商丘,因此心宿和商丘一带地区因为观测“大火”星、制作“大火历”的历史经历而建立了星土对应关系。第三个契机是因为鲁西豫东地区在2600 B.C.-2300 B.C.这三百年里曾经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大量移民,使得本地区成为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加之移民与各自原居地族群的血缘联系,本地区的民意足以代表全中国的民意。而民意就是人心。或者说,在夜晚升起的无数堆篝火中,出现了一位民意领袖,人们纷纷熄灭自己的篝火,加入到那位民意领袖所在的篝火晚会中去,即人心向着王者聚集。这就是“心宿”之名的由来。 2 动漫角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